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之战(延州之战)

三川口之战简介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三川口之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这时恰逢天下大雪,寒风凛冽,夏军缺少御寒衣物,遂致军纪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军队无心再战。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主张岊,代州钤辖王仲宝率兵攻入夏境,于是率军回师,延州才解围。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三川口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040 年

参战方:宋军、西夏军

战场:三川口

主要将帅:狄青、元昊

战争回放

当河西广大地区被西夏占有后,元昊对西夏军队也耗费不少精力进行整治和重新编制。首先,他以黄河为标界,在西夏国内把军队划分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宋朝也有类似厢军设置,就像今天的“军区"),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其次,元昊开发并编制了几个新兵种一一铁鹞子 、擒生军、卫成军,泼喜军。铁鹞子又叫做“铁林”,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这种部队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良的盔甲,总人数3000人,划分为十队;擒生军,是西夏为了在战争中俘获对方百姓而专门设立的部队。

这种部队为西夏首创,人数非常多,有10万之众;卫戍军是西夏禁卫军,共5000人,都是西夏贵族子弟充任;泼喜军是“炮兵”,主要在攻城时用抛石机协助进攻,人数最少,只有200人。另外,最富于心机、最缺德的元昊军制,是他特意挑选被俘汉人整编的“撞令郎”军,后来,蒙古人、日本人都用过此法,以这些“伪军”作为先头部队,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损伤。简而言之,元昊立国之初,西夏总军力已有50万人,还不包括打仗时从各部落征民为兵的人数。可以说,元昊当国时期,西夏全民皆兵。

元昊不但拥有坚实的军事后盾,最重要的他还有一个主要由汉人组成的智囊团。

西夏立国之初,“主谋议” 的6个人,除嵬名守全是党项人之外,其他都是汉人: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并且,教诱元昊以“大略”侵宋的主心骨也是两个汉人一张元、 吴昊。这两个人,宋史中只模糊说到二人的家姓,这两个科举久试不第的读书人,自恃胸中文韬武略,原本想投靠宋朝边境献计献策立功名,一直不被重视。气愤之余,二人就一同叛逃,亡人西夏。他们人西夏也颇具戏剧性,二人到达兴庆(今银川)后,天天在一家豪华客栈痛饮欢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笔墨写着“张文、昊昊来此饮酒”,被西夏便衣官兵发现,连夜被抓,直接押到元昊处。元昊知道这两人不是凡人,便亲自审问,怒问二人怎敢犯他名讳。张、吴二人鲜衣华裘,皆一表人才,即使人被捆成个粽子,两张嘴仍旧伶牙俐齿,说道:“ 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一句话,使得杀人大魔头元昊大惊失色,正截中他的痛处:从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后来,元昊一族姓“赵”,都是中原王朝的“赐”姓,真是一大创痛。于是,元昊亲去绳索,好言相谢,三人突然间言语甚欢,张、吴二人成为他攻宋的最重要谋士。

张元、吴昊二人虽是书生,却深谙中国历史和军事战略,他们力谏元昊进取关右之地,攻占关中,向中原腹地挺进。同时,与辽国联合,让契丹人在河北袭击宋朝,最终使宋朝两面受敌,身陷困境。这些谋略,都是是一剑封喉的毒招,无论哪一招成功,宋朝都会有亡国之忧。“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张、吴二人,也算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异类。

宋宝元二年(1039,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年底,元吴率西夏军队进行试探性进攻,首先袭击宋朝的保安军(陕西志丹县),不巧的是,保安军当时的巡检指挥使狄青英勇善战,把西夏军打得溃败而逃,没有捞到任何便宜( 当然,元昊也是声东击西,主要是想攻金明寨,进攻保安军属于“佯攻")。

狄青,字汉臣,汾州人,由于善于骑射,武艺高强,他得以在皇家御林军服役。

元昊称帝后,狄青以“ 延州指使”的官职被派往边疆效力,狄青行军时常常作为先锋。

四年之间,狄青大小20五战,身中八次箭伤,攻破金汤城,夺取宥州,又杀灭叛服无常的岁香、毛奴、尚罗等蕃族部落,很像日后左宗棠和王震将军,无妇人之仁,有大将之度,恩威并用,敌莫敢犯。狄青打仗,身先士卒,常披散头发,面戴一狰狞铜面具,在敌军中,有所向披靡之势。后来,狄青被经略判官尹洙推荐给负责西北边事的韩琦、范仲淹,认为他是奇才,特别优待他。范仲淹把自己所研读的《左氏春秋传》赠给狄青,励劝道:“为将不知古今忠义之事,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狄青折节读书,通晓秦汉以来将师兵法,由是益知名。”后来,皇佑年间,狄青率军攻破依智高叛乱,回朝得封枢密使,这是后话。

宋康定元年(1040,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开春,元昊自率大军,以宋朝延州为目标,拉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那时,时任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的范雍正在延州。这位范老夫子人品很好,颇有政声,不过兵事方面欠缺远略深谋。宋真宗死后,供奉“天书”的宏丽宫殿群昭应宫被雷击起火焚毁,刘太后想要重修,正是范雍抗言道:“先朝为建造此宫殿竭尽全天下的人力财力,现在成了灰烬,这实在是上天的惩罚啊!”终于使宋廷不再劳民伤财。正直归正直,范老夫子得知元昊西夏大军要拿自己的延州开刀,非常害怕,忙上表奏称延州土兵寡弱,请求增设军队。然而,范雍要求增兵的表奏并未引起朝廷重视,所以不报。

元昊选择范雍的延州为进攻目标,并非仅仅因为范老夫子怯懦,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的精心部署。宋夏两国以横山为界,东起麟州(今陕西神木),西到原州(今甘肃镇原)、渭州(今甘肃平凉),绵延1000多公里。元昊称帝后,宋朝在这条边界线上不断派军驻守,经过数次进兵袭扰及试探性进攻,元昊选定延州(今延安)为攻击目的地,看中的正是邮州(今陕西富县)、延州一带道路畅阔,便于进攻。

首先,元昊展开军事行动后,又派使人送信给范雍,表示自已愿意与宋朝议和,老夫子信了他,因此不设防备。与此同时,元昊猛烈攻击延州外围的李士彬所率各部军事据点。李士彬当时是宋朝的金明都巡检使,他本人就是党项族酋长,手上有十八寨近10万众的彪悍羌兵,驻扎于延州北面的金明寨。对这个党项老敌手,元昊暗杀计、反间计、奇袭计等等全用遍了,一无所成。最后,反倒是“骄兵计”成,西夏军每逢与李士彬交战,没打几下就贵败,还高声叫唤道:“铁壁相公来了,我们赶快逃命吧!”这样一来,李士彬相当自负。同时,元昊还排除一批又 一批党项部落向李士彬投降,面对汹涌而来的党项人,李士彬不好处理,就上报上级延州老夫子范雍,要求把这些党项降人迁往远离西北边境的南方安置。范雍文士,缺乏军事计谋,反想“以夷制夷”,厚赏这些西夏降人,并让李士彬把他们编进金明寨周围的各个军事据点。李士彬不好违背上级命令,只好照办,等于给宋朝的各个砦堡安置了为数众多的“ 定时炸果不其然,安排停当后,一声炮响,元昊军队突然发动攻击,事先诈降的党项人纷纷而起,金明寨等十余个延州以外的宋朝军士据点全被西夏人占领,李士彬父子也被斩杀。乘胜优势,元昊大军直抵延州城下。

范雍肝胆俱裂,一边命人紧闭四城拒守,一边派人带信急召当时屯守庆州(今甘肃庆阳)的郦延路副总管刘平和石元孙。刘、石二人闻信苍猝提兵,直达土门(今陕西安塞)。随后,这部宋军没有休息,又从保安、万安镇向延州方向驰进。鄜延都监黄德和、巡检万俟政以及巡检郭遵都接到范雍的告急书,也同时往延州方向集结。元昊巳了解宋军动向,便在三川口(今延安西北)设立埋伏,静待诸路入套的宋军。

刘平与诸将会合后,集步骑1万多人,结陈东行。行军5里,终于遭遇到严阵以待的西夏兵。那时,天下大雪,两军均摆偃月阵,一时相持。不久,西夏军渡水而前,改为横阵,宋将郭遵率骑兵荡阵,无法进入。刘平指挥宋军全力压上,杀敌百人,西夏军撤退。顿时,西夏军又用盾牌列阵,宋军又发起进攻,击败了阵法,夺取盾牌,杀死和溺水身亡的有几千人。混战之中,刘平的脖子和耳朵都被乱箭射穿,血流遍体,乍为小胜,到了日暮时分,宋军兵校纷纷手持人头,牵着所缴获的马匹来到刘平面前请赏,刘平忙说:“现在敌人未退,你们各部自己人记下功劳,战后一定加以重赏。”

话音未落,西夏兵突然又来一拨,宋军稍稍引却。事实上,时前时却,是对阵交战双方军队非常常见的事情。关键时刻,远居后阵的宋将黄德和胆小怕事,见前军小却,他立刻召集麾下往后狂逃。大家跟着他,纷纷溃退。这完全是一时间的从众心理,本来一直在搏战中占上风的宋军忽然就掉头一齐往回跑。 刘平见状,马上派自己的儿子刘宜孙乘马追赶黄德和,拉住他的马缰苦劝道:“万望将军勒兵回击,并力击贼,不得再跑。”黄德和不听,纵马奔驰而去。刘平无奈,急忙派军校拔出剑迫使士兵留下,得到了一千多人。转战三天,西夏军退回水东。可以看出,宋兵此时的战斗力仍很顽强。特别是宋将郭遵,独自出击,手持大槊横冲直撞,仿佛进入无人之境。西夏军知道此将不可抵挡,派数人在一狭窄处持数条长绳想要拦截郭遵,均为这位猛将挥刀斩断。

最后,西夏特派一股部队,边斗边假装失败,诱郭遵深入,然后万箭齐发,才把这位猛将杀死。郭遵上阵时所用铁锏、枪、槊,有90多斤重,后来农民在战场上捡到了他的兵器。宋廷对这位郭将军非常爱惜,加封其父母,宋仁宗还亲自为他年幼的四子起名。

刘平率众退守西南山。夜半时分,西夏集大兵围攻,刘平率军迎击,苦战不支,宋军绝大部分战死,刘平、石元孙都被西夏军生俘。

刘平为人刚直任侠,擅长骑马射箭,读书博闻强记,他的父亲刘汉凝是宋太宗朝功臣。虽出将门,刘平本人进士及第,文武全才,寇准认识他,推荐为泸州刺史,数次击平当地夷人的反叛。后来,刘平人朝,担任监察御史,多次上奏言事,得罪了丁谓。恰逢西北有变,丁谓就向当时的宋真宗极力推荐刘平,说道:“刘平,将家后代,素知兵,派将西北,可以制敌。”便趁机把刘平外放。西北任上,刘平尽心尽力,多次镇压各蕃族的叛乱,还经常上书献计,可惜一直未被采纳。三川口败后,先行逃跑的黄德和竞然诬陷刘平率兵降敌,朝廷派禁兵包围其家。不久事发,黄德和被判腰斩,宋廷以为刘平已经战死,追赠他为朔方节度使,谥壮武,子孙后代和他弟弟都被优待。

随后,又有附降的党项人来报,称刘平“ 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宋廷还不信。石元孙被西夏放还后,朝廷才知道刘平确实没死。估计他是被元昊好吃好喝养起来,当个高级军事顾问之类的。对此,宋廷也不再深究,毕竞一直苦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三川口之战,西夏虽获大胜,但因天降大雪,加之延州城坚,并没有一举攻克延州。不久,得知其余几路西夏军败北,补给又不济,元昊只好下令退兵。

范雍老夫子也算运气好,延州守兵才几百人,居然能得以保全。当然,三川口大败,他不得辞其咎,被贬为户部侍郎,在安州当知州。范雍善于谋划却少有成就,这样的人只宜在朝中当清显之官,真让他干实事很难。但范夫子颇能赏识人才,善于推荐贤士,有许多后来当上公卿的,是位好伯乐。宋朝大将狄青为小校时,一次犯法当斩,正好犯在范雍手下。范夫子惜才,饶他不死,便成就了狄大将军日后的千古英名。

历史影响

三川口之战,西夏虽大胜,但因天降大雪,加之延州城坚,并未能一举攻克延州。不久,得知其余几路西夏军遇败,补给又不济,元昊只得下令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