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贾诩

贾诩(曹魏太尉)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贾诩简介

贾诩: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147年出生,224年以七十七岁高龄寿终,官至太尉,谥号肃侯,封魏寿亭侯。贾诩最初先后在董卓手下任太尉掾,董卓死后怂恿李傕等人攻打长安,揭开中国此后九十多年内乱之序幕。李傕等人失败后,贾诩成为张绣的谋士,用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又劝张绣归降曹操。贾诩在官渡之战中献分兵计,在潼关之战中献离间计,赤壁之战献缓兵计,曹丕伐吴献固本计,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策谋深长。

贾诩传记——

一 毒计乱世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军事战略家,轻骑将军贾龚之子。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成为军司马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跟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赤壁之战前,主张安抚百姓,反对劳师动众讨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末世出毒士,毒计致乱世。

鬼谋求苟安,神算真谋士。

毒士发现毒士

金武威,银张掖。沙是金,霜为银。无边荒漠,既无金,也无银,只有金色的沙,银色的霜。找口水都难。就那么一片戈壁,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活着,是每一个西凉人最沉重的话题。

从一出生,贾诩就确定了一个最渺小但也最重要、看似最容易实则最艰难的人生目标:活着。出生在西凉,是贾诩的悲哀。皇帝和朝廷是中原的,中原是权贵和世家的。中原是一株盘根错节的大树,每一片叶子都连着纵横交织的网。

曹操给荀彧写信:“戏志才死了,我身边没有顾问,汝州、颍川是人才基地,你看谁可以代替戏志才呢?”荀彧神游万里,最后还是推荐了老乡郭嘉,他哪里会知道西凉也有一个贾诩呢?而荀彧本人,则借助家族威望,在二十岁出头时候,就被韩馥作为外地优秀人才聘到冀州。

西凉没有世家,只有董卓、丁原、吕布、李傕这一类赳赳武夫。他们擅长骑马射箭,对智谋不感兴趣。偌大的沙漠里,你马骑得快,箭射得准,你就能成为沙中强者,恶劣的环境里,原始的生存状态,用力气说话,高级的智谋反而像那沉默的黄沙一样百无一用。和大多数中原谋士年少成名不同的是,贾诩早年默默无闻,一块金子埋在了漫漫黄沙里。

在沙漠里发现金子的,往往是沙漠之外的人。沙漠之外的人来了,他的名字叫阎忠。其实他是凉州汉阳(今甘肃甘谷)人,本来属于沙漠,但是他出息了,走出沙漠,到冀州做了一个小县令,后来被免,又成了皇甫嵩手下。

皇甫嵩大破黄巾军,震动天下,阎忠找到他,说了一句震动皇甫嵩的话:“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在侍奉昏庸的皇帝,难道不怕有危险吗?你只有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做皇帝,这样你才能安全。”最后,阎忠还严肃地说,你要是现在不造反,到时可是没后悔药吃唷!皇甫嵩纵使身经百战,也差点儿被阎忠的话吓昏过去,当时大汉帝国虽然有黄巾之乱,但是大家都还是忠心耿耿的汉臣,阎忠这样说,该不是活腻了吧?

当时皇甫嵩树大招风,确实有危险,但是也不能采取祸害天下的方法自保呀!中国历朝历代不乏明哲保身的方法,实在没有方法,如范蠡一样在功成名就之时带着美女退隐也不错嘛!可是,阎忠唯独青睐于以害天下人的方法而自保,真可谓是东汉第一毒士!

其实,阎忠的思路体现了典型的沙漠文化:走在沙漠里,为了不被人抢走水囊,就要先杀死别人。另外,“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与朝廷相隔甚远,儒家思想尚未突破长城在沙漠扎根,这里的人皇权意识并不强,蔑视皇帝,目无中央———就是西凉心理。后来的董卓、吕布、李傕、郭汜等人,当然少不了贾诩,更让中原人见识了他们的沙漠文化和西凉心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言不虚。

幸亏老实人皇甫嵩没听阎忠的,否则,三国大戏会提前上演。教唆犯罪未遂,教唆犯只好跑了。中国之大,还是天高皇帝远的西凉能容身,何况那里是阎忠的老家。阎忠离开后第二年,皇甫嵩就被中常侍张让诬陷,灵帝听信谗言,召回皇甫嵩,夺其军权,削其封户。后来又被董卓关进监狱,幸亏其子当众给董卓叩头,皇甫嵩才幸免一死。预言应验,这才是毒士的真正可怕之处。

见到贾诩,毒士阎忠顿时产生了自愧弗如之心:真正的毒士在这里呢!阎忠要把这一发现发布出去,可是,自我生存至上的阎忠可不敢惹祸上身,他就委婉地对别人说:“贾诩有张良、陈平的才能啊!”阎忠是西凉仅有的名士之一,他这么一说,大家就立马对贾诩刮目相看。可是,这句赞扬里,却暗藏毒心:张良和陈平都是开国之臣,要开国,就要先破国,破国就是推翻汉室。

白天不懂夜的黑,善良的人哪里知道毒士话里有话?“诩有良、平之奇”这句话随着沙尘暴一起传了开去。西凉本来人才就少,就这样,在阎忠的炒作下,贾诩被推荐为孝廉,担任郎官。做官没几天,倒霉的贾诩病了,并且病得还不轻,他就辞官回家。

一袭长衫,一把折扇,一头蹇驴,且行且吟,且吟且行,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中原也许可行,但在关外,那时的沙贼和今天的索马里海盗一样出名,走在荒漠中,最苦恼的不是推敲诗句,而是推敲沙贼会不会出现。

沙贼出现了!

客串了一把段太尉的外孙

行至汧地,遇见氐人,贾诩和同行的数十个驴友被他们绑了起来。氐人是边漠荒陲居民,东汉时活跃在西凉。那时物产丰饶的中原尚且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要不也就没有黄巾军了,西凉人更是无以为生了。中原人走投无路了逼上梁山,西凉人走投无路被逼进沙漠。大坑已经挖好,每个人被五花大绑,跪在大坑边上。沙贼们的话和风沙一样硬:有钱,留下钱;无钱,留下命。

贾诩可怜巴巴地说,才上了几天班,工资还没领,发了一点加班费也都扔给了大夫……沙贼没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把他向沙坑里推:“倒霉!又一个穷鬼!”贾诩大声喊道:“我没钱,但是我外公段颎有钱,我家会来赎我的!”风沙停了,所有的沙贼都停了下来,惊惧地看着贾诩。

西凉人谁不知道段颎呢?他做边将多年,威震西凉,又是当今朝中太尉,全国军事一把手。得罪了他,有好果子吃?沙贼们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一个年轻沙贼手中的刀倒掉在了地上。贾诩大声说:“还不快给我松绑,要不我外公就真的生气了!”沙贼们这才醒过神来,涌上来,有的为他松绑,有的为他拂去衣上尘沙。那个年轻沙贼,哆哆嗦嗦地给递过来一个盛水的皮囊。贾诩毫不客气,接过皮囊来,仰起脖子,一饮而尽,说了一个字:“爽!”刚才还是阶下囚,转眼便成座上客,真爽!

沙贼们说:“有眼不识泰山,公子你大人大量,别跟我们这些沙都不如的小人计较。”面对这些手持钢刀、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贾诩哪敢计较?他担心有哪个沙贼突然改变主意,又要埋他,急忙说:“我看兄弟们也都是好身手,等我见了外公,一定举荐兄弟们!”沙贼们大喜过望,奶奶的,干了这么多活,就是今天的活干得值!风吹沙打,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要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过呢?现在,上辈子烧了高烧,让他们遇见了段太尉的外孙,蒙他举荐,大家就可以混出来了。

那个年轻沙贼甚至痴痴地问:“公子,你会让我做个什么什么官呢?”贾诩认真地想了想,最后双手一摊,耸耸肩,摇摇头,无奈地说:“这个得问我外公去!”沙贼们欣喜若狂,非要和贾诩结盟不可。贾诩说:“结盟就要喝酒,你们一分钱也没有,连吃的都混不上,我就不给你们增加负担了吧,我还是先走一步!”说着,贾诩转身就走。是非之地,早一点离开,早一点安全。

沙贼急了,拉住贾诩,生气地说:“你不想结盟,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啊!”他们把那些人身上的钱掏光,捧到贾诩面前,说:“酒钱!”贾诩只有点头的份儿,说:“好,现在我们就去喝酒结盟吧!”沙贼们说:“不急,我们得把活干完再走,虽然是最后一单了,但是也得善始善终。”于是,在人质的哭号声里,沙贼们熟练地把他们活埋了。留下钱的也活埋了,先哄你主动掏钱,省得浪费弟兄们的时间,这就是沙贼们的智慧。贾诩在一边心惊肉跳地看着一个个驴友在呻吟中被黄沙掩埋。领悟到了沙漠生存的原则:活着,永远是最主要的。

沙贼们有说有笑地埋着人,一身轻松,这个“活”之后,他们就要金盆洗手,被段太尉的外孙举荐做官了。贾诩当然坐在上座,沙贼一个个地争着给他敬酒,一个劲地巴结他。有的说要感谢他八辈儿祖宗,有的说做了鬼也要回来感谢他。贾诩酒足饭饱,擦擦嘴唇上的油,骑上马,在沙贼们的期望里扬长而去。

然后,沙贼们等着段太尉的外孙拿着委任状来接他们走。可是,望眼欲穿,他们一直没等来段太尉的外孙,他们开始担心段太尉的外孙在路上遇见了另一伙沙贼。在他们为段太尉外孙牵肠挂肚时,他们等来了一个让他们无颜再出现在西凉的消息:那小子是临时客串了一把段太尉的外孙,他叫贾诩,是一个因病被辞退的小小公务员,你们,被他耍了,哈哈!贼们当场气死三分之一,后来自杀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准备抓住贾诩后与他同归于尽。

可是,他们没有机会了,这时的贾诩已经走出大漠,在天子脚下做官了。

东汉第一毒计

玩弄强盗于股掌之间,单靠智慧肯定于事无补,靠胆量也是牵强附会,我们只能说,贾诩身上暗蕴着一股阴毒之气,正是它克掉了沙贼的匪霸之气。目睹了那么多同伴被生生活埋,贾诩深深懂得:只有比对手下手狠且早,才能自保。这样的人,注定要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荼毒天下,作乱人间。这样的人,我们宁愿他们笨一些再笨一些,遗憾的是,这些人却总是比一般人聪明很多。贾诩又是这些人中的翘楚。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西凉人的梦想就是走出沙漠,进入中原。董卓帮助他们实现了梦想。灵帝末年,宦官乱朝,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从此,大批西凉人带着一身风沙进入京城,贾诩便在其中。

向来是中原人说了算的朝廷,终于轮到关外人说话了。贾诩以太尉属官的身份成为平津都尉,后来升为讨虏校尉。董卓的女婿牛辅屯兵于陕(河南省陕县),贾诩就到了牛辅军中。从沙漠来到中原的董卓,很显然有点水土不服,风沙淘尽的沙漠文化性格和西凉心理,董卓一时改不了,他还以为文明风化的中原是任意践踏的沙漠,结果引起了众怒,董卓死于关外人吕布在中原人的教唆下,杀死了董卓,牛辅仓皇出逃,半路上被亲信胡赤儿砍下了头,胡赤儿拿着主子的头像吕布领赏金去了。本想过安稳日子的贾诩,眼前又浮现出几年前沙贼坑杀人质的情景。他对着无边荒漠,暗暗吐一口气:活着,太难了。

更难的还在后面,贾诩接着就听说王允想解散凉州兵,也有人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李傕、郭汜害怕了,准备吃了散伙饭,各自悄悄地回村,该放羊的放羊,该打猎的打猎,实在找不到活干就去干沙贼吧,但是干沙贼要防止有人冒充段太尉的外孙。

这时,段太尉的“外孙”———贾诩出现了,他说:“听说长安城里嚷嚷着要杀尽凉州人,你们舍弃大伙儿单独行动,即使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们捆起来拿去换赏银。”李傕等人听了,浑身直冒冷汗,急忙问:“那怎么办好呢?”贾诩邪恶的目光投向长安方向,他似乎看到本该升起炊烟的村庄正在燃起烽火,他轻启朱唇,鼓动舌头,清晰地说出了搅乱中国的十二个字:“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此言一出,沙漠里风沙骤起,李傕等人惊愕地张大嘴巴,任凭风沙吹进嘴里而不觉。

当时汉王朝虽然已经腐烂到根,枝叶亦已枯萎,但是株干未倒,何况,三百年的汉家基业,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无论是十常侍,还是何进和董卓,红着眼死掐,但也都是权臣之间的争斗,即使是董卓,也是被何进以弹压十常侍之需而征召进京的。公然攻打中央,与整个朝廷为敌,大家还从未听说过。这十二个字太疯狂了,贾诩可能疯了。

贾诩不但没疯,反而清醒得很,他说:“大家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成功了,就以天子名义征伐四方,不成,再逃跑也不迟。”195年,毛玠第一个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时,汉献帝早就成了流浪汉,而贾诩说这话时,汉献帝正好好地坐在长安的金銮殿上听王允奏事呢!贾诩上下嘴唇一碰,轻轻巧巧地就说出了贻害天下的十二个字,李傕、郭汜等人听得不住地点头。

西凉兵面临被朝廷取缔的危险,当时已是困兽犹斗,加之其本来就凶悍无比,暴虐非常,端的乃“虎狼之师”。192年6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西凉马,横冲直撞,大家怀着对中原人的仇恨,烧杀掳掠,繁华都城,顿成人间地狱。然后,李傕、郭汜反目,一人劫持皇帝,一人劫持朝臣,分道扬镳。可怜的汉献帝从此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人质,被诸侯们争来抢去,贵为天子,却时时看人脸色活着。

面对京城的腥风血雨,贾诩能想到是自己的一句话推动了这场悲剧吗?贾诩的十二个字,何止使中国倒退了三十年呢!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东汉政权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本来只剩一口气,经贾诩的十二个字一折腾,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李傕、郭汜进攻长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中原大地从此成了群魔乱舞的地狱。一个土老财,快病死了,但是他那把神奇太师魔椅,别看破,但是谁坐在上面谁就可以发号施令,拥有在这个院子里的无限权威。大家瞪着眼,都想把那魔椅抢来自己用,但是谁也不好意思第一个动手,突然打西边来了一个土棍,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主持正义先把这个土棍揍死,然后他们之间相互大打出手,有人砸锅,有人揭瓦,有人卸门板,怎么败坏怎么做。这个土老财就是汉朝,魔椅就是皇帝宝座,那群哄抢者就是所谓的三国群“雄”,那个始作俑的土棍,就是李傕、郭汜等人。贾诩,就是那个土棍的教唆犯。

可能有人说,即使贾诩不教唆李傕等人,东汉混乱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说来,因为武大郎看不住潘金莲,潘金莲早晚要出轨,我就可以自告奋勇地去做西门庆吗?而贾诩这样做,不是为了称王称霸,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已。曹操不过宁叫我负天下人,而贾诩居然是宁亡天下而全自己。贾诩的十二个字,是多么歹毒!而他的提出者又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人!

其实,这样奸毒到极点却被后人捧为奇谋的毒士,三国之大,至少还有两个。

三国三大毒士

贾诩的十二个字,东汉第一毒计。贾诩,东汉第一毒士。贾诩的第一,体现在他是始作俑者上。

周瑜,是导致三国战火延续70余年的另一大毒士。周瑜的杰作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如果曹胜,那么东吴覆灭,此时的刘备羽翼未丰,也会很自然地要被剿灭。从此,中原大地重归统一,凭着曹操的才能,还有如云的能臣,魏国很可能会成为又一个强大帝国。但是,周瑜一手揽着小乔美人,一手摇着羽扇,谈笑间,打败了曹操,孙权和刘备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从此天下三分,继群雄割据之后又开始了长达70多年的三国纷争。在三分以后的70余年里,孙刘曹之间大小战役不断,百姓陷入空前的水深火热之中。

诸葛亮的《隆中对》千古传颂,可是,这个《隆中对》对中国的危害却不亚于贾诩的十二个字。诸葛亮坚持“刘家的江山一定要刘家的人来坐”,刘家的天下不也一样是从别人的手里抢来的吗?如果真的是“刘家的江山一定要刘家的人来坐”,那诸葛亮教唆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又如何解释?很明显,诸葛亮坚持的是“刘家的天下刘备来坐”,他之所以这么拥护刘备,仅仅是因为只有刘备才可能让他做丞相。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三分,有一份是为自己谋划的。

贾诩、周瑜、诸葛亮,三国三大毒士,各自以冠冕堂皇的借口为主子献“毒计”,贻害苍生。要是他们能替百姓而不是替主子献计,中国历史就会少一些血腥。

当然,曹操、孙权、刘备更“毒”,但是他们是“毒王”。被称为“毒士”的,必须是贾诩、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不过,周瑜和诸葛亮献的“毒计”,虽然“毒”了天下,但是保了主子。借二人“毒计”,孙权成了江东虎,刘备成了汉中王。贾诩的“毒计”又让李傕、郭汜等人得到了什么呢?

董卓被诛,西凉诸将一片恐慌。董卓帐下的“四大金刚”李傕、郭汜、樊稠、李蒙哆哆嗦嗦地写了一个求赦的表,交给了中央,之后,他们就战战兢兢地等着批复。批复传来,西凉军士松了一口气。人们纷纷说:“王允大赦天下……”“四大金刚”却瘫倒在地,因为批复里还有后一句:“但是,李傕、郭汜、樊稠、李蒙除外!”坦白未能从宽,李傕、郭汜、樊稠、李蒙,还有张济,商量了一下,准备回到老家,像兔子一样躲起来。

可是,贾诩的东汉第一毒计却唤醒了他们心底的兽性,兔子被贾诩调教成了狼。按照贾诩的说法,他们有赢无输———成了,号令天下;不成,再跑也不晚。然而,最后李傕们想跑却跑不了,因为攻打长安,“四大金刚”成了“四大恶魔”,成了诸侯们显示自己正义感的对象,最后,他们无一善终:樊稠,与李傕争权,被杀死在会场上;郭汜被伍习所杀,首级献给曹操;李傕,曹操派人征讨,灭其三族;李蒙之死不可考,但是想来也难得善终。至于张济,则是中流矢而死。

是贾诩怂恿他们过把瘾就死的。本来,如果一开始他们各自逃走,也许能落得善终,最起码不会落下千古骂名。也许,在他们死的那一刻,他们会抱怨:这个贾诩出的是什么馊主意!

贾诩会出馊主意?虽然中央政权病入膏肓,但是谁率先发难,必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围攻是必然的。再就是,董卓都败给了中原,李傕这几个小蟊贼能成什么大器?“算无遗策”的贾诩又怎么会出这样的“馊主意”?

毒士中的战斗机

贾诩是为自保而让李傕起兵?想一想似乎也有道理,按照贾诩说的,一个亭长就可以绑起李傕他们来,那一个亭长太太就可以绑起贾诩来,所以贾诩为自保而献毒计。可是,当时王允已经说了大赦天下,只是“四大金刚”除外。那么,贾诩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了。这样看来,即使是为自己,贾诩也不该说出那十二个字来。

说到底,贾诩说随便一个亭长就可以把李傕等人绑起来,是耸人听闻而已。吕布、张辽、高顺、华雄、徐晃都是西凉军团的代表人物,董卓本人也是一个通晓武艺、左右驰射的猛将,就连毫无名气的郭汜,也曾与吕布单挑,想来也有两下子。在崇尚暴力的西凉军团,李傕等人能成为董卓爱将,武功肯定不弱。再就是,李傕等人即使潜行故里,也绝非单枪匹马,身边怎么也得有几个追随者。如此说来,所以,贾诩说一个亭长就可以把李傕等人擒捉,就是耸人听闻了。当时李傕等人跑了就是跑了,那时天下将乱,朝廷忙着对付乱政的,谁还会揪住一个通缉犯不放呢?关羽不就是一个在逃杀人犯吗?也没见后来有谁缉拿他。想来想去,还是贾诩害了他们,也害了天下。

把天下推向大乱,置李傕等人于死地,贾诩设的这个局,到底谁是赢家呢?只有设局的人才知道谁是赢家。如果局里有赢家,那设局的人一定把自己设成赢家。

一个亭长就能绑起来的,倒是真有一个人,那就是贾诩,栖身于西凉军的贾诩。王允执意取缔西凉军,李傕们也萌生退意,贾诩急了,望着漫天风沙,他不知道长城之外何处是归途,他仿佛看到自己又被沙贼们五花大绑,推倒在沙坑边,那时,再冒充谁的外孙呢?

西凉,武人的西凉,骑马,射箭,抢劫,杀戮,是沙漠必杀技。在这里,谋士的智慧,就像一粒粒金子,掉在黄沙里,一阵风过,瞬间湮没。西凉是李傕们的,西凉不是贾诩的。中原才是贾诩的,可是,作为董卓势力的残余,在中原没有任何根基的贾诩怎样才能到中原?西北望,长安无数山,山那边不是长安,山那边还是山。贾诩没有荀彧那样显赫的家族,荀彧静坐家中,韩馥来请,荀彧到了兖州,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而贾诩在危急时刻却只能冒充段太尉的外孙,连人家的孙子都不能冒充;贾诩没有郭嘉和诸葛亮那样的人脉资源,郭嘉有老乡荀彧推荐,诸葛亮有老乡徐庶引见,贾诩的老乡都是赳赳武夫,现在又都成了朝廷罪人,说他有“良、平之奇”的阎忠,也是一个说错了话而逃亡的人。

老乡靠老乡,贾诩知道要确保自己活下去,还得利用李傕们。只要李傕们一起兵,贾诩就又可以躲在西凉军的壳里了。至于李傕们,攻打长安的下场如何,对不住了,贾诩是泥菩萨过河,先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贾诩建议攻打长安,李傕们对他是感激涕零,哪里想得到贾诩是用他们的尸体在为自己挡箭呢?唉,武夫毕竟是武夫,何况他们面对的是毒士!

周瑜、诸葛亮的“毒计”,固然愧对苍生,但是无愧其主。贾诩,则是暗算苍生的同时又暗算其主。毒士贾诩,毒士中的战斗机啊!

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狼理想:进攻而生存,不吝残暴;羊理想:和谐以相处,极尽温顺。

一群沙贼坐在一个沙堆上聊天。一个沙贼说:“老大,当年贾诩那小子冒充段太尉的外孙,把我们忽悠死了,弄得我们在西凉抬不起头来,为此我至今还未找上媳妇呢!”老大说:“我们还有机会吗?”狗头军师说:“机会是没有了,西凉军都是西北狼,贾诩躲在狼群里,我们只不过是一些小蜥蜴罢了,又奈他何?”老大说:“再等等看看吧,说不定他有一天会出差经过我们这里,那时我们就有机会了!”

过了几天,狗头军师汇报说:“老大,贾诩做尚书了,这级别,出差时要配警卫队,看来我们永远没机会了!”老大张大嘴,说:“这小子咋能做上这么大的官呢?”要是老大知道贾诩本来是可以做尚书仆射的,恐怕嘴张得能跑进一头猪去了。

李傕们攻下长安,把持朝政,威风无比。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把贾诩请来,说要让他做侯。贾诩低调地说:“我只不过出了一个救命之计,又有什么功劳呢?”贾诩的这句话后来在西凉传开了。

沙贼老大呸一下,鄙夷地说:“救命?他贾诩那十二个字害死了多少万万人呢!”狗头军师想破了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他们活埋几十个人是沙贼,贾诩害了天下人却可以封侯呢?李傕们也想不明白:贾诩为何不愿意封侯呢?武夫们不愿意用脑,就认为贾诩是嫌封赏微薄,就拿出了尚书仆射的官帽,对贾诩说:“怎么样?”贾诩连连摆手:“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

啧啧,你看看贾诩,国家为重,让人感动得要流泪了。可是,他先前又为什么献出毒计来荼毒国家呢?这样的人,心思如海,高深莫测,实在恐怖,杀人如麻的李傕们在他面前都感到两股战战,但是缺少谋士的他们又离不开他,所以,让汉室君臣谈之色变的李傕们,对贾诩却“信而惮之”。

无奈之下,李傕就哀求贾诩说:“求求你,做尚书该可以了吧!”尚书是尚书仆射的下级,贾诩总算点了点头,他知道,什么官也不做,自己就只能离开西凉军了,可是,那时离开西凉军,他还能活得下去吗?

贾诩自从被推上尚书的位置第一天起,就想如何离开这个位置。这时,贾诩母亲突然死了,哈哈,机会来了,贾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急忙辞职奔丧。可是,李傕显然不愿意放过这个立了“投名状”的哥们儿,又拜他为光禄大夫。后来,李傕、郭汜内讧,李傕就让贾诩给他自己做宣义将军。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贾诩天天偷偷念叨:如何才能不做官呢?

贾诩不愿意做高官———不是为国,而是为己;不是因为自清,而是自保。贾诩就一只警觉的羊,对外在的危险格外敏感。他知道贼吃肉,贼也挨打。为了不挨打,他宁可不吃肉。凑合着喝点汤吧,等到吃肉的挨揍时,自己早就溜了。甚至,汤也是不可吃的,因为汤碗有可能烫手。

后来,在贾诩的斡旋之下,西凉军团释放了皇帝和文武群臣,天子东还,贾诩趁机把印绶还给皇帝,那意思很明显:我是被迫做官的,你受的难,和我没关系。当初建议李傕们攻打长安时,他就知道这伙沙贼气质如土棍,难成大器,这伙人就是一群狼,被一群猎人追杀。关东军联盟,他们仍然剑指西凉,目标不再是董卓,而是李傕们。狩猎时,首当其冲的是狼,而不是羊;猎狼时,首当其冲的是头狼,而不是普通一狼。封我侯,把我推到尚书仆射的位子上,这不是害我吗?等到中原人打来时,让我给你们挡箭?没门!

他是真想做羊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处的狼群马上就要覆亡。

二 乱世求生

一只离开狼群的羊

为了不被猎人捕杀,贾诩发动狼群去攻打猎人。取得了暂时性胜利后,狼们却相互咬了起来。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三个人之间的争斗仿佛是西凉版的三国演义。先是李派人刺死樊,后来李郭二人分分合合,反复无常,天子和群臣在他们手里抢来抢去。这三个人,就像一群胡同痞子在街上打群架。然而,这是你们村的胡同吗?这可是整整一个王朝啊!贾诩多次用大道理来批评他们三个,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往往是贾诩的告诫还没在耳边散去,他们就又打了起来。

朽木不可雕也,这三个家伙是不可救药了,是指望不上了,西凉军非得葬送在他们手里不可。凭着一贯的对危机的警觉,贾诩要给自己找出路了。说出来吓一大跳,贾诩找的新的主子居然是汉献帝。切!汉献帝当时被军阀们抢来抢去,惶惶不可终日,要手没胳臂,要腿没脚,甚至随便一个军士就可以斥责他。谁还会傍他呢?贾诩傍他。贾诩知道,别看现在皇帝成了人质,但是人家是三百年的老牌子了,什么也不做,单单品牌效应就抵得上千军万马,好多人都还在抢夺这个品牌的拥有权呢!

关东之乱,贾诩对度日如年的汉献帝采取的是“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的策略。要是太平盛世,皇帝九五之尊,贾诩这样的人想见皇帝都难,而现在,皇帝所能依靠的,只有狼群里的这只羊———贾诩了。

李傕要把汉献帝放在军营里“保护”起来,贾诩说:“不行,挟持天子,不符合道义。”汉献帝在一边听了,感动得一塌糊涂。这年月,还有跟皇帝讲道义的!感动中,汉献帝全然忘了就是贾诩这小子搞乱了刘家天下。

李傕最终还是挟持了天子,做起了皇帝的大爷,对一起攻打长安的弟兄们也不那么客气了,西凉军阀开始离心离德。张绣找到贾诩,神神秘秘地说:“这个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你和我一块儿远走高飞吧!”贾诩义正词严地说:“我身受国恩,义不可背。你自己走吧,我得留下来与皇帝共患难!”汉献帝听说了,感动得要哭了。这年月还有拿皇帝当皇帝的!

李傕就把羌胡数千人招来,把宫中的物品和彩色绸布送给他们,羌胡首领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说:“李将军遇到难处了?”李傕笑嘻嘻地说:“郭汜欠揍,你们帮帮我!”羌胡首领认为李傕是在开国际玩笑,几件从宫里顺出来的器物外加几尺做大裤衩的花布就聘外援?李傕也知道自己给的出场费太低,挠挠头,为难死了!他自己没有多少好东西,皇帝被他从长安劫持出来,只带了铺盖卷和换洗衣服,哪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呢?他皱着眉向皇帝的营帐看去,后悔当时没从宫里多带一些金银珠宝出来。郁闷中,他看到一个袅娜的身影在皇帝营帐前闪过,顿时眼前一亮。宫女不是也可以拿来送礼的吗?他指着皇帝营帐说:“看到了么,全国美女500强都在那里面呢!要是你们帮我打退了姓郭的,里面的美女你们随便挑!”今年打仗不送礼,送礼就送皇帝的女人!

也许是李傕许诺的礼物太重了,羌胡兵们不相信,连连摇头。李傕急了,说:“不信?你们可以去实地考察一下嘛!”羌胡兵们轮流来考察皇帝营帐里是否真有美眉,长安来的宫中美眉何曾见过如此彪悍粗暴的男人,一个个吓得躲了起来。羌胡兵们难见春色,到处寻找,多次误打误撞地摸到皇帝的寝帐前,便讨债似的喊了起来:“咦,天子在里面呢!喂,李将军许诺给我们的美女,放到哪里去了?”宫女们趴在皇帝的床底下,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贵为天子,保护自己的女人都成为难题,中华天子的颜面,被踩在沙漠的骆驼排泄物里。几十年后,五胡乱中华,可能就是在这时找到了灵感。

皇帝好歹还是一个男人,他决心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女人。他的哥哥汉少帝,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妃子,叫唐姬,在长安之乱里失踪,不知成了谁的家人。好歹汉献帝还活着,他不能让唐姬的悲剧重演。皇帝的行动,就是找贾诩去商量,现在他根本不能追究贾诩首乱汉室的责任了,毕竟,贾诩是狼群里唯一的一只羊。

贾诩那时已经从李傕身上嗅到了死亡的气味,坚决不能给他垫背,贾诩决定早一步为自己找好下家。那时,西凉军团在内讧之外,还遭到关内军的围剿,关内军早晚会战胜西凉军的。贾诩没有途径接触关内军,但是他不急,因为他现在是皇帝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而关内军都是打着解救天子的旗号来的。

贾诩决定出卖对自己无比崇拜的李傕,帮皇帝一把。贾诩暗暗地把羌胡首领找来,与他们喝酒,划拳行令,称兄道弟。醉醺醺中,贾诩对他们说:“大汉天子要什么有什么,随便赏赐你们,但是,皇帝的女人你们是不能动的!”贾诩说,只要他们不再来动皇帝的女人,高官,重宝,要什么有什么。当然,这是一个空头许诺,皇帝明天会不会被乱军杀死还不一定呢!但是,利令智昏的羌胡首领,居然乖乖地回去,然后老老实实坐在戈壁滩上,等着贾诩有一天牵着满载珠宝的驼队,在他们面前宣布委任状。

没有羌胡兵的骚扰,皇帝的女人们又开始莺莺燕燕了,皇帝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就在羌胡退兵的当天晚上,贾诩告诉他,唐姬有下落了!皇帝急忙抓住贾诩的手,急切地问:“她在哪里?”贾诩沉默良久,说:“她在李傕的床上。”原来,李傕攻破长安后派兵掳掠关东地区,掳获唐姬,皇帝女人都看着不错,李傕欲娶唐姬为妻,唐姬坚决不答应。李傕可不管她愿意不愿意,与她夜夜圆房是肯定的。为了向皇帝靠得再近一些,贾诩不惜出卖了自己曾经竭力拥护的李傕,把这个惊天的皇家绝密事件说了出来。

皇帝急忙下诏接回唐姬,让她住在儿子那里,总算是结束了大汉天子的女人被臣民占有的历史。皇帝握着贾诩的手,什么也说不出来,可能除了感激之外,也是被绿帽子压昏了吧。得罪了李傕,贾诩只得离开,好在是他自己选择离开这个狼群的。不得不佩服贾诩的自保能力,为了躲避猎人的追捕,他让羊变成狼,当猎人们捕狼时,他又成了一只离开狼群的羊。

攻打长安的西凉诸将,无一善终,但首倡攻打长安的贾诩,却越来越安全。这主要得力于贾诩极力照顾皇帝,取得关内诸侯的好感,使大家忘记了是他第一个提议攻打长安的。

当初贾诩的“外公”段太尉有一个族弟,在贾诩离开李傕后,曾一度想杀死贾诩。莫非,段太尉的这个族弟要追究贾诩当年的冒充行为?

因为离开所以信任

段太尉的这个族弟叫段煨,是贾诩的老乡,时任宁辑将军,屯兵华阴。段煨虽是西凉将领,但是对皇帝十分尊重,李傕挟献帝至华阴,段煨出营迎接,供给献帝饮食衣服。后来,是他杀入长安,杀李傕,将李傕全家老少200多口押解许昌。从这一点上说,他与贾诩是有共同语言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贾诩流着泪说:“老乡,我可不想在李傕那里给他做殉葬品。”段煨说:“好说,你就在在我这里,你这么出名,我请你都难呢!”

贾诩曾成功冒充段太尉的外孙,段煨则是段太尉的族弟,那么,按照这份关系,贾诩也应该喊段煨外公才对。可是,人家段煨不但全无外公架子,反而他像贾诩的外孙,对贾诩奉礼甚备。大家都说段将军真仗义,对老乡够意思。

可是,突然一天,张三发现贾诩走在路上,骑着马,另外跟着几个陌生人,还有一辆车,上面载着行李。张三和李四一样好奇心太重,就问:“贾先生,你怎么出门走亲戚还带行李?”贾诩说:“你早晚会知道的,我就和你说实话吧,我要到南阳张绣表侄那里去了!”张三大惊:“段煨待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联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

段煨拥兵自重,唯恐别人夺了兵权。所以,他以为贾诩此番来投,定是夜猫子进宅,不安好心。贾诩是西凉第一谋士,名声赫赫,加上他此前对皇帝的忠心侍奉,所以他在拥汉的段煨军中颇有声望,将士们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这个目光让段煨提心吊胆。贾诩又一次在第一时间里嗅出了危险,他似乎看到段煨关在屋里磨刀霍霍,随时可以冲出来向他举起刀。是非之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贾诩就暗暗地联系张绣。张绣当时正缺谋士,急忙派人来接贾诩。张三与贾诩挥手告别,目送他的背影消失,颇有感触地说:“做人不厚道,臭了名声,难混啊!”

在贾诩走的那一天,段煨喝了二两小酒,哼了半天小曲,再也没有人威胁他的兵权了,他又可以高枕无忧地做自己的宁辑将军了。段煨果然善待贾诩的家人,因为他还指望着贾诩与他联合呢!

有时,离开比靠近更让人信任。贾诩和段煨都是自保至上的刺猬,靠近了,必然要彼此伤害,分开了,或许还能相互照应一下。

一个恐怖的名字

离开段煨,贾诩为什么投奔张绣呢?当时群雄纷起,各有优劣,只有张绣似乎一无所“优”,早晚是别人碗里的一块肉。

当时,贾诩关心的不是张绣的前途,而是自己的生存。他知道段煨那样的大军阀容不下他,而弱者张绣亟须帮助,可以接纳贾诩,并且肯定对他奉若上宾。果然,张绣在贾诩面前,毕恭毕敬,就像贾诩的儿孙一样。至于张绣有一天可能被灭的问题,贾诩倒不担心,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办法。

贾诩对张绣说:“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我们只有和刘表联合,才能避免被人欺负。”张绣果然容易摆布,就派他去荆州拜见刘表。几天后,贾诩阴着脸后来了,张绣小心翼翼地问:“刘表对我们说不?”张绣摇摇头,叹息说:“刘表这人,人倒是一个好人,可惜他犯了一个错误。”贾诩好奇地问:“什么错误?”贾诩说:“刘表不该在这个乱世出生啊,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可以位列三公;他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刘表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再找下家吧。按照贾诩的标准,这个下家应该是乱世奸雄曹操。可是,贾诩还把握不准是否去投奔曹操。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贾诩担心自己去了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贾诩知道,可有可无的人最容易被人摆布,也就最容易经受生存危机。在李傕那里,在张绣那里,贾诩一直是一个说话管用的角儿。贾诩是一个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他不能确保在曹操那里不会被排挤打压,他就不去投奔曹操。

先等等看吧,过一天算一天,有时是最安全的。贾诩等来了曹操,也等来了机会。197年,为扫清夺取荆州的拦路虎,曹操攻打张绣。贾诩马上劝说张绣投降曹操,全然忘了自己就在前两天,作为张绣的特使,在刘表面前拍着胸脯说与他合力抗曹。现在能劝说张绣投降,在曹操面前也是大功一件,这样一来,曹操就会重用贾诩了。贾诩的智慧,在于总是利用别人成就自己。

遗憾的是,曹操对贾诩根本不感兴趣,曹操感兴趣的是张绣的漂亮寡婶。于是张绣反了,曹操兵败宛城。《三国演义》里第十六回,贾诩策划了宛城之战,并亲自出马宴请典韦并将其灌醉,然后奇袭曹操营寨,大获全胜。典韦是曹操近卫,身负重任,不是说请就能请到的。再就是,当时张绣才投降十几天,贾诩就不宴请曹操,单单宴请曹操身边近卫,又怎么能过生性多疑的曹操一关?最善于自保的贾诩肯定引火烧身,愚蠢到宴请典韦的地步。不过,说贾诩策划了宛城之战倒是合情合理的。

一直最善于出卖的贾诩怎么这一次没跑到曹操那里告密?这可是一次绝好的立功机会啊!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贾诩不是不想出卖,而是人家不买。张绣投降,曹操不战而胜,没有任何史料表明贾诩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受到曹操的赏识。

姓曹的,狗眼看人低!不让你疼,你不知道我的指甲有力气!贾诩的运气总是那么好,恰好张绣想反,贾诩轻轻一点,就把曹操杀得狼狈不堪,扔下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的尸体,仓皇北逃。

“贾诩!”曹操那几天天天重复这个恐怖的名字。

不追与追之间

198年3月,曹操再次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张绣在贾叔叔的指点下不慌不忙地布防。

贾诩正在屋里喝大茶,听到外面人仰马翻,曹操打进来了?出去一看,贾诩放心了,原来是张绣在调集军队。转念一想,贾诩皱起了眉头:平白无故的,这小子调兵干什么?张绣一脸喜色地告诉贾叔叔,曹操退兵了,他要带兵追击。贾诩急忙大手一摆,严肃地说:“不能追,若追必败。”

张绣这一次没听贾叔叔的,一边策马前驱,一边想:贾叔叔的计谋确实管用,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头脑难免会拎不清。半天后,张绣灰头土脸地回来了。真是邪门了,撤退的曹兵比进攻的曹兵还难打。贾诩远远走来,张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唉,姜还是老的辣啊!

贾诩说:“你快整理队伍去追曹军,这一次准赢!”张绣红着脸,说:“你就别挖苦我了,做人要厚道嘛!”贾诩却执意要他追击,张绣发现贾叔叔似乎不是在挖苦他,就问:“上一次没听您的,才到了这地步。现在已经失败了,怎么又去追呢?”贾诩说:“兵势有变,赶快去追准能取胜。”张绣是个乖孩子,这次听了贾叔叔的话,收集散兵,再行追击,果然凯旋。张绣崇拜贾叔叔了,贾叔叔酷毙了!

张绣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他问:“我以精兵追退兵,你说我必败,结果我真的败了;回来后,我以败卒追击胜兵,你说我必胜。结果证明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为什么你反着常理的预言都应证了呢?”贾诩说:“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客套话),但是还不是曹公的对手(真心话)。曹军突然撤退,曹公必定亲自断后;追兵虽精,但是你敌不过曹操,他的士兵也都精锐,你不失败就怪了;曹公攻打你,没有失误,未尽全力,必定是后方有事;待将军败走,曹公因急着赶路,就留下诸将断路,诸将虽勇,但也不是你的对手,所以,你用败兵追击,也必然能战而胜之。”张绣听得眼都发直了,他要重新打量一番,以确定贾叔叔他是人还是鬼。

追与不追之间,即使是鬼,也难有贾诩如此精妙的把握。因为鬼不用想着保命,精通保命哲学的贾诩一看曹操的那个架势,就知道有人在背后捅他的刀子。

事实确实如此,当时田丰劝袁绍乘虚袭取许都,欲迎献帝号令天下,袁绍紧急调集兵马,准备动手。老巢有危险,曹操顾不上张绣这个小角色了,急忙退兵。

《三国演义》里写到此处加上了另一个欣赏贾诩妙计的人:刘表。《三国演义》里说张绣一开始是在刘表怂恿下冒失追敌的,刘表一开始也读不懂贾诩妙计的玄机,最后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刻画刘表无能的需要。身为荆州牧,刘表不会轻易来穰城的,即使来,他也不会孤身犯险,出现在张绣军中。

一年之后,官渡之战的大戏上演了。谁也想不到的是,在这场袁绍和曹操的终极对抗里,贾诩竟然伸出了一只拨弄乾坤的手。

三 妙计频频

降袁与降曹之间

张绣那里来了客人,袁绍派来的特使,贾诩自然作陪。特使带来了袁绍的想法:与张绣联合,南北夹击,让曹操左支右绌,疲于应付。诸侯争霸,狂沙吹尽,形势已经明朗:袁绍和曹操成为两只巨蟹,别人只是小鱼小虾,例如张绣。

当时的刘备正为找一个立足之地而奔波,孙权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男孩。历来,出来混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跟谁的问题。曹操?袁绍?现实中的二选一仿佛一直比高考中的四选一要难。袁强曹弱,又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答案顺理成章地出来了:降袁。

主意已定,张绣恨不得立刻跪下,向袁绍的特使表忠。可是,谁知道贾诩陡然立起,以疾言厉色之态,对袁绍使者痛加训斥:“替我谢谢袁绍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连自家兄弟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张绣差点儿没被吓死:坏了,天塌了,这不是摆明了得罪袁绍吗!张绣定定神,强打精神,也不拿贾诩做叔叔了,质问道:“你怎么这样做呢?”贾诩娓娓道来,为张绣解疑释惑:降袁,锦上添花,人家看不上眼;降曹,雪中送炭,曹操感激涕零。张绣犹疑地说:“可是,我杀了他的儿子啊!”贾诩微微一笑,说了一句大而空的话:“将军虽与曹操有过节,但依我看来,曹操有雄杰之气,肚量宽宏,肯定不会为难将军。”

这话不久就传到曹操耳朵里去了,当时已经被中原第一写手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骂得体无完肤的曹操,顿觉扬眉吐气,美美地喝了半斤杜康。人都是喜欢戴高帽子的,曹操也不例外。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贾诩此前连连献计,一次次地让曹操惨败而归,那时曹操没有“雄杰之气”?难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服用了专家代言的某某口服液,变出息了?贾诩当时准备跟着曹操了,不能随便说曹操坏话了,张绣这个年轻人嘴不严。与人有杀子之仇,还敢大摇大摆地与之结盟,三国之大,也就是贾诩能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想法。深谙保命哲学的贾诩,抓住了曹操的软肋,如果张绣真的投奔袁绍,对曹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官渡之战的胜家可能就要易位。曹操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杀子之仇。

曹昂、曹安民、典韦三人在地下经常相聚,毕竟是在同一天到阴间报到的,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熟人。曹安民说:“我怎么看到伯伯带人出城了?”曹昂定睛一看,说:“爹爹看样子是去迎接一位重要人物,看看那仪仗,高规格啊!”典韦揉揉眼睛,发现新大陆一般的说:“啊,贾诩这鬼东西来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韦看不出其中蹊跷之处,兴奋地说:“哈哈,贾诩自己找上门了,主公非得把他大卸八块不可!呵呵,看来贾诩马上就要来和我们相聚了!”

曹昂和曹安民睁大鬼眼,不相信曹操以最高规格迎接的居然是张绣和贾诩。

曹昂看到老爹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贾诩面前,一把抓住贾诩的手,脸上居然还有讨好的神色。曹安民虽然成了鬼,可是依然鄙视地上的曹操:贱!曹操说:“使曹某信义著于天下,正是阁下呀!”握着贾诩的手,曹操似乎浑然忘记了正是眼前这双手,曾经轻轻一指,曹昂、曹安民、典韦便都死于非命。

世上芸芸众生为名为利为权而背叛自己,这是鬼也不能理解的啊!武林邪教有绝招,名曰“吸星大法”,总是把对手的内力吸为己用,着实恐怖;贾诩自保有绝招,名曰“借壳大法”,总是栖身在别人的壳里,借别人来拯救自己。

贾诩说服张绣投降,彻底粉碎了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幻想。官渡之战,还未揭幕,曹操就赢得一分。欣喜若狂的曹操,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张绣再次自愧弗如,说:“怪不得你不愿意投降袁绍,原来你是相中了他的冀州牧位子啊!”

这可冤枉了贾诩,贾诩至少有一个优点:从来不在乎官大官小,当年李傕封他做尚书仆射,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再说,曹操给贾诩冀州牧之位,当时也是画饼充饥。冀州还未打下来,你怎么去做冀州牧?曹操也没打算让贾诩去冀州上班,而是把他留在军中,让他做司空军事的活儿,放在今天就是军事顾问。天下之人,听说贾诩成了曹操的谋士,无不胆战心惊。奸雄配毒士,早已荼蘼的天下,又会怎样地风云变色呢?

同而不和

官渡之战进行了半年多,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曹操拎着一只空米袋子,愁眉苦脸地对贾诩说:“军粮将尽,奈何?”贾诩早就看出来了,曹操这样问,其实心里已经是做好退兵回许都的打算了。这还了得!要是让袁绍打到许都,万一被他俘虏,还有活路吗?贾诩一边想,一边动员曹操不放弃、不抛弃。贾诩说:“主公明识胜过袁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于袁绍,把握战机也胜于袁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能决出胜负,那只是从万全之策考虑罢了。而要决胜负于一役,只是顷刻间的事。”

在官渡之战还未开打时,荀彧就提出了著名的“四胜”:度胜、谋胜、武胜、德胜(详见第十章),和贾诩这时的“四胜”何其相似!真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荀彧的“四胜”在官渡战前,是宏观把握的战前动员,是导师的谆谆告诫;贾诩的“四胜”在官渡战中,是微观处理的具体措施,是谋士的机关运算。

曹操就咨询贾诩的问题再写信咨询许都的荀彧时,二人竟然又做出了几乎一样的分析,都说曹操过于保守,打不开局面。荀彧直言不讳地批评曹操是“画地为牢”,是肝胆相照的坦诚;贾诩却曲言曹操“顾万全”,闪烁其词,是明哲保身的戒备。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二人为曹操指的路也几乎是一样的。荀彧直接建议用奇,贾诩则拐弯抹角地说:“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抓住什么机会,贾诩没有说,但是他相信曹操会明白的,坚持了半年没有机会,那只能是用奇了。出奇制胜,但是剑走偏锋也有风险。

荀彧忠心耿耿,心里有啥说啥,直截了当地献计,败了,逃脱不了干系;贾诩不直接说用什么计策,让曹操自己去领会,胜了,功劳有贾诩的,败了,责任没有贾诩的。荀彧的原则很单纯:如何帮助曹操,把自己当作一块煤,投进火炉,以牺牲为光荣;贾诩的原则却多了一个:自保,他第一个考虑的永远是先让自己远离危险。荀彧的献计是中心辅佐,贾诩的献计则是敷衍塞责。荀彧和贾诩献计相同,但是二人的肝肠却是两般颜色。想来,经过处三日留香的荀令君,和这样的贾诩是万万不“和”的。这也算是“同而不和”吧。智慧的高度是一样的,可是,人性的高度却天壤之别。

有荀彧与贾诩相助,何愁不胜?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贾诩找对了老大,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可是,有一天,一直以来自保为上的贾诩却自己打破了这份他渴望已久的平静。

赤壁之战本来可以没有的

208年,曹操占领了荆州,降服了刘表水军,大张旗鼓,想顺江东下。

旌旗蔽江,甲光盖日,曹操踌躇满志地站在甲板上,遥望对岸,他仿佛看到写有自己姓氏的大旗,插遍了江东。贾诩走了过来,向曹操拱手请安,曹操兴致很好,问:“先生莫非有破江东之计?”贾诩笑着说:“当然有啦!”曹操来了精神:“请不吝赐教!”贾诩说:“明公您昔破袁绍,今收汉南,威名远扬,军威盛大……”贾诩不吝恭维之语,曹操皱起了眉,他已经习惯于“贾诩式语言”:若提反对意见,一定是把意见掩藏在恭维里的。现在,贾诩又开始恭维了,也就是说贾诩要对这次行动说不了。果然,贾诩说现在安抚百姓,使他们安土乐业,那么就可以不用兴军而江东稽服。

贾诩的意思很明确,现在不能去打江东,必须要等待时机。依然是“贾诩式语言”:从来不直接表明态度,而是让听话人自己揣摩。曹操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一贯明哲保身的贾诩居然会反对他。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不知道的是一向重视谋士意见的曹操为什么没听贾诩的。见曹操听到自己的意见后皱起了眉头,贾诩便乖觉地闭上了嘴。忤逆曹操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他不听就让他失败好了,和我什么关系呢?

如果,贾诩有荀彧的殉道精神,坚持己见,以死相谏,曹操也许能领会他的苦心,赤壁之战也许就没有了。遗憾的是,赤壁的大火还是烧了起来,因为贾诩不是荀彧。赤壁大败,贾诩等人在侧,曹操大哭去年已经辞世的郭嘉,哭声里,有对实际上已经与自己分道扬镳的荀彧的绝望,也有对贾诩明哲保身的失望。事未发而见先机,贾诩总是在第一时间里嗅到危险。《三国演义》并未写及贾诩劝阻曹操的赤壁之行,淡化了贾诩的智慧。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多吃菜,少说话,话到嘴边留三分,深谙自保哲学的贾诩此时已经61岁,更是看透了世事,知道曹操谋求的是权力,而且是国家权力,比当年抢掠三分碎银便欢呼雀跃的西凉小贼,要险恶何止百倍千倍!

这不由得让人心生疑惑:既如此,贾诩为何又劝阻曹操?也许,年过花甲的贾诩,对人世,对苍生,多了一份悯恤之心吧。都说老年人喜欢回忆,也许他回忆起自己曾经一语乱长安,陷天下于万劫不复中,心生愧疚,开始赎罪了吧。

这时的贾诩,能不说话就坚决不开口,不说话不可,就把话放在舌头下面转悠至少三圈再说。《三国演义》虚构了贾诩多次直谏曹操,这实在是“小看”了贾诩:他会“蠢”到直言相谏的地步吗?第七十四回,庞德抬棺决战,贾诩就曾有“庞德恃血气之勇,欲与关某决死战,臣窃虑之”的预言,直叫人叹为观止,可是,这一预言既得罪了庞德,又否定了曹操的用人,还灭己志气长人他威风,贾诩断然不会充当如此“乌鸦嘴”;第七十八回,曹操患头风,请华佗医治,华佗说要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根除,曹操以为华佗欲为关羽报仇杀害他,因而大怒,要杀华佗,贾诩谏阻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当时曹操在气头上,你和他对着干,他把你也砍了咋办?贾诩会冒死为别人出头说话?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贾诩会为别人张嘴。

只有在确保自己安然无恙时,才有可能开口说出只言片语。而这只言片语,往往是毒蛇蛇信轻轻拂动,被它击中的人,无不立马毙命,例如马超,例如韩遂。

史上最简洁离间计

古人善用离间计,《三国演义》开篇王允用貂蝉施展离间计,让吕布杀了董卓。虽然史上并无貂蝉此人,美人计一说当为虚构。但是王允为了不惜矫情曲意讨好于董卓,又极尽奉承取信于吕布,并最终离间二人,可谓是煞费苦心。而贾诩,只写了一封信,制造“涂改门”,便成功离间马超、韩遂,让二人反目,技术含量极高,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211年冬,正在征讨张鲁的钟繇八百里紧急公文到达许都:马超、韩遂联合关中将领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十部反叛,部众十万,屯据潼关。曹操说:“好家伙,造反也凑热闹呢!”

钟繇征讨张鲁,马超、韩遂顿生唇亡齿寒之感,兴兵自卫也是很自然的。和同样是来自西凉的贾诩一样,西凉诸将总是能在第一时间里嗅出危险的味道。曹操亲率大军征讨,马超理所当然不是对手。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降,马超又是送地,又是送儿子来做人质,态度很诚恳。投桃报李,曹操的态度同样诚恳,接受了马超的投降。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虽然是表面上,但是马超还是松了一口气。

人在放松的时候,容易发现问题。马超无意中听说,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坏了!曹操在信里说什么?是否韩遂要和曹操联手?……各种不安的想法在马超的脑子里跑马。一勇之夫马超的腿比脑子跑得快,他找到韩遂,在韩遂面前伸出手:拿来!韩遂纳闷:拿啥?马超:信!韩遂:凭啥?马超无语,却又向前伸了一下手。

韩遂虽然心中无愧,满怀对马超的不满,但是还是把信拿了出来,他准备等马超看完信后好好地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上上课。马超看到信上的要紧处,都涂抹了。马超指着这些涂改的地方问:“这是什么内容呢?”韩遂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这里本来就涂抹的,我拿到信时就已经这样了。”马超勃然大怒:“你以为我是小马驹吗?你这话三岁小孩也不信!曹操给你写信,如此重要文书,怎会如此涂抹!”韩遂是马超的叔伯辈,怎能容忍子侄辈如此诬蔑自己?马超、韩遂的西凉联盟,从马超父亲马腾时就开始经营,十几年来,一路走来,风雨与共,已成铁板一块,却因为“涂改门”而一朝解体。

消息传到渭南曹军大营,曹操无比佩服地对贾诩说:“先生的离间计,胜过千军万马啊!”贾诩摇摇手,连连说:“低调,低调!”“涂改门”是贾诩的代表作。他先建议曹操假意答应马超的诈降,先把他稳准,然后让曹操给韩遂写信,故意把信的重要部分涂改,再故意让马超知道这件事情。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为何是贾诩而不是别人策划了“涂改门”?

贾诩久在西凉,熟悉西凉诸将的群体个性:小心眼、白眼狼,代表人物:吕布。贾诩献计,打中了马超的七寸。另外,如此“下三路”计策,也就是贾诩这种人能够想得出。荀攸在官渡之战献调虎离山计,让人敬其运筹帷幄;黄盖在赤壁之战行苦肉计,让人感其胆略忠烈;吕蒙在夷陵之战行白衣渡江之计,让人叹其别出心裁;贾诩献“涂改门”一计,则让人毛骨悚然。每每读史至此,总觉背后发冷唯恐有人暗算。毒士出毒计,想想也很正常。

四 三国宅男

贾诩常用的十大词语

马超、贾诩等西凉人物,最精通生存哲学:超前防卫,假象对敌,自保至上。

随着权势的扩张,野心的膨胀,曹操、曹丕父子的牙爪越来越锋利。毛玠、孔融、崔琰、杨修等高级谋士接连死在曹氏父子的刀下。就连德高望重、一身清香的荀彧荀令君,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寿春。

文死谏,武死战。武死战,沃血疆场,多了一份壮烈,说不定还能被封烈士;文死谏,口舌获罪,必定先和主子闹翻,说不定自己死了还得搭上全家。贾诩躲在一边,就像一只野兽,窥探周围的情况,他早已经看出曹操、曹丕父子只将人才视作争霸天下的工具,不能和他们推心置腹。贾诩总不坚持己见,更不会以死相谏。贾诩处事不卑不亢,凡事力求中庸,深藏不露,就是他在乱世求存的法则!

他感觉到,当时的魏国,矛盾重重,杀机频生,比野兽和沙贼出没的西凉大漠,何止危险一万倍!他越来越沉默,上朝时总是垂着头,开会时总是坐在后面,找机会眯一会儿,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别人有时要问,就说刚才打瞌睡什么也不知道。贾诩常用的十大词语:嗯,呵呵,哈哈,嘿嘿,哦,也许,可能,不知道,说不准,再说吧。

可是,总会有些事情得用这十大词语之外的词语来回答,例如曹丕和曹植谁做接班人的问题。

低调太尉

一个人在执著地敲贾诩家的大门,清脆的回声在整个胡同里回荡。有人走到敲门者面前,对他跷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哥们儿,你有信心敲他家的大门,牛!敲门者愣了,问:“他家怎么了?”那人说:“贾老爷下班回来就大门紧闭,一般人敲门他是不开的。”敲门者笑着说:“我还真不是一般人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府的门终于开了,走出来一个老者,低眉顺眼但是无比警惕地打量着来人。来人把名刺递上去,老者看看,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那人就去了,黑漆漆的大门又关上了。

穿过回廊,来人对老者说:“你家主人架子比我家主人架子还大呢!”老者沉稳地说:“我家主人上了年纪,不愿意见人,不愿意问事,也就是你家主人能叫开我家的门。”来人是曹丕派来的。当时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位争夺战已经白热化。曹操派人向贾诩询问自固之术。

贾诩倾着头,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哪里是请教,这是拉选票来了。谁继承曹操,是曹家家事,曹操说了算,但是也是国事,大臣们的意见也很重要,尤其是贾诩这类老干部的意见,甚至可以左右曹操的想法。

自己这一票给谁呢?给曹丕,曹植即位咋办?给曹植,曹丕即位咋办?无论怎么回答,都有风险。不过,这对已经七十多岁的贾诩来说,并不是难事。曹丕不直接拉选票,他也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了一句大而无当的话:“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养,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适用于任何时候,可以作为天下所有为人子者的公约。即使曹操知道了这句话,鸡蛋里也挑不出骨头来。曹操是很反感别人介入丕植之争的。杨修不就是为此而死的吗?可是,贾诩这句话,你能看出什么倾向来吗?即使曹植派人来了,贾诩也完全可以把这句话送给他。奇怪的是,就这么一番“万金油”似的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

从不让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就是贾诩。

这一天,曹操屏退左右,留下贾诩,对他说:“曹丕还是曹植,二选一,你表个态吧!”呵呵,毒士遇见了奸雄,看看这次奸雄能否让毒士开口。毒士果然不说话,但是奸雄曹操岂是浪得虚名?他逼贾诩开口:“我和你说话,你怎么不回答?”贾诩一看逃不过去了,就倚老卖老地说:“我年龄大了,好走神,刚才想起了一些事,所以没有回答你的问题。”曹操步步紧逼:“你想什么来着?”贾诩不紧不慢地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情。”

贾诩了得,当时还有心思和曹操闲扯别人的事情,就是不回答曹操的问题。可是,能让贾诩如此说话,曹操还是有胜利感的。曹操大笑,瞬间,确定了太子———曹丕。

贾诩的回答霁月光风,可是,却把光辉都洒向了曹丕。袁绍弃长子袁谭于不顾,想让三子袁尚继承;刘表宠爱次子刘琮,疏远长子刘琦。最终———袁尚和袁谭兄弟阋墙,自相残杀,被曹操所乘;刘琦远走江夏,刘琮举州降曹。贾诩的意思在那里摆着,袁绍和刘表的失误,是因为违背了“立嫡以长”的习惯性做法而导致混乱。贾诩其实是在旗帜鲜明地支持曹丕,并且用袁绍和刘表来警告曹操。贾诩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决定了曹魏政权的接班人。贾诩的这句话妙就妙在没有直接表态却让曹操做了决定,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史上不可能有的事情,即使有,诸葛亮的洋洋千言,和贾诩的这一句话相比,哪一个更富有光彩呢?曹丕即位,十分感激贾诩的那句玄机无穷的回答,就把他送上了太尉的位子。

贾诩就任那天,东吴孙权笑了。孙权为何笑呢?这确实耐人寻味。

贾太尉时年刚过七十三岁,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一路走来,胆战心惊,一心自保,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这样的老人,在太尉位子上能做什么呢?曹二代曹休、曹真和夏侯二代夏侯尚茁壮成长,渐渐掌握了军权,司马懿也在不声不响地各处渗透,政权之争,军权之争,明里暗里,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切和七十多岁的贾太尉毫无关系了,这一切本来就和他毫无关系。贾诩一生,不争权,不争恩,不争名(他的名早就在李傕时代就臭了),老了老了,这些就更不入他的眼了。贾诩的一生,只有一个主题:活着。

老宅男死了

多请病假少上班,上班时能不问事就不问事;开会能不发言就不发言,发言时继续用贾氏“十大词语”(嗯,呵呵,哈哈,嘿嘿,哦,也许,可能,不知道,说不准,再说吧);八小时之外,不闲聊,不聚会,不去别人家串门也不让别人来串门,大门一关,躲进深宅成一统。贾诩成了一个老宅男。

夏侯家来求亲,贾诩说:“犬子无才。”曹家来提亲,贾诩说:“犬女无德。”司马家说:“我们做亲家吧!”贾诩说:“犬子犬女无才无德。”男女婚嫁,不结高门。高门不胜寒,侯门深似海。司马家早晚要血洗曹家和夏侯家,贾诩对危险的提前预知能力,确保了以后贾家儿女免于司马氏和曹氏的争斗。

223年,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执意兴兵。贾诩暗地里摇头,但是绝对不再说什么。作为太尉,贾诩采取了不作为政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年轻人火气大,万一揍我一拳,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很快,曹丕的第一次征吴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白发苍苍,白须飘飘,贾诩老矣。贾太尉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毒士,高明的谋士,最终是在颐养天年的平静里安然去世,享年77岁。他死的这一年,比他晚出生17年的殉道者荀彧早已经为捍卫自己的理想而死了13年。这13年,贾诩活着,荀彧在人们的记忆里留香。

《三国演义》写曹操死前,眼前出现了被他害死的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董承等二十多人。我们不知道的是,贾诩死前,眼前是否出现了长安城里在西凉屠刀下的万千百姓。地下,与那些死于长安之乱的人相见,贾诩可曾指骂为荼毒苍生的毒士?

智慧并不仅仅是荀彧、贾诩等谋士的专利,张郃将军的谋略也曾让刘备、诸葛亮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