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萧赜

萧赜(齐武帝)

萧赜简介

萧赜: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8月27日),字宣远,小名龙儿,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建元元年(479年),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即位为齐武帝,年号永明。在位期间,关心百姓疾苦,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延续其父萧道成的检籍政策。永明三年(485年),因检籍政策起兵叛乱。永明八年(490年),被迫宣布“却籍”无效。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永明十一年(493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萧赜传记——

萧赜是萧道成长子,元嘉十七年(440)生于建康。据说他出生的那天夜里,祖母和母亲梦见有龙踞于屋上,故小名叫龙儿。萧赜43岁时继帝位,称武帝,在位12年,54岁逝世。

一、顺利继位 处置父臣

宋明帝即位后,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由邓琬作主起兵反叛,一时全国响应,四方兵起。当时,萧赜只有20多岁,担任赣县县令。赣县属南康郡管辖,南康郡又是江州的下属郡,故赣县正处于动乱的中心。南康相沈肃之多次命令萧赜举兵响应刘子勋起事,但都遭到拒绝。沈肃之见他敢拒不从命,大怒,下令将他押入郡狱。

萧赜

萧赜被关在郡狱,正在他焦虑之际,族人萧欣祖和门客桓康率众破狱将他救出来。沈肃之闻讯后速率数百人前来追赶,萧赜毫无惧色,指挥众人拼力击败追兵,生擒沈肃之,斩敌百余人。然后率部下百余人正式举兵响应朝廷之命。后来,人数达到三千,攻下南康郡。

明帝平定刘子勋之乱后,萧赜与父亲萧道成都因效忠朝廷立下军功而加官进爵。萧赜也在这次动乱中初露锋芒,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敏锐和军事才能。

萧道成乘刘宋皇室骨肉相残之机逐渐掌握朝政后,萧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被委以重任。沈攸之任荆州刺史,将士勇猛,兵甲精良,他本人又久经战阵,军功卓著,因此朝廷对他甚不放心,秘密严加防范。萧道成特派萧赜为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防备沈攸之。萧赜在州,修治器械、操练兵马,积极备战。顺帝刘准即位后,萧道成调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任萧赜为左卫将军,随刘燮返京,并写信给他,嘱咐说:“汝既入朝,应当选一个文武兼备又合你意的,委以后事。”萧赜接信,推荐司马柳世隆代替自己,萧道成果然任命柳世隆为长史,行郢州事。萧赜临行前,对柳世隆说:“沈攸之一旦为变,焚烧夏口舟舰,再顺流东下,将不可制服。如果能留沈攸之攻打郢城,必然不能很快攻下。你为其内,我为其外,内外夹击,必能破敌。”所以,萧赜行至寻阳,接到沈攸之反叛的消息,能那样胸有成竹、指挥有方并非偶然,而是早有准备。后来,沈攸之果然猛攻郢城,遭到了柳世隆的顽强抵抗。30余日未能攻克,后竟至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后,萧赜封闻喜县侯,任江州刺史。以后又随父亲地位的升迁而步步高升。

齐国建立,萧赜为齐世子,以石头城为世子宫,坊省服章一如东宫。萧道成代宋称帝,他被立为太子,成了齐王朝的当然接班人。建元四年(482)三月,齐高帝萧道成“驾崩”,萧赜正式登极。第二年改元永明。

萧赜即位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先父留下的旧臣。他当皇帝时已40余岁,年轻时随父创业,立下功劳,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再加上他性情刚严,遇事有主见,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所以不甘听命于人,也不愿一切都按父亲生前的安排执政。萧道成临终之时,召褚渊、王俭受遗诏辅佐萧赜。这两个人都是谨慎小心之辈,萧赜对他们倒还放心,知道他们不会干预朝政,所以尽管褚渊多次因病上表请求逊位,他都不准。

对受遗诏辅政的褚渊、王俭,萧赜能够容纳,但对其他先朝的旧臣就不能如此宽容了。

吏部尚书江谧在宋末沈攸之反叛时,建议萧道成假黄钺指挥平定叛乱,因而深得萧道成赏识,从此官位通达。萧道成去世后,无遗诏要江谧辅政,他便心怀不满。等到萧赜即位,不少大臣都迁升新职,他仍然官居旧职,就常口出诽谤之言。一次,萧赜生病,江谧忙不迭地来到豫章王萧嶷府上,客套一番后,就赤裸裸地试探道:“今至尊患不起之症,太子又非才,不知公有何打算?”萧嶷为人忠厚,与哥哥萧赜关系密切,所以面对江谧的挑拨毫不动心,待萧赜病情好转后,马上报告了江谧的不轨言行。萧赜听后,毫不迟疑,下令江谧改任南东海太守,未及出发,又命御史中丞奏江谧前后罪恶,随后下诏将其赐死。

在先朝旧臣中,萧赜最恨的是荀伯玉。荀伯玉曾多年跟随萧道成,忠心耿耿,为萧道成所信任。萧赜即位后,对荀伯玉、垣崇祖表面上很重用,荀伯玉累官至散骑常侍,垣崇祖累迁至五兵尚书。永明元年(483)四月,萧赜突然下诏,诬垣崇祖招结江北荒人,欲与荀伯玉共同作乱,派兵收杀二人。

车骑将军张敬儿是萧道成手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屡立奇功。萧赜对这位武功卓著而又野心膨胀的粗鲁旧臣早不放心。垣崇祖死后,张敬儿开始惶惶不安,萧赜知后对他更不放心。正巧有人报告,说张敬儿派人与蛮人交易。萧赜怕他举兵为乱,便下了除掉他的决心。一日,萧赜在华林园设八关斋(八关即佛教的八戒),朝臣全都来参加。萧赜端坐上首,果断下令,将张敬儿逮捕入狱。不久,与四个儿子同时被杀。

谢超宗与张敬儿是儿女亲家,见张敬儿被杀,心中不满。一日,他去拜见丹阳尹李安民,说:“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不知你有什么打算?”李安民知道谢超宗是在用言语激他,故笑而不答。待谢超宗走后,便报告了萧赜。萧赜平常就恨谢超宗轻慢无礼,于是令御史中丞袁彖奏弹谢超宗,然后将其收付廷尉,徙往边地,又于途中赐死。

袁彖在弹劾谢超宗的奏表中,语言不够尖刻,萧赜对此非常不满,又让左丞王逡之奏弹袁彖轻文略奏,挠法容非,免其官,又禁锢十年。

萧赜并非一味排斥父亲的重臣,也很巧妙地利用他们,包括死人。对袁粲、沈攸之等人反叛案的处理即是如此。

袁粲、沈攸之都在宋末起兵反萧道成失败而死,萧道成在世时按叛逆罪论处。但由于他们是打着维护宋朝统治的旗帜起事的,社会上很多人对他们忠于旧主的精神很是赞扬,尤其是袁粲为宋死节、深得世人同情。与此相反,当时的朝廷重臣褚渊却因出卖袁粲而受人鄙视,他的儿子褚贲为其父失节而感到羞耻,在褚渊死后终身不仕,又将南康公的爵位让给弟弟继承,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萧赜深解此情,他也想利用人们忠于旧主、死不改节的精神为自己服务,便于永明元年(483)四月下诏,称“袁粲、刘秉、沈攸之,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录”,皆命以礼改葬。后来,萧赜让沈约撰《宋书》,沈约不知该不该立《袁粲传》,便向萧赜请示。萧颐答道:“袁粲是宋世忠臣。”同意为袁粲立传。沈约在书中大篇幅登载宋孝武帝、明帝的一些生活丑事,萧赜见了,对沈约说:“我当年曾在明帝世任职,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沈约在书中做了大量删节。萧赜能如此较为公正地对待历史,表现出政治家的大度,因而深得人心。

二、用人欠当 治家颇宜

萧赜性情刚毅,处事果断,很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即位后立志要使国家富强。他最恨的是奢侈浪费,不喜游宴、雕绮之事。不过,他的后宫里有姬妾万余人,他的弟弟、豫章王萧嶷后房也有千余人,皇宫与王府中,大宴小席也是接连不断。

萧赜虽能妥善处理袁粲、沈攸之一案,但却用人不明。萧赜为镇西长史时,宋世府主簿王晏对他百般阿谀奉承,得到信任。萧赜为太子,王晏为中庶子。后来萧赜得罪了父皇萧道成,王晏怕连累自己,便称病不见萧赜,自动与他疏远。萧赜即皇位后,不但不怪罪王晏,反而信任如旧,先是任命其为丹阳尹,后又让其出任江州刺史,因王晏不愿离开京师,又留其任吏部尚书。二人朝夕都要见面,议论朝事,朝中大臣虽对王晏这种人很看不起,但因为皇上器重,所以连萧嶷、王俭等都降意接待他。永明七年(489),王俭去世。礼官欲依东晋丞相王导故事,谥王俭为“文献”。王晏平日与王俭不和,便对萧赜说:“晋世王导得此谥,但宋氏以来,不加于皇室以外之姓。”萧赜听后,便取消了此谥,改谥“文宪”。萧赜又欲以王奂为尚书令,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与王奂关系不睦,就又在萧赜面前献计说:“柳世隆有勋望,恐不宜在王奂之后。”萧赜对他言听计从,果然以柳世隆为尚书令,以王奂为尚书左仆射。

另外深得萧赜亲信的是几位出身微贱的小人,如中书通事舍人茹法亮、吕文显,外监吕文度等。茹法亮等人无法无天、营私舞弊的行为,引得人们痛恨、反感,但由于萧赜对他们大加纵容,别人也不敢反对指责。

不过,比起前朝的父子、兄弟仇杀来,萧赜牢记父亲临终之言,颇能顾及骨肉亲情。一日,萧赜见一份奏章,密报长沙王萧晃从南徐州罢职还都,私载数百人的器仗,被禁司发觉后,全部投入江中。萧赜曾明令禁止诸王蓄积私仗,诸王在京都,只准置捉刀左右40人。现在见到萧晃敢违背命令,不禁大怒,想依法处置。豫章王萧嶷闻讯后急忙入见萧赜,一见面便跪下行礼,痛哭流涕道:“萧晃之罪固然不足原谅。愿陛下看在先朝的面子上宽恕白象。”萧赜听他提起父亲,又叫萧晃的小字白象,骨肉之情油然而生,也忍不住低首垂泣。

萧赜弟兄19人,他为老大,老二萧嶷是同母弟。兄弟二人自幼和睦,亲密无间。父亲萧道成见萧嶷处事稳重,有容人之量,曾想以他代替太子萧赜,但萧嶷毫无夺位之心,依然恭悌尽礼对待萧赜,所以萧赜即位后,两人友爱更深。按照制度,诸王入见皇上必须衣冠整齐,萧赜特准萧嶷参加内宫曲宴时,穿白服裙帽。萧嶷为人谨慎,考虑到位高权重,常想着自行引退,待萧赜也是恭谨忠笃,尽君臣之礼,只有萧赜亲幸府第,才身着白服乌纱帽侍宴。所以萧赜对他最放心。

萧晃是萧道成第四子,少有武力,爱好武饰。宋末,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时,萧晃身着盔甲,带领众多武装卫士,浩浩荡荡在街上骑马巡行,非常威风。萧道成即位后,萧晃在豫州刺史任上,每要处理政务都会受到典签的制约,萧晃一怒之下杀了典签。这件事深深激怒了萧道成,亲自下诏杖责萧晃,从此以后也不再喜欢他了。萧道成临终时,嘱咐萧赜,只能让萧晃在靠近京师的地方任职,勿令远出,以利控制。所以萧赜即位后,先任萧晃为南徐州刺史,继而又征他入京,结果就发生了私带甲仗入京之事。由于萧嶷再三为萧晃说情,萧赜也想起父皇临终时的告诫,于是赦免了萧晃之罪。从此一直到永明八年(490)萧晃去世,萧赜都无害他之意,但也不见亲宠,再未让其到京师以外的地方任职。

永明八年(490)八月,荆州府僚佐们密报荆州刺史、巴东王萧子响私作锦袍等物,准备与蛮人交易器仗。萧子响是萧赜第四子,小时候因萧嶷无子,出继给了萧嶷。后来萧嶷有了儿子,上表请求仍然留他为嫡长子,萧赜准许,又特别关照萧子响可以享受见诸王不致敬的待遇。虽然如此,因已出继,车辆服装皆不同于诸王。萧子响性情暴躁,每入朝时,就忿怒不已,用拳猛力敲击车壁。萧赜知道后,不忍儿子受委屈,特令其车服与诸皇子相同。永明六年(488),萧子响被封为巴东王。七年,任荆州刺史。萧子响自幼勇力绝人,喜欢各种武器,故有欲与蛮人交易器杖之事。萧赜很了解这个自幼好武的儿子,觉得他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先派人前去精加检校。不料,他很快又得到消息:萧子响得知朝廷派人精检,把长史刘寅、典签吴修之等八人叫去质询,一怒之下,竟然把八人全都杀死了!

萧赜闻讯,又惊又气,对众臣说:“子响反了!”随即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精兵数百人前去荆州检捕群小。又嘱咐说:“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性命。”萧子响闻讯,频频派使者联络表白,又杀牛准备丰盛的酒菜慰劳台军(即禁卫军)。尹略等人既不容解释,不准进宫,又出言相讥,倾倒酒食。萧子响忍无可忍,率领所养勇士和州府兵2000人出城,他自己与百余人操万钧弩,宿江堤上。第二天,府州兵与台军交战,萧子响在堤上发弩射击,台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乘单艇逃回建康。

萧赜见萧子响竟敢公然动兵,非常气恼,又派丹阳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太子萧长懋平常很忌恨萧子响,便在萧顺之出发前秘密传谕,要他在外面处死萧子响。萧子响带白衣左右30人乘小船赴建康,途中遇到带兵前来的萧顺之。萧子响欲申明理由,萧顺之不听,于射堂将其缢杀。

萧子响临死前亲笔给父亲写信,陈说了自己的委屈,并表示:为了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自己免除逆父之批评,甘愿自杀。读着儿子的绝命书,萧赜的心里十分难过。但他见到有司奏请绝萧子响宗属之籍、削爵士、易姓蛸氏的报告,还是准奏了。

三、谨慎择人 临终警言

到了晚年,萧赜深为接班人的事情所困扰。

萧赜不到20岁就生下了长子萧长懋,孩子最受爷爷萧道成的喜爱。萧赜为了培养萧长懋,还曾让他慰劳将帅,接触军旅。后又把他送回京师,跟随在萧道成身边。那时,萧道成初创大业,特别重视嫡嗣,见到长子长孙,高兴异常,常令他与文武宾客相往来,又命令荀伯玉:“我出行之日,城中军队悉受长懋节度。我在京城,内外值防与诸门防卫也由长懋负责。”萧道成代宋称帝之前,萧赜从雍州还京。因襄阳是军事重镇,特让萧长懋代父任雍州刺史。

萧道成即皇位后,封萧长懋为南郡王。江南诸朝历代没有嫡皇孙封王,萧道成开此先例,足见对长孙的宠爱。

萧赜即位,立萧长懋为太子。长懋爱好文义,礼接文士,蓄养武人,亲信之徒布在朝廷。萧赜又常把狱讼交给他处理。萧赜到晚年喜好宴游,将尚书曹的事情也分送给太子省视,太子由此威著内外。

南朝是个崇佛的时代,这是当时的彩绘《佛本生故事》

萧长懋生性颇喜奢丽,东宫的殿堂皆雕饰绮丽超过了皇宫。一次,萧赜到豫章王萧嶷宅第去,回来时路过太子东宫,只见宫城气势宏伟,规模庞大,不觉大吃一惊,进而又想到如此壮丽的宫室,恐怕全京师的人都见到了,唯有自己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没想到太子竟如此胆大妄为,朝野百僚又如此惧怕太子,欺瞒自己。萧赜只觉得一股子火气直冲脑门,厉声喝令:“监作主帅是谁?给我收捕下狱!”萧长懋听说父亲动怒,惶惶不知所措,急令部下掩藏罪证。萧赜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既恼火又伤心,狠狠地将他责备了一通。

萧长懋身体过于肥胖,所以很少出外游玩,整日呆在东宫。为取乐解闷,他常和部下在宫内玩弄羽仪,制造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乘坐的辇及乘舆。东宫与皇宫近在咫尺,而萧赜连一点风声都未听到。

永明十一年(493)正月,萧赜接到报告,太子病倒了,便亲到东宫探视。不久,太子病逝。萧赜亲往东宫,痛哭尽哀。下诏准太子穿衮冕之服举行葬礼,谥曰“文惠”。

文惠太子死后,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帝位继承人将是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是萧赜次子,与文惠太子同为皇后所生。他自宋末以来,便跟随父亲踏入仕途,经受政治、军事的各种熏陶。齐世,官居高位,多年任宰相,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深受宠爱。他思贤若渴,礼接下士,一时人才云集,八方幅辏。按萧子良的政治经验和威望,被立为继承人似乎不成问题,结果却大出人们所料。原来,萧赜在太子死后仔细检视东宫,发现了太子违反制度的服仪羽仪,大怒。又因为萧子良与太子关系很好,知情不报,连萧子良也嫌责起来。

经过反复考虑,当年四月,萧赜正式立文惠太子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东宫文武全改为太孙官属。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麒麟

七月,萧赜病重,诏萧子良带甲仗入延昌殿侍奉医药。又顾虑朝野闻讯忧遑,人心不稳,于是硬撑着病体,召乐府奏正声伎。临终之时,萧赜慢慢睁开了双眼,吃力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们,气喘吁吁地问:“太孙在哪里?”左右忙答:“太孙尚在殿外。”萧赜定了定神,一字一顿地说:“宣太孙入殿,东宫甲仗随之。”说完,微闭双目静待。不一会儿,太孙萧昭业匆匆赶到,萧赜伸出手,颤微微地拉住太孙,用尽全身气力说了句:“若忆翁,当好作!”又看了看次子萧子良,点点头,随后平静地死去。终年54岁。谥曰“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景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