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廓尔喀之役

廓尔喀之役(第一次廓藏战争)

廓尔喀之役简介

廓尔喀之役:廓尔喀之役(1784 年至1791年)又称清反击廓尔喀之战、清平定廓尔喀、第一次廓藏战争,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尼泊尔语 Nepāl-Chīn Yuddh),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王国)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

廓尔喀之役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784 年至1791年

参战方:清朝;廓尔喀部

战场:西藏

主要将帅:庆麟、鄂辉、巴忠;苏尔巴尔达布

战争回放

尼泊尔是与我国西藏毗邻的一个山国。长期以来,尼泊尔境内部落林立。13 世纪,尼瓦尔族建立了马拉王朝,但未能统一全部尼泊尔,在它内部还有不少分立的政权,直到18世纪,仍有大小部落总共30处。其中阳布(一作雅木布,今加德满都)、库库木(一作库库穆、库科木,今巴德冈)、叶楞(一作易隆,今帕坦)三部较大,在清朝的文献中被称做“巴勒布”(一作巴尔布)。 各分立的王国相互争战,力量彼此削弱。廓尔喀部于是乘机崛起。

原来廓尔喀只是拉加普族建立的一个小邦,位于阳布西北,距阳布约6日路程。

在首领普里特维。纳拉扬·沙的领导下,廓尔喀乘机对周围各部用兵,“节次侵占阳布等3处地方,势力愈加,随将附近之达纳隆等小部落又共占取27处”,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 统一了尼泊尔,迁都阳布,建立起廓尔喀王朝。

从4世纪起,尼泊尔就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接触。因为尼泊尔与西藏毗邻,也信奉佛教,经济上又有互补性,所以尼泊尔和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廓尔喀)素无盐、茶,并无银两、马匹,能够产出的只有米豆、牛羊、布帛、铜铁、珊瑚、玛瑙、孔雀…… 然西藏索产盐斤,及内地贩运银、茶,实为科(廓)尔喀必需之物,因此向来藏属夷民往来都用骆驼运输,彼此通商,相安已久”。

到了清代,尼泊尔与西藏之间的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更加密切,尼泊尔商人自康熙年间即在前藏居住,皆有眷属,人户众多,不下数千人口。有的还与藏民通婚,也有不少藏民向尼泊尔贩运粮食、布匹等物。除了民间交往之外,尼泊尔与中国两国官方也有联系。

清雍正十年(1732), 马拉王朝的阳布、库库木、叶楞三部曾遣使到达西藏,向清廷进贡。雍正帝赐下了缎匹、玻璃、瓷器,但因为道路遥远,往返十分艰难,后来就令使臣由西藏返回,希望三部与西藏贝勒颇罗种协力和衷,维持黄教的权威地位。

雍正十二年,阳布等三部又遣使赴京进贡。但是由于廓尔喀蒙古率兵人侵西藏,尼中两国长期以来和平相处的友好关系一度被破坏。

廓尔喀入侵西藏

统一尼泊尔之后,廓尔喀国力强盛,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因为他们国家地方小人口多,对于地广人稀的西藏早有觊覦之心。乾隆四十九年(1784), 六世班禅的弟弟沙玛尔巴因为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仲巴呼图克图争夺六世班禅的巨额遗产没有成功而逃亡廓尔喀。他和大头人巴都尔萨野交好,将藏中虚实告知,从中怂愿,巴都尔萨野唯利是图,顿时萌生了侵略之意。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廓尔喀一方写信给西藏地方的政府官员,提出领土等要求,声称:“我境接壤之聂拉木、济咙二处,原本是我巴勒布地方,仍应给还。西藏再和廊尔喀贸易,应停用旧钱专用新钱,一新钱当两旧钱贸易。”

驻藏大臣庆麟、雅满泰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官员都对廓尔喀的无理要求予以严厉驳斥,明确指出:“ 聂拉木、济咙二处都是达赖喇嘛地方,廓尔喀新铸钱文甚少,不能流通,仍将新旧掺杂使用,如果以一当二,则清币值贬,对于贸易不利。”

廓尔喀的无理要求被驳回,于是廓尔喀便用贸易纠纷当作借口,派兵入侵西藏。

六月,廓尔喀的大头目苏尔巴尔达布(作索喇巴尔达布)率兵30000人人侵西藏,二十一日占领后藏济咙,二十四日夺取聂拉木,然后北上进攻宗喀(今吉隆)、噶协尔(今定日)等地。

清廷酝酿反击

西藏驻军不多,驻藏大臣庆麟得到廓尔喀人侵的情报后,一面从各地抽调1200名绿营兵、达木蒙古兵等派赴前线,一面向北京发去瞥报,同时向四川总督李世杰求援。

拉萨至北京相距遥远,乾隆帝直到七月二+七日才得到廓尔喀入侵的奏报。他立即发出谕令:“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向来是守卫西藏的军队官员所属之地,理应派兵堵御。朕令凡后藏与巴勒布接壤之处,都应该加强守御力量,其前藏地方,也应该让庆麟等严加防范。”

为此,他作了多方面的筹划和部署: 一是保护、安抚班禅额尔德尼;二是向西藏民众进行政治动员,号召西藏民众积极支援清军;三是发布檄文,谕廓尔喀退兵;四是调兵遣将;五是筹集军费粮饷。

四川总督李世杰接到庆麟的求援信后,立即抽调成都驻防满兵、绿营兵和金川屯练士兵共计3000名赴援。

七月二十二日,提督成德率领先头部队绿营兵1000名,从成都出发。与此同时,驻藏大臣庆麟也于七月九日从拉萨出发赴后藏。他虽到了边境,却没有深入了解前线情况,只是听了藏军将领的一面之词就向乾隆帝报告说藏兵在胁噶尔打了胜仗,“虽藏兵少,尚能抵御……仰赖大皇帝威福,俱各守坚战利”。其实这根本是一份虚假情报。

乾隆帝却信以为真,认为不需要调用清军人藏。于是他立即调整部署,令鄂辉、李世杰将后续的500名清兵停止派出,甚至想让成德率领的已出发20余日的先头部队于中途撒回。不久,庆麟又报告说,巴勒布增兵,藏兵多年未经战阵,且一时不能齐集,前线吃紧,他自己也于七月二十八日将班禅从后藏接往前藏。于是,乾隆帝又命清军急速赴藏。但由于相距遥远、信息滞后以及情报不准等原因,作战指挥出现了混乱。

八月二十四日,成都将军鄂辉回到成都。虽然总督李世杰10天前刚接到准雅满泰因“巴勒布兵多,藏兵不得力而催令所调官兵迅速前往”的来咨,但此时又接到乾隆帝续派官兵停止前往的谕旨,鄂辉、李世杰也感到缓急轻重之间,实在难以决定。

鄂辉只得从成都前往打箭炉查探信息。乾隆帝尽管对这种混乱情况非常不满,但也认识到必须给前线将领随机应变的权力和机会。与此同时,因为庆麟、雅满泰昏愤无能,乾隆帝又授理藩院左侍郎巴忠为御前侍卫钦差大臣,赴藏办理差事。

十一月二十二日,鄂辉率满汉屯练官兵400名赶到札什伦布,因先期到达的成德已抵第哩朗古,鄂辉遂率领属下军队前往,十二月九日两部在第哩朗古会师。鄂辉、成德率清军从第哩朗古沿山间小路寻积雪稍薄处行走,在第二年一月中旬到达宗喀。

这时廓尔喀的兵已经撤走,清军不战而收复了宗喀。

因雪大难行,清军在宗喀暂时休整。二月下旬,天气稍晴后,鄂辉率军出发,先让善于攀登的汉土兵丁在积雪稍薄处挖开积雪开辟道路,接着大队清军随后在小路上翻山越岭,排成长队蜿蜒前行。清军行军虽然异常艰难,但一直没有遇到廓尔喀兵,所以未经交战,就顺利地收复了济咙、聂拉木以及其他边境村镇。

伸巴、巴忠等私下议和

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西藏地方当局和驻藏大臣巴忠等人,违背乾隆帝的旨意,私下和廓尔喀展开议和。

对于处理廓尔喀的人侵一事,乾隆帝一开始就定下了以武力抗击的方针。

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二日,他又谕令鄂辉、成德等人说:“ 务即兼程迅速前抵后藏,协力剿捕。昔派调各处官兵,都已经陆续进发,军威壮盛。鄂辉等统兵驰抵该处,虽然不必赶尽杀绝,尽歼其丑,但不能仅将贼众驱散。待廓尔喀之围一解,就去处理西藏事务。务必将此前彼贼抢占之济咙、聂拉木、宗喀等处,全部收复,并勒令该头人出具域图,明定地界,严立章程,许诺以后再也不敢越界滋事。惟当趁此兵威,让他们畏惧慑服,以期一劳永逸, 方为妥善。”

但是西藏的地方僧俗官员却畏敌如虎,为了一已的私利,竟企图与敌人私下议和。

在廓尔喀入侵西藏早期,掌握后藏大权的仲巴呼图克图、红教喇嘛萨迦呼图克图,不经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允许,就已经派使者前去和廓尔喀议和。乾隆帝得知此讯后,接连发下圣旨,表明反对不给人侵之敌以打击而私下议和的态度。

十月七日,他说:“若在藏众喇嘛均可与外夷部落私相往来,尚复成何事体耶?即和息一事,亦必倚仗兵威,使贼震怖,方可永远宁谧。如以心存懦怯,辄往议和,转为贼人所轻,安能保其不复滋事?”

三天之后,他进一步指出:“巴勒布贼众擅敢侵犯藏界,业经内地派兵前往,若不示以兵威,任令红帽喇嘛等私与议和,因而完结,则置达赖喇嘛、班禅于何地?且贼众等无所畏惧,若大兵全撤,设复潜来滋扰,势必又烦纷纷征调,成何事体?朕非乐于用兵,不恤士卒,希图多有斩获。贼既侵扰天朝边界,若不加以惩创,何以安番众而靖边围?"乾隆五十四年一月, 巴忠到达西藏。巴忠通晓藏语,谙熟藏情,深受乾隆帝倚重,所以让他接替获罪的雅满泰任驻藏大臣。但巴忠急于早日完事,回京受奖,丝毫不顾乾隆帝的谕令,也不听从达赖喇嘛应该派军队前去进剿的意见,竟支持仲巴等议和。

曾参与议和的公班第达之子噶布伦丹津班珠尔后来供认说:“ 五十四年正月,班禅额尔德尼之父巴勒丹敦珠布因沙玛尔巴到济咙商议和之事,便欲往宗喀一路相迎,又邀我同往。二月里,巴大人多次派我到宗喀约会巴勒丹敦珠布。”

将军鄂辉、提督成德收复宗喀之后,面对西藏边境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也赞同议和撤兵,所以在奏报中极力夸大前线的困难。二月末,清军已收复了全部失地,鄂辉等人更加急于撤兵。

三月,鄂辉、成德在济咙军营接见了从廓尔喀返回的仲巴、萨迦私自派来的议和代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下结论说:“ 巴勒布因为很小的原因就兴兵,固然不合法度。然而挑衅也算事出有因,究其情节,并非有争夺之谋。他们的军队一闻清朝兵将来到,立即退界奔逃,更有申诉乞降之举。如今看在大家同为上方百姓,并不是外邦番众。现我方派总兵张芝元、穆克登阿与丹津班珠尔、巴勒丹敦珠布、巴载等前往廓尔喀地界见其头人,前往议和。”

所谓“议和",其实是给叛军银两赎地。廓尔喀主管议和的是头人巴穆萨野达萨尔,而在议和中直接与西藏代表交涉的则是六世班禅的弟弟沙玛尔巴。廓尔喀提出,聂拉木等处是其抢占,必须多用银两,年年付给,方肯退还。沙玛尔巴狐假虎威,胁迫西藏派来的代表答应廓尔喀提出的苛刻条件。

五月中旬,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两边定议之人一一列名,盖上印章。内容是:“每年许给元宝300个,合银1。5万两,按年付给。倘有反侮,神佛必降咎灾。”当时,丹津班珠尔等以藏内力量,不能永远按年付给为由,复向沙玛尔巴讲论。他说:“ 先付清首年,再分作3年送交元宝300个,或可免永远给银一事。”沙玛尔巴又与玛木萨野、啥哩哈尔、乌巴迭阿3人另写合同一张,作为凭据。丹津班珠尔等当时没带银两,为尽快完事,他们从在宗喀的西藏商人处凑借了300个元宝,如数付清了当年的赎银。

在与廓尔喀议和期间,巴忠就威胁噶尔曾数次给丹津班珠尔写信,催促他迅速与廓尔喀达成和议。他满意廓尔喀愿意进表纳贡的承诺,而对于屈辱性的和议条款,不但没有提出异议,反而用瞒天过海的手法,用廓尔喀投降一事 向清廷报捷说:“ 巴勒布震慑天威,现在已经畏罪投降,设誓定界,自此藏地归宁,边疆永靖。”

他与鄂辉等人草草拟定善后事宜19条,包括西藏驻兵、训练、巡防、贸易、税收等内容,规定:在后藏札什伦布驻扎绿营兵150人,拉子、胁噶尔等边疆地区驻藏兵200人,藏兵于每年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底与驻防绿营兵一体训练;驻藏大臣2人按年分为2次轮赴后藏巡查;噶布伦、戴绷、第巴等官员,须由驻藏大臣督同拣选,商之达赖喇嘛,等等。巴忠不等办完善后事宜,就急急返回北京。

第一次廓尔喀战争中,双方军队未曾交战,最后以“许银赎地”的形式宣告结束。

并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乾隆帝,以为廓尔喀真的是畏罪乞降,抒诚进贡,所以当廓尔喀贡使抵达北京后连日赐宴,并册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王爵,他的叔叔巴都尔萨野公爵。然而时隔不久,又重新燃起战火。

用许银赎地的办法,巴忠等虽然使廓尔喀暂时从西藏退兵,但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每年1。5 万两的赎地银,并没能满足廓尔喀贵族的贪欲,但对西藏地方政府来说,却是个十分沉重的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屈辱性的条款让稍有爱国心的人都难以接受。

乾隆五十五年,达赖喇嘛为了将所立合同撤回,曾派人去廓尔喀谈判,因意见分歧谈判未果。当年秋,廓尔喀派了两个头目以查看银钱的名义,到拉萨来索取所谓的赎地银两,达赖喇嘛拒绝支付。

十二月,阿旺簇尔提穆奉乾隆帝之命抵达西藏办事,得知许银说和之事,立即说: “此事不成体制,还没有结清的银两不用再给。”

达赖喇嘛回答说:“大人所言极是也,我一直想要废除廓尔喀之和约。”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噶布伦丹津班珠尔、扎什敦珠布等人,奉达赖喇嘛之命,以前往后藏巡阅边界、训练藏兵和修理寺庙的名义,来到聂拉木,写信约廓尔喀人来至边界面议地租一事。不想却中了廓尔喀人诡计,被作为人质裹胁到廓尔喀。

与此同时,在沙玛尔巴的挑唆下,廓尔喀借口偾务未清,派兵再次入侵西藏。

七月上旬,廓尔喀兵千余人越过边界,占领了聂拉木,将丹津班珠尔、扎什敦珠布及教习兵王刚、冯大成等10余人捉住,送往廓尔喀阳布,并掠去他们携带的原准备给廓尔喀的180个元宝。

廓尔喀诱执了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噶布伦、戴绷之后,便开始向西藏大举进攻。

七月二十九日,廓尔喀军队将宗喀包围,并于八月二日开始四面攻围。教习陈谟、潘占魁督率藏兵、喇嘛等协力堵御,打死敌兵数十人。廓尔喀军败退至离宗喀30里的俄玛。

第二天,千余名廊尔喀兵前来围攻官寨,把各处寨落全都烧毁,藏兵被迫退守胁噶尔。在济咙,守军为防止廓尔喀兵渡河,将热索桥砍断,但廓尔喀兵伐木搭桥,占领济咙。八月十六日,廓尔喀率兵3000多人围攻萨迦,守军达木蒙古兵奋勇拒敌,过半人员阵亡。藏兵战斗力较弱,萨迦终于弃守。

廓尔喀侵略军节节进逼,威胁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札什伦布。八月十六日,驻藏大臣蜾泰派兵将班禅护送前往前藏,由仲巴呼图克图留守札什伦布寺,都司徐南鹏率领绿营兵120人驻守官寨。仲巴畏敌如虎,毫无斗志,在廓尔喀进军札什伦布的前一天,就趁夜间逃往东喀尔,并将寺中细软搬走,一时间军心混乱。济仲喇嘛罗卜藏丹巴等人更加离谱,他们在吉祥天母像前占卜,竟假托卜辞,说不可和地方作战,结果弄得人心惶惶,不再守御,军队都各自散去了。二十日,廓尔喀兵进至札什伦布。

第二天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札什伦布寺。随后,廓尔喀兵又围攻札什伦布官寨,但遭到了徐南鹏部绿营兵的顽强抗击,被打死数十人。对于廓尔喀兵的步步逼进,清朝政府派大军进藏平廓。

聂拉木之战

清军在成德、鄂辉率领下从成都出发,行走六七十天,分别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月下旬、十一月中旬先后抵达拉萨。廓尔喀得知清军人藏的消息后,立即收缩兵力,占据定结的廓尔喀兵数百人也于十一月一日夜间撤走,把兵力集中于聂拉木、济咙两处,并添筑卡寨,加砌围墙,以为负隅固守之计。

十二月一日,成德进至后藏,鉴于聂拉木是廓尔喀兵出人西藏的大路,必须首先攻取,就率兵经拉子( 今拉孜)、胁噶尔、第哩朗古等地向聂拉木进军。二十七日,到达距聂拉木三四十里的拍甲岭。第二天寅时,成德军乘夜急进,于黎明时分接近聂拉木敌寨,趁敌不备,发起进攻。聂拉木官寨围墙又高又厚,寨房高大坚固,廓尔喀兵固守不出,而且还从墙孔施放鸟枪、投掷石块。随后数日,清军多次进攻,抛掷火弹,烧毁了东边的寨房,但西北官寨却屡攻不克。

五十七年一月九日,鄂辉率兵赶到,与成德会合,兵力达到1200余名。这时在聂拉木西北官寨内困守的廓尔喀兵仅有100 名,但鄂辉、成德只图自守之计,不为进剿之谋,大部兵力被派往木萨桥、拍甲岭、第哩朗古、萨喀等处,分兵把口,而在聂拉木担任攻剿作战的仅有500名。虽然清军兵力有5倍于敌的优势,但鄂辉、成德作战态度消极,不敢大胆进攻,认为廓尔喀兵凭借寨墙墙孔施放鸟枪,官兵扑近,难免受伤,将希望寄于火攻。

但恰逢连降大雪,清军不但火攻屡屡受挫,还有20余名官兵冻死冻伤。清军曾挖掘地道数处,都因遇巨石阻挡而告终。从二十日开始,清军利用西面墙角通向寨内的一道沟渠为掩护, 连日挖成长3丈余的地道。二十四日,运进炸药40包,点火爆炸,将大部墙垣寨房炸塌,继而清军乘势攻人,将敌人全部歼灭,攻占聂拉木。

历史影响

廓尔喀向西藏发动的侵略以及与清廷数次谈判的破裂,坚定了清政府攻打西藏的决心,为日后清廷发动全面平定西藏局面、建立统治秩序的战争点燃了导火索。聂拉木之战,清军取胜,为日后在藏作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清廷平定西藏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