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德宗削藩之战

德宗削藩之战(削藩与反削藩拉开序幕)

德宗削藩之战简介

德宗削藩之战:仆固怀恩之乱平息以后不久,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汴宋节度留后李灵曜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又发动了叛乱。周智光的军队驻扎在同华镇,那里十分靠近京城,所以他的叛乱对唐朝的统治中心威胁最大,幸亏郭子仪大将军使出妙计促使叛军内部分化,才使得这次叛乱被迅速平息。魏博田承嗣之乱,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割据河北的安史余部的首次对抗朝廷的军事行动。唐廷本应予以严惩,以重振朝廷纲纪。唐朝不能平定田承嗣之乱,消极影响颇大,助长了河北诸镇的骄横气焰。

德宗削藩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765年一777年

参战方:唐军;周智光、李灵曜、田承嗣

战场: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主要将帅:郭子仪;周智光、李灵曜、田承嗣

战争回放

仆固怀恩之乱平息以后不久,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汴宋节度留后李灵曜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又发动了叛乱。周智光的军队驻扎在同华镇,那里十分靠近京城,所以他的叛乱对唐朝的统治中心威胁最大,幸亏郭子仪大将军使出妙计促使叛军内部分化,才使得这次叛乱被迅速平息。

平定周智光

永泰元年(765) 九月,吐蕃派兵东征,被周智光拦截在澄城并且大破其军,把他们過到了酈州。而且由于周智光与当时的鄜坊节度使杜冕素来不和,周智光就借机坑杀杜冕的家属和郭州刺史张麟。十月,当周智光凯旋回到长安后,代宗因为他这次战功没有治他的罪,放虎归山。回到华州后,周智光更加骄横。

周智光招揽了数万个亡命无赖之徒,到处剽掠,而且擅自扣下关东运往关中的漕米2万斛,截杀关东藩镇遣往京师的使者,抢了他准备献给皇上的贡品。当时从各州前往京城赶考的学子都不敢路经华州,而是转从同州入京。周智光听说了这件事后,又遣兵截阻造成了大批死伤。他还擅自斩杀路过的陕州监军张志斌。周智光的行为如此的倒行逆施,肆无忌惮,俨然已经成为唐廷的心腹之患。

尽管如此,代宗对他还是一味以安抚为策,周智光却公然宣称:“ 此去长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令诸侯,惟周智光能之。”这实际是公然宣布叛乱。朝中大臣都很愤慨,郭子仪请求出兵讨伐周智光,但是代宗还是忍让。

第二年正月,朝廷得知周智光将要出兵攻取陕、虢、商、鄜、坊5个州,并继续截夺朝廷经河道运输的官粮,不得已命令郭子仪将军率军讨伐。郭子仪命大将率领军队进驻到渭上,叛军内部发生了分裂,周智光手下纷纷有了投降朝廷之意。

两天后,周智光手下的大将李汉惠率领他所管辖的军队投降了郭子仪。直到这个时候周智光才知道自己力不能敌,心里恐惧起来,赶忙上表请求赦免。朝廷下诏把他贬为澧州刺史。几天后,周智光的部下起兵杀了周智光,这次叛乱就此平定。

一讨田承嗣

大历八年(773), 昭义节度使薛嵩死后,将士们拥立他十二岁的儿子薛平为将帅,薛平只得先假装答应,然后让位给他的叔叔薛齶,自已乘夜逃回家乡。当时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正在谋划着如何扩展势力,乘此机会暗中拉拢昭义的将士来归顺自己,并为安史父子立“四圣堂”以表示说自己念旧。

朝廷很生气,下诏谴责田承嗣,要他毁掉安史祠堂。田承嗣乘机要求用同平章事的头衔来交换。朝廷为求安宁,竟同意他的要求,还把永乐公主嫁给田承嗣的儿子田华。

朝廷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并没有换得田承嗣的忠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的目中无人。

大历十年正月,昭义兵马使裴志清在田承嗣的挑拨拉拢下,举兵作乱,赶走薛崾,将他的军队全都收编进去。田承嗣以救援为名率军队袭取了相州。朝廷派遣使者加以制止,田承嗣不但不听从指令,还派手下攻陷了沼州和卫州,杀死了邢州刺史薛雄,占据了昭义军所属的四州之地。

田承嗣的这些举动震动了朝野,迫使朝廷下令讨伐。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不甘愿田承嗣独吞了昭义的所有地盘,所以都上书表示愿意去征讨田承嗣。当时,卢龙节度使朱批人朝,他弟弟朱滔继任,正想向朝廷表示表示忠心,也愿为讨叛出力。当年四月,朝廷利用这个机会命令河东、成德、卢龙、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等镇发兵讨伐,南北夹击围攻魏博并把田承嗣贬为永州刺史。

五月份,田承嗣的部將霍荣国在磁州投降,这时朝廷军队也已经攻下德州,并且统率永平、河阳、怀、泽4个镇的步骑4万来围攻卫州。到了六月份,田承嗣命他的将裴志清攻冀州,裴志清反倒率领将土降了朝廷。田承嗣只得亲自率大军来争夺冀州,见朝廷大军人数、士气都大胜一筹,田承嗣不敢相争,仓皇而逃。

田承嗣一看各镇的士兵纷纷聚合起来,而自己的部将却多有叛降的意愿,心中惊惧。八月份,他连忙派使者奉表朝廷,请求回朝廷请罪,朝廷于是就下诏暂停进攻,这使得田承嗣有喘息之机来稳定他行将崩溃之势。

不久,田承嗣又派遣将领率兵攻打磁州。一个月以后,朝廷的两路军队会师一同进攻贝州,田承嗣赶忙率军前往救援。他使计让他的土兵伪装成为朝廷会师的那两路军队的士兵,相互传说对方的工资比较自己高来挑拨相互之间的关系。两路军队的相互猜忌使得军心涣散,此次围攻胎死腹中。

不久,田承嗣的大将卢子期围住磁州,发起了猛烈的攻打,磁州紧急求救,朝廷赶忙命令李宝臣与昭义节度留后李承昭共同前往救援。十月就大破卢子期的军队,把他擒获并押送京师斩首。同时,朝廷大军破了田承嗣侄子田悦驻守的陈留。田承嗣惊慌失措,以利诱当时率军的大将李正已,让他按兵不进,河南各镇的军队看这情况也不敢涉险进兵。

田承嗣既没有了南顾之忧,就专意对付北方之敌。李宝臣因救磁州有功,所以朝廷就派了中使马承倩前去慰问,将走之时李宝臣送给他百匹缣,马承倩嫌礼太薄,扔。

在路上大骂而去,李宝臣大怒,就起了叛心。田承嗣乘机挑拨李宝臣进攻卢龙,节度使朱滔没想到同盟军竟然会进攻自己,没有防备因而大败而归。李宝臣因范阳有所防备,不敢轻易进攻进,领兵而退。

唐廷得知李宝臣与朱滔的事情,这时李正已又为田承嗣求情,请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田承嗣本人也再次上表请求人朝。代宗深知无法继续讨伐,只好在第二年二月,下诏停止用兵,恢复田承嗣官爵。

平灭李灵曜

大历十一年五月,汴宋节度留后田承玉死后,朝廷让永平节度使李勉兼任汴宋留后。但是汴宋都虞侯李灵曜杀'了兵马使孟鉴,和田承嗣联合起来拒绝执行朝廷的命令。

田承嗣出兵滑州,击败了李勉,强迫他承认李灵曜是汴宋节度留后,还上表朝廷,为李灵曜请命。朝廷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李灵曜为汴宋节度留后。田承嗣也借机称病,。上表朝廷不肯再人朝觐见。

李灵曜自从用武力获得节度留后的职位以后,变得更加骄慢,把他管辖范围内的各个州刺史、县令全部换成自己亲信,对于朝廷的指令也视为无物。八月,朝廷下令讨伐,命令李忠臣、李勉与河阳三城使马燧率军进攻。李正已与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也主动请命要求参加讨叛行动。汴宋节度副使李僧惠、宋州牙将刘昌与高凭、石隐等将本来是李灵曜的同党,见朗廷前来讨伐,知道无法逃脱干系,就顺势上表请求讨伐李灵曜。唐廷就任命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凭为曹州刺史,石隐为郓州刺史,这让李灵曜管辖的8个州立时剩下3个,极大地削弱了他的力量。

九月,李忠臣和马燧正合力攻打郑州,李灵曜从汴州率领军队向西前来救援。李马两军没有料到李灵曜会来救援,只好退军到荥泽,当时李忠臣军士十之五六都已经溃逃,而郑州的士民也都惊恐逃散。但是李忠臣、马燧还是下令两军要坚守不动。几。

天以后,李忠臣那些原来逃散的士兵也都相继回来,兵势再振。这一期间李正已攻克郓、濮二州。

十月,马燧与李忠臣再次合作,分道东攻,在多次击败李灵曜后到达汴州与陈少游的军队会合。这一支新组建起来的大军和在汴州之西展开大战,李灵曜军队大败,退守到城中。这时田承嗣派田悦率军来救援,击败李勉与李正已的军队,直抵汴州北安营。

李忠臣派部将李重倩率领轻骑夜袭田悦的军营,使得营中大乱,李忠臣与马燧随后,又以大军乘势猛攻,田悦的军队由此大溃,田悦也只能独自北逃,将士死伤惨重。

李灵曜见田悦的大军溃败,连夜打开城门出逃。当他逃到韦城,永平节度使李勉的部将杜如江将其擒住,押送京城斩首,李灵曜之乱也就此平定。

再讨田承嗣

大历十二年三月,代宗因为田承嗣拒绝人朝觐见,又帮助李灵曜叛乱,于是第二次下诏讨伐田承嗣。为了激励李正已、李宝臣、李忠臣等人,朝廷下诏给这三人加官晋爵,命令他们再次出兵讨叛。田承嗣为自身安全考虑,遣人去劝说三人一同扩展管辖领地,三人听后都心动了,所以都按兵不动。田承嗣一看劝说成功,一方面上表向朝廷谢罪,另一方面派人游说卢龙节度使朱滔、山甫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让他们结成联盟以求自保。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也只好妥协,再次赦免田承嗣,恢复他的官爵,允许他不必人朝。

朝廷两次讨伐田承嗣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没有切实可行之计划,而且又不设前线统帅,节度使各自独立作战很容易被拉拢或击破。而且利用安史的旧将来讨伐安史的余党,这让旧叛未灭,新叛又起,自然很难成功。另外,代宗本来就比较懦弱无谋,既然知道田承嗣恶性难改,本来就应该乘胜攻击,彻底铲除祸根,却轻信他投降的说辞,让田承嗣稳住崩溃之势,继续为害。

四年后的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能够继任节度使的职务,德宗想要革除这一弊乱,所以坚决不同意。李宝臣在世的时候,就和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淄青节度使李正已约定要把土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因此,在田承嗣死时,李宝臣、李正已就都为田悦请求让田悦继承节度使的职务,代宗答应了。因此田悦也多次为李惟岳出面,请求让他继任,只是德宗坚决不同意,所以李惟岳就自称自己是成德节度使留后,决心举兵和朝廷对抗。田悦、李正已派遣使者来到成德镇,约定要共同举兵对抗朝命。梁崇义此时因德宗下诏要他入朝要对他不利,不敢前往,也加入了反叛的行列。于是,德宗时期削藩与反削藩的战争便拉开了序幕。

历史影响

魏博田承嗣之乱,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割据河北的安史余部的首次对抗朝廷的军事行动。唐廷本应予以严惩,以重振朝廷纲纪。唐朝不能平定田承嗣之乱,消极影响颇大,助长了河北诸镇的骄横气焰,使“李正已、李宝臣党叛而自相袭夺,不复知唐之有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