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费扬古

费扬古(清朝名将)

费扬古简介

费扬古:董鄂·费扬古(1645—1701年),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顺治帝的孝献皇后之弟,清初名将。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归还京师。不久逝世,赐祭葬,谥号襄壮。雍正十年(1732年)入祀贤良祠。

费扬古传记——

费扬古(1645~1701),清初将领。清满洲正白旗人,栋鄂氏。出身贵族。他曾参与平定吴三桂的战争和讨伐噶尔丹叛乱。被封为一等公。谥号“襄壮”。

一、平吴三桂讨噶尔丹

费扬古是三等伯鄂硕之子,人长得十分英武,身材高大。14岁时,他就世袭了他父亲的爵位。

康熙十三年(1674),费扬古从安亲王岳乐率军从江西征讨吴三桂。吴三桂的将领黄乃忠率领了一万多人进攻清军所占的长沙和袁州。费扬古和副都统沃赫、总兵赵应奎率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后多次在征战中立功,于康熙十八年,升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准噶尔是厄鲁蒙古的一部,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康熙二十七年夏,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率兵三万,越杭爱山,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部。康熙二十九年,清廷授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参赞军事。这年秋天,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所率二万叛军展开激战。在清军猛烈的炮火下,叛军死伤惨重。

康熙三十二年(1693),费扬古被任命为安北将军,驻兵于归化(今呼和浩特)。第二年,噶尔丹派使者求见费扬古,要人贡天朝。费扬古恐其有诈,乃发兵去声言护送人贡,见入贡的男男女女有一千五百人之多,于是就把他们留在了归化城。向康熙帝奏疏,说明了这些情况。在奏疏中,他指出了噶尔丹表面要修好,暗地里派这么多人人贡是想探窥中原的虚实。康熙帝命侍郎满丕传谕,命令噶尔丹的使者返回,不用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清廷获悉噶尔丹“蠢动声息”,一面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整兵准备,于要冲之地设防,相机进剿;一面命费扬古兼右卫将军,将西2000里防线防卫好,同时命其准备粮草,以备来年进剿之用。

二、深入不毛剿灭叛军

康熙三十四年秋,噶尔丹果然率兵三万,沿克鲁伦河而下,进距巴颜乌兰,打算大举内犯。

第二年春,康熙帝决意亲征。清军兵分三路:康熙帝亲率禁旅为中路,出独石口,渡沙漠,直趋克鲁伦河,进击噶尔丹叛军主力;费扬古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率陕西、甘肃、宁夏之军为西路,从宁夏渡沙漠,挺进土拉河,遏叛军之退路,萨布素指挥的黑龙江、吉林、盛京兵及科尔沁蒙古兵为东路,出索岳尔济山一线,遏叛军东窜之路。康熙帝定于四月于图拉会师。

噶尔丹听说皇上亲自督师来剿,遥望御营,见御营旌旗招展,军威大盛,大惊失色,丢弃了帐篷、器械等辎重逃走。康熙帝命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追剿噶尔丹。同时密令费扬古,绕道于噶尔丹背后,前后夹击。费扬古侦知噶尔丹到了特勒尔济,就命前锋统领硕岱等人率兵前往挑战,且战且退,将敌引至漠北的战场昭莫多(在肯特山之南)。

费扬古分兵三路,安排得当。前面的清军把敌人引入包围圈后,清军开始对叛军围攻。叛军为了争夺高地,多次发起冲锋,都被击退,士气大挫,阵势动乱。费扬古遥望噶尔丹的后阵不动,估计到这是噶部妇女和驼畜所在之处,就率领精锐之师袭击噶尔丹的辎重,叛军大乱。费扬古连夜追敌三十多里,到特勒尔济口,斩敌三千余人,俘虏数百人,缴获驼马、牛羊、帐篷、器械等物品无数。噶尔丹之妻在战斗中也被打死。噶尔丹仅引数骑逃去。这一仗,噶尔丹叛军的主力几乎被全歼。昭莫多之战,费扬古所率西路军获得大捷。

康熙帝下令班师还朝。命费扬古驻守科图,但不久又命他移师驻守喀尔喀郡王善巴的游牧地。在那里,又率军击败了噶尔丹的残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在清军的进剿下,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遂于五月在阿尔阿塔台服毒自杀。至此,噶尔丹叛乱全部平定。皇上命令费扬古班师。是年六月,康熙帝命费扬古驻察罕诺尔,但因其有病,乃命昭武将军马思喀代领其军。费扬古还京师,仍任侍卫内大臣,晋一等公,康熙帝下诏褒奖了他“是个得力的将才”。

康熙四十年(1701),费扬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