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贞儿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贵妃)

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万贞儿简介

万贞儿:万氏,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诸城人,四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十几岁,朱见深即位以前,就与万氏关系暧昧。有趣的是,明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成化一朝的内宫,基本上是万氏主宰着,进而影响了外廷的政治。

万贞儿传记——

档案:

姓名:万氏

生卒年:1430~1487年

籍贯: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一带)

婚配:明宪宗朱见深

封号:贵妃

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童年记忆,痴恋根源

万氏,乳名贞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里,她的父亲受到罪亲的牵连而被谪居霸州。当时,正赶上宫廷里选招侍女,万氏的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日后能有所依靠,年仅四岁的万贞儿被父亲送进了皇宫,在皇后身边做起了宫女。年幼的万贞儿入宫后十分懂事乖巧、聪明伶俐,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的喜爱。

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到了正统十四年,万贞儿已经长成了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这时的贞儿,姿色虽不出众,但身材却十分丰腴,皮肤白皙,眼睛不大总是秋波频频,诱惑媚人,加上她的性格爽朗,口齿利落,很受人喜爱,宫里宫外都管她叫“小答应”。这些年,她跟随孙太后,识了点字,能粗通文墨,并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了察言观色及处理错综复杂关系的本领。尽管如此,她并没有如父亲所愿得到皇上的宠爱,宣宗皇帝去世后,她又被孙氏派去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

1449年,英宗被俘,孙太后下诏,立两岁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派自己的贴身侍女万氏去照料,万贞儿比太子大十几岁。两个人的缘分由此开始,在小太子的眼中,万贞儿既像母亲又如姐姐,幼小的他便和万贞儿形影不离。尤其是在太子被代宗废黜后,其父英宗被放回后幽居南宫,母亲周氏也不便多见,废太子举目无亲,万氏对他更加疼爱和关心。此后,朱见深就把万贞儿当成唯一的亲人,对她依恋万分,以至于后来他做了皇帝仍然对万氏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居然爱上了这个大他十几岁的宫女。

随着朱见深渐渐长大,他对万氏的情感也由对母亲般的依恋转为男女之间的爱恋。在太子十几岁的一天,他突然发现万氏有一双勾魂的眼睛,一颦一笑都是那么迷人,她的倩影时常出现在脑中,挥之不去。即使刚刚分开一小会儿,就想赶快见到她,朱见深也搞不懂自己是怎么了,这种情感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他也控制不了。万贞儿心领神会,早已求之不得,便与太子尽情缠绵,从此两人如胶似漆,恩爱不已。

1464年,英宗驾崩,只有十八岁的朱见深继位,即为宪宗。坐上了皇帝宝座的朱见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册封万贞儿为皇后,但是遭到了两宫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们认为万贞儿年纪大且出身微贱,不适合做一国之母。宪宗争执不过,只能后退一步,立万贞儿为贵妃。后来关于立皇后的事,两宫太后费了不少的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为儿子挑选的十二名淑女中又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决定立吴氏为皇后。

丰满艳丽,宠冠六宫

万氏为人机警,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由于朱见深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导致他为人内向,性格懦弱,少有主见。而人近中年的万氏,敢作敢为,颇有几分男子气概,和宪宗在一起,正好形成互补,对于宪宗来说,万氏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万氏与宪宗的年龄相差悬殊,却得以专宠后宫而长久不衰,很多人对此都非常不理解,连宪宗的母亲周氏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儿子竟然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偏偏宠幸一个半老徐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周氏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宪宗:“她哪点美啊,你这么宠着她?”宪宗回答说:“有她在身旁,我心里就踏实,不在乎样貌。”这确实是宪宗的心里话,也是他宠爱万氏的实质所在。多年来,万氏一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生活上的伴侣,甚至还帮他谋划国策,他对她一直无法摆脱童年时期的依赖感,在宪宗的心目中,万氏是其他后妃根本不能相比的。故此,万氏敢对他大发脾气,发号施令,而宪宗对涉及到万氏的过失都一概不过问。

宪宗对万贞儿的宠爱人人都知,他一直想立万氏为后,希望她能光明正大地在自己的身边。但是,当时的吴皇后是英宗从万千美女中挑选出来的,两宫太后也非常喜欢,于情于理,都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万妃恃宠而骄,不把吴后放在眼里,常常公开对她无礼,一次,万氏惹怒了吴皇后,气极之下,将万氏杖打了一顿。万氏找到宪宗告状,宪宗终于找到借口废后,但是两宫太后仍然坚决反对立万氏为后,继后的人选落在了王氏的身上。王后贤淑,吸取了吴氏被废的教训,从不得罪万氏,从此,万氏成了宫中有实而无名的皇后。

坐上皇后的宝座已经无望,万氏开始谋划起将来要做皇太后的事情。这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生育皇子,尤其是能立储君的皇子。因此,万氏暂时放弃了谋取后位的目标,开始筹划着为宪宗生皇子,将来做皇太后,她开始百般阻挠宪宗召幸其他妃嫔,紧紧地把宪宗留在身边。天随人愿,三十八岁的万氏为宪宗生下了皇长子,宪宗大喜,他一面派人到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四处祈祷,保佑他的皇子健康成长,一面晋封万氏为皇贵妃,并移居昭德宫。

但是,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她的脾气也越来越坏。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多年来没有儿子,让外廷的大臣们也着急。大臣们也许都听说是万贵妃在作梗,就上疏请皇帝“溥恩泽”,也就是请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

1468年,即成化四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彭时更是直言相劝:“现在后宫妃嫔佳丽众多,却没见皇子的降生,大概是皇上宠幸所专,而受宠者又过了生育年龄,还请陛下为祖宗和社稷考虑。”皇帝听了以后,有些挂不住颜面,大臣说的话也找不出任何毛病,于是就不耐烦地说:“这是朕的内事,卿不必过问,朕自会处置。”宪宗何尝不想与其他妃子们亲热?但是他惧怕万贵妃,一旦她争风吃醋,就要发火找自己的麻烦,宪宗也很是无奈,谁让自己离不开万氏呢。

万贵妃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万氏面对宫中的年轻女子常常自危,对其他女子的受宠嫉妒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发现哪个妃嫔怀孕,就派人以治病为名,使其堕胎。即使这样,宪宗不但不敢追究,反而对她低声下气,好言相对。宪宗理解万贵妃的心情和处境,也希望她能再生个皇子出来,因此,对她的行为并不太在意。

成化五年,贤妃柏氏生下了一个男孩,是皇次子,取名为祐极。两年后,宪宗按照祖制立祐极为皇太子,但不到四个月,皇太子就突然夭折了。宪宗十分难过,赠祐极谥号为悼恭。这件事,让全京城的民众热议,大家都在背地里说是万贵妃害死了小太子,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公开提出怀疑,宪宗也就不加细问。事实上,皇太子的死,确实是万贵妃派人所为,她是不能容忍其他妃嫔的孩子被立为皇太子的。

1469年的一天,宪宗在宫中闲逛,偶然来到了内库,被这里的一位女史纪氏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举止娴雅,聪明伶俐,声音柔美,宪宗简单过问了一下内库的管理情况,纪氏都对答如流,说得细致详明。宪宗听完,对她更加喜爱,当天就召幸了纪氏。十个月后,纪氏竟然生下了一个皇子,她听说过万贵妃为人心狠手辣,如果有一天她知道小皇子存在的话,一定会不择手段地迫害的。纪氏越想越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于是她抱着孩子来找安乐堂的守门太监张敏。张敏知道实情以后,为了保住小皇子,便偷偷跑到西宫找废后吴氏商量办法。经过商议,张敏把皇子藏在安乐堂旁边的一间密室里,并以米、面调成稀粥再加上蜜糖之类的食品进行哺养,每天过来悉心照料,小皇子总算是活了下来。

宝杵金冠饰 明

1475年,张敏被调到乾清宫伺候皇上。一天,宪宗召唤张敏来给自己梳头,偶然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有了几根白头发,不禁触景生情,长叹道:“朕即位已经十一年了,不知不觉老之将至啊,可至今仍尚未有子,这江山将来要托付给谁呀!”张敏听了,也不由得悲从心生,他本来不想过早地把纪氏母子的事情告诉宪宗,怕她们难逃万贵妃的毒手,而自己也会厄运将至。可是,看到宪宗难过的样子,想到这样一直隐瞒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跪倒在地,说:“奴才该死,万岁早已有子了,怎么能说没有呢?”宪宗听了以后非常诧异,张敏就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详细地说给了宪宗听,听罢,宪宗喜出望外,激动万分。立即起驾,来到西宫,派人去安乐堂迎接皇子。

纪氏知道皇上要来见皇子以后,喜忧参半,她多年来受尽折磨,这一天终于等到了,但是想到万贵妃知道后一定不会放过她们,又战战兢兢。她对儿子说:“你和这位公公到那边去,看见一个身穿黄袍,脸上有黑长胡须的,便是你的父皇。”说着,纪氏为儿子披了一件红色的长袍,把他抱到车上,让张敏等几个太监推走了。小皇子按照母亲的描述一眼就认出了父亲,父子二人相认,宪宗还流下了眼泪,场面相当感人。

随后,宪宗颁诏天下,皇嗣有人,大臣们纷纷入朝祝贺,礼部送上已为皇子拟好的名字,宪宗看了觉得不满意,便亲自为他取名为祐樘。

惊闻皇子,图害祐樘

万贵妃在听到宪宗有一个儿子以后,如雷轰顶。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一个六岁的皇子像从地底冒出来一样出现在面前,没有想到宫中的妃嫔和太监竟然敢和她对着干。万贵妃意识到,纪氏母子的存在对她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一旦这个孩子即位,自己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她决定先发制人。

当时的大学士商辂,为人正直,深谋远虑,他知道万贵妃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他见宪宗将皇子留在宫中,而纪氏却仍在安乐堂,他既担心纪氏的安全,也担心皇子重蹈悼恭太子的覆辙。于是,商辂率众大臣秉启皇上说:“皇子为国本之所在,着以贵妃保护,恩谕已出,教养之事仍以其生母纪氏主持好。但现在皇子之母因病别居宫外,致使母子不能相见,于情于理,均有不妥。请皇上降旨,令纪氏就近居住,使之母子朝夕相见,以便教养。”宪宗听后,欣然同意,让纪氏移居永寿宫并召见了她,两人七年后重见,相看无语,眼中含泪。第二天,宪宗册封纪氏为淑妃。从此,淑妃频频受到宪宗的召见,两人饮酒畅谈。

转眼间,这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纪淑妃在宪宗召她饮酒时,突然感到腹痛难忍,急忙被人送回了宫中。第二天,万贵妃便派太医方贤、吴衡前去诊治,不几时纪氏就辞世了,距宪宗召见皇子朱祐樘只有四十二天。后经查证,纪妃的死和万贵妃有关,她首先指使人趁宪宗召见纪氏饮酒的时候,在她的酒中下了毒,见没有成功,便又串通太医借诊治之名,置她于死地。

纪淑妃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举朝震惊,大家心里都知道事情的真相。宪宗也不例外,他想派人调查,但又怕如果确是万贵妃所为不好收场,便息事宁人,说纪妃得急病而亡,赶忙让人埋葬了事。

大臣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太监张敏听到纪氏的死讯,心中已经明白了大半,自己抚养皇子的事已经人人皆知,自知难保,随后便吞金而死。

纪氏死时,朱祐樘年仅六岁,看着抚养自己长大的人相继离开,幼小的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哀默如成人”。这年十一月,他被明宪宗册立为皇太子。

周太后深知万贵妃的手段毒辣,她看到宪宗经常没有时间顾及年幼的太子,担心小祐樘也遭到万贵妃的毒手,便亲自把太子接入自己所在的仁寿宫中抚育,平日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天,万贵妃突然发出邀请,请太子到她那里去进膳。对于这种礼节性的邀请不去是不妥的,但去了又难以保证太子的安全。周太后左右为难,也只好答应,临行前,她反复叮嘱小祐樘不吃万贵妃给的食物,不喝万贵妃给的水,因为里面可能有毒,都安排妥当之后,才让人带着太子前去。

万贵妃见太子如约前来,显得特别高兴,令人摆上宫廷中最好的美味佳肴,让太子入座进膳,朱祐樘却十分坚决地说:“我已经吃过了,不能再吃了!”万贵妃心中不禁冷笑,又故作热情地让太监端上热腾腾的汤给小祐樘喝,朱祐樘连看也没看,用愤怒的眼睛直逼着万贵妃:“不喝!我怀疑这汤里有毒!”说完,就起身告辞。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万贵妃怔了好一会儿,等她缓过神儿来,暴跳如雷,大声痛斥:“这么小的岁数,就对我这样,等他将来长大即位,还不把我当鱼当肉给撕着吃了!”

万贵妃盛怒之下,得了一场大病。此后,她一反常态,再也不阻挠宪宗去召幸其他妃嫔了,反而对宪宗说:“历来帝王多子嗣者,基业稳固,国家昌盛,否则就会国本不固,危机四伏。请皇上博恩泽广继嗣,以保国祚绵长。”并替宪宗下诏,广选民女,充实后宫,这正中宪宗的下怀。

此后,后宫陆续传来皇子降生的消息。万贵妃自知不能再生子,这样做是为以后谋易太子之位做好准备。

骄奢成性,结纳外廷

万贵妃独受专宠,她的家人也因此飞黄腾达。万贵妃的父亲万贵,先前被贬,如今贵为皇亲国戚,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万贵妃的哥哥万喜被封为指挥使,后又被晋封为都指挥同知,万贵妃的另一个哥哥万通被封为指挥使,弟弟万达被封为指挥佥事。

随着万贵妃的专宠得势,一大群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云集她的门下,正好满足了她利欲熏心的需要。他们为了讨万贵妃的欢心,不惜“苛剑民财,倾歇府库”,以此作为进身之阶,一时间,民不聊生。

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巴结万贵妃,并和她的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虽为进士,但是没有学问,只知道趋炎附势,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阁老”是明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万岁阁老”的名称有个来历。成化七年(1471年),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

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而且,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

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

万安作为一个政客,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万安费尽心机与万贵妃联宗,摇身一变成了万贵妃的侄辈。万贵妃则因为出身贫寒,正希望有一个士大夫来撑撑门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同宗。

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贵妃的哥哥锦衣卫指挥万通的妻子王氏,竟然有一个送给别人抚养的妹子成了万安的小老婆!此后,万安利用万通妻子王氏出入宫廷的便利,探听宫中虚实,并依靠着万贵妃的影响力一直安稳地做他的大学士。令万贵妃想不到的是,在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

此外,另一内阁大学士刘吉也得万贵妃之势,为她尽心竭力,颇得万贵妃的赏识。

宦官汪直小的时候就入宫侍奉万贵妃,他为人奸诈,善于奉迎,深得万贵妃的喜爱。太监梁芳生性贪婪,处事狡猾,他靠“日进美珠”取悦万贵妃,得以“擅宠于内”。

万贵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纵容这些奸佞无耻之徒行走于朝中,利用他们控制后宫,左右朝廷,排除异己,为所欲为。

网罗势力,图谋易储

1475年,宪宗立朱祐樘为太子。

后来,太子的生母纪氏惨遭万贵妃的毒手,这件事在小太子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不久,周太后把祐樘接过去抚养,万贵妃还不依不饶,一心想置太子于死地,便借故找他来宫中进膳,小太子在周太后的叮嘱下,躲过了一劫。朱祐樘小小年纪竟然呵斥万贵妃,说她给的餐饭里面有毒,这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图谋废储的事,也许从那以后就埋下了伏笔。

1485年,即成化二十一年,宪宗发现内库里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宫内所积存的金钱已消耗一空,倘要追究责任,在你们二人,你们知道吗?”两人心中害怕,不敢作答。其实,宪宗心里明白,万贵妃生性骄奢,大部分的金银都被用于取悦万贵妃了。他不想追究,于是他接着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知道宪宗所说的后人就是太子朱祐樘。于是,他们找到了万贵妃,撺掇她把朱祐樘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万贵妃听后,联系到太子对她的仇恨,也愈发感到事情的严重和易储的必要。

但是,自从上次图谋失败以后,别人都对她心存戒心,现在恐怕一时找不到废太子的理由。梁芳是最迎合万贵妃的心意的,他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趁机说出他已考虑好的计策:“皇上如今最钟爱兴王祐杬,只因早已立了太子,不好再改变,要按现在皇上的意思,恐怕是非兴王莫属。贵妃虽然膝下无子,却可以将兴王养于贵妃宫中,再保荐兴王为太子。到那时,兴王就会对贵妃您感恩戴德,待之胜似生母。如此一来,就可使贵妃无子而有子,兴王无国而有国,岂不两全其美。”万贵妃一听,豁然开朗,连称是个好办法。

这样,万贵妃利用宪宗对她的宠爱以及自己所网罗的势力展开了一场易储运动。这一年的三月,宪宗听了万贵妃的谗言,他向来是少主见的,看到万贵妃的态度十分坚决,也就同意,要将朱祐樘废了。

宪宗准备易储的决定,遭到很多正直大臣的反对,就连司礼监大太监也据理力争,宪宗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把他贬到凤阳去守陵了。正在这时,泰山连续传来地震的消息。有个大臣马上借机上奏说,皇上是上天派来治理凡间的天子,皇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上天的注意,如今东方泰山大地震,表明上天对改易东宫太子的不满,说明这个太子是上天认可的。宪宗一生好方术,对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深信不疑,于是,便打消了废储的想法。

改易太子不成,万贵妃无法咽下这口恶气,却也无可奈何。她知道有朝一日宪宗归天后,太子即位,是不会饶恕她和她的家族以及她的党羽的。于是,开始变得郁郁不乐,心情低沉,嚣张之势大有收敛。

不伦之恋,刻骨铭心

到1487年,万贵妃的心情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由于她身体发福,肥胖臃肿,一发起脾气来就呼吸急促,好半天喘不过气来。一天,一个宫女因一点小事儿触怒了万贵妃,盛怒之下,她操起蝇拍朝宫女打了几下,气喘之下,一口痰堵在嗓子里,竟气绝身亡,时年五十七岁。

万贵妃死后,明宪宗辍朝七天,并给她上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把她葬在了天寿山。

说起来,明宪宗对万贞儿的感情十分怪异,但也可以说十分真诚,他对万贞儿的宠爱直到她死也没有改变。而万贞儿死后,明宪宗就常常说:“万贵妃死了,我怎么还能活呢?”果然,在万贞儿死后仅仅几个月,明宪宗就追随她而去。

明宪宗去世后,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当时,朝廷憎恨万贵妃的人十分多,许多大臣都纷纷上奏章列举万贵妃的残酷恶毒,杀人害命,以及其兄弟的专横霸道。但是孝宗只是根据事实降了万贵妃兄弟的职,仅此而已,并未做过多的处理。孝宗的孝悌观念很强,他正是因为孝敬父母才被后人上庙号称为“孝宗”的。孝宗下旨说,如果究万贵妃的罪过,就会违背先帝宪宗的遗愿,他不能做不孝之事,所以,对有关万贵妃的事情也就不再追究过问。

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葬于天寿山陵区,像万贵妃这样的妃子只能葬在西郊的金山。万贵妃很幸运,死在宪宗朱见深的前面。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被朱见深安葬在十三陵陵区内。今天在定陵西南约两公里处的苏山脚下,有一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陵园,即是万贵妃墓。墓碑雕云凤纹,中间一“卐”字,既表墓主“万”姓,且寄吉祥之意,真是宠尽于身后!明末的沈德符曾感叹地说:“妇人以纤柔为主,万氏身体肥胖,与纤弱相反,而获异眷,就像杨玉环得宠于唐明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