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纽波特战役

纽波特战役(Battle of Newport)

纽波特战役简介

纽波特战役:纽波特战役,1600 年,联省共和国不顾莫里斯反对,让他征服法兰德斯的沿海地带,夺取纽波特和敦克尔刻两个港口。6 月21 日,莫里斯带兵渡过耳德河,准备于7 月1 日围攻纽波特。7 月2 日,尼德兰新任总督阿尔布雷希特七世大公带领西班牙军队赶往纽波特。莫里斯得知这一消息后,派一支小部队占领了西班牙军队必经的一座桥,阻止西军前进。西班牙军队先行一步到达桥头,消灭了荷兰军队的小股部队。 上午,荷兰军队涉水渡河,快速向东北推进。中午,双方在海滩上相遇。荷兰海军战舰用远射程炮轰击西班牙军队,但并未取得多大成效。海水涨潮,双方的战场不断向内陆移动。西班牙军队击退荷兰骑兵的冲锋后,阿尔伯特指挥他的预备部队发起冲锋,荷兰军队被迫后撤。为挡住西班牙人的进攻,莫里斯也下令预备队出击,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击溃了西班牙军队。接下来,荷兰军队乘胜反击,全面反攻,西班牙军队难以抵挡荷兰军队的攻势,四处逃散。荷兰军队虽然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后方运输线仍受到西班牙军队的威胁,不得不放弃攻占纽波特的计划。莫里斯在同西班牙人的斗争中,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大胆进行实践,多次取得胜利。他的成功挫败了西班牙人,证明了他本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荷兰摆脱了西班牙人的统治而获得独立,莫里斯在军事上的贡献功不可没。

纽波特战役过程分析——

纽波特战役档案

交战双方:拿骚亲王莫里斯VS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

交战时间:1600年7月2日

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而言,战争毕竟不同于科学和艺术领域。虽然古希腊罗马的战例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后代的武器装备早已远远超过了古代,火炮的出现便是明证。1494 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时使用青铜加农炮将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的要塞夷为平地,这对没有火炮和火药的古罗马而言无疑是难以想象的。旧式城堡已经无法抵御新武器的入侵,只有经过改良的新式城堡才能抵挡重型火炮的进攻。这一时期,火炮是促使军事战略天翻地覆的首要推动力。但可移动重型火炮的发明让人们再次清楚地认识到平整的道路对军事行动的重大意义。火枪逐渐变得轻巧、便携,命中率也有所提高,因此愈发受到各国青睐。火枪手在战斗阵型中位于侧翼,即黑太子爱德华或亨利五世时代弓箭手的位置。在那个时代,步兵的主要武器仍然是长矛。1568年起,尼德兰北部的新教徒掀起了反抗西班牙天主教统治的起义。起义引发了荷兰与西班牙的长期冲突,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这场持续了约80年的西荷之战才终于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也标志着波及众多欧洲大国的“三十年战争”最终结束。

交战结果:众所周知,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文化和艺术上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思潮。与此同时,战争理论研究也同样达到了一轮新的高潮。正如科学、艺术和文学领域纷纷从古典文化中探求灵感一样,政治家和将军也开始研究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的战略和战例,汲取经验教训。

主要过程

新式司令

拿骚亲王莫里斯(Prince Maurice of Nassau, 1575一1625) 是荷兰川执政“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 之子。威廉曾宣布要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但1584年他不幸遭人暗杀。莫里斯子承父业,率领荷兰人团结一致,将新教徒的起义转变成一场荷兰独立运动, 终于把西班牙殖民者赶出荷兰共和国。莫里斯不仅是一个战术大师,而且可以算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将领。他非常清楚,在这个可移动火炮迅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攻城还是守城都迫切需要新技术。

莫里斯开始自学攻城法,他研究了父亲的死敌一西 班牙的阿尔瓦公爵21和帕尔玛公爵B]发明的攻城战术。历史学家约翰·蔡尔兹(John Childs)对这一战术的定义是:先封锁,后包围。即:“用两层对垒(contravallation and circumvallation) 围住所攻之城,同时保护自己。然后开挖战壕、部署雷区,通向事先选好的攻城地点。在排炮中间安置火炮,轻型加农炮主要用于摧毁低矮的防护墙和守军的火炮,而重型火炮则用于集中摧毁防御工事。突破守城防线后,随即进攻斜堤,夺取主城墙(或主堤)前的护城河外岸,再用火炮攻击主防御墙。同时,步兵立即建桥筑堤,通过护城河,随时准备破城而人。”

军事改革

莫里斯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军事改革家。他非常清楚,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先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军队。在他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各领域都兴起了一场复古的高潮,因此莫里斯也同样热衷于效法古代的战例。他不仅潜心研究古代战争理论,还注意从与他同时代的战略专家身上汲取营养,例如贾斯特斯。李普修(Justus Lipsius)。李普修是莫里斯在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学习时的导师,他撰写了多篇关于古罗马军队的专著,同时也潜心研究攻城战争,为莫里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莫里斯派军官到莱顿大学学习,他的表兄约翰则在德国锡根(Siegen) 设立了一所军事学院。

由于缺乏充足的兵源,莫里斯无法建立一支公民军,因此他的军队多为雇佣军,士兵大多来自欧洲北部的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士或者丹麦等新教国家。

他也十分小心地给雇佣军提供一-定的条件, 以保i证他们效忠自己。

莫里斯在步兵的改革上花了大量心血。他定期给士兵发饷,使士兵第-一次有了可观的收人。此外,他还按照古罗马战略家埃利亚努斯。塔克提卡斯鬥的观点,强调军事训练。严格的训练对提高长矛手的作战效率和火枪手装弹的速度有很大帮助,因为当时火枪还十分笨重。长矛手和火枪手协同行动可以大幅提高步兵的射击速率。

这时的军团结构刚刚有了现代军团的雏形。16世纪,西班牙发展出一支极其高效的作战部队,即由1500名士兵组成的“西班牙步兵大方阵”(terio)。

莫里斯对这种结构做了进-步改进,让士兵组成-一个长方形方阵,中间是5行长矛手,两翼辅以火枪手。他还将;方阵规模减为800人,后来又压缩成580人的棋盘结构。的确,正如人们所言,莫里斯对战场的把握如下棋一般灵活自如。这样的小型方阵比西班牙的步兵大方阵更灵活,更易于指挥。按照当时的传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担任指挥官,而莫里斯军队的许多下级军官是普通荷兰人。他很早就懂得打破等级限制、重用贤能的重要意义,这在当时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他的改革得到了检察官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Johan VanOldenbarneveldt)、表兄威廉。路易(illiam Louis)以及拿骚-锡根(Nassau-Siegen)伯爵约翰七世(John VII)等人的大力支持。

莫里斯还废除了旧的炮兵制度,引进了标准口径的武器,以适应他所擅长的围城战。他建立了一支1.2万人的小型常备军,配备6门野战炮和42架加农炮。早在1598年,他就在荷兰海牙建立了铸造厂。另外。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撰写的两部著作为荷兰军事要塞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战略与时机

低地国家在反抗西班牙起义的过程中,因宗教的不同而出现了明显的分区。南部"依然信奉天主教,北部则信奉加尔文教”。于是莫里斯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北部的7个省:权力中心主要位于荷兰省、泽兰省(eeland)和乌特列支省(Utrecht), 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至格罗宁根省(Groningen)、 上艾瑟尔省(orvrissel)、 弗里斯兰省(Friesland) 以及海尔德兰省(Gelderland)。 莫里斯同议会和国会商量后,确定了几个重点围攻城市。1589- -1609 年,莫里斯至少从西班牙手中夺回29个城市,颠覆了帕尔玛公爵自1587 年以来所取得的胜利果实。

1588年,为配合“无敌舰队”(Glorious Armada)进攻英国,帕尔玛公爵在尼德兰的军事行动暂时被搁浅。然而英国天气恶劣,加之弗朗西斯。德雷克间的大肆劫掠,“无敌舰队”最终无功而返。帕尔玛公爵又被派往法国支援天主教反对新教的行动。于是,莫里斯趁机占领布雷达",,随后又先后控制了聚特芬(Zutphen). 赫尔斯特(Hulst)、奈梅亨则、斯滕维克(Steenwijk). 库福尔登(Coevorden)、 吉尔崔顿堡(Gertruidenberg)和格罗宁根。1598 年法国和西班牙和解,打破了莫里斯的战略均势。幸运的是,西班牙军队内部出现了兵变,加之新任的西班牙驻荷兰总督,即奧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Archduke Albrecht ofAustria)经验不足,莫里斯很快又重新占据了上风。

重大胜利

莫里斯总是尽量避免同敌人正面冲撞,这很可能是借鉴了古罗马将军费边。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对付汉尼拔的经验。1597年,莫里斯在蒂尔瑙特战役"中打败瓦拉斯(Varas) 指挥的西班牙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瓦拉斯的军队约有2500人伤亡,而莫里斯的荷兰军仅损失了100人。1599年,莫里斯南下进攻弗兰德海岸,进入奥斯坦德口。这个港口城市当时只有一支荷兰卫戍军驻守,莫里斯准备以此为据点,夺取敦刻尔克和纽波特。1600年7月2日,他在纽波特城外的沙丘上击溃兵力稍弱的西班牙军。莫里斯能在这场鏖战中取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兵种密切配合和巧妙的炮兵部署。然而莫里斯由于兵力不足,难以围城,最终没能夺取敦刻尔克或组波特,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战机。

1609年,在西班牙新任指挥官安布罗吉欧。斯皮诺拉侯爵(Ambrogio Spinola)的请求下,荷兰同西班牙签订了12年的停战协定。

1621年,停战期满,双方重新开战。从某种程度上说,西荷重新开战更像是“三十年战争”中的一段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