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印加帝国覆灭

印加帝国覆灭(血洗秘鲁)

印加帝国覆灭简介

印加帝国覆灭:16世纪初,西班牙仅凭数千人就在短时间内接连征服了美洲两个人口上千万的庞大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和秘鲁的印加帝国,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居然单凭168人就一举灭亡了印加帝国!事实真是如此吗?印加帝国覆灭,将梳理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全部过程,再现那段欲壑难平,充满血腥杀戮、无耻谎言的历史。

印加帝国覆灭过程分析——

0126-01

一伙坏蛋屠杀一群笨蛋,这大概是很多朋友对印加征服史的大致印象。这段相对冷僻的历史在众多有关拉丁美洲的史书中往往只有数页描述,读者难以一窥全貌。其实所谓“坏蛋”和“笨蛋”都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评判的,西班牙“坏蛋”身上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印加“笨蛋”也常常展现出睿智和精明的一面。即使看似乏味的历史书中也会蕴含很多精彩的故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崛起的经济基础正是来源于征服美洲后所攫取的大量黄金白银。大国起起落落,本不稀奇,但在16世纪初,西班牙仅凭数千人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征服美洲两个人口上千万的庞大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和秘鲁的印加帝国,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本文将为读者梳理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全部过程,重温那段欲壑难平,充满血腥杀戮、无耻谎言的历史。

历史的测不准原理

一个名叫皮萨罗,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私生子,带领不到200人的亡命之徒,深入印加腹地,在几十万印加武士的包围中横扫千军如卷席,一举灭亡了这个南美最强大的帝国。如果将这个故事改写成时髦的穿越小说,主人翁率领不到2个连的现代士兵持弹药有限的步兵装备回到战国末期,完全靠武力取代秦国统一六国,恐怕会有不少读者大骂作者脑洞太大,胡编乱造吧!

先不要惊讶于这样夸张的叙述,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陷于平定昌卡人叛乱苦战的印加王子库西·尤潘基,为了鼓舞士气向手下宣布,王叔曾化作幽灵进入自己的梦境中显圣,允诺一旦遇到危难,王叔就会像保护亲生儿子那样保护他,设法向他提供必要的救援。

就在印加军队渐渐不支时,一支增援大军及时赶到。王子当即高呼神灵保佑,王叔的诺言实现了。印加人士气大振,终于将敌人彻底击败。这位获胜的王子凯旋回朝,顺势剥夺了父亲的王位,自立为第8代印加国王。

国王向群臣描绘了幽灵的模样:他就是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Viracocha)的儿子,与通常无须的印第安人不同,他脸上长着大胡子,而且穿着垂及脚面的长袍,与一般人仅及膝盖的衣服大相径庭。

0128-01

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这个形象同西班牙人的外貌差距甚大

大约100年后,当印加人遇见刚刚渡海而来的西班牙人时,看到他们满脸胡须、衣服遮盖全身,便将他们认作神灵,是保佑王室的幽灵再现,期望他们能按照神旨诛杀刚刚篡位的暴君,匡佐正统王族血脉。这些忠于旧印加王的印第安人乐于帮助西班牙人,或者说寄希望于西班牙人帮助自己消灭曾经的同胞。

上述故事不管看上去多么不可靠,全都来自正规史料。目前留存下来的西班牙人撰写的印加帝国征服初期及其后50年的各类报告,大约有30份,其中由皮萨罗一伙人所写的文件,无一例外将西班牙的胜利归咎于上帝的荣宠和自身的武力,完全没有提及任何其他的制胜因素。报告人有时甚至对自己的战友也惜墨如金,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这些文件成了西班牙编年史的基础史料,但可信程度如何只有天知道。

与此同时,出自印第安原住民或西班牙—印第安混血后代之手的材料仅有区区3份。印加帝国连同文明已经毁灭,当然不会有人为其续史。而且印加压根就没有文字,因此本就没有留下任何历史材料,只有无数传说。这三位作者人微言轻,著作早期一直不被史家重视,加之他们也不是征服战争初期的当事人,其内容是否客观真实也值得商榷。

古代文献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扇窥视过去的窗户。不过窗户上安装了质量不好的玻璃,歪曲了窗外的景色,导致从不同的窗户观察户外同一棵树,竟然发现这棵树或高或矮,或绿或黄,结的可能是苹果,也有可能是橘子。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树毕竟还是树,不会被误认为是电线杆。历史学家做的,就是用各种方法分析观测,力图还原其本质,接近这棵树的真实模样。

在西班牙征服印加的战争中,西班牙人的罪恶罄竹难书,绝非编年史中描绘的那样,是去传播上帝的福音;反之,印加帝国也充斥着无尽的暴力和杀戮,不似教科书里简单勾勒出的那般文明璀璨。甚至就连印加(Inca)的中文译名,参考用拉丁字母书写的当地克丘亚语,也应该翻译成“印卡”才更为准确。本文中引用的数字(尤其是具体兵力)和日期在不同的学术资料中存在差异,笔者只能根据情况择一而用,历史研究大概也有个“测不准原理”在作祟吧。唯一能确定的是,最悲惨的莫过于底层印第安人民,他们无论怎样选择都是被奴役和戕害的牺牲品,这是永远真实的历史!

皮萨罗的商业计划书

1528年初夏,年逾五十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怀揣着征服美洲的梦想回到阔别近30年的西班牙,面见查理五世国王。他的见面礼是羊驼、手工艺品、珠宝和少量黄金。

可惜皮萨罗来得不凑巧,因为另一位美洲英雄也刚刚向国王游说完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Hernando Cortés)——阿兹特克帝国(Aztec)的征服者。在本篇故事还没发生之前,这个西班牙人攒下的功绩就足以令人炫目了。他和大约1000名追随者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将强盛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不过这个记录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说起来,皮萨罗和科尔特斯还沾亲带故,他的父亲和科尔特斯的母亲是堂兄妹。这两位表亲的故乡实际距离不超过100公里,而之后他们竟然在10000公里之外的另一片大陆,在同一时代创造历史,也算是异数。而在1528年,科尔特斯已然功成名就,皮萨罗年逾半百 却建树寥寥,想必内心也会因此羡慕嫉妒,再加点焦躁不安吧。

凭科尔特斯的功绩,他不用费什么工夫就足以说服国王。查理五世马上赦免了当年他未得到宫廷授权而擅自冒险的“罪过”,慷慨地册封科尔特斯为侯爵、新西班牙总督、墨西哥总司令、首席法官等一大堆耀眼的头衔。科尔特斯在征服阿兹特克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和国王赚得盆满钵满,只是苦于出师无名,自己在墨西哥当一把手也不甚自在。现在能事后追认,大家继续发财,着实是双赢的结果。

0130-01 0130-02
征服秘鲁的传奇“英雄”——皮萨罗 科尔特斯

毫无疑问,科尔特斯的风头远远盖过了这位远亲。皮萨罗敬献的羊驼没有牛羊好吃,又不能干重活,美洲的工艺品质量远不如欧洲,至于珠宝除了装饰别无他用。这几样玩意儿国王兴趣不大,唯一能打动当下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的礼物只有一种——黄金。查理五世和他的哈布斯堡王朝极需大量黄金,而这正是皮萨罗在他的“商业计划书”中向国王允诺的回报。

皮萨罗向国王描述了他刚刚在秘鲁地区发现的一个富有国度,绘声绘色地说自己亲眼看到了无穷无尽的黄金,土著甚至在室内的墙面上铺满了金箔。美洲盛产黄金是在哥伦布时代就流行的传说,而不久前科尔特斯将这个美丽传说变成了丰满的现实。因此查理五世对皮萨罗的商业远景颇为看好。皮萨罗接着生动地讲述了他20多年的冒险经历:在海上和陆地上经历了怎样的九死一生,如何在森林、海滩旁的沼泽地里流浪,怎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怎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同伴在面前死亡……但所有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止他向前挺进的勇气,为了扩大西班牙的版图,传播上帝的福音,以及为国王带回一些战利品。

平时沉默寡言,大字不识的文盲成功地推销了自己。查理五世被他的冒险故事深深打动,接见皮萨罗的态度非常友好。这位西班牙国王目前除了本土,还拥有荷兰、西西里、加勒比海诸群岛、巴拿马和墨西哥的领土,马上就将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刻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又有科尔特斯的成功案例在前,当即就命令“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处理皮萨罗的相关申请。

查理五世稍后就离开宫廷前往意大利接受罗马皇帝的皇冠去了。在王后伊莎贝拉的主持下,委员会给皮萨罗颁发了一份王室授权书,其内容简单概括为一句话:许可皮萨罗成为唯一有权征服未被探索的秘鲁地区的人,其余人等不得染指。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政府独家授权、特许经营的“侵略”执照。文件经过了公正、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将征服和掠夺行径做得如此天经地义、合法合规,这算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极度的虚伪无耻呢?

0131-01

皮萨罗的纹章除了继承左上角的王室纹章和右上角的家族纹章外,还增加了代表其功绩的秘鲁特征,如印第安城堡、海面上的船、被链子锁住的土著。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一个印第安人双手上各持有一块大大的金砖。纹章上的铭文是:“在查理皇帝的领导下,通过皮萨罗的勤奋、天才和足智多谋,发现并平定该国。”

王室还赏了皮萨罗一堆类似科尔特斯拥有的光鲜头衔,区别只是都加上了“未来”两字。至于投资,王室只给几个核心员工发了工资,组队、物资等费用均由皮萨罗自行解决。如此“慷慨”的老板当然要得到巨额回报,那就是征服秘鲁后所有收益的五分之一。这不是传统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一桩生意罢了。皮萨罗还获准,可在家族纹章上添上自己的纹饰,当年一文不名的私生子终于跻身上流社会了。

其实早在1524年,皮萨罗就和两个搭档组建了黎凡特公司,迭戈·德·阿尔马格罗(Diego de Almagro)就是其中一位合伙人。1527年,皮萨罗的探险队公司发现了秘鲁,但他们没有急着去冒险,而是返回了巴拿马殖民地。皮萨罗担心秘鲁的秘密很快就会被泄露,为防止别人也成立公司先下手去征服秘鲁,他必须尽快得到国王的授权,才能后顾无忧。然而皮萨罗的商业方案成功“上市”后,作为公司创始人的阿尔马格罗并未从王室授权书中得到应有的利益和官职,因此与皮萨罗产生了严重矛盾,最终酿成大祸。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据说皮萨罗向查理五世做商业报告后不久,便同科尔特斯有过一次私人会晤。他们的谈话内容没有任何记录,但可以想象,皮萨罗一定比他小许多的科尔特斯讨教了以小博大的秘诀。也许科尔特斯确实传授了真经,会谈后皮萨罗更加坚定了要重现这位亲戚辉煌功绩的决心。不过科尔特斯曾经经历过的危机——起义、背叛、镇压和内战,皮萨罗后来在秘鲁又一个不落地重演了一遍。只要人性不变,人类就永远避免不了历史设下的陷阱。

有了皇家授权,皮萨罗开始招募人员。不过皮萨罗名气不大,征服秘鲁的任务又过于艰难,因此到1530年1月授权书中规定的人员编制都还没凑满。皮萨罗不敢再拖延下去,他决定立即启程,开始吉凶难测的新大陆征服行动。他的队员中包括4个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弟,皮萨罗本人就是私生子,所以对这些血统复杂的弟弟一律平等相待。此后这5人紧密团结,彼此忠诚,是征服印加帝国的中坚人物。他们将一起书写历史上最传奇的故事。

美洲流浪记

科尔特斯出身于西班牙的一个小贵族家庭,而他的亲戚皮萨罗则要卑微得多。皮萨罗的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声望的步兵上校,但他的母亲地位却很低下。于是乎,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事情发生了:皮萨罗的母亲生下他后将其抛弃在了教堂。正因为此,皮萨罗的具体出生日期是一桩悬案,据推测应为1471年,但也有可能是1478年。既然是私生子,当然没人关照他,年幼的皮萨罗不会读书写字,只能靠给别人养猪糊口度日。

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殖民地的消息传遍了西班牙,于是到那里冒险成了社会底层的人们发家致富的快捷方式。1502年,穷困潦倒的皮萨罗不知道怎么凑够了船票,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故土。

皮萨罗在西印度群岛肯定表现不错,因为到1513年时他已经成了著名的巴尔沃亚(Balboa)探险队中的二号人物。这次探险的主要任务当然还是为了寻找黄金,不过途中他们穿越了巴拿马地峡,看到了一片被巴尔沃亚称为“南海”的一望无际的海洋。于是,皮萨罗也就有幸成为首批从地球另一面见到太平洋的欧洲人。

巴尔沃亚是早期西方殖民征服史中的传奇人物,结果不幸在1519年争夺殖民地控制权的斗争中失败,被人枭首示众。假以时日,凭巴尔沃亚的能力和个性,他很可能干出一番不逊于后来者的大事业。当时逮捕巴尔沃亚的正是老部下皮萨罗,从中可以看出皮萨罗狡诈冷酷的一面。

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势力,皮萨罗的地位总算稳固下来。到1521年时,他在巴拿马已拥有了一大片土地和上百个印第安奴隶。这时,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的消息传来,皮萨罗心中顿时燃起了更大的激情。这点财产算什么,难道不应该去未知的地域博取更大的财富和荣耀吗!巴拿马以东的土地早已有主,北面刚刚被征服,向西是汪洋大海,只有南面还是“无主之地”,有流言说那里也存在一个遍地黄金的大国!

那时组建探险队是投资大、风险高的项目,而且还不能想去就去,必须得到总督的批准,于是蠢蠢欲动的皮萨罗找到了两位合伙人。一位是前文提到过的迭戈·德·阿尔马格罗,此人年纪比皮萨罗稍长,但来美洲的资历比他短,所以一直作为皮萨罗的得力副手;另一位是正在巴拿马城的传教士埃尔南多·德·卢克(Hernando de Luque)神父,他不仅握有大量资金,而且同巴拿马总督佩德拉里亚斯是朋友。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1524年11月,皮萨罗指挥的第一次探险活动开始了。他的目标就是传说中的“秘鲁”。

有关秘鲁这个地名的来源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在南方丛林深处有个叫“维鲁”(Viru)或“比鲁”(Biru)的富有部落,值得劫掠一番,西班牙人口口相传后发音演变成了“秘鲁”(Peru);另一种考证是,西班牙人将一条河流的名称“秘鲁”,误以为是整片地域的地名。至少在那时,所谓“秘鲁”仅仅是地理名词,泛指南方从未有人见过的黄金之国。

这次远征收获不多,损失却很大。历经千辛万苦、损兵折将,他们才得到数量有限、成色很次的金子。阿尔马格罗在同凶狠的印第安部落战斗时,一只眼睛被标枪扎中,感染后彻底失明。至于黄金之国,从俘虏口中得到的信息是——还在更南面。

一路向南,哪里才是终点?

皮萨罗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坚韧和执着,他咬着牙开始为第二次远征做准备。不管后世如何评价他的品行,这种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或者说对财富的无尽贪婪,确实是后来皮萨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阿尔马格罗也不含糊,与皮萨罗相互保证:宁死也不放弃这一“伟大”事业。

首次远征就铩羽而归,总督大人很不满意,况且当时尼加拉瓜正发生军人叛乱,焦头烂额之际这两人居然还敢厚着脸皮来请求第二次必然失败的探险许可!佩德拉里亚斯总督很不耐烦地要将他们赶出大门,还是卢克神父说服他应允了皮萨罗的请求。按照第一次远征的约定,总督能得到总收益的25%,但此时总督已不抱希望,于是直接开口索要1000比索买断。皮萨罗一手交钱,总督一手签署批准书。这位精明的总督大人亲手断送了一笔巨额财富的分成。

1526年3月10日,皮萨罗、阿尔马格罗和卢克三个合伙人签署了一份议定书,约定三人平分在远征中所获得的土地、奴隶、金银、珠宝等各种财物。文件上有卢克的亲笔签名,皮萨罗和阿尔马格罗两个文盲只能找人代签。随后三人吃了圣餐,在十字架下手抚《圣经》庄严宣誓,保证信守盟约。

这三位算不得什么大人物的人居然就这样大言不惭地瓜分了一个帝国,而且他们对要征服的地域还一无所知!正如罗伯逊在《美洲史》中所说:“他们以耶稣的名义批准了一个旨在进行抢掠和杀戮的议定书。”

第二次远征由160人乘坐两艘船出发。开始一段时间后,探险队兵分三路:阿尔马格罗指挥一艘船返回巴拿马寻求增援,另一艘船继续南下搜索目标,皮萨罗则驻扎在圣胡安河附近等待。

这次似乎有了点好运气。南下的那艘船回来报告,称在今厄瓜多尔海岸附近发现了一艘大型木筏船,上面还有棉质风帆。西班牙人捕获木筏后,将上面的精美物品一抢而空。普通部落显然不可能拥有能够在海上航行的船,因此附近必然存在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更令人兴奋的是,被俘虏的印第安人还说该海域附近有一座名叫通贝斯(Tumbez)的大城市。皮萨罗精神大振,拔营重新向南搜寻。

只是好消息不能替代物资的匮乏。探险队不久在今哥伦比亚西南端的一处海岸停靠。队员们因食品、医药短缺而虚弱不堪,逐渐有人死去。万幸从巴拿马及时来了一艘补给船,然而队员们饱餐一顿后纷纷要求停止任务。皮萨罗再次面临命运的抉择。最终,他拔出佩剑,在沙滩上划了一道横线,并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说:

朋友们以及志同道合的伙伴们,那边是劳累、饥饿、衣不蔽体、狂风暴雨、荒凉和死亡,这边是舒适和快乐。那边有富饶的秘鲁,这边是贫困的巴拿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最适合勇敢的卡斯蒂利亚人 的选择。至于我本人,我选择南方。

皮萨罗说完就跨过这道横线,陪同他一起跨过的只有13个人(The Famous Thirteen),其余队员给这些疯子留下部分补给后,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现在探险队名存实亡,为避免与当地好战的印第安人接触,皮萨罗只好离开原地,来到一个叫戈尔戈纳的无人小岛上等着两个合伙人再组织一批物资和人员赶来。

这一等就是7个月。14个西班牙人和3个印第安俘虏每天打猎捕鱼,忍受蚊虫毒瘴。如果没有每天的早祷和晚间的赞美诗合唱,他们恐怕早就因绝望和孤独而发疯了。

虽然皮萨罗不时咒骂远在巴拿马城过着舒服日子的阿尔马格罗和卢克见死不救,但他们确实在努力活动。看在已经投入巨资和一只眼睛的份上,这两人也不会轻易放弃。终于,新任总督里奥斯同意安排一艘船装载补给品和武器弹药南下,条件是皮萨罗必须在半年内返回巴拿马。

满血复活的皮萨罗立刻扬帆起航,只是同总督预想的方向相反,他沿着海岸线离巴拿马越来越远。近一个月后,他们航行在此前欧洲人从未到来过的大海上,发现岸上村庄和城镇星罗棋布,显然这里人口稠密。越往南行,文明的迹象就越明显,繁荣程度绝非之前那些部落可比。

0136-01

陪皮萨罗留下的“十三好汉”

1528年的某一天,在到达今秘鲁最北端的时候,皮萨罗终于发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印第安大城——通贝斯。眼前这座城市,屋舍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港口内还停泊着当地人称为“巴尔沙”的木筏船。

西班牙人不敢贸然上岸,他们穿着铠甲、手持武器等在船上,安排印第安俘虏先进城,宣扬他们是抱着和平、善良的目的来此结交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不管读者信不信,反正通贝斯人相信了。正巧通贝斯有一位印加帝国的贵族,得知有一群在海上驾驶城堡而来的怪人停在港口外,并且没有恶意,便欣然登船拜访。这是欧洲人和印加人的第一次正式外交会面。

这个印加人耳垂上挂着巨大的圆盘状黄金饰品,于是西班牙人将印加上层精英分子都统称为“大耳朵”(orejones)。

这次会晤十分友好,双方互赠礼物,共进晚餐。皮萨罗用尽浑身解数,表现得温文尔雅、人畜无害,没有流露出一丝对黄金的渴求和他们来此的真正目的——征服。

皮萨罗派遣一名白人手下和一名黑人奴隶陪同“大耳朵”上岸,并携带猪、鸡和铁斧作为礼物。想必这一白一黑两人赶着动物走在通贝斯的大道上时,就跟外星人降落到现代城市一样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吧。印第安人甚至不相信黑人的皮肤是天然的,一定要上去摸一摸才确信他没有染色。

皮萨罗一直引弓不发,只是持续不断地收集着印第安人的信息,观察他们的行动举止,同时严厉禁止任何队员向当地人索要黄金。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统治通贝斯城的印加是一个庞大、富饶的帝国。它的首都在内陆高原,城中堆满了黄金白银,那是奉献给天神的祭品。

离开通贝斯后,皮萨罗继续向南行驶,停靠多个城镇,直到到达南纬9°的地方后,他决定返航。一路上西班牙人白皙的皮肤、亮闪闪的盔甲使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他们是“太阳神的孩子们”,因而热情接待,毫无防备。皮萨罗阴险地利用了这一点,允诺很快就会回来,给他们带来上帝的“祝福”。

此行已经确认那个经长期搜寻,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黄金帝国真实存在,而且地理位置也基本调查清楚。只是此时此刻皮萨罗的实力无法与之作战,必须返回巴拿马再次组织远征队。

0137-01

一名穿戴普通护甲的西班牙征服者

出发至少18个月后,衣衫褴褛的皮萨罗小队终于回到了巴拿马。他们的发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还不足以打动里奥斯总督。他对皮萨罗一伙人折腾来折腾去的烦透了,拒绝对此提供支持,而皮萨罗三人也早已囊中空空。如今好比已经找到了沙漠中的甘泉,只要再掘一锄头就能出水,如果不抓紧时间再接再厉,很快就会有其他人蜂拥而至,坐收渔利。皮萨罗、阿尔马格罗、卢克商量后决定,由皮萨罗亲自返回西班牙本土,向国王求助。有了王室授权,皮萨罗就能绕过总督,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1530年年初,从西班牙返回巴拿马的皮萨罗立即根据王室授权书开始招兵买马。一年后,皮萨罗的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远征开始了。这一次行动准备充分,目标明确,更有国王在后面撑腰,皮萨罗和他的四个兄弟、两个合伙人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美洲人从哪里来

美洲人从哪里来?首先肯定是从人类发源地非洲来,不是来自外太空。

美洲因与旧大陆隔绝了上万年,所以独立发展出数个奇异辉煌的文明。而那些所谓非人类的神奇历法、建筑、象形文字、水晶骷髅等等,要么附会,要么杜撰,要么过度解读。总之,美洲土著人种与你我一样,都是现代智人,基因与我们完全一致,道德不比我们低,智力也不比我们高。任何神话或者歧视美洲人都是不科学的。

根据已有的考古、牙齿形态、语言及DNA证据,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看法是:美洲人在冰川期后期(更新世),即公元前4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之间,多批次从亚洲穿过西伯利亚而来,可能也有少量人口来自太平洋诸岛。那时白令海峡的水面因大量海水结冰而大大降低,隆起的冰川形成了一座连接亚洲与北美洲的地桥。早期人类可能通过徒步或沿海岸乘坐船筏进入北美。

目前在墨西哥的克洛维和智利的蒙地维德发现了不迟于公元前1.2万年的史前人类遗址;也有考古学家用碳14年代测定法发现了3万年前的遗迹。这些是确凿的考古证据,实际上人类应该在更早些时候就了美洲,只是没有留下或暂时没发现相应的活动痕迹而已。从克洛维遗址存在的时间算起,不到1000年人类就占领了整个南北美洲大陆。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冰河期结束,南北极冰帽融化,白令地桥淹没,自此美洲先民与欧、亚、非大陆文明隔绝。

美洲的第一缕文明之光始于奥尔梅克(Olmecs)文明。它诞生于公元前1200年或更早时期。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范围从墨西哥湾辐射到墨西哥中部高原以及整个美洲中部,然后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离奇消失。

玛雅(Maya)文明于公元前700年发端于危地马拉,可能部分传承了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在公元250—900年进入了“古典时期”,文明高度发展,为现代玄学、占星师和志怪小说提供了无穷灵感。然而从公元8世纪开始,玛雅城市一个接一个地荒废;到公元9世纪,玛雅人已经停止在石碑上记录历法。这一转变标志着这个国家已濒临灭亡,其原因至今莫衷一是。此后玛雅文明仍苟延残喘,但早已辉煌不再。16世纪初欧洲人首次看到玛雅宏大的城市遗址时,时间已经过去了700年。所以玛雅帝国毁灭真的不能怨西班牙人,但他们后来以宗教之名系统性地灭绝了残存的文明余脉,则难辞其咎。

接着登场的是阿兹特克文明,其帝国于1428年在墨西哥谷地成立,并在随后的近100年间大肆扩张,直到同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征服者不期而遇,并遭受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本文的主角——位于南美秘鲁的印加帝国在1438年逐渐强大起来,可惜同样被西班牙人所灭。

美洲人民无疑是勤劳智慧的,但何以在同欧洲人的接触中如此不堪一击?

0139-01

16世纪阿兹特克人绘制的天花感染者。据考证,天花病毒由西班牙人于1520年首次带入美洲。当时墨西哥人口高达2200万,到1580年,在各种传染疾病和殖民者的残酷压榨下,当地印第安人只剩下不足200万人了

美洲文明之间有一定的传承,但彼此却没有继承关系。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从兴起到灭亡,时间几乎重叠,不过这两个文明没能直接接触,而是各自独立发展。相比之下,欧洲各文明通过战争或贸易交流了至少5000年以上,其科学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都远远超过美洲。

另外,史前进入美洲的先民战斗力一定很高,几乎将这片大陆上的大型哺乳动物捕杀殆尽,最后只剩下美洲驼和羊驼,导致新大陆缺乏马、牛、羊或类似功能的家畜。而且美洲当年未发现大型铁矿,又没有老师教授,致使阿兹特克的武器工具仍处于石器时代;印加稍好,但也仅为青铜时代。朋友们应当知道,没有马和铁这两项关键“黑科技”,农业和手工业都发展不起来。所以别说16世纪装备了火器的西班牙人,就算是公元前的秦朝军队也能对新大陆的土著居民形成碾压优势。

最后一个客观原因是美洲太“干净”了,没有旧大陆致命的各种病毒,尤其是天花。于是毫无抵抗能力的美洲人死于此的数以千万计!再强大的国家丧失了如此多的人力资源,其国家结构也必然会分崩离析。那时的人类还不懂什么是病毒,所以倒也怪不得西班牙人。

不过以皮萨罗与印加帝国168:10000000的人数差距,以上诸多因素还是难以解释印加帝国何以如此迅速地败亡。所有故事,还得从老印加皇帝爱子心切说起。

兄弟阋墙

1532年4月,皮萨罗的远征队重新回到上次探险时发现的印第安大城市通贝斯。他本想在此地大肆抢劫一番,挖得公司运营以来的第一桶金。但令皮萨罗大吃一惊的是,原本繁华的通贝斯时隔4年却变得凋敝不堪——人烟稀少,城市一片荒芜。磨刀霍霍准备迎战印加帝国正规军的西班牙人登陆时,只碰到几百名看上去似乎是盗匪的印第安人,很快就将他们击溃。皮萨罗顺利进城后发现虽然不用大打出手了,却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留下来可供分赃。

皮萨罗好不容易在城内抓到几名当地人盘问,才知道印加帝国内部正遭遇巨大变故。虽然具体细节直到很久后才弄清楚,但此刻皮萨罗却立即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0141-01

印加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不同颜色代表历代印加皇帝新征服或实际统治的地域)

印加人居住在安第斯山高地的库斯科(Cusco)地区,而“印加”就是这个印第安部落对家族首领的尊称。15世纪上半叶,印加在君主帕查库蒂(Pachacuti)的领导下突然崛起,很快就征服了大量周边国家,建立了印加帝国。到帕查库蒂的孙子瓦伊纳·卡帕克(Huayna Capac)继位时,印加帝国发展到了巅峰,其疆土北到今厄瓜多尔的帕斯托,南至今智利马乌莱河,西临大海,东及今玻利维亚中部,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00万。

瓦伊纳·卡帕克在征服北方的基多(Quito)王国后,娶了一位美貌的基多公主为妃,育有一子阿塔瓦尔帕(Atahualpa),“阿塔瓦尔帕”按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野雄火鸡”。瓦伊纳皇帝晚年一直居住在基多,因此阿塔瓦尔帕就在皇帝身边长大。皇帝带着他四处征战,父子俩住同一顶帐篷,用同一个盘子吃饭。阿塔瓦尔帕本人聪明伶俐,样貌出众,善于作战,深得皇帝宠爱。

在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还有一位血统纯正的王子瓦斯卡尔(Hu á scar),其名字的意思是“柔和的蜂鸟”,当然这并不代表他的真实面貌。他是瓦伊纳与王后,同时也是其亲妹妹所生的儿子。依照传统,拥有百分之百皇族血统的人才是公认的王储。阿塔瓦尔帕固然很优秀,但他只拥有一半印加血统,另一半还来自被征服的基多王国,按正常情况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1525年,瓦伊纳皇帝突然病重,很快就处于弥留之际。据研究,他很可能患了正肆虐于中南美洲的天花。那时印第安人对天花病毒毫无免疫力,既不明就里,又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当皮萨罗还在海岛和丛林里勉强度日时,他的隐蔽“战友”天花就已经开始悄悄在秘鲁全境蔓延,为他扫清前进的障碍。印加人具体死亡人数已不可考,但数量足以动摇帝国根基。

瓦伊纳没有按照惯例指定瓦斯卡尔继位,而是将帝国一分为二:新征服的基多王国交给爱子阿塔瓦尔帕,其余部分归瓦斯卡尔统治。 瓦伊纳希望两位王子能够团结友爱,共同治理帝国。

0143-01

身穿军服的瓦伊纳·卡帕克。本文中类似风格的插图,作者均为16世纪印加本土艺术家费利佩·瓦曼·波马·德·阿亚拉(Felipe Huaman Poma de Ayala)

这个“高明”的公平决定,怎么看都是一厢情愿的亡国之策。如果能够穿越回去给瓦伊纳读读中国的二十四史,了解郑庄公和叔段,杨勇和杨广,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骨肉相残的故事,他就不会这么天真了吧!

印加帝国维持了几年脆弱的和平后,双方便因各种猜忌、幕僚集团的怂恿和利益纠葛而爆发全面内战。

阿塔瓦尔帕常年跟随先皇在北方征战,其手下有两员大将查尔库奇马(Chalcuchimac)和基斯基斯(Quizquiz),麾下士兵大多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瓦斯卡尔则占有法理优势,人民向来视印加皇帝为天神,盲目崇拜,从不敢背叛。

瓦斯卡尔首先发难,他派遣阿托克(Atoq)将军率领大军北上。印加军队在开战前会高唱战歌鼓舞士气:“我们将用他的头颅制成酒杯畅饮,我们将以他的牙齿作为装饰。他的骨头将成为我们的笛子,他的皮将被制成鼓,我们将在鼓和笛子的伴奏下跳舞。”阿塔瓦尔帕亲自上阵,一举击溃敌军。阿托克被俘后遭受了酷刑,死后头盖骨还被制成镀金的酒杯供阿塔瓦尔帕使用。可见战歌描述的情节往往就是现实。

随后,来自基多的军队在两位大将的指挥下开始南进,攻陷了支持瓦斯卡尔的图梅班巴城(Tumebamba)。为了树立权威,阿塔瓦尔帕下令屠城,将该城夷为平地,还将图梅班巴城附近的所有男性一律处死。面对如此恐怖的杀戮,阿塔瓦尔帕军所到之处均望风而降。经过一系列战斗后,这两个同父异母兄弟的军队在首都库斯科附近展开了决战。此时,阿塔瓦尔帕的军队久经战阵,愈战愈勇;瓦斯卡尔则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搏。结果,基多军再次大获全胜,顺利占领库斯科,就连瓦斯卡尔本人也被生俘。

这时的阿塔瓦尔帕正坐镇距库斯科1000公里之遥的卡哈马尔卡(Cajamarca),得到胜利的喜讯后,他命令查尔库奇马和基斯基斯对印加皇族进行系统屠杀。据记载,胜利者在瓦斯卡尔面前逐一杀害了他的妻妾、子女和其他亲朋,效忠于瓦斯卡尔的贵族也被毫不留情地加以清洗。至于瓦斯卡尔本人,则留给阿塔瓦尔帕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

在卡哈马尔卡享受温泉的阿塔瓦尔帕心情大好,已经开始着手安排进入库斯科后的登基事宜。尽管还未正式加冕,他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帝国皇帝了。事情千头万绪,重中之重是继续搜捕瓦斯卡尔一脉皇族及余党,确保再没有人能在血统上挑战阿塔瓦尔帕的皇帝之位;同时要考虑如何论功行赏,恢复秩序,待一切安定后还得发扬印加的优良传统,向四周征服新的领土。这时却传来消息,有一支奇怪的队伍正朝向卡哈马尔卡而来。

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对这批人并不陌生。早在瓦伊纳在位期间的1513—1515年,他就第一次获得了有关白人出现的报告。这群白人应该就是巴尔沃亚和皮萨罗领导的发现太平洋的那支探险队。报告中描述这些陌生人骑在高大的异兽上面,满脸胡须,携带会发出霹雳巨响的棍子,穿着会反光的硬壳背心。瓦伊纳皇帝对此忧心忡忡,按照古来的神谕所示,这些人将灭亡帝国。 因此瓦伊纳要求大臣不要违背天意,而是顺从神明的使者。不久,国内发生的很多异象加深了印加人的恐惧,如带火的彗星、频频发生的地震、被火焰包围的月亮,以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只高贵的安第斯山雄鹰被一群红隼活活啄死。

不论印加人将西班牙人看作神灵之子还是毁灭的使者,如此带有宿命论色彩的记述显然不甚可靠。身边有数万大军护驾的新皇帝阿塔瓦尔帕压根没有将这不到200个白人看在眼里。他反而还充满了好奇,想会一会这些自不量力的外国人,于是下令印加军不得阻挠,反而门户大开,放他们进入卡哈马尔卡城。

很不幸,这是阿塔瓦尔帕犯下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更不幸的是,这并不是最后一个。

跨越时代的进军

皮萨罗占领通贝斯后没有贸然行动,他一面静观其变,等待印加内战的结果;一面在通贝斯南边不远的地方建立了秘鲁第一座殖民城市——圣米格尔(San Migue)。远征队无衣无食,也就剥下了虚伪的面具,靠打劫当地人和掠夺附近的皇家军需仓库为生。1532年9月24日,皮萨罗得知一位帝国皇位的竞争者正好驻扎在通贝斯东南约300公里的地方,遂决定在圣米格尔留下必要的人手后,率领主力部队朝印加军队最密集的地方前进。因为皮萨罗军队的人数很少,所以历史学家将人数统计精确到了个位数,共计106名步兵和62名骑兵,其中包括3名火绳枪手和几名弓弩手。这些人就是历史上被人津津乐道的168个印加征服者。以上只是直接作战人员,征服队中还包括12位公证人、1名神父以及几名商人、摩尔人奴隶和印第安奴隶。公证人中有4位将来会撰写回忆录,这些文章成了研究这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0145-01

西班牙骑兵对印加步兵有超越时代的优势

由于皮萨罗是文盲,所以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当时他的自信来自何处,又怀着怎样的心情、打着何种算盘径直投向敌人的巢穴。很可能,他的最初设想是寻求与阿塔瓦尔帕结盟。这位造反的王子所处的位置正好在皮萨罗和正统皇帝瓦斯卡尔之间,所以皮萨罗别无选择。其实对皮萨罗而言,同谁结盟无关紧要,结盟者是胜利还是失败也无关紧要,反正最后总要被自己消灭,现在只要尽量削弱印加帝国的实力就行了。

皮萨罗十分确信的是,自己的武器装备远远超越美洲人的科技水平。

日后的战斗证明,西班牙人最有威胁的兵种就是骑兵了,骑兵机动性高、冲击力强,可完成侦查、包围、追捕等各种任务。马匹被套上了棉质护甲,它们即使驮着全副武装的骑兵也跑得比印加人快,行动时犹如神兵天降令敌人不知所措,曾多次在绝境中力挽狂澜,简直就是16世纪的“超级坦克”。由于从欧洲跨越大西洋海运需耗时至少6周,因此战马的成本极高,在新大陆一匹马的价格可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购买一幢房产。马匹对西班牙征服者来说,等同于战略资源。

骑兵一般是胯下战马的所有者,马匹算是他们对远征事业的实物投资,因此在分配战利品时收获也比步兵多。若战马死亡,该骑兵将自动降格为步兵,收益也会大大缩水,只有骑兵的一半。所以探险队发财后,很多步兵会斥巨资购买骑兵装备。

随队出征的动物还有凶猛的猎鹿犬。西班牙人将这种重达40多公斤,站立高度有80厘米的大型猛犬带到美洲的本意是用于打猎和看家护院,结果发现印第安人十分惧怕它们,因此皮萨罗之流很乐意用猎犬威胁、拷打甚至活活咬死当地人,实施恐怖统治。

征服队中大部分小队长和骑兵都穿戴涂有黑色保护层的金属板甲,用来防御印加战士的钝器和石块攻击绰绰有余。板甲的缺点是极其沉重,在炎热的中美洲穿着很不舒服,因此当后期战局已定时,征服者反而会穿上印第安人的轻甲,但带有面罩的头盔仍然保留。

西班牙步兵的锁子甲相对骑兵的板甲防护能力要弱一些,除了价格因素外,也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活动性。这种甲胄的里衬是一件无袖背心,上面用1英寸宽、2英寸长的金属片密密铆紧,然后在铠甲表面覆盖天鹅绒或其他质地柔软的材料。由于铆钉会暴露在外,所以会将其镀金做防腐蚀处理。此外,简化的板甲同样被步兵使用,这种铠甲有基本的胸甲和背甲。除了保护身体的护甲,西班牙步兵还配有保护臀股的腿甲,以及防护手臂的上臂护甲和前臂护甲。

西班牙人使用的火绳枪长约4英尺,枪托设计成弧线形,能有效减轻发射时的后坐力,枪机则是由十字弩的扳机改进而来。因枪体较重,西班牙人还为其配了脚架以保持射击稳定性。火绳枪比起早期的手铳,威力大为提高,近距离内能够击穿2—3毫米厚的金属盔甲,可有效威胁欧洲战场上的重甲骑兵,用来对付印加人的棉甲其实有些“浪费”。不过火绳枪的弊端也很突出:操作复杂,发射速度慢,受天气影响大,还很不稳定容易自爆。可就这种有些中看不中用的武器却因声音效果而在美洲发挥了奇效。

除此之外,征服队还装备有4门音效更佳的隼炮。这种后膛填装小型加农炮一般安装在舰船侧舷,由于没有车辆和畜力牵引,皮萨罗只好舍弃炮架,人拉肩扛地将它们带进安第斯山区。

皮萨罗远征队手里的远程武器还有十字弩。弩的攻击力不如火绳枪,但在气候多变的中南美洲远比火绳枪可靠。弩箭有12英寸长,小小的钢制箭头在近距离内能轻易刺穿印加武士的护甲。

以上武器固然令印加人“大开眼界”,但是真正屠戮他们的不是火器,而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铁质兵器。西班牙人使用两种钢剑:一种为54英寸长的双手剑,一种为普通的32英寸剑。后来,他们也使用一种剑柄花哨的细长双刃剑。步兵装备的长矛由白蜡木制成杆,长度一般为12英尺;树叶状的矛头有8英寸长,能够轻易在人体上切开一道可怕的伤口。西班牙人还使用戟,其长度通常为6英尺,戟头为斧刃,前端突出有尖刺。这种武器从瑞士引进,能够有效地瓦解敌军的矛兵方阵。在美洲战场上,当十字弩、火绳枪和火炮需要重新填装时,戟是防御印第安人进攻的利器。

0147-01

西班牙人的武器。1a.双手大剑;1b.普通长剑;1c.细长双刃剑;1d.利用腰带的佩剑方式;2.长矛;3.戟;4.火绳枪;5.十字弩;6.弩机;7.箭;8.隼炮

西班牙人的武器装备比印加人的先进了至少2000年,皮萨罗对此心知肚明。不过鉴于人数上的巨大劣势,尽管步行至阿塔瓦尔帕所在的卡哈马尔卡地区只需2周时间,他还是不敢冒进,而是派遣一位名叫埃尔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的队长率领少数士兵突前侦查,自己带领主力缓慢前进。

不久,皮萨罗一行进入高耸的安第斯山脉。队伍在崎岖的山间艰难跋涉,有些地方骑兵必须下马,小心翼翼地将马匹牵引过去,以免坠入万丈深渊。有些隘口极为险峻,只需几个人就能把守,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皮萨罗越走越没底,他担心印加人将前后两个隘口封锁,那样他们将必死无疑。就在此时,印加皇帝的使者带着礼物到来了,表示新皇帝期待与皮萨罗会面。两人之间的谈话真真假假,都试图夸大自己的实力,摸清对方的虚实。但皮萨罗确信,在与阿塔瓦尔帕见面之前,印加人不会突然发难。

进山后第7天,这群冒险家终于从西往东翻越安第斯山,看到了卡哈马尔卡山谷。阿塔瓦尔帕及其大军正驻扎在城外几公里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白色帐篷像雪片一样覆盖大地。印加部队军容威武,秩序井然,显然训练有素,绝非以前遭遇的部落战士可比。这使西班牙人心惊胆寒,很多人陡生悔意。然而此时后退为时已晚,皮萨罗冷静地将远征军分成三组,逐次以战斗队形缓缓前进。

1532年11月15日下午,西班牙征服者在细雨中开进卡哈马尔卡城,占据了城中广场。城内冷冷清清,只有马蹄铁踏上青石板发出的达达声。街道上更是一个人也没有,没有迎接的使者,也没有持武器的士兵,也许印第安平民正躲在门口偷偷瞅着这群不速之客。皮萨罗能感觉到山坡上印加武士弥漫而来的阵阵杀气。

为了尽快摸清印加皇帝的意图,皮萨罗再次派遣索托队长带着15名骑兵拜会阿塔瓦尔帕。

皮萨罗的布局

索托骑着马静静地从一排排印加士兵面前通过。西班牙人和印加人都默不作声,只是死死地盯着对方,似乎随时准备相互搏杀,其实双方都被对手所震慑,不敢轻易造次。

在一位仆从的带领下,索托进入了一个露天院子,院子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石质水盆,两条分别出冷水和热水的管道正向里面注水,周围站立着一大群衣着华丽的印加贵族。不过索托还是在人群中一眼分辨出了阿塔瓦尔帕,因为只有皇帝头上才带着被称为“波拉”的深红色王冠,华贵的流苏从皇帝的前额垂及双眉。

阿塔瓦尔帕此时30多岁,正处于一个统治者的巅峰期,无论在智力、体力,还是治国领军的经验上,他都是印加历任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阿塔瓦尔帕有着古铜色的皮肤,高颧骨、鹰钩鼻,由于从未得过天花,也没有蓄须,脸庞看上去很英俊。根据一名当事西班牙人的描述,阿塔瓦尔帕“相貌端正……身材略微粗壮……他说话的语气威严沉稳,就像个伟大的君主”。

阿塔瓦尔帕坐在矮凳上一言不发,对索托视而不见,这是一名合格的印加君主应有的冷漠和高傲。索托没有下马拜谒,反而骑着高头大马慢慢踱到皇帝面前,马鼻子喷出的气息甚至吹动了皇冠上的流苏。阿塔瓦尔帕纹丝不动,无动于衷地注视着眼前的草地,看也不看索托一眼,但他显然对战马颇有兴趣。索托是西班牙人中的骑术高手,干脆在院子中来了场即兴表演。他骑着马在院子中绕圈腾挪,几乎贴着印加人飞驰。有几个卫士吓得肝胆俱裂,离开岗位四处逃散,甚至狼狈地摔在地上;而他们的皇帝反而镇定自若,没有流露出一丝畏缩。据说阿塔瓦尔帕当晚就将那些吓破胆的卫兵集体处决了。

可见,阿塔瓦尔帕绝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昏庸和愚蠢。恰恰相反,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能够压制住内心的恐慌,沉着老练,在第一次面对跋扈的西班牙人时丝毫不落下风。他对西班牙人的恶意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这些外国人此前虐待屠杀了很多子民,并劫掠了帝国的兵站。此刻阿塔瓦尔帕已经下了决心,在见过皮萨罗后就将入侵者一网打尽,将这种叫马的动物饲养起来,让它们在帝国繁殖。

0149-01 0149-02
第13代印加首领阿塔瓦尔帕 嚣张的索托骑马面见阿塔瓦尔帕。索托后来成了古巴总督,为了复制科尔特斯和皮萨罗的辉煌,他于1539年率部进入今美国东南部探险,寻找所谓的“黄金七国”,最后死于密西西比河流域

对于索托的来访,一个印加贵族宣布,皇帝正处于斋戒期,不便出门拜访客人,但阿塔瓦尔帕突然轻描淡写地说:“我明晨即可开斋,然后将率领大臣回访你们的首领。他现在可住在广场的大房子里……我将做出一切安排。”

也许阿塔瓦尔帕说出这番话时并未深思,却就此为自己和帝国判了死刑。很难理解他以皇帝之尊为何亲自前往吉凶难测的西班牙人营地。他大概被印加军队的绝对数量蒙蔽了思维,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一小群无礼的外国人已是瓮中之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可惜阿塔瓦尔帕固然聪明狡猾,不过对外界的认识还不如一个西班牙文盲。如果有人告诉过他科尔特斯如何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新闻,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大为不同吧。

双方商议已定后,皇帝后宫的美女们呈上了还泛着泡沫、口感酸爽的新鲜奇恰酒。西班牙人害怕有毒,本想拒绝,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一饮而尽。如果他们知道这种类似啤酒的饮品是经过口腔咀嚼后的玉米发酵而成,恐怕就更不会喝了。

这一晚对皮萨罗一伙入侵者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皮萨罗召开小队长会议,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首先撤退是不可行的,印加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锁进山的道路,阻止他们返回海边。最后,他们协商出了一文一武两个方案。“文”就是皮萨罗向印加皇帝妥协,表示西班牙人愿意为他攻打敌人,得到信任后再相机行事;“武”则是在会谈中直接俘获皇帝,这一招在对付部落酋长时屡试不爽,科尔特斯就是靠这一招制服阿兹特克皇帝蒙特祖玛的,不过一旦出手,西班牙人就无路可退,成功的希望极为渺茫,所有人都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西班牙人占据的城中广场约180米见方,四周有围墙,只有两个小出口。广场三面都有一排低矮的石屋,每排石屋面对广场开了20个门洞。石屋内部很昏暗,从外面看不清里面的情况。皮萨罗将3队骑兵布置在石屋里面,每队约20人。只要得到信号,骑兵就能立时从石屋中冲出来,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皮萨罗又挑出20个步兵和几个骑兵划归自己直接指挥,任务是若发觉时机成熟,就当即发难活捉阿塔瓦尔帕。最后,皮萨罗命令所有4门火炮和火绳枪及其余步兵埋伏在广场远端的一幢地势较高的房屋内。炮兵队长必须时刻关注皮萨罗的行动,一旦得到他的指示就开炮攻击;炮声也是所有埋伏在屋内的西班牙人的进攻信号。当然,皮萨罗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同阿塔瓦尔帕合作,这时就千万不能走火。

这个计划的关键是对时机的把握,全凭皮萨罗一人决断;同时,所有部下也必须听从指挥,不能慌乱,保持步调一致,任何提前发难或畏缩不前都是致命的。

商议妥当后,队长们开始行动。这伙亡命之徒此时充满了恐惧,没人睡得着。从广场上可以看到山坡上印加人的篝火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片被密布的繁星点亮的夜空”。很多士兵聚集在队伍中唯一的神父巴尔维德(Friar Vincente de Valverde)身边彻夜忏悔、祈祷。

没有材料记载皮萨罗此刻的真实心境,但他无疑凭借自己冷静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鼓舞着士气。这是他人生中赌注最大的一次博弈,不仅赌上了自己与4个年轻弟弟的性命,还有163个怀揣黄金梦的同伴。他将明天的命运交给了上帝,因为他深信“天堂内外的一切事情无不是按照他的旨意发生的”。

斩首行动

第二天,1532年11月16日,天气晴朗。

印加军队黎明时分就开始拔营列阵,但阿塔瓦尔帕直到上午10点才懒洋洋地起床。午后,印加人开始排列成各种队形,向西班牙人所在的城镇缓缓开进。然而快进城时,队伍又突然停下,接着开始支起帐篷不走了。

这显然是阿塔瓦尔帕的心理战术。不按预期出牌,让对手在焦灼中彷徨不安才能在谈判中占得先机。其实印加皇帝的想法可能更简单,就是把这些困在3万 大军中的可怜虫玩弄一番后再行处置。

西班牙人确实心力交瘁,处于崩溃的边缘。

征服者们一大早就各就各位,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气也不敢出,生恐暴露了意图。当漫山遍野的印加人朝他们走来时,一些西班牙士兵甚至吓得尿了裤子。一刻不停地给同伴们打气的皮萨罗知道不能再拖延了。从日出到即将日落,所有人的精神一整天都高度紧张,况且昨晚也没有安稳休息,现在全凭肾上腺素的刺激才能保持士气,如果今天不能解决问题,就算次日没发疯,体力也会透支,最后不战而败。

0152-01

印加的官员制服,不同花纹代表不同等级。这种棋盘结合倒三角形图案,表示该军人军衔很高或其人英勇异常

皮萨罗派出使者前往印加人的营地,询问为何停滞不前,并坚决要求阿塔瓦尔帕尽快入城,与自己共进晚餐。阿塔瓦尔帕无疑错误理解了皮萨罗的迫切心情,以为这个外国人慑于君威而急于示好,便欣然同意。他将大部分战士留在城外,只带上没有携带兵器的数千名侍卫和随从。当然,为了防止意外,“谨慎”的阿塔瓦尔帕要求侍卫在衣服下藏着短棍、投石索和石头袋子,然后以一种堪称耀武扬威的姿态,得意扬扬地前去自投罗网。

走在印加队伍最前面的是数百名地位卑微的奴仆,他们一边清扫地面,一边高歌颂扬神灵和帝王:“啊,伟大的君主,强大的君主,太阳之子,唯一的统治者,愿全世界都服从您。”接着是穿着各种制服的官员。这些人的衣服用方块布料拼接起来,看上去就像国际象棋的棋盘。队伍中间有一座由80名贵族抬起的轿子,四周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鹦鹉羽毛和青铜护板。阿塔瓦尔帕本人就坐在轿中的黄金小板凳上。

广场很快就被印加人挤得满满当当。阿塔瓦尔帕坐在轿中居高临下地看着前方,本以为外邦人的首领早就毕恭毕敬地站在外面等候,哪知广场上一个白人都没有,阿塔瓦尔帕感觉气氛有些怪异,便高声喝令,要求西班牙人赶快现身。直到此刻,阿塔瓦尔帕还认为他们是因为害怕才躲在石屋里不敢出来。

随军神父巴尔维德和一个印第安人翻译走了过来。神父一手拿着《圣经》,一手举着十字架,向印加皇帝宣读基督教义,并要求他对查理五世俯首称臣,末了还威胁道:

我请求你们,也是命令你们……接受教会作为你们在这世上的传道人和领路者……如果你们不照我说的做,我们会在上帝的帮助下对你们发起攻击,我们会在各个地方以各种方式与你们交战,直到你们遵从教会和(西班牙)国王的旨意……我们会极尽所能地惩罚和伤害你们。这种结果完全是由你们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0153-01

面对西班牙神父的传教,阿塔瓦尔帕一脸茫然

应该说,西班牙人还是很遵守“法律”的。1513年,西班牙国王要求征服者在动武之前需向土著宣读一份《条件书》,如果拒不皈依天主,归顺国王,征服者就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历史上的西方人就是用这种“文明”的托词,不惜在世界各地实施种族灭绝政策。

一个压根就是走形式主义的神父,一个本来就对天主教一窍不通的蹩脚翻译,阿塔瓦尔帕当然不可能理解所谓的教义。更奇怪的是,白人祭司还宣称所有的真理都在他手上拿着的那块黑色砖头里 。于是阿塔瓦尔帕从神父手中要来《圣经》,笨手笨脚地翻了翻,然后轻蔑地扔到地上。

巴尔维德神父捡起《圣经》,跑回藏在石屋中的皮萨罗那里,嚷道:“冲啊,冲出去,基督徒们,立即行动吧!我宣告你们无罪。”神父的声音很大,足以令广场上的阿塔瓦尔帕警觉,意识到即将发生变故。皮萨罗毫不迟疑,立即挥动白头巾发出信号。

远端的加农炮和火绳枪对准密集的印加人群齐齐开火,刹那间就击倒一大片。很多人甚至还愣在原地疑惑为什么轰隆一响、青烟一冒,身边的人就血流不止。埋伏在屋内的骑兵和步兵也高呼着“圣地亚哥”的口号,挥舞着可怕的金属武器从四面八方突然现身,见人就杀。锋利的刀刃轻轻松松就在印加人的躯体上划出致命的伤口。更恐怖的是,外国人骑在高大的猛兽上横冲直撞,挡路的印加人要么被掀翻在地,要么被居高临下挥出的双刃剑或长矛刺死。

0154-01

皮萨罗捕获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

原本勇敢尚武的印加人完全蒙了。他们丧失了抵抗意志,呼号着想逃出这个人间地狱,但广场只有两个小出口,后面的人不顾一切地往前挤,以致很多人死于自相践踏。

皮萨罗原本设计的包围奇袭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广场上到处是滚动的头颅、汩汩流血的残肢和踩得稀烂的躯体。皮萨罗在混乱中带领他的20人小分队奋力在人群中砍杀,逐步接近阿塔瓦尔帕的大轿。面对疯狂杀戮的西班牙人,抬轿的印加贵族没有松手,反而直起胸膛任由对方杀戮。一个人倒下,另一个人就接替上来,只为了保护他们的君王。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应该反抗,就好像被翻了个身的鲨鱼进入“紧张性静止”状态,毫无还手余地。

大轿终于倾斜倒地,阿塔瓦尔帕呆若木鸡,对眼前的惨剧竟毫无反应。杀红眼的西班牙人已变成了嗜血的屠夫,但似乎永远也杀不绝的印第安人让他们逐渐感到精疲力竭。一个士兵拿着刀冲过来想把印加皇帝直接劈死,以结束这没完没了的杀戮。好在皮萨罗还保持着清醒,他一边大声喊道,“谁敢伤害印加王,我就宰了他”,一边急忙伸手保护阿塔瓦尔帕。那个士兵来不及收刀,砍伤了皮萨罗的手臂。征服者们后来在回忆录中一致记载,倒霉的皮萨罗将军是当天唯一受伤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将阿塔瓦尔帕从轿子上揪下来,然后团团围住他转移动到石屋中。具有神明般地位的印加皇帝就这样成了皮萨罗的人质。

屠杀终于因夜幕降临而停止。根据不同史料,是役有2000—10000名印加人被杀。就算取中间值6000人,在半个小时的战斗中,平均每个西班牙人每分钟都得杀1人。除了被生俘的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的很多贵族和大臣纷纷毙命,包括钦察苏尤行省的首领、卡哈马尔卡地区的首领以及多名军事将领。这是继天花、瘟疫和内战后,印加帝国上层精英分子再次遭遇的沉重打击。

入侵者允诺的晚宴在弥漫着血腥味的空气中如期举行,助兴的歌声是躺在广场上还未咽气的印加人发出的痛苦呻吟。南美洲曾经最有权势的阿塔瓦尔帕和西班牙卑微的文盲皮萨罗第一次见面了。

比生命更贵重的黄金

皮萨罗表面上对阿塔瓦尔帕相当友善,并没有凌辱落入掌中的皇帝,反而为自己的杀戮行为辩称,是因为阿塔瓦尔帕率先带大军来攻打自己并蔑视上帝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阿塔瓦尔帕相当清楚眼前的局面,他没有争吵,而是默默叫来两名还活着的高级官员出城传话:印加皇帝还没死,大军必须保持纪律,听从指挥。奇异的现象发生了,整个印加军队视西班牙人如空气,任凭他们在军营中横冲直撞,搜刮金银财宝。几天后,皮萨罗要求阿塔瓦尔帕解散军队,于是印加武士很快遵照命令开始收拾行装,返回家园,似乎不久前的屠杀从未发生过。阿塔瓦尔帕的指令(当然必须得到皮萨罗的许可)一道道从监牢中发出,畅通无阻地传到帝国全境,被印加人不假思索地执行。

中国人大概很难理解印加人为何会如此放任对手。皇帝固然重要,但国家难道不应该超越皇帝吗?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没关系,宋人马上支持赵构在南方组建新朝廷与金人对峙。瓦剌人俘虏了明英宗,不要紧,明朝立刻新立景泰帝,并在北京保卫战中一举扭转败局。中国传统士大夫口里喊着忠君,其实本质上从来不曾忠于某个个人,而是忠于中华文化和整个国家。

印加帝国则大概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国家。印加皇帝利用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将庞大的帝国牢牢控制在手中,并将自己神格化。在国家暴力机构的强权干预和祭司阶层的精神控制下,印加人民像傀儡一样活着,他们没有独立思维,更没有国家意识。贵族和祭司阶层效忠的是皇帝个人,只要是皇帝的命令,无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帝国,一律无条件执行。加之在短短十几年内,印加精英接连遭遇沉重打击而大量死亡,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国家机器的性能。至于普通大众,在他们眼中,白人和皇室的斗争不过是“天神”们的内讧,谁胜谁败又有什么区别呢?印加皇室享受了愚民的好处,现在必将承受反噬的痛苦。

0156-01

印加帝国的黄金饰品

阿塔瓦尔帕是个聪明人,也在暗中观察西班牙人的一举一动,并默默判断他们的欲望和目的。直到身陷囹圄后,他还认为皮萨罗等人只是一伙子打劫的悍匪,只要满足他们,他们就会乖乖离开。如此分析,当前最大的敌人反而是那个还被关押的哥哥——前印加皇帝瓦斯卡尔,他随时可能逃脱羁押,进行复辟。于是阿塔瓦尔帕偷偷下令将瓦斯卡尔处死,以杜绝后患。

至于如何打发走西班牙人,阿塔瓦尔帕也早有了主意。他发现白人虽然口口声声说他们热爱上帝和他们的国王,但其实真正热衷的只有黄金。对印加人而言,“太阳的汗珠”既不能吃穿,也不适合做武器工具,只是一种漂亮的金属,是用来装点神庙的饰品。于是阿塔瓦尔帕向皮萨罗提出条件,愿意用大量的黄金白银来赎回自由。每个人都是可以收买的,只要出价足够高。阿塔瓦尔帕对帝国的财富十分自信。

皮萨罗问:“你能拿出多少财宝?多长时间才能凑齐?”阿塔瓦尔帕踮着脚,高举手杖在房间墙壁上划了道横线,回答说:“一屋子黄金,一直堆到横线的高度。此外,在另两间屋子里将‘月亮的眼泪’——白银堆到同样高度。期限是两个月。”

皮萨罗大略知道印加是个富裕的国度,但没想到阿塔瓦尔帕出手如此阔绰,于是史上最大一笔赎金敲定下来。房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横线高9英尺,总计需95.3立方米黄金,换算成现在的价格,阿塔瓦尔帕的命大约值638亿人民币,就算纯度不够或者金器之间存在空隙,打折下来500亿也是有的。

帝国的大道开始繁忙起来,一批批信使带着皇帝的命令奔向帝国的各个角落。印加采取的是一种人力接力的信息传递系统,每8公里设一个驿站。一般情况下,信件的传递速度为240公里/天。从帝国的最北面送信到最南端,大约需20天。卡哈马尔卡城的位置相对靠北,所以信息往返得40天,加之准备黄金和运输时间,两个月的筹款期是相当紧张的。

在等待期间,阿塔瓦尔帕除了不能走出寓所,其生活一概照旧。他能接见群臣,发布命令,高高在上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个囚徒。他依旧有奴仆使唤,还有妃嫔伺候,就连西班牙看守对这个大金主也礼遇有加。阿塔瓦尔帕闲暇时一边嚼着古柯叶放松心情,一边学会了下国际象棋。他会说简单的西班牙语,甚至还能读写,这学习能力可比皮萨罗强多了。征服队中的头目们也经常来看望阿塔瓦尔帕,其中索托和皮萨罗的同父异母弟弟埃尔南多·皮萨罗(Hernando Pizarro)同皇帝的关系最好。一切看上去还不错,阿塔瓦尔帕确信自己很快就能离开这个倒霉的温泉小镇,前往库斯科继续当皇帝。

比黄金还廉价的生命

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金子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入卡哈马尔卡。然而两个月很快过去了,黄金的高度远远没有达到横线的位置。皮萨罗对此很不满意,指责阿塔瓦尔帕故意拖延。皇帝本人其实更着急,每多耽搁一天,重获自由的日期就推迟一天。于是阿塔瓦尔帕向皮萨罗建议,直接派西班牙人南下首都库斯科,监督黄金收运工作。

皮萨罗开始还很犹豫,他们这支队伍本就人手奇缺,再派人孤军深入,更是吉凶难测。不过,还是有3个大胆的西班牙人自告奋勇地接受了任务。事实上,通往首都的旅程对他们而言简直是贵族般的豪华旅行,印加人一路照料有加,甚至怀着热忱和崇拜的心情服从指挥。到达库斯科后,西班牙人立即以印加皇帝的名义占领城市,径直闯入最神圣的太阳神殿,用撬棍将墙壁上的黄金饰板拆下来,并征召挑夫将700多块金板运回卡哈马尔卡。印加祭司们又惊又怒,但对他们无可奈何。3个月后,这3个小兵除了带回来大量黄金外,还向远征队详细介绍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更添油加醋地将库斯科形容成满地黄金。这番话不仅让皮萨罗两眼放光,也使一位新来的大头目欲火难耐。

1533年4月,皮萨罗探险公司的大股东、“副总裁”阿尔马格罗率领153人和50匹马同皮萨罗会师。两人相互问好,热情拥抱。皮萨罗兴致勃勃地向阿尔马格罗介绍了印加皇帝,并展示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现在聚集在印加土地上的入侵者已经超过300人了。皮萨罗和阿尔马格罗的军事力量大抵相当,新旧两派势力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阿尔马格罗一到卡哈马尔卡城就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错过了去年11月的伏击战,皮萨罗宣布后来者无权分享黄金屋中的财宝,他们只有参加日后的行动才能分得新的战利品。阿尔马格罗一伙眼下待在卡哈马尔卡无所事事,空瞅着一块块黄金落入之前那168个人的腰包。一位是千万富翁、秘鲁总督,一位还是碌碌无为的殖民者,这种巨大的反差时刻煎熬着阿尔马格罗。

另一个预感大事不妙的人是阿塔瓦尔帕。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味退让,用最大的善意和巨额赎金打发走皮萨罗,哪知反而来了更多的西班牙人。那个新来的独眼龙显然不会空手而归,皮萨罗看来是打算永远赖在自己的帝国不走。如果西班牙人取代印加贵族当上地方首领,那么阿塔瓦尔帕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绊脚石,就算不杀害,也必然不会轻易释放。

1533年7月,西班牙人的分赃工作终于完成了。由于各种金器的成色、体积均不相同,为了便于计算,皮萨罗下令将所有金器尽数融成金锭,只有很小一部分最精美的艺术品保留下来作为送给查理五世的礼物。后来,为了弥补穷兵黩武导致的财政赤字,查理五世的继任者菲利普二世又毁掉不少当作军费。因此存留下来的印加时期的金银制品极为罕见。

皮萨罗队伍中,每名骑兵都分得了90磅纯度为22.5k的黄金和180磅白银,仅黄金就相当于一个普通水手180年的收入。步兵的收入是骑兵的一半。最大赢家皮萨罗的所得为骑兵的7倍之多。阿尔马格罗没有参与分赃,至于另一个股东卢克神父已经去世,皮萨罗自然也就“忘了”给神父的指定继承人分红了。还有一个入干股的西班牙王室可不能忽悠,国王夫妇动动鹅毛笔就收获纯利的20%——总计2600磅黄金和5200磅白银。然而历史似乎给西班牙开了个大玩笑。如此巨大的财富将从西班牙手中全部溜走,除了挥霍没有给其现代化进程带来任何好处。

金银装箱后,必须委托给信任的人运回西班牙,这项任务非埃尔南多·皮萨罗莫属。当这位能干的弟弟数年后返回秘鲁时,这里的局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印加皇帝成了烫手山芋,就如何处置他西班牙人内部是争论不休。首先,皮萨罗压根就没打算履行诺言——赎金到手就放人,但他一时也难以下定决心痛下杀手,毕竟留下阿塔瓦尔帕还能够继续制约印加人;阿尔马格罗则急于尽快处死阿塔瓦尔帕,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大肆劫掠。

不久,一个流言在西班牙人中间传播,大意是印加皇帝正在秘密集结军队,让他们前来营救自己。阿塔瓦尔帕矢口否认这项指控。皮萨罗便派索托队长带领4名骑兵出去侦察。同阿塔瓦尔帕关系最好的埃尔南多和索托都被支走了,这是巧合还是皮萨罗的布局,就不得而知了。很快流言升级,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有整整20万基多士兵正从阿塔瓦尔帕的故国赶来,其中还包括食人肉的野蛮部落。7月下旬,西班牙人组织了一场针对阿塔瓦尔帕的“审判”。他们根据西班牙法律而不是印加法律,来指控一个印加人在印加帝国的自卫行为为“罪行”,而且还是缺席审判,阿塔瓦尔帕并未得到自我辩护的权利。最后所有指控成立,包括:篡夺王位、处死正统印加统治者、挑起不义战争(属印加帝国内政)、致使大量平民丧命(阿塔瓦尔帕和皮萨罗的罪孽不相上下)、生活糜烂、乱伦(属于印加传统)、窃取财产(正是西班牙人所要求的财产)等等,判处火刑。

0160-01

阿塔瓦尔帕的葬礼

阿塔瓦尔帕听到这个宣判几乎要发疯了。如果死亡不可避免,尸体烧没了就更加残酷。所有印加皇帝死后都必须保留遗体,制成木乃伊,这样才能顺利获得永生。在火刑柱前,阿塔瓦尔帕同意皈依基督教,换取上帝的“赦免”,这样就不用被活活烧死,而是改为“仁慈”的绞刑。这个才30多岁的年轻皇帝在皮萨罗的一步步威逼利诱下,失去了尊严,放弃了责任,最后连信仰也丢弃了。

次日,西班牙人在一间石屋中为“基督徒”阿塔瓦尔帕举行了葬礼。突然一群妇女恸哭着冲了进来,她们是死者的妃嫔和姐妹。她们说这不是印加人应有的葬礼方式,并要为阿塔瓦尔帕殉葬。这个可悲的皇帝最终没能保留下遗体,他的尸体被西班牙人部分破坏后,埋在地下了事。不久,索托侦察队回来报告,所谓的大军纯属子虚乌有。据记载,皮萨罗竟然因为错杀阿塔瓦尔帕而流下了几滴眼泪。这要么是西班牙人为了减轻他们的罪孽而胡编乱造的故事;要么是皮萨罗的伪善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西班牙人用如此卑劣下作的手段杀害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君主后,旋即就确定了下一个目标——攻占库斯科,那里有更多的黄金、土地和奴隶等着被征服。难以置信的成就令所有人都信心倍增。

征服天堂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双方的人数对比和不成比例的伤亡,史书上记录的数据之夸张甚至难以用逻辑解释、用常识理解。

最近,考古学家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的古战场发掘出很多死于西班牙征服时期的印加人遗骸。一些人身上有利刃造成的创口,但更多人则是死于钝器。死于金属刀剑的一定是西班牙人的牺牲品,但被钝器击杀的又是何人所为呢?科学家仔细分析了伤口的各项数据,认为很有可能是由类似“大棒”(porra)的传统印加武器所致。这种武器需双手操作,木质长手柄前端固定有铜球或石球,球面上凸出有五六个刺头。大棒对铁盔甲无能为力,不过对只有棉甲防护的印加战士则是致命的。如此一来,答案呼之欲出,凶手正是死者的同胞。利马遗迹是两派印加军队厮杀的内战战场。

因此,所谓168名西班牙人单挑1000万印加人的征服史,可能仅仅是当事西班牙人的一面之词,他们故意淡化、隐去了印加盟军的决定性贡献。反正印加人没有文字,西班牙人轻松掌握话语权,随意涂抹这段历史。后世历史学家也只能以那些夸大其词,甚至杜撰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来考究真相,不免有缘木求鱼的无奈。好在还有考古学为他们提供真正可靠、科学的证据。

笔者认为,卡哈马尔卡广场屠杀事件前的西班牙军事记录可能相对准确。因为他们是从北向南进军,而北方的基多国正是阿塔瓦尔帕的大本营,所以皮萨罗不太可能刚开始就能找到当地的盟友。况且如果皮萨罗带领一支印加大军进驻卡哈马尔卡城,精明的阿塔瓦尔帕皇帝必然会提高警惕,不会轻易落入陷阱。从战术角度分析,卡哈马尔卡之战是印加正规军同西班牙人的第一次接触,印加军败于突袭和对敌方武器战法的一无所知,加上皮萨罗成功实施“斩首战术”,使印加人没有机会形成有组织的抵抗,很快就一触即溃。所以这168个西班牙人打垮6000人是可能的。

0162-01

奇普(Quipu)是印加人发明的一种结绳记事之法。由于西班牙人的破坏,这种结绳语已经失传,现代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研究也仅能解读部分信息。奇普显然便于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会计数据,但是否能表达抽象、微妙的概念还有待考证

俘虏阿塔瓦尔帕后,西班牙人的军事实力应该大白于天下了。印加的军事统帅们身经百战,绝不愚蠢,所以皮萨罗妄想再次采用突袭战术其实很难得逞。反之,皮萨罗也是异常狡诈的枭雄,必然看到了帝国内部的分裂鸿沟,并加以利用。那么,从征服者离开卡哈马尔卡开始,很可能皮萨罗就已经网罗了一批印第安人为己所用。在此后的所有重要战役中,西班牙人都得到了印第安人的帮助,这样就能合理解释为什么西班牙人能如此迅速地征服印加帝国了。

皮萨罗在离开卡哈马尔卡前,将阿塔瓦尔帕的兄弟图帕克·瓦尔帕(Tupac Huallpa)扶植为印加皇帝,以便继续利用傀儡来间接统治印加。很不走运,图帕克不到两个月就病死了(也可能是被不满的印加人毒死),帝国再次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皮萨罗也失去了以阿塔瓦尔帕为核心的基多派系的支持。

征服者向库斯科的进军并不顺利。就在距离库斯科不远的一处险要山口,索托带领的前锋骑兵部队遭遇埋伏。在狭窄的山路上,印加士兵奋不顾身,死死挡住路口,在搏斗中杀死了几个西班牙人,索托的战马也被标枪刺瞎。毕竟是久经战阵,索托拼死冲出包围,成功到达一块开阔的平地后才勉强摆脱困境。这时天色已晚,印加军队从来不进行夜战,于是退出战场,准备第二日再战,这使索托获得了喘息之机。第二日清晨,西班牙援军赶到。鉴于敌军骑兵在平原地区的巨大优势,印加军队主动撤退。

皮萨罗将愤怒发泄到印加统帅查尔库奇马身上。此人为阿塔瓦尔帕的主要将领,是击败瓦斯卡尔的功臣之一。阿塔瓦尔帕在羁押期间将其召唤过来,不料反而被皮萨罗扣留不放。皮萨罗认为袭击索托的印加军是查尔库奇马的部下,便故伎重演,判处他死刑。实施火刑前,神父巴尔维德又来游说。将军比皇帝有骨气多了,他坚决不肯放弃信仰,最后高呼太阳神的名字英勇就义。

也许上帝真的站在西班牙人一边。就在皮萨罗烦恼之时,一个17岁少年来到营地,自称是老皇帝瓦伊纳的儿子。他叫曼科·印加·尤潘基(Manco Inca Yupanqui),是瓦斯卡尔一脉中仅存的几个逃脱阿塔瓦尔帕毒手的皇族之一。这个库斯科派系的印加王子同基多派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表示愿意帮助西班牙人赶走所有的阿塔瓦尔帕余孽。皮萨罗大喜过望,当即与曼科结盟,并许诺占领库斯科后就立其为新任皇帝,他自以为定能将这个小男孩玩弄于股掌之中。

对库斯科人而言,那些基多军队同样是残暴的入侵者,因此阿塔瓦尔帕的另一位基多大将基斯基斯并没有固守首都,反而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留给了西班牙人。1533年11月5日,征服者小心翼翼地进入了库斯科。不久,曼科按照传统礼仪顺利加冕,成为8年内印加帝国继瓦伊纳、瓦斯卡尔、阿塔瓦尔帕、图帕克之后的第5位皇帝。

基斯基斯将军仍统率一支3万人的大军,时刻威胁着库斯科的安全。皮萨罗以曼科的名义征召了数万本地人,连同西班牙人组成联军寻求决战。毫无悬念,基斯基斯战败,只好向北撤回基多,但仍坚持战斗。这时印加军队已经逐渐摸清了西班牙人的战术,利用崎岖山路和悬崖峭壁对敌人的骑兵进行伏击,杀死了近40名西班牙人。尽管绝对数量很小,但考虑对方损耗的比例,战绩仍相当可观。可是基斯基斯的军官们厌倦了战斗,自从他们起兵造反以来,离开故土已两年有余,如今所效忠的阿塔瓦尔帕也已遇害,实在没有动力再同可怕的西班牙人死磕。在一次争执中,原本忠诚的军官们发起暴动,将基斯基斯杀死。这支战斗力最强的印加军队就此一哄而散。

由于查尔库奇马和基斯基斯两位优秀将领均已死亡,基多军队不再形成威胁,再加上代表库斯科派系的曼科皇帝实际上成了皮萨罗的傀儡,西班牙人就此完成了对印加帝国的控制。他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继续压榨,将其殖民化。皮萨罗终于坐实了秘鲁总督的位置,只待弟弟埃尔南多从本土返回,带回国王的正式授命,那时他将跻身西班牙贵族行列,好日子就要来了。

这个粗俗的西班牙人虽然人格卑劣,但不得不承认他果断决绝、目标坚定,善于鼓舞人心,很会审时度势,总之作为一名领袖是颇为出色的。

暴风雨的前夜

在库斯科,征服者们强取豪夺,到处搜刮黄金白银。在新一轮分赃中,那些错过黄金屋的后来者也得到了满意的收获,皮萨罗的人马更是收益翻倍。就连将生命献给上帝的巴尔维德神父也获得了库斯科大主教一职。这位神父无疑是个狂热的教徒,但他虔诚有余而宽容不足。对他而言,无论多么卑劣、血腥的手段,只要是服务于所谓的“神圣目标”就变得高尚起来。1541年,巴尔维德被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印加人俘获后用残酷的方式杀死,这也是很多早期冒险者的最终归宿。

暂时风平浪静的库斯科城内有四股势力在明争暗斗。傀儡皇帝曼科仍然将西班牙人看作印加帝国的解放者,但感恩戴德的同时,他也隐隐察觉到了西班牙人的狼子野心。曼科毕竟还太年轻,又过于憎恶阿塔瓦尔帕而没有及时吸取他的教训。另一派则是曼科的反对者。尽管国家被折腾得一塌糊涂,但觊觎皇位的人依然大有人在,这些印加贵族时刻想着将曼科赶下台。西班牙人也按照各自利益分别支持皮萨罗和阿尔马格罗。皮萨罗作为西班牙国王钦定的秘鲁总督,是征服者的核心,其领导地位无可置疑,而他的合伙人阿尔马格罗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他一直在后方提供人员和补给,也曾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于情于理都功不可没,但应该给他什么职位才能令人满意呢?

0165-01

利马城的皮萨罗雕像

1534年下半年,皮萨罗离开库斯科,在一个河流入海口附近选址建设一座新城。1535年1月,秘鲁首都“国王之城”奠基,不过这个名字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后来人们根据附近一条河流的当地叫法,称之为“利马”(后文均称其为利马)。皮萨罗深知海洋的重要性,在这里他能够方便得到来自本土的支援,也利于贸易交流。阿尔马格罗也不在库斯科,而是领兵打击印加军队残部。曼科皇帝开始接管帝国的日常治理,不过依然处于皮萨罗两个弟弟的监视之下。

就在这诡谲的政治气氛中,从北面又来了一个搅局者。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是当年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副指挥官,得知皮萨罗在秘鲁赚得盆满钵满,便不顾王室授权令的唯一性,带领500多名士兵赶来“帮忙”,企图在基多地区建立自己的统治。皮萨罗和阿尔马格罗马上派兵北上,几乎同阿尔瓦拉多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阿尔瓦拉多得到一笔1000磅黄金的补偿金后同意离开。阿尔瓦拉多手下士兵看到对方的人个个腰缠万贯,便有300多名士兵自愿留下,换个老板碰碰运气。

按下葫芦浮起瓢,好不容易解决了阿尔瓦拉多的麻烦,又传来西班牙国王将印加帝国一分为二的命令:从皮萨罗统治区的南端开始,阿尔马格罗可占领今智利地区。阿尔马格罗总算同皮萨罗平起平坐了,但两个总督的具体管辖范围却语焉不详,尤其是库斯科归谁所有存在争议。此时利马城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皮萨罗无暇他顾。阿尔马格罗就带着本部士兵,加上新增的300多人回到库斯科。

这个时候,最早来到秘鲁冒险的西班牙人不仅分得了巨额财富,还被授权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将永久定居下来当大地主,因此是皮萨罗的铁杆拥趸。后来的西班牙人却一贫如洗,寄希望于阿尔马格罗能以库斯科为基地,带领他们向南前进,征服智利。这些人相信,在那里也存在富裕的印加城市正等着他们去劫掠。

皮萨罗留在库斯科的最年轻的两个弟弟——胡安(Juan Pizarro)和贡萨洛(Gonzalo Pizarro)都才20多岁,极为讨厌阿尔马格罗,认为这个独眼汉是来抢夺哥哥地盘的恶棍。双方剑拔弩张,冲动的皮萨罗兄弟甚至将加农炮对准了同胞。库斯科的西班牙人处于彼此嫉妒、猜忌和怨恨中,内战一触即发。

皮萨罗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惊,急忙从工地一路赶回库斯科。两位理性的老大明白,此刻反目对双方都不利,遂决定搁置印加首都的归属问题,维持表面上的友谊。为使阿尔马格罗尽快离开库斯科,开始南征事业,皮萨罗同意替其筹集资金和物资。

骑兵猛将索托并不喜欢皮萨罗兄弟,于是自告奋勇要去给阿尔马格罗当副手,但阿尔马格罗却选择了心腹罗德里格·奥尔格涅(Rodrigo Orgonez)。索托无奈,只好带上财宝返回西班牙。此人后来还有精彩故事,但已与本文无关。如果他能辅佐阿尔马格罗,也许历史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1535年7月2日,阿尔马格罗率领570名西班牙人和1万多名印第安挑夫离开库斯科,向印加帝国南部进军,开始新一轮的冒险。西班牙人跃跃欲试,相信这将是又一次大发横财的好机会。阿尔马格罗对远征队的实力很满意,不过相对地,西班牙人在库斯科的兵力却被大大削弱了。

入侵者这边闹得鸡飞狗跳,印加皇帝曼科在胡安和贡萨洛这两人的压制下日子也不好过。若皮萨罗、阿尔马格罗、埃尔南多、索托等大佬在库斯科,他们还会有所收敛的话,现在可就无法无天了。在这哥俩的挑唆、纵容下,原本相安无事的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矛盾急剧加深。除了不断索要黄金白银外,西班牙人还践踏了神圣的印加神庙,很多在神庙侍奉天神的处女成了这些淫荡者的牺牲品,贡萨洛甚至还霸占了曼科美丽的王后。

印加统治者极其看重家族血统。他们可以有很多侧室,但正妻一定来自自家人。高级贵族可以娶同父异母的姐妹,印加王后就必须是皇帝的亲姐妹。这种风俗同古埃及的王室倒也不约而同。近亲结婚显然很容易遗传各种疾病,但根据史料记载,印加皇帝个个貌端体健,智力正常。其实这并非违背生物学规律,而是印加人像培育纯种马一样人工选择最好的基因。那些有缺陷的婴儿刚出生就被剔除了,能够活下来的只能是健康的孩子。很多代之后,纯种皇族反而变得更有基因优势。

曼科早就对西班牙人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皮萨罗总督口口声声喊着友谊、独立、自由,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都是鬼话。他已经看清西班牙人不是为了打倒暴虐的阿塔瓦尔帕,而是要永远霸占自己的国家。王后的受辱,更是强烈刺激了曼科的神经,促使他下定决心反戈一击。

皮萨罗俩兄弟亲自点燃了火药桶的导火线,秘鲁土地上即将发生后世称为“伟大的起义”的狂烈爆炸。

0167-01

西班牙人占领库斯科后,将印加人最神圣的太阳神殿(Coricancha)改造为圣多明各教堂,500年间历经多次扩建。1950年库斯科发生地震,教堂部分建筑坍塌,被覆盖的太阳神殿遗迹显露出来。由于圣多明各教堂是殖民早期重要的历史建筑,如何修复成为一个大难题。秘鲁人最后决定拆掉教堂局部结构,将还存留的印加墙壁发掘出来。现在各国游客都能在库斯科参观到这座奇异的教堂

库斯科保卫战

1535年11月,登上皇位不到两年的曼科秘密召开了一次会议。他对帝国四大区域首领 、各行省长官、军事首领、大祭司和贵族发表演讲,决心起义,杀光所有残酷的西班牙人,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当天夜晚,曼科带着少数随从以及心爱的妻子,悄悄逃离库斯科。然而很快就有奸细向胡安告发了皇帝的行踪,他立即带上弟弟贡萨洛及一队骑兵追赶逃亡者。

告密者来自印第安人内部,后世人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可恶的“印奸”。事实上,印加帝国虽然是中央集权国家,但其实是多民族的混合体。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纯种印加族只有10多万人,以1%的人口比例统治这个庞大国家。印加人以库斯科为中心扩张,占领秘鲁和智利也才100年时间。后来,西班牙人据此为征服印加帝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既然印加族不是原住民,那么西班牙人征服这群“征服者”也就无可厚非了。19世纪时,南非的布尔白人用这个理由驱赶了祖鲁人,但稍后英国人就屠杀了布尔人。孰是孰非,确实很难用一句话定论。

当时的库斯科有两类印第安人最为痛恨印加贵族。一类是亚纳库纳人(Yanaconas),他们没有土地,终身为贵族的仆人。第二类是米特玛人(Mitmase),他们曾反抗印加人的统治,失败后被强行驱逐出故土,安置到帝国中心定居以便控制。因此这些印第安人背叛原“主人”不仅不奇怪,简直是理所当然。事实上,整个帝国有分离倾向的部落不在少数。西班牙人来之前,印加各地就不断发生小规模部落叛乱,之后更有不少印度安部落投靠了西班牙人,成为他们坚定的盟友。只是历史将证明,他们不幸选择了更糟糕的统治者。

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胡安很快就将曼科缉拿回了库斯科。如今曼科连表面上的帝王待遇都没有了。贡萨洛用镣铐锁住曼科,将其关在牢笼中,极尽凌辱,即使最低等的西班牙人也能往他身上撒尿,朝他脸上吐口水。如果说此前西班牙人对印加贵族还略微友善,现在就彻底露出了残忍的本质,对所有印第安人都为所欲为。

0169-01

征服路线图

1536年年初,埃尔南多·皮萨罗带着好消息终于从西班牙返回秘鲁。查理五世几乎应允了皮萨罗家族的所有请求,只要保障王室的利益,他并不介意秘鲁成为皮萨罗在新大陆的独立王国。至于库斯科,也明确归属皮萨罗统治。

皮萨罗热情迎接埃尔南多后,便迫不及待地将他派往库斯科接管政权。萌生反意的曼科和虎视眈眈的阿尔马格罗都令皮萨罗坐立不安,又生怕两个小弟弟惹出事端,只有依靠埃尔南多的能力、经验和忠诚,他才能放心建设自己的利马城。

这是埃尔南多首次进入库斯科。得知新国王曼科正处于羁押之中后,他一定想起了当年无辜遇害的阿塔瓦尔帕,于是解除了对曼科的囚禁。平心而论,埃尔南多对印加人还略有一丝同情和善意,不过更多的还是理性的算计。自两年前离开卡哈马尔卡以来,埃尔南多一直在西班牙本土为皮萨罗家族争取政治地位,并大肆投资,几乎成了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分身。可是他也因此错过了在库斯科的二次分红,更没得到封地。现在印加征服大局已定,维持社会稳定才能继续指使曼科收集更多的金银,并保障运输安全,这才符合西班牙和皮萨罗家族的最大利益。况且现在西班牙军队又分散在利马、库斯科、基多、智利等地,一旦有变难以相互支援。

埃尔南多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只是他晚来了几个月,曼科已经对西班牙人完全绝望。他一面表现得对埃尔南多绝对顺从,时不时还透露几处财宝藏匿点,获得埃尔南多的信任;一面悄悄派出心腹到各地组织起义工作。

1536年4月,安第斯山脉的雨水开始稀少,各地朝库斯科聚集而来的印加军队已经集结完毕,曼科决定再次出逃。他谎称在库斯科城外有一处秘密地点,那里藏有先王瓦伊纳的等身纯金雕塑,只要自己进行了必要的宗教仪式,便能将雕塑取回。埃尔南多不知有诈,欣然同意曼科携王后一同离开。一个多星期后,曼科没有回来,根据侦察骑兵和来自印第安人的报告,在尤卡伊河谷(Yucay Valley)地区发现大批印加军队,还不断有印加武士加入其中。埃尔南多不得不承认自己判断失误了。鉴于曼科发动起义已迫在眉睫,埃尔南多派遣胡安带领70名骑兵前往尤卡伊河谷进行武力侦察。

西班牙人在那里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密密麻麻的印加军队像地毯一样覆盖住了整个河谷。与在卡哈马尔卡城遭遇埋伏不同,这次印加军队严阵以待,入侵者企图再次用突袭战术显然不可能得逞了。胡安虽然鲁莽,但好歹是员猛将,他率队向印加军发起冲锋。在战马强大的冲击力下,印加军队的防线不出意外地被撕裂了。按照惯例,此时印加人将陷于混乱状态,很快就会土崩瓦解,胡安只用追在他们身后就能大获全胜。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印加军队离开河谷平原,退到山坡上稳住了阵脚。已经了解敌军骑兵战术的印加指挥官,依托有利地形坚守住了阵地。

一连数天,凶悍的胡安都在持续发起进攻。虽然印加军损失惨重,西班牙人仅有轻微伤亡,但印加人仍站在山坡上示威,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不过他们也没有发起主动进攻,双方就这么僵持着。直到胡安收到埃尔南多的急报才知道眼前这支军队是诱饵,印加主力已将库斯科团团围困。因为大部分骑兵都随胡安出城,埃尔南多命令他立即回援,否则一定守不住都城。

胡安大惊失色,仓皇回到库斯科城郊才发现那里的印加军队更为庞大,估计有20万人(这是各种说法的最大值)之多。不过印加人并没有死磕胡安,而是放他们进城。可能曼科的计划是采取围困战术,一边攻城,一边期待西班牙人因缺粮而溃败。

0171-01

1.印加将军;2.印加帝国钦察苏尤行省将军;3.印加武士

不久前还是傀儡的曼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强大的权力,他发誓要将所有西班牙人斩尽杀绝。首先遭殃的是散居在印加帝国各处的西班牙“受封者”。这些暴发户得到金银和土地后,便计划永久定居在新大陆。惨遭压迫的印第安农民在他们离开庄园前往封地视察时突然发动袭击,他们没能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新兴贵族,反而成了印加大起义的第一批遇难者。

在围攻库斯科的同时,曼科还派遣一支由基佐·尤潘基(Quizo Yupanqui)将军率领的军队前往利马,以应对来自皮萨罗方向的援军,颇有“围点打援”的味道。对困守首都的敌人,曼科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计划以火攻打开缺口,让西班牙人无所遁形。

攻城第一天,1536年5月6日,战斗异常激烈。

印加士兵将烧红的石块用棉布包裹后,利用投石索奋力掷入城内。棉布在空中飞行时便开始燃烧,如果正好落在茅草覆盖的屋顶上就能引发一场大火。很快库斯科全城便笼罩在一片火海和烟雾之中。西班牙人只得放弃外围阵地,逐步向城中广场撤退。那里相对宽阔,火势不易蔓延,而且还有两座巨大的石质神殿利于隐藏。不久,就连神殿的房顶也开始着火。就在即将失去最后的庇护所时,很多西班牙人声称看见圣母玛利亚从天而降,施展神迹之后火焰自然而然地熄灭了。故事的真实性不必较真,不过人处于极度亢奋状态时确实可能出现幻觉,更何况这些西班牙人都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对黄金的贪婪驱使西班牙人义无反顾地去征服、去侵略;对天主的无条件信仰使西班牙人在绝境中还能坚持战斗,没有丧失精神支柱。欲望和虔诚正是他们无数次以少胜多的心灵武器。

西班牙人利用武器和盔甲的优势,虽然暂时没有人员阵亡,但也一个个精疲力竭。夜幕降临后,印加军队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按照传统停止了攻击。这给了西班牙人喘息之机,他们利用夜色重筑防御工事,分批休息恢复体力。相比战争形式层出不穷、打了几千年仗的旧大陆军队,印加军队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均落于下风。这种战争意识方面的鸿沟,是整个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无法抵抗征服者的最大软肋。

大火燃烧了好几天,除了中心广场上的几幢建筑外,曾经繁华壮丽的库斯科化为一片废墟。然而印加军队在丢下上千具尸体后,才勉强将西班牙人压缩在广场周围。双方一时形成对峙之势。

埃尔南多·皮萨罗有三种选择。第一是全体弃城,冲出包围去与利马城的总督大哥会合,但这意味着将皮萨罗家族的财产拱手让给“叛徒”曼科,征服印加的过程还得再来一遍。这既有损骑士的荣誉,也不符合冒险家的天性。况且,从山区回到海边的道路还有无数个易守难攻的隘口,跑出去就是送死。第二是固守待援,然而此刻他们与外界的一切信息交流都被切断了!皮萨罗总督在利马城的形势恐怕也不乐观,是否有兵力前来救援也很难确认,说不定除了库斯科外,整个秘鲁的西班牙人都被杀尽了。第三是兵分两路,一路出城求援,一路继续死守。埃尔南多立即否决了这一方案。库斯科一共只有196名西班牙人(外加一些奴隶和印第安人盟友),无论实施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兵力都嫌不足,分兵更是大忌。最后埃尔南多一锤定音:死守库斯科,绝不退让。

残酷的巷战开始了。街道上到处都是印加人的尸体、建筑残骸和他们设置的路障,给西班牙骑兵的行动造成了很大障碍。埃尔南多将骑兵分为3队,每队由印第安人做前锋,由他们冒着印加军队的箭矢、标枪和石块清除路障。一旦道路打通,3队骑兵就会同时向敌阵发起冲锋。依托战马的冲击力、铁质兵刃的破坏力和金属盔甲的超强防护力,西班牙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不断粉碎印加武士的进攻。

印加人则想尽办法让西班牙骑兵落单,然后凭借血肉之躯拦住战马,限制其移动,最后将骑兵拽下马来杀死。西班牙人很快想出了应对之策:骑兵彼此掩护,发现队友遇险便冲过来冲散印加人的包围圈。再后来,他们给每个骑兵安排印第安盟友在周边保护,也算是最早的“步坦协同”作战了吧。

库斯科城北部有一座要塞,正好俯瞰整个广场,能限制骑兵冲锋,居高临下地向城市发起攻击。埃尔南多决定任命弟弟胡安为队长,夺取要塞,以攻为守。西班牙人再次发挥了经验优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向围城大军猛冲,并最终打开了一道缺口。就在印加指挥官以为敌人要突围时,胡安小队却调转马头,朝要塞方向前进。

0173-01

俯瞰库斯科城的萨克塞瓦曼遗址

在早些时候的战斗中胡安的下巴被石块击中,肿得老高,无法再戴头盔,勇猛的胡安便随手扯下头盔,继续投入战斗。他命令士兵下马,仰攻要塞,自己则仅凭一面圆盾护体,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面。不料一块巨石正好砸中了胡安的脑袋,致使其重伤。两周后,年仅25岁的胡安在极度痛苦中丧命。他是皮萨罗家族在这场宏大的征服史中第一个死于非命的。双方都意识到这座要塞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为达到目的均不惜一切代价。埃尔南多利用夜色再次强攻,防御的印加军人在投掷武器几乎耗尽、肉搏兵器不能伤及西班牙人的情况下渐渐不支,他们一直退到了要塞顶层,但从未放弃战斗。要塞指挥官是一个没有记录下名字的“大耳朵”贵族。多名西班牙人事后回忆,此人异常英勇,以致埃尔南多下令将其活捉,不得伤害。但在最后时刻,这名“大耳朵”贵族用斗篷蒙住头脸,似乎无颜报答曼科的信任,然后从约200米的要塞上纵身跳向地面。西班牙人的史料对印加军队一向颇为不屑,但这一幕却使他们不得不佩服印加人的刚烈和顽强。

失去要塞的印加大军一直无法彻底消灭西班牙人;而埃尔南多在挺过印加军队初期的疯狂进攻后,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缺粮。埃尔南多只好时不时派出骑兵寻找包围空隙,瞅准机会出去抢粮,然后就能再拖延一段时间。在每天的祷告中,埃尔南多都会祈求大哥的援兵早日到来,他相信大哥一定不会扔下他们不管的。此刻,皮萨罗总督也确实心急如焚,但横亘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出色的印加将军。

从天堂到炼狱

印加大起义是遍及全国的统一军事行动。各地的印第安人几乎同时对西班牙人发难,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彼此间难以相互支援。这项成就得益于印加帝国严密的政权组织。如前所述,印加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无限放大了皇帝的地位和作用。印加皇帝是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宗教领袖、军事统帅于一身的神灵般的存在,因此一旦皇帝陷于困境,如被俘的阿塔瓦尔帕、曾经的傀儡曼科,整个帝国便任人摆布;反之,当皇帝摆脱束缚,重新取得实权后,国家机器就犹如注入了灵魂,开始嘎嘎作响,缓慢而坚定地转动起来。

由10户人口组成的“艾柳”是印加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艾柳”家长向50户长报告,50户长则向100户长报告,以此类推,其上还有500户、1000户、5000户、10000户。到了行省这一级别,长官可控制约20000户人口。印加全国有80多个行省,划归4个大区管辖,大区首领全部由皇族担任。依赖这套管理体系,印加皇帝便能做到如臂使指,将自己的意志层层下传,一直深入到每个家庭。

皮萨罗早就精明地发现了印加政权的软肋,通过控制皇帝而间接控制帝国,省时省力。不过他没有及时破坏这一结构(以当时西班牙人在秘鲁的人口数量,也不可能全部取代印加中高层官员来直接管理国家),所以逃离库斯科的曼科很快就恢复了皇帝的全部权力,让征服者叫苦不迭。

各地西班牙人遇害的信息如雪片一般传到了坐镇利马的皮萨罗那里。皮萨罗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利马城外是一片平原,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有利地形,这也是当初选址利马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局势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皮萨罗也能逃往海边,乘船一走了之。一开始也确实有人建议总督暂时离开秘鲁,前往巴拿马避难,但立刻被皮萨罗否决。秘鲁是皮萨罗的全部身家,是所有荣誉的根源,何况还有至亲困在内地生死不明,真正的骑士是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言弃的。

皮萨罗虽然不知道原本俯首帖耳的曼科为何突然造反,但他清楚这不是局部暴动,而是一场全面战争。如今的印加军队绝非3年多前与西班牙人首次相遇时能比,不可等闲视之。皮萨罗首先向新大陆的各位西班牙总督写信求援,其中就包括危地马拉总督阿尔瓦拉多。读者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当初皮萨罗可是给了阿尔瓦拉多一大笔黄金才让他勉强离开秘鲁,不去染指自己的权益,现在却不得不用谦逊的语言请求他回来,还允诺分享镇压叛乱后获得的战利品。阿尔瓦拉多慢腾腾地领兵赶来,非常及时地加入了战斗,不过杀的都是西班牙同胞。

皮萨罗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留守库斯科音信全无的三个兄弟。他力排众议,不惜削弱利马的防御力量,同时派出多支部队沿着不同路线向库斯科挺进。第一支70人的骑兵队刚刚离开利马,印加斥候就把军情报告给了负责北部战区的基佐·尤潘基将军。

基佐很清楚西班牙骑兵的优势,正面对抗不仅徒劳无益,反而会导致大量伤亡,甚至引发全线崩溃,于是基佐决定利用安第斯山脉的崎岖地形以智取胜。他耐心等待西班牙骑兵队进入山区的一处河谷,等他们过河后便派人悄悄拆毁渡河的吊桥。西班牙人浑然不知,继续向河谷出口处前进,直到被印加人事先安置的路障挡住去路。骑兵队长知道情况有变,遂下令后撤,不料退路也被切断。骑兵们夹在峭壁之间,进退无路,突然巨石如雨点般从天而降,将西班牙骑兵和马匹一个个砸死。惊慌失措的幸存者试图突破路障,却又陷入了印加士兵的汪洋大海中。这时战马速度已失,没有了冲击力,印加武士们迎着利刃伸手将西班牙人拉下马来。一旦落马,这些倒霉蛋的躯体就会被钝器砸得稀烂。这场精彩的伏击战持续不到半小时,整整70人的西班牙骑兵队就全军覆灭了。

不久,基佐又得到一支西班牙步兵队在附近活动的消息,显然他们还不知道刚刚发生的惨败。基佐如法炮制,又顺利消灭了约60名敌军。这支步兵来自西班牙据点豪哈城(Jauja)。该城的征服者错误估计了印加起义的规模,派出全部步兵出城镇压,不料反而失去守城的力量。基佐当然不会放过摆在眼前的大好机会,挥师攻陷了这座城市,将里面的西班牙人屠戮殆尽。

还被蒙在鼓里的第三支西班牙步骑混合部队原本要在豪哈城集结,结果半路上打前锋的骑兵被印加军伏击,只有两人仓皇逃出包围圈,跟在后面的步兵避免了厄运,立即返回利马向皮萨罗报告。很快第四支骑兵队也遭遇惨败。

基佐四战四捷,总计消灭了近200名西班牙人。参考西班牙在秘鲁的全部兵力,这系列战役完全称得上一次战略胜利。除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外,印加军队还得到了大量先进的铁剑、盔甲乃至火绳枪。对此,我们应给予印加军队深深的敬意,即便武器装备落后对手上千年,他们仍能扬长避短,创造出战争史上一段短暂的奇迹。可见,唯武器论只是怯懦之人放弃战斗的借口而已。

还在库斯科督战的曼科收到了基佐送来的西班牙俘虏、几颗人头和战利品。对印加而言,战局大大好于预期,于是印加皇帝向基佐下达了攻占利马城的命令,同时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晋升和嘉奖。

然而曼科太乐观了,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印加军队不善攻城,也不能在平地同西班牙人打野战,唯一的机会在山区。基佐的胜利正是基于印加人熟悉山区地形的优势条件。库斯科久攻不下,曼科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故意围三缺一,放库斯科的西班牙人出城。他们必然向利马方向逃窜,那么沿途便可以设伏。即便老练的埃尔南多知道曼科的策略,他也没法破解,照样就范。

基佐不敢违抗皇命,只好利用人数优势从东、南、北三面围攻利马这座海岸城市。皮萨罗等印加大军出现在城外平原后,才集中城内仅剩的80来个骑兵发起冲锋。关于敌人的骑兵优势,基佐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催促部队持续攻击。惨烈的伤亡导致士气迅速下降,很快就抵消掉了前两个月的胜利。基佐知道利马不是库斯科那样的内陆城市,这里的敌人能够得到来自海上的增援,僵持下去局势只会更加恶劣,但自己又不敢违逆曼科的意志选择撤退,于是决定孤注一掷,亲临前线督战。

印加指挥官战斗在第一线并不罕见,事实上这种指挥方式颇受欢迎,不仅能证明将军的勇气,还能鼓舞士气。基佐乘坐着曼科赠送的皇室大轿处于最前列,周遭旌旗招展。西班牙骑兵迅速开始冲锋,只要不是瞎子就知道眼前之人是个真正的大人物。他们直奔基佐而来,锋利的矛尖瞬间就刺穿了这位杰出的印加将军的躯体。第二天一大早,皮萨罗惊喜地发现对面的阵地竟然空无一人。死伤惨重,加上对无休无止的战争的厌倦,印加军队在失去统帅后瞬间崩溃了。

利马保卫战的文字记录均来自西班牙人的档案。据现代考古发现,当年并非只有征服者独自战斗,他们很可能还有一支印第安盟军。这样就能解释80多人战胜数万人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了。不过基佐的无谓阵亡还是让人唏嘘不已,英雄本应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曼科的最后一次重要胜利

1536年8月,起义爆发近5个月了,库斯科城仍旧在印加大军的围攻之下。表面看来,印加人占据优势,其实曼科皇帝手上的好牌已经不多了。当他接到唯一一位战胜过西班牙人的印加将军被杀的噩讯后,也许萌生过退兵的念头,毕竟形势发展对印加军颇为不利:利马通往库斯科的道路即将被打开,皮萨罗只要带足援军赶到,就能解救他的兄弟们;而围城的20万印加大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原因同城内的西班牙人一样——缺粮。

印加军队除高级军官外,普通士兵都不是职业军人,而是由全国所有符合年龄和健康要求的男子根据一种称为“米达”(mit’a)的徭役制度轮流参军,他们服役期满后便能回家。通过各级政府的严密管理,皇帝一旦下诏,便能很快在帝国全境召集起一支庞大军队。然而这种兵制只能做到简单的人数堆砌,和西班牙的专业军人相比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先,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局部失利就能导致全线崩溃。其次,后勤难度加大。印加人在各条帝国王室大道上建立了类似现代兵站的“坦普”(tampu)补给方式。“坦普”仓库每间隔15公里设置一个,专用于储备军用物资,包括武器、粮草、服装等。对于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指挥官只用沿途取用即可,不必临时在驻地征用军需,也不依靠后方运输。不幸的是,此时“坦普”基本上都被西班牙人抢掠一空,反而成了敌人的补给站。况且20万大军长期围困一处,周边的“坦普”也无法承担巨大的军需消耗。第三,耕种季节即将到来,士兵们必须回到家乡开始耕种,否则将导致来年粮食短缺。曼科深知饥荒是比天花还要高效的死神,比眼前的西班牙人更为恐怖。

0178-01

劳作的印第安人

尽管存在种种困难,曼科还是决定继续围城,用消耗战来瓦解西班牙人的防御。他了解这些白种人的残忍,也不愿意一辈子背负功亏一篑的悔恨。于是曼科将大部分士兵解散,只留下一支精锐部队负责警戒库斯科。他不再选择强攻,而是企图切断敌人的供应。考虑到西班牙骑兵能轻易急袭过于靠前的首领,曼科皇帝将总指挥部后撤至库斯科西北大约50公里的奥扬泰坦博(Ollantaytambo)。在那片河谷地区,有一处要塞化的王宫和神殿。

库斯科城内的埃尔南多也观察到印加军队的包围圈渐渐薄弱这一新情况。他本来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不过有一天印加人将5颗征服者的人头和大量信件留在阵地前,任西班牙人收取。大概印加人认为这将严重打击敌人的士气。信件大部分被撕碎了,还溅满了血迹,但埃尔南多还是拼凑出足够的信息:利马尚在,大哥没走,援军会来,国王很关心。埃尔南多精神为之一振,决定与其被动防御,不如发动一次大胆的奇袭,直接俘获或杀死印加皇帝。这一招对付印加人屡试不爽。

执行力极强的埃尔南多事先得到了印第安间谍汇报的曼科的新动向,于是很快就组织了一支有70名骑兵和30名步兵的特遣队,加上部分盟友,他们悄悄出了城。如今的印加人已没有足够的兵力将库斯科围得密不透风了,西班牙人旋即就突破封锁线,一路杀进河谷。趟过几处涉水点后,他们见到了峭壁上的奥扬泰坦博城堡。只有一条坡度极大的道路从河谷向上通向堡垒,这也是埃尔南多唯一的攻击线路。

曼科显然吸取了丢失库斯科城内那座重要要塞的教训,早有防备,密密麻麻的印加士兵正躲在城墙后面蓄势待发。当西班牙人出现在射程内后,海螺声顿时铺天盖地响起,曼科竟然骑在缴获的高头大马上挥舞着长矛指挥。刹那间,各种投掷武器和石块劈头盖脸地向西班牙人飞来。

面对敌人致命的钢制近战兵器,印加军队的肉搏武器相当原始。除非直接击中面部,否则钝器不能伤害马上的骑兵,打在盔甲上也只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印加人的战斧是用红铜、青铜或石头制成的,只能勉强对躯体造成挫伤,攻击力还不如钝器。他们还生产有铜质长矛,不过同样对铁盔甲无效。印加人的反制措施是使用远程武器,尤其是处于防御状态时。

投石索是印加军队的标志。上至将军,下至最底层的农民征召兵都会携带这种武器。绳索用麻线或其他结实的纤维制作,网兜中可放置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发射前,拽紧投石索的两端将其快速抡起,在头顶上旋转几圈后松开绳索一端,石头便能以惊人的速度飞向目标,其有效攻击距离大约为30米。刚开始使用这种武器时会觉得很难控制,但只要加以练习,其准确度远高于不靠谱的火绳枪。但问题是,对于头戴铁盔的敌人,投出的石头也许能将其击伤,但不能一击毙命。印加军队中也有少量弓箭手,他们大多来自亚马逊地区,只是铜制或骨制的箭头依旧奈何不了铁甲。

0180-01

印加士兵。1.奇查伊苏约(北区)武士;2.克丘亚(quechua)投石手;3.奇穆(Chimor)武士

印加人用狩猎工具——绊腿索来对付西班牙骑兵。它是一条系着三个网囊的长绳,也是装上石块后抡起,可以绊住动物的四肢,令其动弹不得。对此,西班牙人不得不给每个骑兵配备数名步兵,组成战斗小组。当马腿被缠住后,步兵就用刀割断绳索。

不过西班牙人最怕的武器还是巨石。再厚的盔甲也扛不住从天而降的大石头,砸到脑袋上当即毙命,砸到身上也会造成内伤。可见西班牙人不是不可战胜,只要利用计谋将他们引入预设阵地,就能给予他们巨大杀伤。

冲向堡垒的征服者猝不及防之下不少人被击中,好在盔甲和头盔能有效抵御箭镞和投枪的直接命中,但被石块打中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埃尔南多不愿放弃,又组织了几次进攻,但除了死伤大批印第安随从外,一无所获。他只好在河谷平原重新集结队伍,与几个队长商讨对策。进退维谷的西班牙人突然发现河水水位渐渐高涨,很快淹没了马腿。原来这是曼科的水淹之策,印加人事先在河流上游修筑了堤坝,时机成熟后便开闸放水。

埃尔南多别无选择,只得下令撤退。他安排步兵和辎重先撤,自己居中指挥,弟弟贡萨洛担任后卫,于是秘鲁出现了罕见的情形:一群西班牙人狼狈逃跑,后面是黑压压的印加士兵喊着口号猛追。这一役,西班牙人打得很难看,好在除了数人受伤 、死了几匹马以外,损失倒也不大。曼科也很满意,屡战屡败的印加军队极大地提升了对抗征服者的自信。

这是印加大起义中曼科皇帝最后一次取得重要战斗的胜利。

双方仍旧在库斯科僵持着。印加军队不能阻止西班牙人出城寻找补给,埃尔南多也不敢放弃城镇深入山区。曼科仍旧充满信心,因为待农忙时节过后,他就又能征召大军了;至于利马方向的威胁,他也提前筹划了应对方案。只是他忘了在内陆还有一支西班牙大军。

阿尔马格罗闪亮回归

1537年年初,距库斯科围城战爆发大约9个月,曼科收到了一封急报:一支400多人的西班牙队伍突然出现在库斯科以南大约300公里的地方。领头的正是西班牙远征队的二号人物,如今已同皮萨罗平起平坐的智利总督阿尔马格罗。战局将毫无疑问地朝对西班牙人有利的方向倾斜。

阿尔马格罗离开库斯科已经超过一年半了。当初的他野心勃勃,意图在印加帝国南方,即今智利境内搜寻财富,建立殖民地。他的500名西班牙部下和1万名印第安随从浩浩荡荡地沿着王室大道南下,很快就到达了帝国南部边境。

印加是个很重视道路建设的国家,这一点与古罗马帝国不约而同。整个帝国公路总长加起来超过2.4万公里,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干道为南北走向,纵贯全国。它们几乎相互平行延伸,一条建在高原之上,一条沿海岸蜿蜒。印加道路的质量之好,即便3个世纪后,来此考察的德国博物学家洪堡也赞叹说:“印加的道路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建造的最有用和最艰巨的工程。”

印加人没有发明轮子,也缺乏大型牲畜负重运输,如此高标准的宽阔大道未免大材小用。事实也确实如此,普通平民很少长距离旅行,一般情况下道路上往来的都是政府邮差或其他公务人员,所以王室大道的真正目的是服务于军事:数万大军能够在道路系统上快速机动,并依靠路上的“坦普”仓库进行补给。这正是印加帝国百年来能够不断扩张的后勤保障。不幸的是,当骑马的西班牙人入侵后,王室大道和“坦普”反而为征服者所用。

阿尔马格罗的庞大征服队离开“高速公路”后,就不得不在群山中蹒跚。智利的地形极为复杂,克服了沟壑、山巅、河川、森林带来的困难后,他们又必须穿越渺无人烟的高原荒漠。印第安随从很快就因饥饿和寒冷而大批死亡,阿尔马格罗则表现出了一个“合格”征服者的领导素质——他毫不怜悯地驱使这些土著,甚至活活烧死了30名不安分的印第安人。他的士兵一直深入到今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并按惯例沿途烧杀抢掠。这类暴行的目的除了收集物资、财宝外,也是为了制造恐怖气氛,恫吓当地人民。

0182-01

印加帝国的道路系统

到此为止,阿尔马格罗同皮萨罗的“征服路线图”基本一致,不过他的运气欠佳。与富饶的秘鲁不同,阿尔马格罗的授权领地没有繁荣的文明,自然也就搜刮不到日思夜想的黄金。更糟糕的是,这里的土著居民——马普切人(Mapuche)相当彪悍,很难驯服。无奈之下,阿尔马格罗决定返回库斯科,如果将库斯科拱手让给皮萨罗一家,他就真的成了有史以来最寒酸的总督了。阿尔马格罗没有同马普切人死磕是明智的,他的后继者们为了征服智利,在之后200年中与马普切人来回拉锯,血流成河。就算在19世纪初,智利仍有零星战斗发生,直到1883年马普切人的抵抗才最终结束。这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民族。

当阿尔马格罗千辛万苦寻找财富,却又一无所获地回到秘鲁时,他已经损失了100多个西班牙人和过半的马匹。懊恼之余,他又惊愕地得知印加局势风起云涌,自己的“合法”财产库斯科在可恶的曼科和无耻的皮萨罗兄弟的蹂躏下损毁殆尽。

0183-01

远征智利的阿尔马格罗。实际上,阿尔马格罗的际遇远没有画面里表现得这么光鲜

作为西班牙人,阿尔马格罗理应立即攻击印加军队,解救困守库斯科的同胞,但皮萨罗一家赖在库斯科不走,何不假借曼科之手除掉他们呢!于是这位西班牙国王任命的总督回到秘鲁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联络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印加皇帝。在攻防双方都咬牙硬挺的时候,实力强大的阿尔马格罗便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库斯科的埃尔南多知道有大量西班牙人靠近,本来大喜过望,不过他很快就警觉起来:阿尔马格罗竟先同印加人商谈,必然心存不轨。为了避免两个敌人结盟,他甚至写信给死敌曼科求和。他在信件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曼科悬崖勒马,就一定说服皮萨罗既往不咎,曼科仍旧当他的傀儡皇帝,好像忘了弟弟胡安是怎么死的了。这种双方握手言和的瞎话只怕埃尔南多自己都不相信。这出大戏真是意外迭出。曼科被皮萨罗兄弟羞辱欺凌,更有夺妻之恨、灭国之仇,让他和西班牙人讲和?即使这是太阳神的旨意他也不会听从!

如果是刚开始,曼科或许会考虑和阿尔马格罗合作,可是经过3年多的磨砺,年轻的曼科早就看穿了西班牙人的嘴脸,他们无情无义、贪婪暴虐,根本不值得信任。况且就算赶走皮萨罗兄弟,又迎来一个阿尔马格罗当太上皇,起义岂非失去了意义?何况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阿尔马格罗和埃尔南多释放的友好信号都是阴谋,只是为了迷惑他便于发动突然袭击。这幕似曾相识的惨剧,曼科早已耳熟能详!

现在,库斯科周边已经聚集了近500个西班牙人以及他们的4000多名印第安随从,此外在北方也有大批西班牙援军活动的迹象。曼科意识到,攻陷库斯科已成奢望,继续待在这里只会被西班牙骑兵撵得东躲西藏,于是决定放弃印加族的发源地、帝国最富庶的首都,转移到帝国东部的安蒂苏约地区。那里是山区和林地的交界处,地势崎岖不平,交通闭塞,外人很难攻入。

曼科留下痛哭流涕的臣民,以最快的速度启程。印加人根据他的命令,跟在后面用巨石和原木阻塞道路,将沿途重要路段和桥梁破坏。最终,曼科安全到达安蒂苏约的首府维特科斯(Vitcos),并将这座城市定为新首都。比起他的父亲和兄长,曼科如今控制的地域大大缩水,仅仅龟缩在东部狭小的区域,但他发誓绝不停止战斗,直至恢复帝国疆域,或者死亡。

总督之死(一)

就在曼科准备逃往安蒂苏约地区时,阿尔马格罗发现包围库斯科的印加军队开始撤离,封锁线变得千疮百孔,形同虚设。他决定暂不管曼科,先把这座宝贵的城市抢到手再说。

当时要毫无争议地确定库斯科到底归秘鲁总督管辖,还是属于智利总督的属地,存在很大的技术困难。本来南美地区的地图就尚未精确绘制,对西班牙国王颁发的委任状双方亦有不同解释,所以阿尔马格罗和皮萨罗都宣称对库斯科拥有所有权。

对阿尔马格罗而言,查理五世封给他的印加南部和智利地区根本不像先前预测的那样遍布黄金,甚至连土地都相当贫瘠,因此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必须重新瓜分库斯科的利益,才能弥补上次冒险活动造成的损失。埃尔南多·皮萨罗显然有不同意见。皮萨罗三兄弟在绝境中坚守库斯科近一年时间,好容易消除了曼科的威胁,怎能将城市拱手让给从天而降的阿尔马格罗呢!

双方各执一词,于是阿尔马格罗决定用武力证明他才是库斯科的“正牌拥有者”。1537年4月8日,在夜幕和冷雨的掩护下,阿尔马格罗的部队悄悄潜入了库斯科,旋即便控制住了大部分城区。大多数西班牙人未做任何抵抗,大家毕竟都是同胞,犯不着你死我活。埃尔南多其实也有防备,他将忠于皮萨罗家族的20多人集中在城中广场边的一幢宫殿内,门口还布置了小型火炮。只是阿尔马格罗的骑兵行动非常迅速,在埃尔南多一伙意识到被偷袭前就缴获了他们的火炮,并放火焚烧宫殿。埃尔南多等人坚持了一会儿,实在受不了烟熏火燎,只好出来投降。库斯科一夜之间就再一次改换了主人。为了分化印加上层精英贵族,阿尔马格罗立了一个木偶皇帝——曼科的弟弟帕鲁(Pawllu),于是印加帝国再次出现了双王并列的混乱局面。

早先为了驰援困守库斯科的弟弟,皮萨罗在利马局势缓解后,派出由阿隆索·德·阿尔瓦拉多(Alonso de Alvarado) 率领的500多人南下,这支部队眼下正驻扎在豪哈城。阿尔马格罗先礼后兵,派遣使者告诫阿隆索须明智选择效忠对象,而阿隆索则干净利落地将阿尔马格罗的使者戴上镣铐送给了皮萨罗。阿尔马格罗大怒,派出得力副手奥尔格涅前去征讨,一同出征的还有帕鲁率领的1万印第安人。

读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西班牙人的每一次军事行动中几乎都有大量印第安人的身影。这些同征服者合作的当地人,可能是本就对印加族统治不满的部族,也可能是分裂成数个派别、相互斗争的印加贵族,他们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西班牙编年史中对此记录寥寥,可以说是有意识地忽视、抹杀了他们的功劳。所以发生几百名西班牙人大败数万印加军队的情节时,请读者朋友们自行脑补以下场景:每个西班牙骑兵周围都有一支印第安步兵小分队,成建制的当地军队排列在其侧翼,他们甚至还充当打头阵的炮灰。

出发之前,奥尔格涅建议阿尔马格罗杀掉埃尔南多·皮萨罗两兄弟,声称“只要他们活着,司令官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因为皮萨罗一家睚眦必报,从来不会忘记伤害过他们的行为。这个事后证明无比正确的提议被阿尔马格罗忽视了,他仍然幻想同当年的创业伙伴皮萨罗达成和平协议。这么多年来,阿尔马格罗依旧没能看穿皮萨罗的本质。

阿隆索在阿班凯河(Abancay)的河岸边设防,安排一部分部队控制河上的一座桥梁,其余士兵监视下游一处可徒步渡河的地点。7月12日,阿尔马格罗在桥对面扎营,看上去打算第二天发起强攻,但在晚上他却命令奥尔格涅率主力偷渡下游浅滩。在一名叛变军官的策应下,奥尔格涅快速过河,然后将阿隆索的部队团团包围。黑暗中,西班牙人乱作一团,敌我不分,阿隆索部略微抵抗了一下就全军投降了。阿隆索跟印加人作战多年,似乎忘了西班牙人可是会夜袭的。

胜利回到库斯科后,阿尔马格罗的实力不降反升,因为大多数阿隆索的手下加入到了智利总督一方。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奥尔格涅再次谏言处决埃尔南多等人,立即进攻利马,将皮萨罗赶下大海,一举解决争端。阿尔马格罗并不赞同如此决绝的建议,他判断当前更危险的敌人是不知所踪的曼科,印加人随时可能冒出来反攻库斯科。而且利马城是属于皮萨罗的领地,王室授命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攻击皮萨罗恐将招致西班牙国内的反对。留下埃尔南多和贡萨洛的性命,应能在今后的谈判中增加筹码。不能说阿尔马格罗的思路不对,但他给自己留了太多退路、出口和犹豫空间。阿尔马格罗的威望、能力和经验足以匹敌皮萨罗,之所以最后一败涂地,还是缺乏皮萨罗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几乎称得上是鲁莽的冲劲和执行力。这大概就是现在推崇的“创业者精神”吧!

阿尔马格罗决定还是派副手奥尔格涅出击曼科部队,先彻底消除印加人的威胁。这次行动极为成功。奥尔格涅展现出了优秀的统帅能力,一路追杀曼科残部,最终攻占了印加的临时首都维特科斯,甚至还缴获了历代印加皇帝的木乃伊。失去这些等同于神明的木乃伊,印加人的信仰受到了沉重打击,他们的精神支柱几乎轰然坍塌。

阿尔马格罗也离开了库斯科,他来到一处海滨,计划建造一座能媲美利马、属于自己的全新城市。他将埃尔南多带在身边,将贡萨洛·皮萨罗和阿隆索留在库斯科严加看管。不料狡猾的贡萨洛成功贿赂看守,竟然和阿隆索逃跑了。

远在利马的大哥皮萨罗激动地拥抱了两年未见的弟弟,黯然缅怀早逝的胡安。面对咄咄逼人的阿尔马格罗,皮萨罗其实也没什么高招,只能先拖住对手谈判。谈判过程冗长且无聊,现在很难根据史料判断皮萨罗是真心实意还是施以缓兵之计。按皮萨罗的性格,笔者认为他早就动了杀机,只待时机成熟就会斩草除根。凭借中间人的周旋,最后阿尔马格罗为显示善意,居然同意放走埃尔南多,条件是埃尔南多必须发誓不再同自己作对。据说当奥尔格涅知道这个消息后,一手扯着胡须,一手在脖子上做了个割喉的动作。

埃尔南多刚到达安全地带,皮萨罗就召集亲信宣布弟弟的誓言是为了避免无谓牺牲而采取的权宜之策,随即他就像一位国王或教皇那样郑重地解除了埃尔南多身上的誓言束缚。经过多年打拼,60多岁的皮萨罗感到精力不济,便将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了38岁的埃尔南多,自己则专心为决战进行军事和政治准备。不久,皮萨罗给阿尔马格罗送去了条件极为苛刻的最后通牒,于是和谈如他所愿,“顺利”破裂了。

1538年4月26日,在失去库斯科统治权一年后,埃尔南多率领800多名西班牙人兵临城下。其中一些士兵原本是皮萨罗从美洲其他殖民地借来镇压印加暴乱的,不料第一枪却是朝一样是天主教徒的同胞发射。但不管怎样,只要打胜仗就能从失败者手里获得大量财宝,这是毋庸置疑的。

战场位于库斯科以西3公里的拉斯—萨利纳斯(Las Salinas)沼泽地。阿尔马格罗手下只有大约500名士兵,虽然人数大大少于对手,但约有一半是骑兵,比敌人稍强。埃尔南多的优势是聚集了100支从佛兰德斯引进的新式大口径火绳枪,能够发射一种由细铁链连在一起的双头子弹,可以正面击穿金属铠甲。

0188-01

拉斯—萨利纳斯之战

双方领袖都没有参战,皮萨罗留在利马,阿尔马格罗因被皮萨罗兄弟玩弄于股掌之中,早已心力交瘁,此时体力和智力均呈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只好由副指挥官奥尔格涅全权指挥战斗。

阿尔马格罗病怏怏地坐在轿子里,在附近山坡上观战。周边的印第安人纷纷赶来占据高处的有利地形,幸灾乐祸地欣赏西班牙人之间决斗,“希望任何一方都不要胜出,最好所有人都死在他们自己的武器之下”。

南美大陆上罕见地出现了欧洲战场上的经典形式:两个指挥官都将步兵排列在阵中央,左右侧翼由骑兵护卫。埃尔南多的步兵首先发起攻击,他们顶着箭雨通过沼泽,火绳枪兵则抢占到了一个制高点,架起武器向奥尔格涅部开火。猛烈的射击使奥尔格涅部伤亡惨重,一时阵脚大乱。埃尔南多抓住机会,亲自带领骑兵越过沼泽冲入奥尔格涅的阵型里。奥尔格涅不甘示弱,将骑兵调来,双方顿时战成一团。

奥尔格涅在战斗中接连杀死3名对手,不料身下战马忽然被子弹击中跌倒,他也随之扑倒在地,旋即被敌人包围。寡不敌众的奥尔格涅很快就遍体鳞伤,倒地不起,最后被一名士兵用剑刺穿了身体。另一名士兵揪着他的胡子,将他的头颅割下后跳上马高高举起,在到处高喊“圣地亚哥”“国王万岁”的战场上来回示众。奥尔格涅总是预测准确,就连自己的死法也不幸言中。奥尔格涅无疑是一个忠诚勇猛的干将,只是在军事能力上比已经离开秘鲁的埃尔南多·德·索托略有差距。如果阿尔马格罗当年同意索托担任自己的副司令官,或者将索托和奥尔格涅都纳入麾下,皮萨罗就不会赢得这么顺利了。

至此,战斗形势变成了一边倒。阿尔马格罗见败局已定,只好仓皇逃回库斯科,但最终没有逃脱被俘的下场。

拉斯—萨利纳斯之战按照欧洲的标准,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远远算不上大规模战役,也没有战术革新和奇谋妙略,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战略上:印加帝国全境毫无争议地置于了皮萨罗的统治之下!

0189-01

处决阿尔马格罗

牢狱中的阿尔马格罗得到了埃尔南多的照顾,孰料这个不久前刚被自己释放的奸诈之徒正在策划一场皮萨罗兄弟最擅长的“公正”审判。埃尔南多想方设法地收集这个独眼老人的不利证言。尽管被告就在隔壁的铁笼里,法庭还是缺席审判,通过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罪名,宣布阿尔马格罗为叛乱分子,处以死刑。

阿尔马格罗歇斯底里地大闹了一番,而后又卑躬屈膝地祈求饶命,无果后,只得接受这不公的命运。当刽子手将绳索套在脖子上时,阿尔马格罗是否会想起5年前,他也是用同样莫须有的罪名和方式向皮萨罗建言,力主处决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呢?

没有史料证明皮萨罗是否在幕后主导了这一幕,但他当时与库斯科保持着密切联系,就算没有直接下令,肯定也是默许了埃尔南多的行为。利用弟弟背锅,皮萨罗在秘鲁一手遮天,但这也为他们一家埋下了祸根。

游击皇帝

自从被奥尔格涅赶出新首都维特科斯后,曼科只好将总部搬到了安第斯山山脉和亚马逊雨林交界处的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河谷平原,在那里兴建了一座约5平方公里的新城市。虽然这里广义上仍属于印加帝国的领土,但对于一个高原民族而言,几乎等同于背井离乡。在此后的35年里,比尔卡班巴一直是印加人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中心。

即使西班牙人因争夺地盘而打得如火如荼、无暇他顾,曼科在他的小小王国里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全局来看,曼科几乎失去了对印加帝国的实际控制力。西班牙人的内战不是征服战争的继续,而是他们确认秘鲁新主人的附加赛罢了。

不过这位年轻的失势皇帝丝毫没有气馁,反而利用秘鲁全境混乱不堪的机会,率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离开偏僻的根据地,在库斯科与大海之间的广阔地带对一切同西班牙有关联的人实施无情攻击。

曾经拥有几十万士兵的曼科明智地不再同西班牙的大队人马正面交战,转而在王室大道上伏击没有军队保护的旅客和商人。他袭击种植园,烧毁房屋,抢走财物,屠杀平民,西班牙庄园主、黑奴、摩尔人奴隶以及同敌人合作的印第安本地人都成了他复仇的目标。杀死这些人之前,曼科不会吝啬各种酷刑。曼科瞅准机会就会攻击小股西班牙人,这样便能缴获宝贵的武器、盔甲以及战马。当大量敌军赶来镇压时,这支熟悉地形、得到当地人民支持的部队早就遁入崇山峻岭中了。曼科除了不知道“游击战”这个术语外,完全无师自通地把握住了这类战术的精髓。

眼看印加大起义有死灰复燃的态势,皮萨罗自然不能熟视无睹,他马上组织了一支人数超过200人的骑兵队开赴山区镇压。西班牙人派出很多印第安间谍打探消息,同时也通过严刑拷打从当地人口中挖掘情报,终于发现了曼科的临时驻地。不过在包围圈形成之前,一个骑兵队长因贪功冒进遭到迎头痛击。很多西班牙士兵在临死之前,吃惊地发现:4个印加武士居然骑在战马上,持长矛将他们刺了个透心凉。

0190-01

刚刚登基的曼科还略显稚嫩

聪明的印加人不仅学会了骑马,也能够使用火绳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曼科和他的将军们用飞一般的速度缩小着两个文明超过数千年的时代差距。现在,曼科虽然没有10万以上的士兵供自己驱使,但精干的军队反而更加机动灵活、便于管理。

曼科没有同西班牙的主力部队纠缠,取得一些战果后就退回了远方的根据地。皮萨罗在内陆地区搜寻不到曼科,无可奈何下只好返回库斯科。皮萨罗还多次派使者带上贵重的礼物同曼科议和,均被他当即处决,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皮萨罗大概也没料到,这个当年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乳臭未干的小子竟会变得比老奸巨猾的阿尔马格罗还难对付。除了曼科直接指挥的行动外,帝国其他地区也爆发了独立的反抗事件。皮萨罗一时焦头烂额,四处灭火。

为了应对这种新式游击战,西班牙人的手段是实行更加残酷的惩罚。在起义军活动的地方,征服者对当地人无差别地实行“三光”政策,连妇女和儿童也不放过。在一次报复行动中,西班牙军队杀死了“600多个三岁以下的儿童”。如此血腥的杀戮之下,很多印第安人选择妥协,向西班牙人保证不再为起义军提供支援。毫无底线的西班牙人就这样用残酷的手段扑灭了印加人的怒火。

但是只要曼科不死,秘鲁就永远存在一个随时会喷发的火山。贡萨洛·皮萨罗自告奋勇,愿意深入低海拔的雨林地带搜捕曼科。当年正是这个贡萨洛霸占了曼科的王后,才直接引发了全国起义。人们可以诟病皮萨罗一家的道德水准,却不能怀疑他们的战斗力。贡萨洛同战死的哥哥胡安一样武力不俗,他一路披荆斩棘,深入密林后再次占领了曼科的首都。犹如九头蛇的曼科似乎怎么也杀不死,总能在最后时刻逃走。只要还能继续战斗,就是游击战的最大胜利。

虽然主要目标没达到,贡萨洛还是捕获了瓦伊纳·卡帕克皇帝的公主,曼科的亲妹妹和挚爱的妻子——美丽的印加王后。为了发泄愤怒,贡萨洛将王后扒光衣服,钉在广场上的立柱上命人鞭挞,接着暴徒们又朝她四肢射箭。直到断气,王后都无惧无畏,一句哀求的话也没说。最后,西班牙人将王后残破的尸体装入竹篓扔进河中,这样印加人就能在下游捞起来送给曼科。

无法想象年轻的曼科是怎样度过那段痛苦、艰辛甚至没有胜利希望的日子,但他依旧不屈不挠地坚持战斗。1544年,7个阿尔马格罗的余党为了躲避皮萨罗的追杀,居然逃亡到了曼科的领地申请“政治避难”。不知为什么,早就对西班牙人失去信心的曼科居然收留了他们。然而毒蛇永远改不了害人的本质,这几个逃亡者认为凭借曼科的人头,他们就能洗脱罪名,重返西班牙社会;于是在取得曼科信任后,这些卑劣的小人利用一次单独相处的机会谋杀了他。印加帝国最后一代伟大君主就这样英年早逝,年仅28岁。英雄本应享有英雄般的结局,就算是悲剧也无怨无悔,但传奇的曼科就这样毫无征兆,没有价值,甚至很憋屈地死去了。好在这些杀人犯也得到了惩罚,他们在逃跑中慌不择路,被追捕的印加人包围后尽数处死。

总督之死(二)

1539年夏,距阿尔马格罗被处死已一年有余。阿尔马格罗毕竟是敕封的智利总督,埃尔南多自设法庭杀人,就算没有徇私枉法,也有越权犯上的嫌疑。据悉,不少仇恨皮萨罗一家的人正在宫廷内上下活动,试图说服国王降罪于埃尔南多,进而牵连皮萨罗。为了抵消政敌的谗言,全权代表皮萨罗家族的埃尔南多以征服印加的英雄身份回国,他向国王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冒险故事,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敬献给王室,这是打消国王惩罚的最好礼物。

0192-01

身着华丽戎装的秘鲁总督皮萨罗

临行前,埃尔南多再三告诫皮萨罗一定要警惕阿尔马格罗的余党,不要让他们聚集起来,否则必会加害兄长,并建议最好组建一支私人卫队以防不测。埃尔南多说完就启程了,从此他与兄弟们就再未相见过。

埃尔南多是皮萨罗4个弟弟中唯一一个有继承权的婚生子,母亲来自名门望族。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又跟着父亲从军,本人可谓文武双全。皮萨罗对埃尔南多一直信赖有加,但埃尔南多的临别建言却没有引起皮萨罗的足够重视,他从来不将那些失败者放在眼里,甚至从骨子里鄙视那些阿尔马格罗党人。

到了1541年,皮萨罗在秘鲁已经权势熏天,他拥有的头衔有:圣地亚哥骑士团骑士、秘鲁总督、秘鲁军队总司令官、侯爵、国王陛下的代理人。不过在利马城内,却有一个只有20多名阿尔马格罗党人的小小团体决心暗杀皮萨罗。他们认为只要这个恶棍一死,西班牙国王必然会派遣新总督上任,如此便能时来运转。

阴谋者的计划是在6月26日下手。那一天是星期天,赤手空拳的皮萨罗会前往教堂参加主日弥撒,杀手们将在广场上,在大庭广众之下袭击皮萨罗,这是对暴君的公开处决。然而其中一人居然将整个计划告诉了一名神父,警报依次向上传递,终于送达皮萨罗手中。总督依旧不以为然,但在亲信的劝告下勉强同意那天待在家里称病,不再外出。不过没人对警报做详细调查,也没有控制那些阿尔马格罗余党。如果皮萨罗读过恺撒遇刺的故事,想必不会如此大意。

26日一大早,密谋者没有看到皮萨罗出现,就知道消息已经走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斗个鱼死网破,这伙人全副武装走上大街,高呼“国王万岁”“打倒暴君”的口号向皮萨罗府邸前进。

令人意外的是,公馆大门敞开,没有任何防备,攻击者们顺势一拥而入。皮萨罗正在同二十几个人就餐,这些人若能依次守住房门和楼梯口,完全能够阻滞敌人,直到援兵赶来。不过大部分客人一哄而散,或沿着窗户逃走,或躲在大件家具下瑟瑟发抖,最后只剩下五六个人守护在皮萨罗身边。皮萨罗同母异父的弟弟弗朗西斯科·马丁·德·阿尔坎塔拉(Francisco Martin de Alcantara) 急忙拿来盔甲想帮大哥穿上,但仓促之间敌人攻到了房门口,皮萨罗来不及扣好胸甲,只好将其扔到一边提剑加入混战。由于迟迟攻不进房间,刺杀者领队气急败坏,竟然将一个站在最前面的自己人猛地推向防守方手中的钢剑,其他人利用这块人肉盾牌终于突破了最后防线,将皮萨罗等人逼入死角。

房间里的战斗非常激烈,皮萨罗的弟弟阿尔坎塔拉和仅存的几个卫士都身中数剑而亡,他自己也被敌人团团围住。这位六旬老人渐渐不支,遍体鳞伤后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只有一只手还在地上蘸着血水画了个十字。他嚅喃着,希望杀手们给他一点时间做临终忏悔,不过一个袭击者举起桌上的一个大花瓶,狠狠砸到皮萨罗头上,结束了他的性命。

印加征服史中,敌对双方的最高领袖皮萨罗和曼科均不是以常理而论的好人,他们都曾滥杀无辜,背负累累血债;但在那个独一无二的年代和地点,他们无疑是创造历史的人物。皮萨罗和曼科都没有堂堂正正死在阵中,而是被无常的命运作弄,倒在阴谋者的乱剑之下。

皮萨罗丧命之时,他在美洲的最后一个弟弟贡萨洛正在亚马逊丛林深处探险,寻找新的黄金和香料产地。贡萨洛的领地在基多,早已富可敌国,可是皮萨罗一家的冒险基因实在太过强大,安逸没多久贡萨洛就自筹巨资组织了一支近300人的庞大探险队,试图再现当年征服印加的辉煌。这支装备齐全、物资充足的探险队可比皮萨罗当年的落魄队伍强了不止一点半点,不过没啥用,探险最终以失败告终,贡萨洛一无所获。直到1542年6月,这支探险队幸存下来的80个西班牙人才像野兽一样返回了基多。贡萨洛进城后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皮萨罗身亡的噩耗。

此时,阿尔马格罗党人拥护前司令官的儿子小阿尔马格罗为首领,他们占据库斯科,同从西班牙国内来的一位新总督对抗。于是4年之内,西班牙人第二次在库斯科城外展开厮杀。结果阿尔马格罗派又失败了,小阿尔马格罗被生擒后斩首,阿尔马格罗的势力自此从秘鲁永远消失。

同年,一位名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的多明我会教士从美洲返回西班牙,向国王呈上了一部重要著作《西印度毁灭述略》。他以在美洲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西班牙殖民者对原住民施加的种种暴行和印第安人遭受的非人折磨。善良的卡萨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促使查理五世于1542年11月20日颁布了关于美洲废奴的《1542新法案》。

这项超越时代的法案却严重损害了印加征服者的现实利益,秘鲁政局又陷入动荡之中。贡萨洛抓住机会,公开反对西班牙国王任命的总督,并在战斗中将其杀死。之后贡萨洛自命为总督,秘鲁几乎处于独立状态。贡萨洛的权势超过了他的大哥,甚至比皮萨罗走得还远,他事实上已经叛乱,成为秘鲁的土皇帝了。

1548年4月9日,库斯科城外第三次上演西班牙人内战——近3000名贡萨洛的拥护者和保王党人展开决战。然而预想中的大规模战役根本没打起来,国王的新代理人早就通过政治手段,用各种赦免条件私下收买了贡萨洛的部下。这些人纷纷倒戈,贡萨洛刹那间就成了孤家寡人,束手就擒。翌日,贡萨洛·皮萨罗被枭首示众,其所有财产亦被没收。保王党将贡萨洛在库斯科的宅邸夷为平地,并在上面撒上盐,这是对大逆不道者最严厉的诅咒。

至此,皮萨罗同阿尔马格罗一样,终于又回到了1524年创业初期的原点。他们及其家族一无所有,还拖累至亲、战友和朋党一起丢了性命。

最后一位印加皇帝

印加帝国烟消云散了,不过印加皇帝和印加人依然存在。

曼科遇刺后,指定年仅9岁的儿子塞里-图帕克(Sayri-Tupac)继任为王。塞里的领地只剩下面积非常有限的几个河谷和城镇。在远逊于库斯科的新首都比尔卡班巴,印加人依旧按照传统生活,勉力维系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当时塞里年纪尚小,实际由曼科的托孤大臣们摄政。塞里没有父亲的坚毅品格,更厌倦了从小就不曾停止的担惊受怕和东躲西藏,亲政后遂开始与西班牙殖民当局谈判,得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投降”条款。1560年,塞里放弃了“印加”的称号,进入利马城,并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西班牙人没有背叛约定,他们给予塞里大片田产和奴仆,让他舒舒服服地做寓公。征服者大概汲取了皮萨罗一家暴虐统治所导致的惨痛教训。可是塞里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于次年突然暴病身亡。无情无义的西班牙人显然是最大的嫌疑犯,不过他们确实没有动机去毒杀一个已经招安、完全处于掌控中的印加皇帝。历史学家推测是印第安人内部纷争的结果。

不知读者是否还记得帕鲁,这位在曼科领导的印加大起义中由西班牙人扶植的傀儡皇帝,竟是唯一能寿满天年的印加皇帝,他于1549年在库斯科平静去世。

塞里死后,继任印加皇帝的是曼科的另一个儿子蒂图·库西·尤潘基(Titu Kusi Yupanki)。蒂图恢复了游击战,在库斯科至豪哈的广大区域内到处发动偷袭。西班牙人故伎重施,在不断清剿的同时,也希望再次通过谈判来平息战争。蒂图与西班牙人打打谈谈,双方最终于1567年达成和平协议:蒂图保留比尔卡班巴地区的统治权,西班牙不再入侵该地区;印加军队将放弃游击作战,同时允许两名传教士进入根据地传教。1568年,蒂图改信天主教,但他非常谨慎地从未离开过自己的领地。1571年5月,蒂图在一次祭祀活动后暴毙。其中一名传教士迭戈·奥尔蒂斯(Diego Ortiz)当时就在蒂图帐下,印第安人认为是他用巫术或毒药害死了印加皇帝。之后,曼科的第三个儿子图帕克·阿马鲁(Thupaq Amaru)继位为印加皇帝,他迅速杀死了奥尔蒂斯,再次举起起义大旗。

其实阿马鲁很清楚,唯一能够阻止西班牙人占领秘鲁的机会就是1532年皮萨罗刚刚登陆的时候,那时入侵者还不满200人。到曼科发动起义时,西班牙人增加到了1500余人;曼科去世时,帝国内已有约5000名西班牙人;而阿马鲁继位时,整个秘鲁有超过1万名西班牙人。敌人越打越多,自己越来越弱,恢复帝国全境的希望可以说为零。阿马鲁和父亲曼科明知不可为,却依然坚守这份执着,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秘鲁当局终于决心彻底解决印加问题。1572年5月,300多名西班牙骑兵和2000名印第安随从兵分两路夹击印加皇帝最后的据点比尔卡班巴。印加军队虽然利用有利地形且战且退,但结果不言而喻,6月24日比尔卡班巴陷落。阿马鲁实施焦土战术,在离开都城前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破坏,焚烧了所有粮食补给。30年前,曼科就是用这一招迫使贡萨洛·皮萨罗不得不退缩回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西班牙人起内讧,让曼科有了喘息之机;如今秘鲁大势已定,西班牙人可以放开手脚穷追猛打。

为了搜捕密林中的阿马鲁,西班牙军队划分出数支人员精干、战斗力和机动性都很强的小队分头追击。据悉,阿马鲁的妻子正处于妊娠期,想必移动速度不会很快。一支西班牙分队发现阿马鲁的踪迹后穷追300公里,终于在一天夜里看到远方有点点篝火。西班牙人悄悄接近后,看到阿马鲁正搂着怀孕的妻子取暖。双方没有发生战斗,阿马鲁束手就擒。印加人长达36年的激烈反抗在宁静的夜幕中画下了苦涩的句号。

1572年9月24日,阿马鲁在库斯科城中心广场上被公开处决。他是继阿塔瓦尔帕之后,第二个被西班牙人通过审判杀害的印加皇帝。如果说皮萨罗当年杀死阿塔瓦尔帕还有些心虚的话,新一代秘鲁总督可谓是大张旗鼓,他就是要让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印第安人目睹行刑。从此秘鲁将永无印加。

时间又过去了6年。本文中的主要人物如那个年代的所有冒险者一样,个个死于非命,然而还有一个人在苟活,他就是埃尔南多·皮萨罗。

1539年,埃尔南多携带巨资回到西班牙,到处打点关系,为自己处死智利总督阿尔马格罗辩护。西班牙王室笑纳了财宝,没有正式审判埃尔南多,但也没放过他,将其关押在拉莫塔城堡(Castle of the La Mota)长达20年之久。禁锢在狭小的牢房内,对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冒险气息、渴望征服广阔大陆的中年人而言,是比死刑更难以接受的刑罚。

埃尔南多的事业过早地终止,他失去了名望,万贯家财也被没收大半,如果大哥皮萨罗还活着,或许还有机会平反,可是他在狱中等到的是一个又一个亲人惨死的消息。皮萨罗终身未正式结婚,但却与一位印加公主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早夭,女儿成年后来到西班牙,后来到监狱中照顾伯父埃尔南多,并与之结婚。虽然略显违和,但按照印加传统,这太正常不过了。

0197-01 0197-02
西班牙人用锁链将末代印加皇帝阿马鲁押送至库斯科 西班牙人处决阿马鲁

1561年,60岁的埃尔南多出狱。当年威风凛凛地同数十万印加军队鏖战的征服者,在岁月的侵蚀下变成了半瞎老头,连马都骑不了。1578年,埃尔南多在家乡去世。他虽然活了78岁,但在40岁时就已经死了。

印加文化随着时间的冲刷渐渐被人遗忘,印加人民不再记得当年的辉煌,伟大的道路和神庙被荒废,也无人再能读懂结绳语。印加贵族妇女与西班牙征服者通婚,他们的混血后代形成了如今秘鲁的精英阶层。

印加文明虽然不复存在,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仍致力于发掘古迹,为相关历史文献寻找可靠的实物证据。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为了寻找曼科建立的都城比尔卡班巴,来到秘鲁考察。他在库斯科西北80公里处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发现了一座古代印加城市遗址。宾厄姆坚信这就是比尔卡班巴,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座军事要塞或者神庙行宫,与曼科没有直接联系。

印加末日的很多故事依然隐藏在丛林中、山冈上,如今人们也只能在这座海拔2400米的“失落的印加城市”里,凭吊5个世纪前那段充斥着各种罪恶的悲惨历史。

0198-01

马丘比丘遗址鸟瞰

印加征服大事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502年:皮萨罗离开西班牙,到西印度群岛冒险。

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哈瓦那城和巴拿马城。

1524年:皮萨罗开始第一次秘鲁探险活动。

1525年:印加皇帝瓦伊纳病死。

1526年:皮萨罗、阿尔马格罗、卢克签订合作协议书;皮萨罗开始第二次秘鲁探险活动。

1528年:皮萨罗发现印加城市通贝斯,随后返回西班牙,向查理五世提交秘鲁探险计划。

1531年:皮萨罗开始第三次秘鲁探险活动。

1532年4月:皮萨罗再次到达通贝斯。

1532年9月:皮萨罗向印加内陆进军。

1532年11月16日:皮萨罗在卡哈马尔卡城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阿塔瓦尔帕同意交出大量黄金换取自由。

1533年4月:阿尔马格罗来到卡哈马尔卡。

1533年7月:皮萨罗的弟弟埃尔南多携带财宝返回西班牙;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人绞杀。

1533年11月:西班牙人占领印加首都库斯科。

1534年:皮萨罗扶植傀儡皇帝曼科。

1535年1月:皮萨罗开始建造利马城。

1535年7月:阿尔马格罗离开库斯科,开始到智利探险。

1536年1月:埃尔南多返回秘鲁,到达库斯科。

1536年4月:印加皇帝曼科发动起义。

1536年5月:库斯科攻城战爆发。

1536年7月:皮萨罗的弟弟胡安战死。

1537年:阿尔马格罗结束智利探险,返回秘鲁;曼科放弃围攻库斯科,转移到比尔卡班巴继续战斗;阿尔马格罗从皮萨罗兄弟手中抢走库斯科。

1538年:阿尔马格罗战败,被埃尔南多处死。

1539年:皮萨罗的弟弟贡萨洛攻陷比尔卡班巴。

1540年:埃尔南多回到西班牙,同年被判处关押。

1541年6月:皮萨罗被阿尔马格罗余党刺杀身亡。

1544年:曼科被阿尔马格罗余党刺杀身亡,塞里继位为印加皇帝;贡萨洛拥兵自立,反抗西班牙国王。

1548年:贡萨洛战败,被处死。

1560年:印加皇帝塞里去世,蒂图继位。

1571年:蒂图去世,阿马鲁继位为印加皇帝。

1572年:西班牙再次攻陷比尔卡班巴,俘虏并处决了阿马鲁,印加帝国彻底灭亡。

1578年:埃尔南多在西班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