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乔治·戈登·拜伦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一本诗集《闲散的时光》出版。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1824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36岁。

乔治·戈登·拜伦传记——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天才诗人,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比如《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挥洒豪迈,波澜壮阔,不仅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下来就是个美男子,卷曲的头发,白净的脸庞,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小拜伦的脚是跛的,这一缺陷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时,一个妇人经过他旁边,看着拜伦说:“呀!多么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拜伦的心,虽然他很年幼,但他很懂世俗的偏颇和对残疾者的歧视,每当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他的心就会像受刀割一样的痛苦。

alt

拜伦

更不幸的是,他父母的关系很糟,彼此都对婚姻感到失望。拜伦就是在这种失望的深渊里出生的。拜伦2岁时,父母开始分居,拜伦由母亲抚养,他父亲为了躲债逃到法国,第二年便在贫困交加中死去。由于家庭的不幸,使得他母亲的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而拜伦便成了母亲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母亲有时候把他当作掌上明珠一样地爱抚,有时候发起神经来,便顺手拿起盘子、杯子等就向拜伦投去。年幼的拜伦每天都被喝骂,到后来,连碟子、茶杯都在屋子里飞舞,新衣裳也在愤怒的情绪下唏哩哗啦地撕破。尽管拜伦在默默地忍耐着,但是燃烧的愤怒却沸腾在他的脑里,到后来,默默地发怒的习惯已经成为他的癖性。

拜伦在将近5岁时,被母亲送进学校。他是个记忆力很好的学生,但脸上经常一副忧郁的表情。拜伦以善谈吐和多读书为人所知,因为他从自己的家庭教师那里学了不少历史和拉丁语,自己还常常随手翻读各种书籍。不过使他出名的倒是他打架的本领,因为他的残疾,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揶揄甚至苛责,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常以非凡的勇气打败对手:如果他挨了一下打,他必定要回敬两下的,不仅如此,他还常常保护更年少弱小的同学,为此他身上常留下疤痕。不过他的这种勇气和毅力却是他一生的最大特色,他那好胜的精神不久就博得全校的叹赏,结果以后便没人敢轻辱他了。

拜伦10岁时成了第六代拜伦男爵,因为他是伯父唯一的继承人,继承了他伯父的爵位和庄园的拜伦,一下子脱离了贫困,变成了身价百倍,名副其实的贵族了。在学校里原先看不起他的同学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大家都巴结地叫他“拜伦男爵”,尽管这些同学开始对他好起来,但是拜伦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原先的忧郁和孤僻。此时,他对学校设置的正规的课目不大用功,而对课外阅读却显得难以置信的热心。他一生“懒惰而博学”的特点,在中学就已初露端倪了。

1805年,拜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喜欢的文学和历史。他在学习上特别用功,但学校死板的教学方法却让拜伦十分失望。他开始不去上课了,经常躲在图书馆里看课外书籍,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的书籍。爱好体育的他还经常去射击、游泳,有时到郊外打猎和旅行。他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也是从这期间起,他开始尽力使自己瘦下来,方法是节食和运动。

1807年,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的拜伦开始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闲散的时光》。这些诗主要反映了拜伦对上流社会的蔑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此时的拜伦在同学中已颇具声望,他的诗集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声誉,大家都很尊敬他。可是后来他看到一篇发表在英国文坛权威杂志《爱丁堡评论》上面针对他的匿名批评,使他大为愤怒。他隐忍着,做着一切准备,决心把那个卑劣的家伙狠狠教训一番。他怎样去做呢?创作和发表比以前更多更好的名篇,叫天下的批评家大为失色!

1808年,拜伦被授予文学士的学位,在剑桥大学毕业了。半年之后拜伦就进入了成年,到那时,他在贵族院就也会有议席,他的财产也比较自由了,这样他能更多地踏入广大的社会。

在生活中拜伦从来不巴结上流社会的人物。1809年3月13日,他作为世袭的贵族,进入了英国的贵族院,当了一名议员。那天拜伦就职宣誓仪式结束后,议长上前来跟他握手,但是拜伦只冷淡地用指头碰一下他而没有握手,议长非常不高兴地回到自己的位上。当仪式结束,他的朋友责问他为什么对议长那么不礼貌,拜伦却说:“要是我认真握了他的手,他会把我拉进政府党里去的。讨厌!我什么政党也不参加。”

不久,拜伦由于受到匿名记者痛骂而激起的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版了,这首诗一问世,立即轰动了文坛的视听。他那敢于向当时名家挑战的勇气,使世人莫不惊诧。不过拜伦的诗人地位由于这首诗而被稳固地确立了。

接下来,他开始了出国游历生活,并开始写作著名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是一首情意奔腾的浪漫诗,它一出版,立即成为伦敦人谈话的中心。它是以拿破仑战争旋涡中的欧洲各国为背景的生动泼辣的崭新的诗篇,文章思想是对专制政治的勇敢的挑战,而内容是一个青年贵族的纵横万里的旅行与天马行空的情思。这卷诗恰恰适应了倦怠已久期望着展开一个新局面的英国文坛的要求。他用这本书完全征服了英国,“我一朝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拜伦当时这么说。他恰如一轮红日,升在英国的社会中。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那时候,在伦敦的社交界,如果不谈论恰尔德·哈罗德,不谈论拜伦,差不多要被当作时代的落伍者。这位被评为英国第一美男子的诗人征服了伦敦的社交界,那些贵妇们赞美、景仰拜伦,向他顶礼膜拜,大家争着邀请他,甚至有位姑娘女扮男装,想去做他的仆人,可是拜伦依然被无尽的寂寞包围着,他至今也无法从痛心酸楚的过去挣脱开来。他在怀疑着自己诗篇成功的永久性,而且他还没有完全摆脱少年时期害羞的性情。他俯视着一切女性,而又依然低着头很少说话,他的内心十分烦闷。

他虽然总是存在着精神上的苦闷,可他却一天也没放下诗笔,也许正因为他有着啮骨的苦恼和忧伤,他那敏锐的头脑才能在纸上刻出灿烂的奇文吧。

由于不堪忍受不幸婚姻和政治上迫害的双重压力,1816年拜伦毅然离开英国先到瑞士转而到意大利,最后奔赴希腊,投身于火热的革命之中。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英国诗人雪莱,并且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雪莱的支持下,他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唐璜》,它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诗人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生活中的一些遭遇反映了整个欧洲的历史。歌德评价它是彻底的天才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1824年,拜伦病死在为希腊独立而战的战场上,结束了他伟大而短暂的一生。

名人名言

一个有血气的人,既不曲意求人重视,也不怕被人忽视。

——拜伦

人生好比一面鼓,一边走着,一边敲着,一步一步走向坟墓。

——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