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宇文邕

宇文邕(北周武帝)

宇文邕简介

宇文邕:北周高祖宇文邕(543年~578年06月21日),字祢罗突,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北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和北周世宗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北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亡北齐。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北周高祖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驾崩,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北周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宇文邕传记——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复姓宇文,名邕,字祢罗突。他是宇文泰的四公子,生于大统九年(543)。

一、谋求亲政 力除权臣

宇文邕登基后,决定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当时北齐的政治十分昏暗,皇帝大臣们只顾淫乐,不理朝政,国家形势江河日下,渐渐失去了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优势。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渴望统一,过上安稳的生活。宇文邕见是消灭北齐的好机会,便派人用重金买通北齐境内的一些官民作为奸细,刺探北齐的军事情报。为了争取与突厥联兵伐齐,又派杨荐、王庆去向突厥首领木杆可汗联络,要求娶木杆的女儿阿史那氏为皇后。北齐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恐惧,急忙派出使者携带重金也去向突厥求婚。木杆可汗贪图北齐的钱财,准备把杨荐和王庆扣押起来交给北齐处置。幸亏杨荐临危不惧,陈述利弊,说得木杆可汗理屈词穷,才改变了主张,答应与北周联合攻打北齐。保定三年(563)十月,北周派杨忠率领一万骑兵与突厥联军从北路伐齐,大将军达奚武带领三万步骑从南路包抄,两军定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会师。杨忠率领的北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接连攻克北齐20多城。可惜在攻打晋阳时,突厥军见齐军势盛,不肯交战,率先撤退,以致周军失利。南路周军闻讯后也只好退兵,第一次大规模的伐齐战争失败了。

宇文邕

这次败仗使武帝宇文邕感到非常惋惜,他想立即组织兵力再伐北齐,可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宇文护却不那么积极了。

武帝开始解决宇文护的问题。宇文护自宇文泰死后,一直大权在握,他自恃是皇兄、开国元勋,越来越飞扬跋扈。他相府的卫兵比皇宫还多,没有他的手令,皇上也调不动兵马。他的儿子和部下贪残骄横,引起民愤。以至武帝每次在宫中遇见宇文护时都要先行家弟之礼。二人一同去看望太后时,往往太后赐宇文护座位,而让武帝站在其旁。对于这一切,宇文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因时机未到,只得装聋作哑,不加干预。天长日久,许多大臣也都觉着宇文护不大像话,以致连与他极其亲近的庾季才都劝他归政天子,回家养老。宇文护从此便疏远了庾秀才。

武帝的亲弟弟卫公宇文直一向和宇文护关系密切,后来因为沌口之役打了败仗,被宇文护免职,也怀恨在心,力劝武帝诛杀宇文护,指望由自己来取代其大冢宰的地位。武帝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秘密与卫公宇文直及右宫伯大夫宇文神举、内史下大夫王轨、右侍上士宇文孝伯等谋划干掉宇文护。

建德元年(572)三月的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武帝在文安殿见过之后,又准备带宇文护去拜见太后,并对他说:“太后年纪大啦,喜欢喝酒,虽然我多次劝她戒酒,她都不听。兄长今天去朝见她,希望能再劝劝。”说着,武帝从怀中拿出周成王劝人不要酿酒和酗酒的名篇《酒诰》,交给宇文护,让他“以此谏太后”。到含仁殿后,宇文护按照武帝的嘱咐,在太后面前念起《酒诰》。武帝趁其不备,在他身后抡起玉 ,对准其头部猛然一击,宇文护应声倒地。武帝随手拿出御刀让宦官何泉杀掉宇文护。何泉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惊恐之余,砍了几下,也没伤着他。这时隐藏在殿内的宇文直一跃而出,手起刀落,宇文护立时身首异处,成了刀下之鬼。武帝又令长孙览等火速行动,把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于是,武帝开始亲揽朝政。

二、勤内攘外 身死征途

亲政以后,武帝宇文邕把注意力集中于国内调整,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

建德四年(575)七月,武帝正式下诏讨伐北齐。他动用了18万大军开赴齐境,以王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崇、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宇文宪、杨坚等领兵重点出击,向北齐全面推进。武帝亲自率领6万军队直趋河阴(今河南孟津县)。北周军纪严整,禁止官兵在北齐境内践踏庄稼、砍伐树木、抢掠民财,违令者一律斩首。不久,北周攻下河阴、洛口(今河南巩县)和河阳(今河南孟津县)等地,在攻打 城(今河南孟津县)时受阻,20多天过去了,可战场上仍无突破。武帝心急如焚,忽然生起病来,不得不退兵回长安疗养。于翼、宇文宪等将领虽然接连攻克了北齐30多城,最后也都放弃不守,回师周土。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达到灭齐目的,但却大大挫伤了北齐的元气,也使武帝清楚地看到北齐已经没有力量与北周抗衡了。

建德六年(577)正月,北周攻下邺城,齐主逃往青州,被周师追及,当了俘虏。北齐正式灭亡。北周计得州50,郡162,县380,户3032500。武帝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统一了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灭掉北齐以后,武帝并没有居功自傲。他仍然致力于北周朝政。他在北齐地区继续推行灭佛政策,使整个中原地区四万余所寺庙全部成为王公宅第,300余万僧徒统统成了政府编户百姓,当兵的当兵,务农的务农。他下令放免奴婢和杂户,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他还提倡节俭,经常穿布制的皇袍,盖布被,取消了皇宫中那些华丽的装饰品。并削减宫女,后宫只留皇妃等10人。

宣政元年(578)五月,因突厥骚扰北周边境,武帝亲自率军讨伐。多年的战争使武帝积劳成疾,在行军途中不幸病倒在云阳宫。他预感到自己难以康复,便下令火速召见宗师宇文孝伯,叮嘱后事。当夜,他授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统帅宿卫军,负责镇守京城,以备不测。后来,武帝的病情不断恶化,六月,在返回长安的当天晚上便离开了人世。终年36岁,葬于孝陵,庙号“高祖”,谥号“武帝”。

北周武帝孝陵陶甲骑具装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