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丁宝桢

丁宝桢(大清封疆大吏)

丁宝桢简介

丁宝桢:近代史上,有人将丁宝桢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齐称为“中兴名臣”。丁宝桢从贵州织金步入清廷政治舞台,在当时吏治腐败,外侮日侵,割地赔款,民怨沸腾,动乱迭起,国运维艰,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却创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丁宝桢一生赋性耿直,注重修养,剛正有威,政声清廉。特别是斩杀慈禧宠宦安德海,震动朝野,名扬天下。

丁宝桢传记——

丁宝桢,又名琼选,字稚璜,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出生于贵州平远州( 今织金县)牛场镇。他的祖父丁必恭,曾任四川昭化县令;父亲丁世芬,也是镇远训导。丁宝桢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丁宝桢考中举人。咸丰三年(1852 年),丁宝桢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咸丰四年(1854年),丁宝桢因母亲病逝,告假回家丁忧。正值这时,贵州遵义苗族杨隆喜率众起义。起义军围攻遵义后,丁宝桢斥家财招募八百乡勇参战,事报朝廷,叙功赏五品衔,戴蓝翎。巡抚蒋蔚远奏留丁宝桢防守省城,于是他率清军往返于州、省两地,孤军支撑数年。

咸丰十年(1860 年),丁宝桢由于军功卓著升任岳州知府。在岳州任上,他率团守城,迫使太平军陈玉成部转往长江以北。次年,山东捻军势起,丁宝桢调任长沙知府。

同治元年(1862 年),由于丁宝桢多次击败东捻军、西捻军,被调任山东巡抚,以功赏头品顶戴,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成为清朝的一员封疆大吏。 当时,正值僧格林沁节制直鲁豫皖四省军事,位尊权重,倨傲不可一世。丁宝桢因协助僧格林沁剿灭山东起义军黑旗军宋景清失败,被革职留任。

同治四年(1865), 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清廷命湖广总督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捻军。李鸿章所部大败后,将失败的原因推到了总兵王心安和时任山东抚巡丁宝桢的身上。清廷降旨将王心安立即正法,丁宝桢撤职留任。丁宝桢接旨后,不但制止暂杀王心安,而且立即抗旨上疏,详述失败的主要原因。清廷得知实情后,降诏赦免王心安死罪。

同治八年(1869 年),慈禧身边的亲信宠宦安德海请求秘密出京,到东南为同治帝采办龙衣,同时也为慈禧索取几件衣物和珠宝。他得到慈禧的默许后,乘太平船由运河南下,一路声势煊赫,不仅招摇过境,还沿途大肆勒索地方官员财物。安德海因参预了“辛酉政变”而成为慈禧的宠宦,并以小安子昵称他。此后以慈禧亲信自居,在宫中盛气凌人,遭致同治帝和一些大臣们的忌恨。丁宝桢进京晋见时,同治帝就和他密谋找机会杀掉这个祸害。当安德海进人泰安府境后,丁宝桢认为铲除安德海的机会来了,立即以清朝祖制有“宦臣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了安德海的死罪。他下令将安德海斩首,并暴尸三日。丁宝桢诛杀慈禧宠宦安德海的非凡举动,轰动朝野,震动天下。慈禧接到丁宝桢奏疏时,惶恐震吓,纵然大权在手,对清朝的祖宗律令也不敢公然违背。

光绪元年(1875 年),丁宝桢在山东创设泺口机械制造局,为该省洋务之创始。为了巩固海防,丁宝桢还奏请清廷,在烟台、威海卫、登州等处建筑炮台。

光绪二年(1876 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他上任后即亲率官民整修都江堰。

光绪三年(1877 年),他创办四川机械局,制造出前后膛枪、药弹、铅弹、火药炮及小型机器,为四川现代工业之首起。

光绪十二年(1886 年),六十七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所。由于俸金多数用于济困助教,这位封疆大吏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光绪帝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