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柏葰

柏葰(两朝重臣)

柏葰简介

柏葰:柏葰出身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他以科举入仕,仕途-路顺畅,曾任工部、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等职。柏葰因为为官清廉,查案认真严谨、秉公正直,曾在一年之内五次升迁,深得道光帝的器重,并为朝野所注目。咸半十年,柏葰拜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当年顺天乡试,因此卷入清朝最大科场舞弊案,身为一品大员的柏夜最后死在了肃顺这帮权臣的屠刀之下。

柏葰传记——

柏葰,原名松夜,字静涛,号泉庄,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柏葰出生在北京,自小聪明好学,道光六年(1826年) 考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编修,自此进入仕途。柏葰的仕途一路都很顺畅,历任山东、江南副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盛京工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兵部尚书,热河都统,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柏葰第一次典江南乡试,以内务府大臣而任乡试主考官。在此期间,他看到了很多陋政,于是上疏朝廷,要求严厉打击。他在奏疏中说“微收漕税时,大户往往短欠,他们所应该交纳的钱,常常摊派到小户的头上,合小户不堪重负,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地方豪强劣绅还挟制官吏,从而大户包揽小户,从而负担轻的人太轻,重的人又太重。用法不均,民愤极大,怨声载道。再加上旗人的压迫和勒索,又加上了各种名目的捐税增收,弊端重重,如此以往,不利于朝庭的巩固,所以上述陋习,恳请朝庭禁止。”朝廷看过他的奏章后,批示如议执行。使这些贪污受贿之徒受到了应有的处置,从而整顿肃清了江苏的漕运事务。柏葰因为为官清廉,查案认真严谨、秉公正直,深得道光帝的器重。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他在一年之内五次升迁,为朝野所注目。

咸丰五年(1855年),柏葰出任热河都统。他在职期间,对热河地区存在的一些矛盾弊端进行了认真的整治,并且妥善地解决了蒙古地方的开矿问题。此后,柏葰愈加受到清廷的赏识。后来,由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各地反清斗争不断发生,清政府疲于应付,财政日见困窘。为解敦燃眉之急,清廷滥发官票引起通货膨胀。此时,柏葰出任户部尚书,和其他官员一起针对当时金融和货币的混乱进行了清查和整顿,使钞法渐渐有了些起色。他还根据以往发行官票的教训,提出了一些切中要害的建议。

咸丰八年(1858 年),柏葰获授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当年顺天乡试。此次顺天乡试考生有上千人,最后录取三百名,整个考试过程比较顺利,到九月十六日发榜时,一切都平静如水。然而,就在柏葰接受同僚祝贺的时候,参考的士子中间却开始了一场议论。原来,士子们在看榜时,发现唱戏的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按清制,娼妓、优伶、皂、吏等不能参加科考,而平龄经常登台唱戏却还能中榜,难免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怀疑。十月七日,御史言官孟传金呈递奏章,指出此次顺天考试中士子平龄身份不明,录为举人引起物议,同时参劾平龄的朱卷和墨卷不一致,应该查究。咸丰帝接到奏折,很是吃惊,他对科举舞弊早就切齿痛恨,决定对这一事件严查。当即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等四人专职会审查办此案。不料在查平龄一案的过程中, 又接连查出了相关事件多起,咸丰帝大怒,将担任顺天乡试正主考官的柏葰革职听候传讯。经审讯查明,柏葰因听取家人靳祥的请托,还违规录取了一个名叫罗鸿绎的人。“顺天乡试舞弊案”至此大白,载垣将案情报告给威丰帝后,咸丰帝召集诸位王公大臣,下谕旨说:“ 科场是国家的论才大典,法律对徇私舞弊的行为素来处罚严厉。不料柏葰身为一品大员,而且还是科甲进士出身,竟然因为家人的请托就撤换试卷,辜恩藐法到了如此地步!就其所供认的情节而言,情理。上虽可原谅,但法律难以宽宥。”本来身为主考官的柏葰在这次科场舞弊案中仅属渎职罪,不至获死,可偏偏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朝廷中的权臣载垣、端华及其弟肃顺等人,他们对柏葰早已如鲠在喉,不除不快。于是随即上奏,以“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为由,力劝处决柏葰。威丰帝顾念柏葰为先帝旧臣,心有不忍,但又禁不住肃顺等人三番五次地坚持,于无奈之中判处柏葰“斩立决”。就这样,身为一品大员的柏葰死在了肃顺这帮权臣的屠刀之下。

柏葰被斩之后三年,肃顺因政变被杀,有御史疏请为柏莜“昭雪”。慈禧对此批示:“柏葰不能谓无罪”,拒绝了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