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景平宫变

景平宫变(自毁长城之乱)

景平宫变简介

景平宫变:刘宋名将檀道济被杀,留下了“唱筹量沙”、“目光如炬”、“自毁长城”等有故事的成语,是南北朝的悲剧。他为什么会惨死?檀道济真是冤死的吗?其实,这一切都要从那场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景平宫变”

景平宫变·历史词解——

南北朝,是中国大动乱的时代。野心家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不已,生灵涂炭。南北朝,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数十个马背民族被汉族同化,不分彼此。这是英雄壮士辈出的时代,也是乱臣贼子不绝的时代,天子、平民都被卷入这大时代的洪流,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喜剧。

其中一幕悲剧就是刘宋名将檀道济被杀。一些文章上说,檀道济是因为英勇善战、功高震主才被宋文帝杀害的,是冤死。死前,他留下了“乃坏汝万里长城!”的悲愤之言。日后,宋文帝直面北魏兵锋时曾登城叹道:“假若檀道济在,何至于此呀?!”由此,中国成语中又多了一条“自毁长城”的成语,人们也常把自己削弱自己力量,自挖墙脚的情况称为自毁长城。

檀道济真是冤死的吗?是什么导致了他惨死?其实,这一切都要从那场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景平宫变”说起。

◎ 清人绘的刘宋名将檀道济

◎ 拓跋焘

刘寄奴星陨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刘裕重病不起。六十年前,因为导致母亲难产而死,父亲几乎抛弃他;寄住在表亲家中,靠吃姨母乳汁长大的刘裕因此有了一个小名:寄奴。“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而就是这么一个草根出身的赌徒,一鸣惊人,立了大功。他无视高门士族的白眼登上了皇位,在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创造了寒门出贵子的奇迹。

眼下,刘裕回忆往昔,一生绝未虚度。他唯一的遗憾是,早年为国为民戎马一生,家室之念淡薄,年过不惑方才得子。如今,他这个父亲即将离世,太子才过元 服之龄。那个有“天下之才”的三弟道规早已去世,尚在世的二弟道怜、族弟遵考并无卓越才能;刘家第二代大多还是幼童。自家人才凋零,而境内世家宗族强盛,诸人对寒族称帝并不服气,自己甘冒骂名杀了前朝禅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才杜绝后患;境外强敌压境,边备虚薄,关中大夏,关东北魏均对刘宋这个新兴王朝虎视眈眈。真正是内忧外患。

其实年初,刘裕就有大限将至的预感,他把中领军谢晦升官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军将。禁军交给外姓掌握,表示刘裕对谢晦的信任。刘裕的亲家徐羡之升司空、录尚书事,原扬州刺史职位如故。地控荆扬二州要害的江州刺史王弘兼本职加升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另一位得到升迁的重臣是中书令兼尚书仆射,主管机密事宜的老部下傅亮。

四位大臣中,与徐羡之、谢晦二人不和的王弘在外监视,徐傅谢三人在内组成三驾马车。王弘出身琅琊王氏,谢晦出身陈郡谢氏,均是超一流大世族,傅亮出身仅次于王谢的高门北地傅氏;徐羡之则是平民出身。

二月,刘裕下诏原豫州淮水以东地区为南豫州,以年方15岁的皇四子彭城王刘义康为刺史。荆州刺史皇三子宜都王刘义隆制下十郡为湘州,以出身吴郡张氏的亲信张邵为刺史。刘裕遣年长的儿子出镇要害地区,又分割强藩的实力互相制约。

◎ 刘裕

刘裕可谓老谋深算。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就病了。最初,他的病情并不严重。群臣请求祈祷天地神灵为皇帝祈福时,素来信奉人定胜天的刘裕一口回绝,只派人向宗庙祖先报告自己的病情。孰料形势瞬息大变,刘裕的苦心谋划竟然出了纰漏,忧心忡忡的他,病情也开始恶化。

原因在于,太子刘义符完全没遗传刘裕的雄才大略,他有勇力、善骑射,却声誉不佳:朝野上下都知他不喜读书,专爱亲近身边小人。谢晦对刘裕说:“陛下年事已高,应考虑如何使大业万世长存。帝位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刘裕知谢晦有请废太子之意,便问次子义真如何。在刘裕看来,义真聪明伶俐,对 天下事也很热心,自己刚废晋建宋时义真曾说“安不忘危,休泰何可恃”,足见其是个机敏的人。

又是谢晦,被派去考察义真为人。双方见面后,探知谢晦来意的义真异常亲热,一心想与其单独长谈。文采风流的谢晦看到后者这般反应后十分厌恶,便不怎么搭理他。回宫后,他就报告义真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再加上其余几个孩子还小,高不成低不就,主少臣疑的局面突现。可以说,谢晦给生病的老皇帝出了个大难题。

谢晦是追随刘裕时间最久的人,也是最早倒向他的高门大臣,还是刘家这种寒门皇帝和高门贵族沟通的桥梁。刘裕一直把他当成托孤大臣。因此,在这非常时期,刘裕非但不能杀他,连斥逐都不可以,反而要重用他“示外以和,示内以安”,保持刘家社稷的稳定。

无奈之下,刘裕将时任司徒的刘义真调出京师建康,接替皇四子刘义康担任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坐镇江北要害历阳(今安徽和县)。刘义康则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坐镇京师前哨也是刘氏老家的京口(今镇江)。禁军二把手,护军将军檀道济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坚城广陵(今扬州),悉监淮南诸军。刘裕这一系列任命就是为了再次给太子上保险。此后,刘裕在人事任命方面再无重大举措。

五月,自知不治的刘裕下手诏曰:“后 世如果出现年幼的君主,朝中政事一概委托给宰相,皇太后不得临朝主政。”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辅佐大宋王朝的少主刘义符。

帝系表

二十一日,刘裕把刘义符召至床前,谆谆告诫:“檀道济虽有才干胆略,但没有远大志向,不像他大哥檀韶那样难以驾驭。徐羡之和傅亮应该不会有逆图。你要当心谢晦,他数次跟从我征讨,深通计谋权变,日后若有变异,必定是出在这人身上。”

当天,大英雄刘裕就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十七岁的太子刘义符即天子位,是为宋少帝。少帝宣布大赦天下,尊祖母萧氏为太皇太后,追赠父亲原配臧氏为武敬皇后,立妃子司马氏为皇后,生母张氏仍以夫人身份居于宫中。

上台后,义符依三年之礼为父皇服丧,谅阴不言(居丧期间不问政事)。按照刘裕的布置,处理朝政的一把手是录尚书事的徐羡之。少帝也在六月初一给朝中的二三号人物升官,尚书仆射傅亮进中书监、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领中书令,二人共掌中书机密。

十七日,长沙王刘道怜去世。刘道怜没什么才能,粗野无礼,又贪财如命,声望极差。所以,刘裕并没让他参与顾命,只是将这个小弟从徐兖二州刺史任上召回京师建康,由司空升官太尉。虽然“德低望轻”,但毕竟是宗室老人,本来就不兴旺的刘氏皇族再折一臂。少帝加赠刘道怜太傅,葬礼依西晋初年安平献王司马孚故 例,谥号景王,备极哀荣。

◎ 受箭伤的南北朝骑兵复原图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北魏也打起了趁火打劫的主意。六年前,当时尚是东晋义熙十二年,还未代晋的宋公刘裕北伐后秦借道魏境,北魏守将丢弃重镇滑台(今河南滑县)跑路,大好一座城池被晋军给捡了。随后,前来报复的拓跋鲜卑重装铁骑被刘裕的却月奇阵打败,三万魏兵折损了一大半。魏主拓拔嗣自度惹不起刘裕,不再阻挠晋军北伐。不久,刘裕克定关中,回国称帝建宋,宋魏两国使者往来不绝,但拓拔嗣一直没忘记当初吃的那个大亏。现在,刘裕死了,他当然大喜。

拓拔嗣加紧准备入侵刘宋的事宜。他手下自称张良再世的智囊崔浩劝谏:“当初刘裕骤然得势,陛下您接待了他派来的使臣,并接受了使臣带来的礼物,刘裕对陛下也十分恭敬。现在人家死了您就翻脸欺负他的小孩,即使得手也不是光彩的事,更何况以我们北魏眼下的实力,也没法一举夺取江南,只能落个趁丧伐人的恶名,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派使节前往吊丧,抚慰刘宋的孤儿寡妇,同情他们遭遇到的不幸,从而使我们仁义的名声传播天下。这样一来,长江以南的江山可以不攻自服。况且,刘裕才去世,其党羽还不曾离散,一旦大军压境,他们势必会同心协力抵抗,我们不一定能成功。上策莫如静观其变,对方主少国疑,外部压力减轻肯定内部出事。然后我们再调兵遣将,不必疲劳士兵,就可坐收淮北的大片土地。”

拓拔嗣不听劝,反问道:“刘裕趁姚兴死掉去灭了后秦,我趁刘裕死掉灭了刘家有什么不可以?”

崔浩回答:“您这个比喻不恰当。当年姚兴死了,他的儿子为争位骨肉相残,内部不和,所以刘裕能成功。眼下刘裕死了,可刘宋国还比较稳定,这仗可不好打。”

可是拓拔嗣坚持己见。崔浩一看这仗是非打不可了,又出主意:“我军善野战,南方人善守城。我们以大军攻小城,如果不能立即攻克,必定会挫伤军力。我军疲劳而敌人气盛,这是十分危险的。咱们大军应该分兵略地,把据点从黄河南布置到淮河北,阻隔各城交通,依次委派地方官,征收田赋租金,再抢劫粮草。对方守城兵将粮尽援绝,不被吓跑也得饿死,这样一来,宋军就是我们手中的猎物,还用担心不能擒获他们吗?”但自以为机不可失的拓拔嗣,哪听得进劝告,悍然下令北魏全国精兵于十月天寒时节进军河南,以攻城为主,入侵刘宋。

此前,刘宋的精兵猛将大多折在赫连勃勃大王手里,眼下将领青黄不接,兵员良莠不齐,当即被北魏的闪电战打蒙了。司、兖、豫、青四州的守将大多弃城南逃,淮北各地纷纷失陷。但仍有部分高级将领追怀老英雄刘裕的恩义,死守不退。刘裕临终时的决策也开始发挥作用。宿将檀道济受诏监征讨诸军事,与徐州刺史王仲德共救青州。南豫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也派遣大将沈叔狸率三千人的机动部队去协助豫州刺史刘粹。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宋军败势得到有效遏制,魏军野战的优势被抵消。

宋少帝受困

新年伊始,正月初一。宋少帝刘义符大赦天下,改元景平元年。想必他是一心想天下太平。

二十一日,刘义符下诏征豫章太守蔡廓为吏部尚书,后者曾因与傅亮不和而被踢出中央。蔡廓便找来傅亮的族弟傅隆去傅亮那里探风:“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调补的权力,如果全部交给我,我就接受任命。”傅亮想都不想,马上去找徐羡之,老徐立刻抬出了先帝遗命来压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以下的任免,全权委托蔡廓,我们不再参与。但这些官职以上的人选,应该由中枢共同研究,统一意见。”蔡廓宦海沉浮数十年,眼见朝中情势不对头:徐羡之大权一把抓,被架空的皇帝把自己拉去和老徐争权。徐羡之又摆明了不肯放弃高级干部的人事任命权,再掺和下去自己将没好果子吃。他干脆两不得罪,当下推辞调令不接受任命,还传出话来:“帮徐羡之签字的活,本人无法胜任。”

宋少帝这时郁闷得紧,可祸不单行。二月初十,为人慈爱、行事俭约,在朝中素有威望的太皇太后萧氏病逝,终年八十一岁。不到半年,家里三个至亲去世,敌国又大举入侵,可不管宋少帝心里是悲痛难言,还是愤怒难当,他当时的任务只有一个:服丧!

朝内辅政的三巨头办事不力,朝外的托孤大臣檀将军表现也不怎么样。北魏兵善野战,攻城是外行。北魏偏军攻青州,刘宋刺史竺夔与大将垣苗死守东阳城(今山东益都县)。此后,听说宋军援兵将至,魏将叔孙建烧营逃跑,檀道济不敢“奋其余勇追穷寇”。魏军主力围攻虎牢城,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坚守达两百多天,魏主拓拔嗣亲临前线督战也无可奈何。“檀道济军湖陆(今河南焦作),刘粹军项城,沈叔狸军高桥(今山东沂水县),皆畏魏兵强,不敢进。”三道援兵眼睁睁看着缺粮断水的虎牢城陷落,忠肝义胆的毛将军被俘,前军主帅檀道济难辞其咎。

战争一直持续到五月,不耐河南湿热气候的魏军方才停止攻势。除青州不是北魏主要目标,守军力战保全外,宋朝丧失河南司、兖、豫三州及古都洛阳。虽然本 国士兵死伤十分之二三,但时年三十一岁的魏主拓拔嗣意气风发。

◎ 北魏名臣崔浩复原图

◎ 北魏南侵

当时,十八岁的刘义符心里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父亲战盔生了虱子,才开辟的疆域竟然一年间便要拱手让人,性格刚猛,小名“车兵”的刘义符一定会怒不可当。可当徐羡之、傅亮、谢晦这三巨头以亡失境土为由上表自劾的时候,少帝并没有追究。

这处置实在有点不合常理,却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的情况微妙。北魏一年时间连得刘宋三州,足以让刘义符脸上无光。那些辅政大臣,刘裕在世时都号称国家栋梁、无双猛将,治理国家井井有条,行军作战有板有眼;如今却消极怠工,导致丧地辱国。

此外,刘义符生母张氏就算出身卑微,也该母以子贵,尊为皇太后,可朝中当权的却装傻充愣,到现在谁都不提这事。前阵子派蔡廓分化徐傅联盟也未见效。堂堂皇帝混到这步田地,肯定一肚子火。可现在对他们有点威慑作用的叔父、祖母都不在了,母亲又贞洁贤淑,不懂弄权的手段。所以,刘义符这气还得忍着。

可是,本该假意韬晦的刘义符却在建康宫城北角的御花园开设了一条繁华街,亲自上阵在那里学做买卖;闹够了就和左右随从在天渊池里划船取乐,晚上睡在龙舟里。按说三年之丧,皇帝的言行是天下表率,更要慎重。居丧无礼,不但犯了大忌更落人口实。刘义符不觉得自己做过了头,还三天两头在园林里练习武艺战阵。 三巨头势力滔天,宫中大小事情无不知晓。这消息传出后,众人心里自然会想:皇上这是精力旺盛没处使,练习军队那是想要谁的命啊?

◎ 南北对峙局势

早已退休的特进范泰赶紧给皇帝上密折,恳切劝导:“我听说陛下常常在后花园习武练功,鼓声远传宫外。在禁宫深院打闹砍杀,在朝廷公堂喧哗嘶喊,如此非但不能威服四夷,反而使国人觉得怪诞不经。陛下即位以来,把政务都交给了宰相大臣,实际上同商朝的高宗武丁一样,有着服丧期间闭口不言的美誉。想不到您却与小人亲近,恐怕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好办法,维持世风的好策略。”老忠臣苦口婆心,暗示皇帝要目光长远,镇之以静,与三巨头搞好关系。可惜,刘义符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我行我素。北魏智囊崔浩之前判断宋朝内部事务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果不其然,魏兵退走之后,宋朝外部压力减轻,阴谋便生。

三巨头中的谢晦在此期间一直生病,不但不处理政事,连客人都很少见。吴郡太守徐珮之联合侍中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数人,以徐羡之的名义,命令和谢晦一同掌管机密文书的傅亮去炮制诛杀谢晦的诏书。一直和徐羡之保持一致的傅亮此次十分坚决地反对:“我们三人一起接受先帝遗命,怎能互相残杀!你们要真做出这种事,不妨把我贬出宫去不迟。”徐程等人只得作罢。

地方小官徐珮之怎么会对中央领导谢晦动杀机?因为他是徐羡之的侄子。徐羡之是刘裕在东晋时讨伐桓玄并借此起家时的老臣。徐珮之的亡兄徐逵之就是刘裕长 女——会稽长公主刘兴弟的夫婿。徐羡之因此官运亨通,从布衣做到宰相,位高权重。平时,徐羡之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精于弈棋,但观看别人对局,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傅亮、蔡廓常说:“徐公通晓万事,善于调解纠纷。”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任凭小辈徐珮之出马去搅和这一盘事关身家性命的棋局。他无非是故作沉默,躲在幕后“观戏若未解”罢了。

但是不久,三巨头的关系又无比融洽起来。在他们的授意下,有司终于上表请封皇帝生母张夫人:“从《春秋》母以子贵之义,遵汉、晋推爱之典,谨上尊号为皇太后,宫曰永乐。”这迟到一年的大礼,看来是中枢向后宫示好的象征。少帝大喜准奏。看起来,中枢和内宫的矛盾缓和下来了。

其实,三巨头也是没办法。刘裕死后,朝政一塌糊涂,批评的人也多起来。刘义真是其中骂得最凶的一个。这位庐陵王眉清目秀,是个爱好文学的美男子,社会影响力很大。

当年,刘裕平定关中后本欲西北,可因心腹智囊刘穆之暴卒,朝中之事无人托付,遂南返。之后,刘裕把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蒯恩等平秦的猛将全部留在长安,让12岁的刘义真担任名义上的统帅,实际上有信任诸将、托孤的深意。可惜,刘裕刚走,诸将就起内讧,王沈二人自相残杀而死。刘义真的权力欲也不小,他在左右的撺掇下杀了主持军务的长史——京兆(即长安)王氏出身的王修,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夏国的赫连勃勃大王趁机进犯,晋军战斗力、士气直线下降,抵敌不住。

刘裕在南方听闻不利消息后,马上派名将朱龄石去长安换防。刘义真临走时纵兵大掠,失关中人心。晋军抢了财宝和人跑不快,被赫连勃勃大王的铁骑追上,全军覆没。刘义真躲在草丛里没被逮住,最后被副将段宏找到。由于段宏是鲜卑人,刘义真怕他有二心,可怜巴巴地说:“现在形势危急,俩人走不方便,我也没脸去见父亲,段将军你把我的头砍下来带回南方去吧。”段宏哭着对刘义真说:“下官怎么忍心,咱们生死与共。”随后,段宏把刘义真绑在背上一路逃回建康。

刘裕听说关中败亡,宝贝儿子生死不明,大发雷霆。他也不管天冷、兵少、粮缺,当即下令北伐复仇。不久,段宏带着刘义真回来,义真口才很好:“长安失守,是我犯的错误;但大丈夫不经历失败,怎么知道创业的艰难?”

儿子平安回来,刘裕高兴得不得了,听了儿子的话后,更觉得孺子可教。因长子刘义符只继承了刘裕勇的一面,老二刘义真却文武双全。刘裕不禁动了改易太子的念头。虽然后来刘裕考虑到刘宋立国不久,打消了此念,但刘裕还是异常宠爱刘义真。因此,义真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司徒的位置。

有这样的资本,又在宋魏战中牛刀小试,刘义真自然对政府的鸵鸟政策不满。他一直嫌朝廷给他的军备物资不全,从宋魏停战后就频频指责当政者。他手下比较稳重的何尚之屡劝他收敛,他依然故我。

于是,徐羡之首当其冲,被指责得最多。刘义真喜欢结交文士,他的好友颜延 之和傅亮有过节,于是对傅亮的指责也少不了。

总之,徐羡之居中用事不放权,朝政不修;还以亲家的身份压人,一直不把先帝的小妾,现在的太后扶正。宫里的皇帝很不满意,这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傅亮是徐羡之的好友,因此这两巨头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成天害怕被新皇帝秋后算账。最后,两个当权派为了自家安危,不顾一年前刘裕的把臂托付,密谋废帝。

但是,第二皇位继承人刘义真也对他们不满,还表示:“等我得志之日,以谢灵运和颜延之当宰相。”于是,二人怀疑刘义真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才这么肆无忌惮。

徐羡之、傅亮细查之后发现:刘义真王妃是谢晦的堂姐,好友谢灵运是谢晦的堂兄。加上刘裕驾崩后,谢晦一直装病不处理朝政,于是他俩怀疑谢晦和刘义真私下勾结,打算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乎,就有了上文三巨头分裂的一幕。徐羡之使的是敲山震虎之计,傅亮做好人不同意窝里斗的消息自然会传出去。

等谢晦听闻消息“及时病愈”回到中枢的时候,徐羡之策划废帝的事已经板上钉钉了。可怜谢晦进退维谷,加上差点丢掉小命,不得已成了第三只蚂蚱。三人开诚布公,谢晦说出以前因为夺嫡得罪过刘义真的秘密,三巨头至此方才抱成一团。一不做二不休,三人定计:稳住皇上,先除庐陵王。

刘裕一年前的预言成真,不过他毕竟不是神仙,主谋不是“颇识机变”的外人谢晦,而是他的亲家徐羡之!

◎ 统万城遗址(赫连城)

金昌亭弑君

十一月初六,没学到多少中原文化,反而沾染上清谈名士嗑药作风的魏明元帝拓拔嗣,因服食五石散而中毒病死。就在其临死前一天,北魏还攻陷了刘宋治下的名城许昌。其十四岁的长子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报应不爽,汝欺人子,人亦欺汝子。对刘宋来说,这正是反击的大好时机。三巨头却无视战机,只下了两道人事命令:谢灵运外放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颜延之外放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当时,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实际上颜谢二人是被变相贬到穷山恶水。刘义真哪受过这种委屈,他气不过上表请求回京师。三巨头马上加以批准。这件事少帝却不知情!

景平二年正月初一,庐陵王刘义真鲜衣怒马,带着大批随从气冲冲回建康告状。岂料等待他的不是温情脉脉的皇家宴会,而是如狼似虎的御林官兵!

将刘义真一行人制住后,三巨头上表诬奏:“臣等认为,管蔡密谋成功,周朝就会灭亡;淮南王刘长反叛得势,西汉就无法强盛。二者均是忘恩负义,恃情乱法。即使是仁厚之主,处理此等家事也要毫不手软。否则会如郑庄公容忍共叔,郑国几乎颠覆;汉明帝纵容楚王刘英,东汉内乱几起一样。今车骑将军刘义真自幼凶残成性,当年关中失守,丑名传遍天下。先帝将他外放,而叮嘱臣等严加戒备,如有异动,立行废黜。谁知此人本性难改,先帝驾崩,居丧无礼;地处边镇,不断索要物资,聚集甲兵。圣朝散骑侍郎邢安泰奉旨劝说,刘义真纵情谩骂,讪主谤朝,远近无人不知。现在更委弃藩镇,潜还京师,图谋不轨。请皇上为社稷着想,大义灭亲。依前朝武陵王晞虽罪大而加恩废为庶人的成例,得使法情两全。臣等不胜悲痛,伏惟陛下圣裁。”

◎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像

这阵子三巨头表现恭顺,少帝自我感觉很好。因为夺嫡往事,义符本就对义颇为忌惮,再加上当天日全食,古人迷信天象示警,刘义符想这灾祸转嫁给二弟承受。他没想过唇亡齿寒的大道理,下诏准奏。

正月初一这天,刘宋庐陵王刘义真被贬为庶人,随妻子谢氏、母亲孙氏一同被软禁在新安郡(今浙江淳安县),南豫州刺史缺由刘义恭接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常处置,不明所以的人们惊呆了。一个小官员张约之基于对刘宋的一片忠心,上书为刘义真申冤:“庐陵王从小就得到先帝优厚慈爱的待遇,长大后又受到陛下的恩宠,所以心里有什么话,一定会说出来,内心想什么,一定会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或许在某些地方违背了为臣之道,招致骄傲放纵而带来的灾祸。但他聪明早熟,确有过人的才华,应该宽容他,发挥他的长处,宽恕他的缺点,以恰当的方法训诫引导,升降都不应该过急。如今朝廷突然剥夺了他的爵位,把他放逐幽禁到边远的地方,对上伤害了陛下手足之情,对下使人民仓皇失措。我认为,刘宋刚刚建立,宗室枝叶不盛,应该广泛树立藩属屏障,互相之间,敦厚和睦。人谁能无过,可贵的是能够改过自新。刘义真是武皇帝的爱子,陛下品德美好的弟弟,怎么可以因为他一时之过,就舍弃放逐呢?”

无奈言路已被牢牢控制,这篇言辞恳切的奏表登时成了张约之的催命符。大怒的三巨头很快做出反应,他被秘密杀害。

随后,三巨头的魔爪开始伸向此时正满心欢喜的少帝刘义符。

五月,三巨头招江州刺史王弘、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入朝,将废帝阴谋全盘托出。王、檀二人在刘义真被废后就上表反对,而三巨头自行其是;此时见政变箭在弦上,勉强同意。至此,刘裕临终前所设的五个托孤大臣,已全部卷入阴谋的旋涡。

二十四日,谢晦借口位居宫城外侧的领军将军府坏了,以修复为名聚集大量士兵。对如此诡异情景,刘义符仍然不当回事。夜间,谢晦邀请檀道济同住,谢晦心虚惊慌,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而檀道济倒头就睡,鼾声如雷。谢晦从此对檀道济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十五日凌晨,震惊中外的景平宫变爆发。檀道济领兵在前,徐羡之等人紧随其后从皇城云龙门直驱华林园天渊池。由于当天宫中值勤的邢安泰、潘盛事先有交待,宫廷守卫无人反抗示警。政变队伍毫不费力就包围了龙舟,两个宦官当场被杀,刘义符为保护传国玉玺导致手指被砍伤。天子成了阶下囚。

控制了京师局势后,三巨头以张太后的名义下令废帝,可恨实在找不出少帝什么罪状,只能诬以宫闱秘事,大肆丑化少帝品德。时人却将少帝比作被权臣桓温捏造罪名废黜的东晋废帝司马奕。张太后此刻方明白,三巨头时隔一年后才尊自己为太后的险恶用心,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废为营阳王。

在商议即位人选的朝议上,程道惠提议由先帝年仅12岁、性格懦弱的皇五子刘义恭接位。朝臣纷纷反对,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徐羡之也知道皇三子宜都王刘义隆镇守京师上游的强藩荆州,地广兵精,且按次序应立他。权衡利弊下,他们只好再次用皇太后令奉迎刘义隆入继皇统。失去利用价值的张太后随即被三巨头打回原 形,收回太后玉玺,贬号营阳王太妃,和儿子儿媳一起被软禁在吴郡金昌亭(今苏州阊门)。

◎ 金昌暮烟图

六月,傅亮作为百官代表,奉送皇帝车驾到荆州迎接皇储刘义隆接位。荆州刺史缺则由徐羡之以录事的身份抢先任命谢晦代理,同时兼任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精兵宿将全配备在其麾下。

傅亮一行到达江州寻阳(今江西九江)后,之前不愿当吏部尚书而改任祠部尚书的蔡廓“突得急病”,无法再前进。面对来探病的傅亮,蔡廓闭口不谈病情,却说了一番一味深长的话:“营阳王在吴郡应该好好奉养,一旦发生不幸,你们几个就有弑君之罪,想立身于世又怎么可能呢?”言外之意就是若有人想杀你们自然名正言顺。

蔡廓一语惊醒梦中人。三巨头最初目的无非是想保全身家性命。因为贪生怕死,他们才策划了惊天政变。为了杜绝后患,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废帝活下去,幽禁在吴郡只是个幌子。

傅亮当即派亲信快马加鞭阻止徐羡之对营阳王下杀手。问明使者来意后,心烦意乱的徐羡之不禁怒骂:“与人共同商议的计划,怎么转身就改变主意,而把恶名加给别人呢?来不及了。刺客我早遣走了!”

刺客就是徐羡之的死党,宫变中的重要角色——邢安泰。邢安泰认为一票 人对付少帝绰绰有余,只带着毒酒和练巾逼迫刘义符自尽,连凶器都没拿。但他错了,他这个刺客做得很失职。匹夫尚有求生欲望,何况天子。刘义符现出勇武本色,三拳两脚打散这帮坏蛋后,撒腿狂奔。可惜在即将逃出吴郡西城门的一刹那,被追兵用门闩击倒在地。围住他的狂徒毫无恻隐之心,拳打脚踢之下,曾经君临天下的少帝刘义符魂归地府,死状惨不忍睹。这一天是六月二十四日。

第二天,前庐陵王刘义真被徐羡之派人杀害在新安家中,时年十八岁。

听闻这两兄弟遇刺的消息,忠心耿耿的老臣范泰对家人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观古视今,像现在那些当面接受先帝托孤,转头就杀害嗣君、屠戮贤王的人,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听说。”

这一幕惊天动地的刺杀事件画上了句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巨头百密一疏,被他们选中的皇储可不是好对付的。宜都王刘义隆从小就聪明灵秀,长大后谦虚谨慎,不像两个哥哥那样轻浮粗疏。刘裕对他相当放心,他十五岁时就被委派镇守江南西藩的荆州。刘义隆政事办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军心和民心。

虽然处于千里之外的荆州,但在京师布有眼线的刘义隆很快得知两个兄长遇害,以及傅亮前来迎接自己的消息。十八岁的他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

刘裕当初为儿子精心挑选的僚佐开始发挥奇效。王弘的堂弟、镇西府司马王华详细解说当前形势:“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归心;虽嗣君失德,而天命未改。徐羡之是中等才能的寒士,傅亮是出身平民的书生,显然没有晋宣帝司马懿、大将军王敦那样的野心。他们接受遗诏辅政,位高权重,不敢突然背恩造反。”王华更挑明参与宫变五人的关系:“徐、傅、谢、王、檀五人的功劳和地位相差无几,谁肯让谁?即使有人再想反悔作恶,也势必无法得逞。”王华还揭破三巨头的心理:“如果废君尚存,庐陵王又为人严厉,他们三人担心自己将来致祸,才下黑手杀害少帝和庐陵王。他们贪生怕死,做出这种恶事,不过是想稳操权柄,巩固地位。”王华最后总结:“他们三人超越次序前来奉迎殿下,是希望博得您的好感和优待。殿下只需前往京师登基,臣担保万无一失。”

听完王华的话后,刘义隆满意地笑了:“王司马,你是想当第二个宋昌吗?”西汉初年,在陈平、周勃诛杀吕氏后党的纷乱局势中,是宋昌进言使代王刘恒下定决心入京即位。听了宋昌进言的刘恒,最终成为一代贤君汉文帝。

已经流露了真实意愿的刘义隆并不着急。他询问南蛮校尉到彦之的意见,希望这位武将带兵先行一步进京探听虚实。到彦之表示:“如果肯定三人不敢反,殿下就应该穿上官服,顺流而下。我的军队不一定能抵御中央的大军,却容易使三巨头产生误会,不符合远近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最后,王弘的弟弟长史王昙首又表示刘义隆入京即位乃上天和民众的共同愿望,并举着祥瑞符为证。眼见下面的文武 官员齐心,可成大事,刘义隆才慢慢地说:“徐羡之等接受先帝的遗命,不至于背义忘恩。而且功臣旧将,布满朝廷内外,现有的兵力又足以制服叛乱,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但实际上,仇恨的火焰在他的心中不断翻腾着。

刘义隆登基

七月,傅亮一行到达江陵,率百官献上奏章,进奉皇帝玺绂,劝宜都王即位。可刘义隆下令:“我无才无德,却蒙上天错爱降下大命。我实在惶恐惊悸,怎么能够担负起如此大任呢!现在暂且回到京师,祭拜祖先陵墓,并与朝中贤能的大臣陈述我的意见,希望诸位体谅我的用心,不要再说别的话了。”刘义隆辞掉即位之礼,命令荆州地区小范围大赦,减免民众负债。

随后,刘义隆接见傅亮,放声痛哭,并追问两个哥哥废黜和死亡的经过,周围的人都受其感染流下眼泪。傅亮心中有愧,背部全被冷汗湿透,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散会后,他贿赂王昙首、到彦之等人,对方欣然接受,他才暂时放下心来。

十五日,刘义隆命王华总管荆州留后事务,派到彦之代理雍州刺史镇守重镇襄阳,自己则在王府和荆州文武官员组成的卫队守护下起程前往京师。期间,傅亮费尽心思派人接近,都未得逞。宜都王中兵参军朱容子手抱大刀站在主公乘坐的大船门外,衣不解带地守卫了二十来天,不让外来人等轻易进入。

八月初八,宜都王与傅亮一行到达京师。首辅徐羡之带百官在郊外新亭欢迎。而刘义隆辞谢不见,坚持先去父皇的初宁陵祭拜。徐羡之一把揪住老搭档傅亮,迫不及待地问道:“王爷是何等样人啊?”傅亮吞吐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他可能比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还要高明。”徐羡之又试探道:“他必能明白我们为国的一片忠心。”傅亮哭丧着脸道:“这个未必。”

即将赴任荆州的谢晦找到蔡廓,把他拉到家里屏退家人后问道:“我能够幸免于难吗?”蔡廓显然很同情这位被赶鸭子上架的谢将军,一反常态老老实实地回答:“自古以来,接受先帝遗命辅政而废昏立明,在大义上没什么不对。但是你们却杀了人家两个兄长以此向他称臣,拥有震主之威。你还占据上游重镇威胁京师,以我看来,能自免祸患是很难的。”

初九,已经辞让数次的宜都王刘义隆终于在百官的拥戴下接受传国玉玺,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当天,文帝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升官二级。初十,宋文帝参拜太庙,下诏恢复已被三巨头废为庶人的刘义真庐陵王爵位,从新安郡迎 其灵柩和太妃孙氏,妃子谢氏返回京师。十二日,文帝下诏征荆州留守王华回京,先前徐羡之下令代理荆州刺史的谢晦被扶正。谢晦据守上流威胁朝廷,徐羡之傅亮居中掌权用事,三人自我保全得以持久的计划终于得以成功。早已不堪重负的谢晦立即起程,登船后他遥望石头城,慨叹道:“今得脱矣!”只是不知他要摆脱的是新立之君文帝,还是“亲密战友”徐傅二人?

十五日,文帝下诏,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参与景平宫变的五大臣全部升官晋爵。

面对百官请求亲政的呼声,文帝心知肚明,他以不熟悉政务、刑法为由,下诏政事像以前一样由徐羡之、王弘二公共同处理,并顺势提拔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开始加紧对禁军的掌控。

以前与徐羡之共理政事的人不是王弘而是傅亮,文帝此举显然是故意试探。王弘上表辞让司空,坚决不赴任。得到亲弟王昙首指点的王弘,就此和三巨头划清了界限。于是,在中枢处理政事的还是徐、傅二人。

十六日,文帝追尊已经去世的生母胡婕妤为章皇后。卫将军、南徐州刺史、皇四弟彭城王刘义康进号骠骑将军;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皇五弟刘义恭进号抚军将军,封江夏王;时年十二岁的皇六弟刘义宣进号左将军,镇守京师门户石头城,封竟陵王;时年九岁的皇七弟刘义季封衡阳王。文帝不动声色就确立了自己在皇室中的权威。

十七日,文帝一改进京后的恭顺,拒绝了徐羡之将到彦之就地转为雍州刺史的建议,将其调回京师就任中领军,全权负责禁军。同时,他调豫州刺史刘粹为雍州刺史,骁骑将军管义之为豫州刺史。

徐、傅二人的神经再次绷紧。幸好抵达荆州的谢晦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原来三年前谢晦曾经奉命为王华封爵,但谢晦素来瞧不起王家,对此毫不上心,竟张冠李戴封给了王华的族弟王球,王、谢二人从此结仇。这次王华在和仇人交接职位时竟一洗前嫌,化敌为友,非常合作。稍后,从襄阳带兵回朝的到彦之在江陵城外留下队伍,单身一人步行进城向谢晦辞行,临别时赠以马匹和名刀,态度十分诚恳。皇帝的两个亲信这么敬重自己,加上目前君臣相得甚欢,一直忐忑不安的三巨头终于彻底安心。

十二月,文帝下诏拜大哥刘义符生母、前太后张氏为营阳王太妃,前皇后司马氏为营阳王妃。

元嘉二年,正月初一,自去年开始江南发生的旱灾趋向好转,文帝和徐、傅的蜜月却在此时宣告结束。

新春朝会之际,范泰当众上表,暗喻旱灾的缘由在于使新皇帝两兄蒙冤的景平宫变。范泰自知情势凶险,随即扬长出宫,跑去东阳郡躲避不归。徐、傅二人恨得咬牙切齿,立刻组织言官弹劾范泰弃官的大不敬之罪。文帝则降诏原谅范泰的行为,不予追问。

揣摩到少主心意的范泰马上为庐陵王刘义真申冤,直接把矛头指向揽权不放的中枢二巨头。老忠臣风烛残年,豁出命了不要,他的儿子们却正当年。于是,范氏全族跪求老爷子,软硬兼施,这道要命的奏章方才没有正式呈递。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黄门侍郎孔宁子坐船来到金昌亭,竟然不许左右停船,大声呵斥道:“此杀君亭,不可泊也。”

面对来势汹涌的朝议社论,再对比文帝高深莫测的态度,徐、傅如同芒刺在背。不过,此前他们策划得当:参与景平宫变的谢晦镇守上游的荆州、檀道济镇守江北的广陵,都是兵精粮足的强藩,足以制约朝廷。他俩还认为,王弘虽不同心,但文人柔弱,一年来一直婉拒文帝的任命,摆明不和他们作对,不足为患。眼下文帝已经开始提拔亲信,而且这些亲信被己方笼络得很好。于是,他俩以退为进,自行退居二线,这样既给了文帝面子,又送了新进人情,可以说是一石二鸟。定计之后,他俩不顾徐珮之、程道惠等人的苦劝,上表辞位归政。文帝假意不许,他俩接连两次上表,文帝方才予以批准。

徐、傅二人退休后,文帝立刻着手组建自己的班底,提拔部队将领:荆州老部下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全部升侍中,宫中值班;骠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为开府仪同三司;新除司空王弘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左将军、徐州刺史王仲德进号安北将军;以右军长史江恒为广州刺史,以前将军杨玄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

朝中气象一新,文帝却在十一月下达了一个不顾实际困难的诏令:元嘉三年,全国动员征讨北魏,收复失地。文帝以此为名在全国范围内戒严,与各州牧守频繁往来书信,偏偏不征求三巨头的意见。

预感到危机的徐羡之请求出山参政,猜到文帝将有清洗计划的傅亮写信暗示谢晦提防事变:“目前朝廷动员收复黄河以北地区,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朝中很多人对此感到忧惧。重臣如我等纷纷劝阻而不得,皇上可能会派外监万幼宗找你咨询。”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朝中根基已稳的文帝允许徐羡之的出尔反尔,同意他复出,且表面上仍很尊重他。可不能参与朝廷决策,徒有虚名又有何用?至于谢晦,他刚 与帝室联姻,成为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的岳父,正欢欢喜喜地派妻子曹氏与长子谢世休把两个女儿从江陵送回京师成亲,毫无戒备之心。

◎ 唐伯虎的《金昌送别图》

谢晦收到傅亮的信后不以为意,还拿出来给幕僚何承天看,自嘲道:“估计万幼宗一两天就会到达荆州,傅亮怕我惹事,所以先送此信过来打招呼吧。”何承天是南朝著名的天文学者、史学家,政治嗅觉非常敏锐,他提醒上司道:“我在外面听到不少谣言,都说皇上西讨的计划(指讨伐荆州)已经确定,万幼宗怎么可能到这里来呢?”谢晦大笑,认为谣言虚妄不可信,命令何承天起草回答诏书的奏章,建议朝廷最好在元嘉四年,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再进行北伐。

元嘉三年,正月。谢世休一行抵达京师。江陵的谢晦也接到了弟弟黄门侍郎谢嚼和江夏内史程道惠同时发来的“朝廷将有大清洗”的紧急告密。心乱如麻的谢晦开始征求何承天的意见:“如果真有此事,你说我该怎么办?”何承天道:“下官常欲报答将军殊眷,事变至此,哪敢隐瞒!但倘若明天戒严,动用军法,我心里那点想法恐怕不能完全说出来。”一向善解人意的谢晦居然不明其意,大惊失色道:“你难道想我自裁吗?”知谢将军心中慌乱,何承天只得耐心解释:“将军你误会了。凭帝王之威,命令举国攻打一州之地,强弱悬殊,逆顺不同。下官为将军打算:上策莫过于立即动身逃亡北魏以求保全;下策是派心腹带兵驻守义阳(今河南信阳),将军率大军在夏口(今湖北武昌)与朝廷开战,如果战败再从义阳逃出国境不迟。”上策虽然安稳,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谢家号称江左风流第一,作一个投降北虏的叛臣势必脸上无光,加之全族在东方,不能不为之计。谢晦沉默半晌才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容易接济,不妨先来一次决战,打败了再走也不晚。”

谢晦虽已决定使用何承天所提的下策,可没有任何准备的他不敢当场宣布举兵,也没派心腹控制义阳,只是下令全州戒严。闻听谢晦此举,参军颜邵自杀,司马庾登之托病辞官,谢晦能用的只有偏将周超等人。

◎ 位于北京天坛公园的何承天铜像

徐、傅、谢伏诛

西边的谢晦狐疑不决,东边的文帝却是快刀斩乱麻。

十五日,文帝派密使通知王弘入宫。同一天,檀道济抵达京师。十六日,隐忍了一年之久的宋文帝终于发难,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三巨头发动景平宫变,杀害营阳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的罪状,命有司依法逮捕诛杀这三人。并且文帝说:“谢晦据守长江上游,可能不会认罪服诛。朕将亲自统率朝廷的大军前往讨伐。可派中领军到彦之即日火速出兵,征北将军檀道济发为后继。驿传符节通知各地军府及州郡官属,及时逮捕并诛杀谢晦。朕已命雍州刺史刘粹切断其逃跑的后路。罪犯只限谢晦一人,其他胁从者一律不加追究。”

文帝点名要亲历了景平宫变的檀道济率军讨伐谢晦,王华等人不免认为这么做风险太大。文帝力排众议:“檀道济当初是被胁迫才随三巨头行事的,并没有主动参与宫变。弑君之事,更与其无关。我使用他,诸位爱卿不必有什么顾虑。”免于一死的檀道济当然感激涕零,发誓效死。稍后,文帝询问讨伐谢晦的方略,檀道济侃侃而谈:“我当年与谢晦一同北伐,当时入关的十项计策,有九项是由谢晦提出的。谢晦富有才能、精明老练,在谋略上少有敌手。但他从没有单独带领部队打过仗,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不是他所擅长的。我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也了解我的勇猛。如今臣奉皇上的命令去讨伐他,可以在他没有摆开阵势以前,就一战把他擒获!”听完此语,王华等人不得不佩服文帝的眼光。加上早已倒向文帝的王弘,参与景平宫变的重臣自此五去其二,主谋三人终于面临灭顶之灾。

收到在宫中值班的谢嚼的秘密通知,刚刚奉诏来到宫城西明门的徐、傅二人得知了文帝的非常处置。自度必死的徐羡之显示出他作为景平宫变主谋的气魄,拒不奉诏,乘车逃出建康城,在一个陶窖上吊自杀,时年六十三岁,全家被诛。不过,看在会稽长公主的份上,文帝原谅其小叔子徐珮之兄弟一家不杀。傅亮不敢抗旨,以嫂子生病为由逃出宫门,骑马奔向傅家祖坟,被追兵抓住赐死于宫中,时年五十三岁。因其江陵劝进时的表现,文帝特赦傅家,将傅亮的妻子和儿女流放到建安郡(今福建建瓯县)。

十七日,文帝下诏大赦天下,全国戒严西征谢晦。车骑大将军王弘升首辅,任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接任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接任南徐州刺史。文帝还诛杀了谢晦长子谢世休、弟弟谢嚼等人。

程道惠再次向谢晦通报内幕。确定了徐、傅二巨头和自家子弟的凶信后,谢晦终于用“诛杀王弘、王华、王昙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谢晦当年随宋武帝南征北讨,经验丰富,发号施令,指挥调动,莫不妥当。人们从四面八方投奔谢晦,很 快就聚集了精兵三万人。他以弟弟谢遁为竟陵内史留守江陵,自己带着二万名精兵出发。舟舰纵横大江,旌旗蔽日,威势不可谓不盛。可谢晦写信招揽好友湘州刺史张邵、雍州刺史刘粹,二人不但拒绝,还发兵攻击他。谢晦深感前途黯淡,悲叹道:“恨不得以此为勤王之师!”

◎ 谢晦起兵后形势

当月,江南大雨连天。随军的庾登之暗怀二心,认为火攻需晴,请求延缓战期。谢晦无视应该顺流东下,集中兵力直取京师的战场态势,竟然同意,在巴陵(今湖南岳阳)一连停留了十五天。到彦之趁机急行军赶到与之对峙。

二月初九,文帝诛杀景平宫变的重要角色潘盛。十一日,文帝下诏特进范泰加光禄大夫,王弘与彭城王刘义康留守京师,进驻中书下省;会稽长公主住进皇宫,总管后宫事务。文帝亲率禁军出屯芜湖为诸军后继。

十九日,檀道济率军与到彦之会合,恰值东风大起,官军船舰帆篷满张,前后相连,塞满江面。原以为檀道济也被杀的谢晦,至此方发现这个自己佩服至极的老战友非但没死,还倒戈相向。惶恐不安下,他无计可施。眼见官军威势大盛,己方主帅却失魂落魄,叛军军心涣散,斗志全无。

檀道济遂趁猛烈的东风,率领官兵排列着战舰冲到长江北岸。叛军见状,不战自溃。谢晦单舟逃回江陵,与弟弟谢遁、侄子谢世基等人骑马向北魏方向逃亡。何承天、庾登之等人反正,文帝下诏原谅不问。

三十日,谢晦被其老部下光顺之俘获,押送京师。

三月初二,文帝返回建康,他密召王昙首、王华入宫,拍着御座大笑道:“朕得居此座,爱卿兄弟实为首功。”随后, 征召被三巨头贬斥的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倍加宠爱。谢晦、谢遁、谢世基及同党周超等全部伏诛,谢家妇女免死为民。在刑场上,谢晦的女儿彭城王妃披散头发,光着双脚与父亲诀别:“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父亲大人何苦要犯上作乱,以致在都城被斩首陈尸呢?”谢晦对此苦笑不答,三十七岁的他在临刑前不改陈郡谢氏家传的名士风度,与侄子谢世基唱和绝命诗:“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然后安然就刑。

然而,景平宫变的余波远未荡尽。

元嘉三年十二月,徐珮之及其党羽数百人因谋反被杀。刘宋王朝京官亲族结党谋反自此始。

元嘉六年正月,在范泰的劝说下,首辅王弘上表求退,并举荐时年二十岁的彭城王刘义康代替自己,文帝顺水推舟,命令王弘以华容公的爵位退休。刘宋王朝首辅由皇室垄断自此始。

元嘉七年,文帝不顾满朝文武启用檀道济的呼声,执意命到彦之统军北伐。直到宋军惨败之际,文帝方派檀道济增援。檀军与北魏大小三十余战未尝一败,最终全军安返回国,文帝却将檀道济调任为江州刺史。

元嘉九年五月,王弘病逝。同年十二月,文帝以皇五子刘绍出继二哥庐陵孝献王刘义真,封庐陵郡王;以五弟义恭长子刘朗出继大哥营阳王刘义符,封南丰县王。

元嘉十三年三月,文帝诛杀檀道济父子八人。北魏大喜,自此每岁进犯刘宋;刘宋王朝自毁长城亦自此始。

刘宋开国创业时期的谋臣勇将靡有孑遗,宋武帝的制国计划至此被打个稀烂。刘宋乃至延续了刘宋国策的南朝,疑忌重臣名将,滥用宗室掌权的传统弊政完全肇始于景平宫变。

总之,在景平宫变后上台的宋文帝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重蹈西晋王朝衰亡的覆辙。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诛杀了主持宫变阴谋的三巨头,把权力彻底收回自己手中。可惜,在景平宫变的刺激下,开创了元嘉之治的宋文帝在治国道路上渐行渐远,逐步成为下一次宫变的悲情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