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定国

李定国(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将领)

李定国简介

李定国:李定国(1621年6月11日—1662年6月27日),字宁宇,云字一人,初名如靖,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出兵八万攻湖南。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2年(永历十六年,顺治十九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6月27日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李定国传记——

李定国(1620~1662),明末清初知名的农民起义将领。字宁宇,榆林(今陕西榆林)人。他富有远见,胆略非凡,英勇善战,百折不挠。

一、戎马倥偬转战四方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家。由于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田赋日重,灾害连年,民无生计,李定国的父母均早亡于贫病之中。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起义军占领陕西米脂,李定国长途跋涉,投到了起义部队,张献忠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张献忠左右,习学武艺,转战四方。

经过十多年的战斗生活,李定国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军事素养和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他勤奋好学,深明大义,通读了史书,还常与文人交往。他对人和蔼可亲,严于责己、宽以待人,颇得军心。

崇祯十七年(1644),李定国随张献忠挥军人川,破夔门(今四川奉节),陷涪陵,占重庆,犹如风卷残云。八月占成都,张献忠登基,建国号“大西”。分全军为一百二十营,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统十九营;命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统十六营,命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统十五营,命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统十二营。他们四人皆为献忠养子,合称“四将军”,专事征战,构成大西军作战的主力。

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张献忠战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率领大西军,继续抗清。但根据当时情况,为保存实力,避开清军锋芒,遂率军撤离四川,向贵州转移。当时贵州和西南各地控制在南明桂王手中,与大西军处于敌对状态,派军阻击大西军。李定国主张西进云南,联明抗清,深入云、贵,站稳脚跟,养精蓄锐,然后东出湖广,北取中原。将士们都拥护李定国的主张,孙可望也只好同意,而且孙被推为主帅。顺治八年,明永历帝封孙可望为秦王,大西军联明抗清正式开始。

二、巧用象队智胜清军

孙可望受封秦王,住在贵阳,让李定国回昆明去镇守云南。李定国回到云南,努力加强军事建设。他天天操练兵马,一年功夫练出三万精兵。他又特地从缅甸等地买来许多大象,组成一支特种兵——大象队,请专人进行训练。

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1652)三月,李定国在军事上已经做好准备,便写信给孙可望,建议向清兵发动一次大反攻。孙可望命征虏将军冯双礼领兵伴随李定国,组成东路军,以八万兵马攻湖南。命刘文秀和讨虏将军王复臣、万军都督白文选组成北路军,以六万兵马攻四川。北路军收复了四川大部分地区,东路军也攻克了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杀了清军总兵杨国勋,清军主将沈永忠退守湘潭。此时,李定国驻扎在靖州以东的武岗。当他了解到桂林的防务空虚,便于六月带兵南下,并分兵三路:右路夺取桂林以北的重要据点严关,左路攻全州,他自己率中路直取桂林。

三路大军在严关会合后,即对清军展开了猛攻。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李定国命令大象队参战。当时正遇上雷雨天,这些庞然大物在雷鸣闪电中一冲而上,搅得敌阵大乱。清军横尸遍野,狼狈溃逃。李定国趁热打铁,昼夜围攻桂林,清军主将、定南王孔有德自杀,七月初四攻克了桂林。接着,李定国又攻克了柳州、梧州、永州(今湖南零陵)、衢州(今湖南衡阳),直抵长沙。

李定国的节节胜利使清朝统治者大为震惊,十月,清廷派皇族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十万大军来攻。在衡州城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四天四夜不分胜负。李定国此时佯败诱敌进入埋伏圈,然后层层包围,四面围歼。清军东冲西突,溃不成军,尼堪被斩杀,尼堪的部队全军覆灭。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定国歼灭和击溃数十万敌兵,杀死了两名位于王爵的清军主将,这是明朝抗清以来空前大胜利。

三、反对分裂宁死不降

李定国的战功使孙可望大为嫉妒。孙可望在他的部将怂恿下,决定亲兵到前线,想打个漂亮仗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孙可望到了湖南,又派人让李定国到沅州去见他。当时有消息说,孙可望想在沅州把李定国扣留起来。李定国为了避免和孙可望发生冲突,便把大部兵力留在湖南,防守已经克复的地方,自己率领部分兵马到两广一带去和敌人作战。

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进攻肇庆和桂林没有得手,就采取逐步发展的打法。他先攻打下两广交界地区的一些小州县,接着就围攻广州。这年十二月,李定国与清军在新会附近的珊洲打了一仗,遭到敌军夹击。为了保存实力,李定国兵退南宁。

由于战事失利,西南地区抗清的形势不断恶化。而这时的孙可望篡夺皇位的野心却愈来愈大。清顺治十一年三月,孙可望知道明永历帝曾两次秘密派人去请李定国保驾,立即捕杀了参与这一事件的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从此,孙可望要除掉李定国更为心切,顺治十三年(1656)正月,孙可望再次派部队去南宁攻打李定国。这时,李定国的部队总共还不到一万人,他一面主动撤出南宁,一面寻机在田州(今广西田阳)打了一次突袭战,获胜。孙可望兵败田州,打算劫持永历帝去贵阳。幸亏李定国及时赶到永历帝住所,护卫永历帝来到由刘文秀镇守的昆明。因这次护驾有功,李定国被封为晋王。

顺治十四年四月,孙可望以十四万大军杀向云南。八月,双方在交水(今云南雨沾益)决战,孙可望各营将士倒戈,高呼欢迎晋王,孙可望一败涂地,逃回贵阳。贵阳守将不纳。孙可望率十几人投降了清军,向清军提供了大西军的全部机密和云、贵山川的形势。

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从四川、云南、广西派出三路大军,一起压向贵州和云南。吴三桂军进入云南后,永历帝在李定国的保护下,从昆明向西撤退。

顺治十六年,永历帝逃入缅甸,和李定国失去了联系。李定国一面在滇缅边境继续坚持抗清,一面派人到缅甸境内寻找永历帝。当他得知永历帝在缅甸都城阿瓦的者梗时,曾先后三十余次派人去接永历帝,由于当地政府和永历帝随身臣僚的阻挠,皆未成功。这时,边境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将领相继降清,但李定国的抗清意志始终没有动摇。

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统率十万大军开进缅甸。康熙元年(1662)二月,缅王将永历帝及其亲属交给了吴三桂,四月,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王朝至此灭亡。

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杀的消息时,正转战于勐腊,由于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同年六月,忧愤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