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健

刘健(忠心耿耿的一代儒臣)

刘健简介

刘健:刘健是弘治中兴之世继徐溥之后的又一良臣贤相。他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他为内阁首辅八年,辅佐弘治皇帝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其为人正直,敢于犯颜直谏,被弘治视为心腹,临终托孤。作为顾命大臣,刘健对荒戏的武宗极力匡扶,屡次上疏极谏。最后去权阉不成,忿然请辞。《明史》中说他:“其事业光明俊伟,明世辅臣鲜有比者”。

刘健传记——

刘健,字希贤,宣德八年(1433 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刘亮,曾任三原教谕。刘健少年时就端正持重,熟读经书,还曾跟随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瑁治学。

天顺四年(1460 年),二十七岁的刘健考中进士,任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入翰林院后,刘健负责《英宗实录》的编撰,除了修书之外,他谢绝交游,闭门读书。很多同僚都称他为木头,但刘健毫不在意。

成化初年,刘健升迁至少詹事,并担任东宫讲官,和太子朱祐樘关系十分融洽。

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八月,宪宗朱见深驾崩,十八岁的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改元弘治。不久,刘健迁升为礼部右侍郎兼御林院学士,进人内阁,开始参预国家大事。

弘治四年(1491 年),刘健再升为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土,主持撰修《大明会典》。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内阁首辅徐溥以“ 四朝元老”的殊荣奉旨南归,刘健。

继为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刘健不仅学问博大精深,敢于仗义执言,而且心胸。

开阔,不记私仇。当时,有国子监学生江珞弹劾刘健、李东阳阻塞言路。孝宗为了安慰他们,将江璿下狱,刘健却出面为江珞辩护,将他救了出来。

弘治十三年(1500 年)四月,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大同告急。刘健建议提拔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守卫京城,由于措施得当,成功地化解了蒙古骑兵的这次人侵。

次年,孝宗想增加军饷,让大臣们商议。刘健建议,朝廷在增加军饷的同时也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可以通过缩减宫廷费用、土木工程、裁减冗官等措施来保证军饷供应。被孝宗采纳。不久,《大明会典》修成后,刘健加封少师兼太子太师,升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和李东阳、谢迁都被赏赐蟒衣。当时,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同心辅政,尽职尽责。开始的时候孝宗还不能全部接受他们的谏言,后来由于他们所奏都见成效,于是再有所奏,孝宗无所不纳。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意思是李东阳比较能出谋划策,刘健善于决断,而谢迁善于提意见。

弘治十八年(1505年) 五月七日,三十六岁的孝宗在乾清宫与世长辞。他在临终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宫接受顾命。

正德元年(1506年)一月,不满十六岁的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武宗。而武宗正如孝宗所担忧的那样,“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贪玩享乐的武宗很快就被身边以刘瑾为首的宦官所诱感,不理政事。刘瑾被任命为五千营总监军,与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人乘机干预朝政。对此,刘健等人多次上奏武宗,要求武宗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并清理后宫的玩乐设备。武宗碍于顾命大臣的请奏,总是满口答应,但实际却并不执行,反而变本加厉地在后宫玩乐。

身负先帝重托的刘健见武宗沉溺玩乐,十分自责,于是上书请求退休。在武宗的挽留下,刘健只好留下继续辅政,但武宗却仍然不理朝政。无奈之下,刘健等人只得不断上疏,指出政令的过失,斥责贵戚、宦官。由于奏章很多,武宗迫不得已,便假装命令下面商议。刘健失望之余,再次请求退休。而李东阳、谢迁也跟着提出退休,武宗没有办法,只得按刘健等人的意见处理朝政。

刘健等人见武宗宠信宦官,沉迷享乐,于是决心铲除“八党”,朝中大臣也纷纷响应。刘瑾等人听说后非常害怕,哭着向武宗求救。武宗听了他们的哭诉,非常恼怒,下令将积极反对宦官的官员下狱。就这样,“八党”不仅没有除掉,刘瑾还被任命为司礼监,大权在握。彻底失望的刘健、谢迁再次请求退休回家。武宗这次没有挽留,于是刘健告老还乡。

刘健回家后的第二年三月,刘瑾等人诬陷五十三人为奸党,榜示朝堂,而刘健位列第一。正德五年(1510 年),刘健被削职为民,并夺去一切封号。同年,刘瑾因谋反被诛后,刘健才得以复职。

嘉靖元年(1522 年),武宗驾崩后朱厚熄即位,是为明世宗。他专门派人慰问刘健,把他比做司马光、文彦博,并大加赏赐,封他的孙子刘成学为中书舍人。

嘉靖五年(1526年), 刘健病逝,时年九十四岁。刘健死后,留下数千言的奏章,奉劝皇帝正身勤学,亲近贤才,远离奸佞。嘉靖帝看了,十分感动。再次赏赐刘健家人,并赠刘健太师,谥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