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牛僧孺

牛僧孺(唐朝宰相)

牛僧孺简介

牛僧孺: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

牛僧孺传记——

牛僧孺(779~847),唐穆宗、唐文宗时期的政治家,曾两度出任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裔,祖父和父亲地位卑下,官职小得不值一提。牛僧孺的一生深深地陷入在党争的漩涡之中。唐朝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讧。以牛僧孺为首的“牛派”与以李德裕为首的“李派”之间的“牛李党争”,就是朝官之间的派系斗争的典型,它持续达十年之久,产生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牛僧孺从小就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仅以赐田数顷赖以为生。牛僧孺工于文章,贞元二十一年(805)登进士第。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牛僧孺与李宗闵、皇甫膊应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三人在对策中痛诋时政,不避宰相,虽被考官杨于陵、韦贯之评为上第,却触怒了宰相李吉甫,结果,主考官和复审官都被贬谪,牛僧孺等人也不予重用。这就是“牛李党争”发起的真正根源。

穆宗即位后,牛僧孺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后改调御史中丞,审治不法,朝野上下一片肃然,谁也不敢为非作歹了。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论罪当死,又买通宦官为之申辩,牛僧孺上奏皇上,请求诛杀李直臣。

穆宗说:“直臣很有才能,朕欲宽恕他的罪过。”牛僧孺回答说:“凡没有才能的人,只不过拿着俸禄阿谀奉承罢了。帝王立法,正是为了约束有才能的人。安禄山、朱泚以才能过人,所以扰乱天下。”穆宗赞许其奉公守法,赐金紫服。长庆二年(822)正月,拜户部侍郎,次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韩弘为宣武节度副使时,杀人如麻,人们为此议论纷纷。韩弘入朝时,其子韩公武以广赂权贵来制止议论。韩弘父子死后,其孙幼小,穆宗恐其家财为人所盗,派人清理账册,发现账册上记载着许多官员收受贿赂,只有牛僧孺的姓名旁注着“某月某日,送牛侍郎钱千万,不受”的字样,穆宗很是欣喜,更加对牛僧孺另眼相看了。

长庆四年(824)春,敬宗登基为王,封牛僧孺为奇章公。牛僧孺因为敬宗荒淫,宦官当权,屡次上表请辞去相位,敬宗于是命他以同平章事,出任武昌军节度使。江夏(今属湖北)城墙用土筑成,因江南多雨,需要年年修筑,官吏借机勒索百姓,百姓深受其害。僧孺以筑城之费制砖修城,历时五年竣工,自此永免修城之费。又废除沔州建制,以裁冗员。牛僧孺为当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文宗太和三年(829),李宗闵主持朝政,屡荐牛僧孺是个人才,不适合居外,遂召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再次入相。

太和五年(831)正月,幽洲兵乱,大将杨志诚驱逐节度使李载义,文宗召见宰相商议对策,牛僧孺认为此事无关大局,主张继任杨志诚为节度使,为文宗采纳。同年,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求归附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文宗召百官议之,众人都同意李德裕之策,牛僧孺出于个人私怨,独持异议,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听从了牛僧孺的建议,命李德裕撤出驻兵,送还所降将卒,结果吐蕃贵族尽杀降卒,极其残酷,以致断绝了后来降者,也使唐朝失去了维州这个“一面孤峰,三面临江”的“西蜀控吐蕃之要地”。其实吐蕃已违约攻唐在先,唐完全可不受盟约的限制。牛僧孺对幽州和维州的决策,也反映出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主张。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很后悔,于是疏远牛僧孺。牛僧孺主动请退,做了淮南节度使。

当时宦官专权,朝风日渐腐败,牛僧孺不愿处守重镇,一次又一次上表求为散官(有名无实之官),没有得到允许。开成二年(837)五月,加检校司空,为东都留守。牛僧孺在洛阳归仁里整治宅第,搜罗嘉木怪石置于其中,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无复进取之心。文宗屡次宣召,他都称病推辞了。

武宗即位后,李德裕为相,牛僧孺被贬为太子少保,后加太子少师。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叛藩的罪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牛党重新得势。大中元年(847),牛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同年卒,赠太尉,谥“文简”。

牛僧孺以科举进仕,从政初期,清正廉洁,政绩尚佳。他为相期间,主张整顿纲纪,清理刑狱,亦有功名。但由于陷于朋党之争,因“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以致依附宦官,姑息藩镇势力,表现出了他守旧、反动的一面。然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却是无法磨灭的,他生平好文学,非常喜爱与文人交往,有传奇集《玄怪录》等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