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之一)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1564年在罗马去世,享年89岁。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传记——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画家、艺术巨匠。他的绘画代表作《最后审判》被誉为“人体的百科全书”;他的杰作《大卫》不仅是他创作的精华,也是复兴古典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部附近的山城小镇卡普莱斯,当时他的父亲正担任着这个小镇的行政长官。刚出生的米开朗基罗,因为母亲体弱多病,排行老二的他被送到一个石匠家中抚养。据说,他后来成为雕刻家与此不无关系,他自己曾说过:“我在吸吮乳母(石匠的妻子)的奶水时就拿起了雕刻人物形象的凿子和锤子。”

alt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6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家也败落了。父亲经常失业,家里越来越穷,但他还是把米开朗基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米开朗基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这些必要的教育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幼的米开朗基罗还不能体会到这点,他在学校的学习很糟糕,他老是画画,回到家还往墙壁上画,为此,父亲常常打他,而且一次比一次历害。但是米开朗基罗本性难移,他不但依然故我,而且一再表示要当个艺术家。单凭这一点就能把老波纳罗蒂气疯,他希望家中的五个儿子都去经商,将来成为银行家,以重振波纳罗蒂家的贵族家业。偏偏他最喜欢的米开朗基罗不但不按他的想法去做,反而自甘“堕落”,一定要去干那有辱家声、靠手艺吃饭的行当。当时的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卑微,被人们视同工匠,靠凿子、画笔谋生,为贵族们所不齿。

性格倔强的米开朗基罗选定艺术生涯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因为佛罗伦萨人热爱艺术的风尚,给了他强烈的影响。其次,他的艺术才华使他对自己的选择相当自信,他那坚韧顽强的个性也使他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决不动摇。这是一种巨人的性格,也是他日后成功的保证。

最后,日渐贫穷的家庭现状也使他的父亲无力阻拦,当他父亲听说米开朗基罗到著名的基兰达约画室去学艺,不但不需要交付学徒费,反而能挣钱时,他言不由衷地妥协同意了。

基兰达约在艺术史上是个有地位的人物,13岁的米开朗基罗能拜到这样的名师,对他学习艺术大有帮助。米开朗基罗虽在这里只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十分勤奋、刻苦,因此技艺进步很快。他在那儿除了大量地写生之外,还临摹了许多老画家们的作品,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所以深得老师基兰达约的赏识。

后来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罗伦索·美第奇召见了基兰达约,要他把自己两名最好的学生送到他新办的美术学校“庭苑”去学雕刻。基兰达约不敢违抗,于是米开朗基罗和基兰达约的另一名弟子被送往“庭苑”。罗伦索的府第在当时是来自欧洲各地的人文主义学者、诗人、艺术家和社会名流荟萃的地方,从1489年开始,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受到严格的训练和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在美术学校,米开朗基罗开始明白再高级的艺术也不外乎美与神圣的统一,这一美学标准便成为了他以后创作的准则。这里的学习补充了米开朗基罗普通教育的不足,他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朗读了但丁、彼特拉克、贺拉斯、维吉尔的诗。于是,他的第二天赋——诗歌,也由此展现,此后,他写了不少诗,这些诗真挚自然,像从他的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一样。

被佛罗伦萨称为“无冕之王”的罗伦索十分欣赏这位天才少年独创性的艺术才华,留他食宿于美第奇宫廷。美第奇宫廷丰富的雕刻收藏令米开朗基罗着迷,古希腊、罗马的遗产给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学习与探索以巨大影响。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生涯开始了。

他最早的两件作品《梯旁圣母》和《半人半马者搏斗》已显露出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端倪,即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主要表现人体美,使人物形象充满着无畏的战斗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

1496年6月,21岁的米开朗基罗因家乡战乱来到罗马,被那里那些森林般的古代雕像所再现的卓越的艺术形象所吸引。在古典艺术的影响下,他开始了创作自己第一批大型石雕《酒神》《哀悼基督》。

《酒神》以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发明葡萄酒为题材,主要表现了巴库斯醉酒后憨态可掬的模样,在不平衡与平衡的冲突中表现人体美。酒神的左下方是一个自然支柱——一个坐在树桩上偷吃葡萄的小牧神,这个半人半羊模样的人给整个雕刻增加了生动、活泼、乐观的形象,而这种富有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的作品在米开朗基罗毕生的作品中是罕见的。

《哀悼基督》表现的是基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来后,圣母玛丽亚抱起儿子尸体时悲痛的情景,这副雕刻给人一种震憾人心的神圣的悲剧美。这幅倾注了米开朗基罗两年心血的杰作问世后,轰动了罗马城。但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当时在罗马很少为人所知,因此人们纷纷猜测这是某位著名大师的匿名作品。知道这一情况后,米开朗基罗连夜赶到教堂,顶着一支烛光,在搭过圣母左肩的肩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佛罗伦萨人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造像”。从此,米开朗基罗声名大震。这是米开朗基罗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虚荣这个弱点屈服,以后他再也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1501年,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为了能鲜明地表现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对共和政治的希望,他决定要塑一尊圣经中那个智勇双全、屡建奇功的大卫形象。于是,在以后的两年半的时间里,他连吃饭、换衣服都舍不得停下,几乎每天要干20个小时。灰粉塞满了他的鼻孔,落满了他的头发,令他看上去白发苍苍。这是他的大理石雕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段经历,但一切都是自愿和快乐的,他的思想、才能在此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最后终于在1504年完成了他的杰作《大卫》。《大卫》大胆显示了人体的完美,不仅是米开朗基罗创作中的精华,也是复兴古典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即使在今天,它也是艺术家们学习雕刻的楷模。米开朗基罗毫不客气地选择佛罗伦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安放《大卫》,希望它作为佛罗伦萨市民政治理想的象征。意大利人把这纪念碑式的杰作看作划时代的事件,用它来计算时间,“巨人塑成的那一年”成了新时代第一年。

后来,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作为教皇雇用的艺术家而从事各种艺术工作。1508年,他接受绘画西斯廷礼拜堂屋顶这项艰巨的任务,后来这幅壁画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件美术作品。

1524年他创作了两组象征性的雕像:一组是《昼》和《夜》,一组是《旦》和《夕》。其中《夜》表现的是一个健壮的妇女,很不舒服地沉睡着,右手撑在翘起的左腿上支持着低垂的头,这反映了艺术家悲愤的心情。他曾在一首十四行诗中把他的痛苦告诉人们:“如此奴役,如此令人作呕,计划失败,精神倍受折磨——那就在大理石上凿火吧,只要你能够!”

1536年他完成的巨画《最后审判》,内容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的大清算。基督亲自审判一切世人的善恶,决定谁升天堂,谁下地狱。

16世纪40年代后,米开朗基罗把全部精力放在建筑上。他设计了罗马的法尔涅塞宫,还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造工程。他因此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两幅壁画作品是《保罗归宗》和《彼得殉难》。构图处理仍然是人物众多的场景展示,表现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归宗”和“殉难”事件最敏感的瞬间——上帝让保罗从马上跌落,人们把彼得在十字上竖起。从米开朗基罗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可看出画家一生内心世界的张力关系。无论是高扬画家人文精神的一面,还是叙述作者宗教情怀特点都未免过于简单,但米开朗基罗的造型风格既是创造精神的源泉也是矫饰主义的鼻祖。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名人名言

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米开朗基罗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米开朗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