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博尔济吉特·琦善

博尔济吉特·琦善(清朝大臣)

鼓吹仪和 行为卖国

博尔济吉特·琦善简介

博尔济吉特·琦善:博尔济吉特·琦善(满语:kišan,1786年-1854年),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咸丰四年(1854年)秋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

博尔济吉特·琦善传记——

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古特氏,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父亲成德当过热河都统,由于他祖先格得理尔率领所统属的部众归附清廷的缘故,也袭第一等候爵。嘉庆十三年(1808),由前生被授为刑部员外郎。几经升擢,嘉庆二十年授河南按察使,嘉庆二十四年授河南巡抚。第二年,因黄河泛滥被革职,但同年即获宽免,复任河南按察使,调往山东。道光元年(1821)任山东巡抚,道光三年初,父丧,袭侯爵。第二年,剿平临清动乱教派。道光五年初,道光皇帝褒扬其临危不惧,同年稍晚,授两江总督,皇帝已准其改进江苏北部航道的计划,但因施工方法不当造成严重损失,以至道光七年被革职,左迁内阁学士。数月后再授山东巡抚。道光九年至道光十一年他身居四川总督之要职,其后授直隶总督。道光十六年兼充协办大学士,道光十八年为大学士。他是满洲贵族,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和倚重,又任封疆要职多年,平日与穆彰阿相结纳,因而权倾内外,傲视一切。

琦善在鸦片战争前是弛禁派的主要代表。他反对黄爵滋重治吸食者的主张,攻击黄的主张“大谬不然”,说什么鸦片吸食“今则数十年之久,十八省之大,岂能令出惟行乎?”认为鸦片不但禁止不了,而且严禁不得。他的理由是“若吸食鸦片不肯俯首受缚,势必聚众抗拒,此大可虑也。至于闽省海疆,其人习于械斗,善于打仗,吸食鸦片者尤多,倘或遁逃海岛,外夷资其衣食,藉以探听虚实,荒陬僻壤,弁兵巡役不到,要结无赖,一登陆地,炮台反为虚设,此则更大可虑也。”他说:吸食鸦片的人众多,其中有“忠良后裔、簪缨世胄”、有“幕友书役”、贤媛、孀妇以及“农工商贾,安分守己之人”,如果“一吸鸦片,即罹法网,将见缧绁之人载道,囹圄无隙地可容,贯索略重,不待部文复转,而瘐毙者已盈千累万矣。”他歪曲严禁派严禁主张的内容和实行办法,说什么“若吸食者尽诛,即闽、广而论,吸烟者十居七、八,十余万人恐不能尽也”。因而他强调说“今一言之下,欲兴率土普天之大狱,此真断断乎其不可行者也。”他主张封关锁国,“大张晓谕,不准通商,则鸦片无自而来,……内地已入之烟土,并不必缉捕销毁,吸食者一面戒烟,一年半载,知烟不续来,贩卖者另寻别业,吸食者尽保残躯,如是则从容不迫,而天下皆安居乐业。”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琦善的弛禁主张,代表了满洲权贵、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他们都是鸦片走私的受益者,因而极力主张维持现状,使烟毒进一步泛滥,以便从中取得更多的好处。他的所谓以“不准通商”使“鸦片无自而来”的“正本清源之道”,纯然是一句空话,不仅完全做不到,而且也不想这么做。他发表这些言论唯一的目的是阻挠禁烟运动的实行和开展。

道光十九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广州,道光二十年清朝海防吃紧,英军攻占浙江定海,战争波及北方。琦善被调往天津筹办海防事务,道光二十年七月(1840年8月),当英舰窜到天津大沽口对清政府进行威胁时,琦善即主动派人向英军馈送牛羊及其他大批食品,以取悦侵略者。英军海军舰队于八月十一二日驶抵大沽口外,琦善会见并宴请了英国的领事义律,以及英军将领,答应替洋人向皇上奏明情况。十六日收受巴麦尊勋爵致清帝信件,该信索求赔偿林则徐在广州销毁的鸦片烟价以及英军军费。信中还要求为义律所受之侮辱雪耻;香港岛割与英国作商埠;广州商行清偿其巨额债款;将来中英官吏平等等。八月二十日道光命琦善同英人谈判,意在使其回广州商谈解决。琦善在大沽特设帐篷款待英使,并在那里举行谈判,琦善指责林则徐办事不妥,答应代为惩办,谈判成功,九月十七日英人应允返粤。琦善被派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取代林则徐,不久署两广总督。

琦善抵粤不久,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向道光皇帝密奏林则徐引起冲突的原因是:“林允诺赔偿英人由他所毁之鸦片烟价,但未兑现;林坚持出具甘结后方可继续贸易,从事鸦片贸易者格杀勿论。”琦善在广州,告谕沿海一带的清军将领只准防守要塞险隘,遇到美国兵舰时不得开炮还击。但美人的要求有增无减,要求惩处林则徐并割给英国一个新的贸易中心。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七日,英人无意再拖延谈判,攻陷川鼻要塞。次日琦善首次奏报此战时称“不分胜负”,但十日获悉实情后即奏报要塞已陷,英军炮火难以抵挡。他主张将香港割与英国,迅速重开广州贸易以安抚英人,并使广州幸免于难。于是他开始同英人谈判,二十日达成《川鼻草约》。该的规定香港本岛割与英人,赔款六百万元,英人有权同中国官员直接交涉,立即重开广州贸易,不待中英两国政府任何一方之批准,义律就占领香港,并正式宣布它为大英国一部分。广东巡抚怡良马上将此奏报皇帝,同时公开表示《川鼻草约》的条款事前一无所知。怡良的奏报,使道光皇帝确信琦善阳奉阴违。道光皇帝命广东大量增兵加强防务,致使英人也疑心琦善对他们耍花招。琦善后来向皇帝辩解说,香港地势无险可守,兵械短缺,人力不足,民无斗志,北京当然难以为信,朝廷乃重申要剿灭英人。一月二十七日和二月十三日,琦善同义律的两次私人会谈已使国内反对派深信他在暗通英人。二月二十三日他未能阻止英人进攻虎门,二十六日虎门炮台失陷,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以身殉国,攻计崎善之声尤甚。二十六日道光皇帝颁诏斥责琦善擅自把香港割让给英国,擅许与洋人议定通商,并以上述罪名免去琦善的官职,将其逮捕法办,籍没家产。并命将琦善革职逮捕回京,褫夺全部爵衔,他多年为官积蓄的万贯家财被籍没。奕山接替其军权,怡良暂取代其总督职位。三月十二日琦善被囚解出广州,到了京师朝廷议定其罪为大辟之刑,不久又宽容了他,让他带罪到浙江清兵军营中效力。还没有到达目的地,琦喜又被改派到军台。

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琦善东山再起,充叶尔羌参赞大臣。道光二十三年授热河都统,御史陈庆镛当即对此上疏指责,因而他未能就职。但道光二十三年末又被派充驻藏大臣,道光二十六年他在西藏今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和秦离藏。道光二十六年他们携带两只装满琦善财产的大箱子启程,琦善请他们把箱子存在四川成都以便他回京时带走。道光二十七年初琦善任四川总督,次年皇帝嘉奖其治理有方赏头品顶戴。道光二十八年末再接协办大学士,同时留川督任。道光二十九年调为陕甘总督,因苛待该地及青海回部,咸丰元年(1851)他被革职并流放吉林。但数月后需他去河南阻击太平军,又将其召回。琦善受命署河南巡抚,督办楚、豫交界防务。咸丰三年春文宗皇帝命他在江苏协守江北大营,三月他在浦口和扬州附近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四年夏病死,朝廷赠予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称号,依照总督的贯例赐物抚恤,谥“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