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葛底斯堡战役

葛底斯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

葛底斯堡战役简介

葛底斯堡战役:葛底斯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为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所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属于葛底斯堡会战(Gettysburg Campaign)的最后阶段,于宾夕法尼亚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区进行,是美国内战中最著名的战斗,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美利坚联盟国的罗伯特·李将军所部北弗吉尼亚军团于钱瑟勒斯维尔战役获胜后,北上进攻弗吉尼亚、马里兰、以及宾夕法尼亚诸州。联邦军方面,林肯替换了约瑟夫·胡克少将,代之乔治·戈登·米德少将领波托马克军团,虽然赢得了这场决定性战役,终结了李将军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入侵北方各州,但未能阻止李将军遁回弗吉尼亚。

葛底斯堡战役过程分析——

葛底斯堡战役档案

交战双方:罗伯特·李将军VS乔治·米德将军

交战时间:1863年7月1-3日

交战前瞻:尽管罗伯特·李将军失去了“石墙”将军杰克逊,可他一直未放弃进攻宾夕法尼亚的计划。上一次他尝试北上时,本来已经攻入了马里兰州,然而1862年9月17日,李将军在安提耶坦之战中受阻,交战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重。李将军的目标一直不甚明确,也许他认为,只要攻入北方,就可以说服欧洲各国承认南部联盟的独立,甚至可以逼迫联邦进行和谈。

主要过程

李将军在杉安道河谷的胜利进军引起了华盛顿的警觉。联邦司令约瑟夫·胡克始终畏缩不前,甚至直到南军打到波托马克河谷的哈普斯渡口,胡克都没有出击,他因此被免职。1863 年6月28日,林肯任命乔治·米德为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对李将军而言,米德是一个更为强劲的对手。尽管米德并不情愿接受这一任命,但是他仍然迅速采取了行动,进入宾夕法尼亚,这对南军的计划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阻止南军

李将军本来已将北弗吉尼亚军团分成几路,而当他得知波托马克军团正在向他进攻并阻止南军跨过自东向西穿过宾夕法尼亚的萨斯奎汉纳河(Susquehanna River)时,他又将军队重新合并。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南军必须守卫葛底斯堡(Gettysburg)。 不幸的是,北军已经占领了该城。葛底斯堡储备着大量的军靴,这正是南军所必需的。而且此地城防十分坚固,四周丛林密布。城南有两座山峰,正南方是公墓岭(Cemetery Ridge), 山岭尽头是公墓山,东侧有一片高地兀自突起,名为卡尔普山(Culp's Hill)。西南方向还有一座学堂岭(SeminaryRidge),分成圆岭(Round Top)和小圆岭(Little Round Top)两个支脉;大小圆岭前是一片戈壁,分别是魔鬼岭(Devil's Den)、麦田(Wheatfield)和桃园(Peach Orchard)。

李将军的骑兵在骁勇的杰伯·斯图尔特(Jeb Stuart)的指挥下出战未归,这支骑兵不久前曾在布兰迪车站战役(Batle of BrandyStation)一南北战争 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兵交锋中遭到重创。李将军的部队从北方的钱伯斯堡(Chambersburg) 赶来,在葛底斯堡郊外遭遇了米德的部队。起初,战场形势对南军十分有利,而北军在南军的进攻下形成了一条以公墓岭为中心的半月形战线,右侧深人卡尔普山和公墓岭。

错失良机

战斗还将持续3天。联邦军已退守城南高地,李将军因病状态不佳。鉴于形势尚不明朗,李将军本打算当日(7月1日)不再发起进攻。但是,他一听说米德的主力部队即将抵达,就决定放手一搏,趁北军的战壕尚未建成,将其赶出公墓岭,迫使其向南撤退。此时,李将军的兵力约7.2万人,联邦军约为9.3万人。

南军司令命令理查德·埃韦尔(Richard Ewel)“适时”夺取公墓岭,但是,第2军混乱不堪,埃韦尔并未向山岭发起进攻。同时,联邦军趁机深挖战壕,巩固防御。第二天(7月2日)一早,两军在两座平行的山岭上各自列阵,中间隔着一道不足1英里(大约1.1 公里)的山谷。

在前一天的进攻中,南军没能乘胜夺取制高点,错失了一次绝佳战机。他命令(自己的老部下)詹姆斯·朗斯特里特(James Longstreet)从正面向公墓岭发起全面进攻。这时,朗斯特里特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主张率军南下进攻农村,抑或仿照弗雷德里克斯战役的模式,坐等联邦军队来攻。归根到底,朗斯特里特反对此时进攻,因为米德早有准备,此时进攻必然受阻。但是,李将军却坚持主张出击,他认为:“敌人已经准备就绪,不主动消灭敌人必会被敌人所灭。”

事实上,朗斯特里特没有按照李将军的指令从南面袭击北军,而是在圆岭和魔鬼岭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小圆岭是战场的制高点,如果能将火炮运送上来,就必然能在这场战役中占据主动。负责此地防御的是著名的北军将领约书亚。张伯伦上校(Colonel Joshua Chamberlain)及386名北军士兵。正是由于他的严防死守,北军才保住了小圆岭。战斗过程中,北军已有125名战士阵亡,且弹药用尽,张伯伦便令士兵拿起刺刀,同敌人展开一场白刃战,结果竟然俘获南军300余人。

丹尼尔·西克尔斯少将冒险违抗上级命令,率领他的第3军撤离公墓岭,为北军夺取了“桃园” 和“麦田”附近的凸出部分,加倍巩固了联邦战线。李将军恰恰是准备在此发动进攻。

7月2日,南部联盟从南北两边同时发起进攻。当晚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米德预计罗伯特·李将军第二天将从中部进攻。眼下,联邦军主力集中在西侧的左翼,呈钩形,一旦有需要,就随时准备增援。

皮克特冲锋

7月3日,李将军骑马巡视学堂岭,观察对面的联邦战线。他决定派朗斯特里特的第1军和乔治。皮克特的新军向公墓岭发起进攻。朗斯特里特认为此计划根本无法执行,因此曾公然反对,但他最终还是执行了李将军的命令。进攻前,他用260门火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猛烈轰炸。如此一来无疑暴露了自己的进攻目标。

皮克特主动要求出击,他同詹姆斯。佩蒂格鲁(James Pettigrew)率1.25万南军士兵向公墓岭上的一片树林前进。皮克特组织部队有序前进,穿过一片1英里(1.6 公里)的空旷地带;北军埋伏在石墙后,对皮克特进行了猛烈的火力打击。

“皮克特冲锋”对南部联盟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灾难。温菲尔德。汉考克(Windfield Hancock)对弗吉尼亚军团进行了反击,皮克特的军团伤亡率高达85%。这场悲剧也被称为“南部联盟作战的极限”。

一位参加了冲锋的联邦老兵回忆道:“南军冲上狭窄的山脊后,战线大幅缩短,而纵深大幅增加。”联邦军“毫无规律、断断续续的炮火”让他们猝不及防,弹片四处横飞。南军一靠近北军战线,便遭到雨点般密集的进攻,伤亡不计其数。

李将军自己这样描述了葛底斯堡战役:“皮克特率领的这支弗吉尼亚师是我见过的作战最英勇顽强的部队,他们今天的出色表现任何军队都难以超越。”

战后余波

7月4一5日,李将军率领北弗吉尼亚军团冒着大雨向南撤退。米德赢得了此战的胜利,之后,他仅派了两个师继续追击溃退的南军,而联邦主力则转入马里兰,准备切断敌人的退路。南军撤退途中遭遇波托马克军团的拦截,然而米德认为对手太过强劲,便没有进攻,李将军因此侥幸逃脱。

双方将领在这场战役中均有失误之处,并各自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南军士兵伤亡近三分之一,米德也损失了2。3万人左右。联邦军未能乘胜追击,丧失了全歼南军的有利时机。南军虽然损失惨重,却并未被彻底摧毁,只是从此以后,南军再也没能占据主动。

葛底斯堡战役的同一天,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夺取了维克斯堡(Vicksburg)。现代历史学家已经不像一百多年前那样追捧李将军了。

事实上,李将军遭遇的对手通常并不十分强劲。自从杰克逊去世后,南部联盟再也没有取得过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