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灭西突厥之战(打通西行丝绸之路)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

唐灭西突厥之战: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部的战争。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

唐灭西突厥之战过程分析——

平定高昌

高昌、焉耆、龟兹,由东往西,依次位于天山南麓丝绸之路中线的交通要道上,唐初受西突厥控制。征服这三个西域小国,对于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关系极大。

高昌王麹文泰,曾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受到很高礼遇。后来由于受到西突厥的挑拨,高昌国阻拦西域各国过境入唐进贡,并出兵攻打西域焉耆、伊吾等国。唐太宗下诏斥责麹文泰,并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下诏麹文泰来朝,麹文泰称病不朝。于是,唐太宗命侯君集领兵征伐高昌国。麹文泰忧惧病亡,由他儿子麹智盛继位。侯君集指挥的唐军连克柳谷、田城,直指高昌国都。麹智盛迎战兵败,退入高昌城固守,并向西突厥求援。西突厥军队进至可汗浮图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向唐军投降;麹智盛无力抵抗,也于八月初向唐军投降。侯君集在高昌城置西州,在可汗俘图城置庭州,在交河(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置安西都护府,驻兵镇守,以保障吐鲁番盆地北缘丝绸之路通畅。

平定焉耆

焉耆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最西端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交界处。侯君集征服高昌国后,将高昌掳获的焉耆人全部放回,焉耆遣使谢恩,与唐朝保持了友好关系。但当时西突厥在西域的势力很强,经不住西突厥的威胁拉拢,焉耆又倒向了西突厥。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朝安西都护郭孝恪上表请求出兵讨伐。八月,唐太宗下诏,以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击焉耆。也许是焉耆方面得到了消息,或王室内有矛盾,唐军尚未出发,焉耆王龙突骑支的三个弟弟一起前往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治所)向唐军投降。于是,郭孝恪以他们中的栗婆准为向导,领军向焉耆进发。焉耆城是座盐沼水城,四面环水,焉耆王龙突骑支麻痹,不加防备。唐军利用夜间渡过水面,拂晓前登上城墙,发起突然袭击,龙突骑支被俘,焉耆城陷落。郭孝恪留下栗婆准主持国政,唐军返回。但不久,焉耆又被西突厥攻陷,落入西突厥手中。

平定龟兹

龟兹位于焉耆以西。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龟兹王苏伐叠遣使向唐朝献马,唐太宗赐玺书予以慰抚,从此岁贡不绝。但是,由于慑于西突厥在西域的军事威胁,后来倒向西突厥。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十二月,龟兹王苏伐叠死,其弟阿黎布失毕继位,反唐倾向更为明显。唐太宗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领兵十万讨伐龟兹。唐军首先攻克了焉耆以北被西突厥控制的处月、处密二部,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弃城而逃,被唐军追上俘获。唐将阿史那社尔改立薛婆阿那支之弟为焉耆国王,作为唐朝藩臣。唐军进至龟兹城以北地域,龟兹国王诃利布失毕率军五万出战唐军,兵败,退回龟兹都城伊逻卢(今新疆库车以北)坚守。十一月,唐军攻克伊逻卢,诃利布失毕又退据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以东)。唐军又攻克该城,诃利布失毕被俘。龟兹是西域大国,龟兹陷落,震惊西域。唐朝设立龟兹都督府,统领于阗、焉耆、疏勒、龟兹四国。

鹰沙川激战

从唐军征服高昌、焉耆、龟兹等国的情况可以看出,西域各国都受到强大的西突厥控制,不征服西突厥,西域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自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以后,游牧于阿尔泰山以西的西突厥尽占乌孙故地,统叶护可汗(公元619—628年在位)时势力最盛,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今克什米尔),号称“控弦数十万”,称霸西域。但西突厥内部又十分混乱,它分左、右两部,互不服气,经常各立可汗,互相攻杀、兼并,兼并了又分裂、又攻杀。

唐初,高祖为对付东突厥,厚结西突厥。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东突厥兵临长安城下,对唐初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唐太宗曾答应西突厥和亲要求。统叶护可汗遣使献万钉宝钿金带,马五千匹以迎公主。东突厥颉利大可汗为破坏西突厥与唐和亲,屡屡兴兵攻打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死,西突厥又陷入两可汗相争局面,混乱不堪。

唐太宗生前几次想解决西突厥的问题,曾先后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两次派兵征讨,都没有解决问题。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五月,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统兵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唐军与西突厥军在鹰沙川发生激战,唐军前军总管苏定方与程知节隔一座山头,正在牧马休整。望见隔山沙尘蔽天而起,知有大战,亲率五百骑驰援击敌,西突厥大败,追击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军马、器械“不可胜计”(《资治通鉴·唐纪十六》)。但程知节手下的行军副大总管王文度居然嫉妒苏定方功劳,伪称得旨,斥责苏定方“恃勇轻敌”,改由他节度,命士卒终日骑马披甲结为方阵,置辎重于内。全体士卒不胜疲惫,毫无斗志。有胡军来降,王文度竟斩杀降卒,分其财物。班师之后,朝廷查明真相,王文度罪当该斩,赦死除名;程知节亦以逗留不进之罪免官(《资治通鉴·唐纪十六》)。这段记载说明,大军劳师远征,一旦出现王文度这样的“小人”,造成内部离心,破坏作用极大。这种人是军中败类,发现一个应除掉一个,绝对不能姑息迁就。

金牙山歼灭战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任命在鹰沙川战斗中有卓越表现的苏定方为北路统帅;任命西突厥降将阿史那弥射为南路统帅,向西突厥发动进攻。当年十二月,苏定方统帅北路唐军进攻金山以北的西突厥处木昆部,该部首领懒独禄率万余帐向唐军投降。唐军迂回至曳咥河(今新疆伊犁河)以西,进攻西突厥突骑施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率领十万大军前来迎战。苏定方利用贺鲁傲慢轻敌的心理,以万余步兵占领河谷有利地形坚守,亲率四万骑兵迂回至北原敌后。贺鲁向唐军步兵阵地连续发动三次攻击,均未攻破。苏定方眼看敌军已经疲惫松懈,亲率骑兵对敌发起突然袭击,贺鲁大败。苏定方挥军追击三十多里,歼敌、俘虏数万人。第二天,苏定方指挥唐军继续追击,西突厥右部头领率部投降。贺鲁仅带数百骑狼狈西逃。这时突遇大风雪,唐军疲惫,诸将建议休整;苏定方决心似铁:“坚决追击,不能停顿!”他命令副帅之一任雅相领兵咬住贺鲁紧追不舍;命令另一位副帅萧嗣业率精骑直插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现名塔拉兹),切断贺鲁后路。唐军全体将士“勒兵冲雪,昼夜兼进”。南路军在阿史那弥射率领下,向西进攻也取得顺利进展。进至双河(今新疆艾比湖以东),大败西突厥军。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及左部咄陆等“各率众来降”。随后,南北两路军会师。在碎叶水(今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楚河)再败贺鲁军,渡河向西急追,直指贺鲁牙帐所在地千泉。贺鲁逃归牙帐,人困马乏,正遇大雪,他认为唐军不可能追击到此。故放牧出猎,在牙帐以东五里与唐军相遇。苏定方与阿史那弥射两路大军一起向贺鲁发起强大攻势,破敌数万,缴获其“鼓纛”。贺鲁带上儿子、女婿等向石国(国都柘折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方向逃跑,苏定方命萧嗣业追击。贺鲁一行逃至石国西北苏咄城,人马饥乏不堪,送珍宝请求入城。城主伊沮达官将他诱骗入城,擒获送石国。萧嗣业追至,石国交出贺鲁,西突厥终于彻底平定(《新唐书·苏烈传》、《新唐书·薛仁贵传》)。

唐朝征服西突厥,前后花了十六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唐高宗显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