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平定罗卜藏丹津

平定罗卜藏丹津(清平罗卜藏丹津叛乱)

平定罗卜藏丹津简介

平定罗卜藏丹津:清平罗卜藏丹津叛乱是雍正元年(1723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统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武装叛乱的作战。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朝政府为“驱准保藏”,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诸台吉,分兵两路进藏,逐大策凌敦多布。罗卜藏丹津以未能遂其据西藏遥制青海之初衷,于雍正元年(1723),煽惑青海蒙古各部台吉,令各部“仍故号”,不得复称清廷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号。又拒清使谕和,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掠西宁附近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烽烟遍及青海各地,史称“癸卯之乱”。 清廷闻变,十月,雍正帝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理军务,以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前赞军务,率军以武力平叛。为防叛军内犯,清军分兵于永昌布隆吉河防守;又于巴塘、里塘、黄胜关等处驻兵,断叛军入藏之路;复命富宁安等屯吐鲁番及噶斯间,防其与准噶尔通。便分兵进攻西宁周边各处叛军,先后收复镇南、申中、南川、西川、北川等地。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上旬,兵分三路进伐罗卜藏丹津叛军营地,大败之,擒获叛军头目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及罗卜藏丹津母、妹,斩首8万,降数万。 罗卜藏丹津遁逃准噶尔。清朝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管辖青海事务。

平定罗卜藏丹津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723 年至1724年

参战方:清朝;罗卜藏丹津

战场:青海

主要将帅:年羹尧、岳钟琪;罗卜藏丹津

战争回放

寻求和谈失败

清朝刚刚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对西藏的侵扰不久,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就在青海发动了反清叛乱。明朝末年,厄鲁特蒙古旗下和硕特部的首领顾实汗控制了西藏、青海,让他的长子驻守西藏,其余诸子在青海驻扎游牧。清朝定鼎北京之后,顾实汗一直与清朝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顾实汗死后,他留居青海的几个儿子相互攻夺,频犯内地,在吴三桂叛乱期间乘机攻击清军,还出兵支持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成为清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障碍。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康熙帝派额驸阿拉卜坦前去青海招抚和硕特各首领,与和硕特蒙古诸台吉以及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诸门汗、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在察罕托罗海会盟。顾实汗的幼子达什巴图尔等部分和硕特蒙古首领表示愿归顺清朝,并率诸台吉于当年十一月到达北京,朝见康熙帝。第二年正月,达什巴图尔被康照帝封为和硕亲王,其余诸台吉分别授予贝勒、贝子、公等爵位,从此青海和硕特蒙古正式隶属于清王朝。

罗卜藏丹津是顾实汗之孙,达什巴图尔之子,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 承袭其父达什巴图尔和硕亲王爵。虽然罗卜藏丹津已经贵为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中唯一的亲王,爵高位崇,但他对于仅仅管领青海一地感到很不满 足,还想当藏王,统治西藏。为实现其割据称雄的野心,他暗中与准噶尔部策安阿拉布坦勾结。

康熙五十九年,罗卜藏丹津奉命与其他和硕特蒙古首领率领属下军队随清军护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从青海进人西藏。罗卜藏丹津以为,他是顾实汗嫡孙,是青海和硕特蒙古中唯一的亲王。而原来的藏王拉藏汗已在准噶尔之乱中被杀,凭他护送达赖进藏之功,必然能得封新藏王。

然而他的野心由于清政府对西藏和青海施政的改革而化为泡影。清政府接受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的教训,决心不再在西藏实行通过蒙古汗王间接统治的政策,而是由清中央政府亲自任命四噶伦来直接掌管西藏地方政权,从而结束了和硕特部对西藏的统治。在青海,为了分化、削弱罗卜藏丹津的势力,防止其犯上作乱,雍正元年(1723)的二月,清政府晋封顾实汗曾孙郡王察罕丹津为和硕亲王,贝勒额尔得尼厄尔克托克托菊为多罗郡王,改变了以往罗卜藏丹津一个亲王独尊的局面。这些措施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青海的管理,却让以罗卜藏丹津为代表的和硕特蒙古贵族中的割据势力对清政府感到十分不满和反对。

罗卜藏丹津早就有驻守自已原来的领地,再遥管青海以割据称雄的野心,但清政府派兵人藏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稳定了青藏等地的局势,罗卜藏丹津暂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镇守西宁的抚远大将军胤褪回京奔丧,罗卜藏丹津认为有机可乘,便遣人到策妄阿拉布坦家,想要说服他一起发兵,同扰内地。策妄阿拉布坦不敢贸然出兵反叛,却怂恿、支持罗卜藏丹津叛清。

于是,急不可耐的罗卜藏丹津发动了叛乱。

雍正元年五月,罗卜藏丹津胁迫青海蒙古王公台吉在巴尔托罗海会盟。他勒令各部首领称他为达赖混台吉,其余台吉则恢复旧日名号,一概不许再称呼王、贝勒、贝子、公等清朝封号。罗卜藏丹津在会盟上正式宣布反叛清朝。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得尼厄尔克托克托鼐揭露了罗藏丹津遭使准噶尔勾结策妄阿拉布坦进行叛乱的阴谋活动,拒绝参加会盟。罗卜藏丹津恼羞成怒,率领属下军队向二人发动进攻。他首先率兵出击额尔得尼厄尔克托克托鼐等。额尔得尼厄尔克托克托鼐率兵应战,交战数次,属下人员大多阵亡,其余也自行逃散,只得率妻子余众逃奔甘州( 今甘肃张掖)。随后,额尔得尼厄尔克托克托鼐的侄子噶尔丹达锡、儿子阿拉布济索诺木达什等,先后投降。罗卜藏丹津又向亲王察罕丹津进攻,察罕丹津被迫起兵,与罗卜藏丹津相持甚久,但实力稍弱难以抵敌,只得率妻子及部下140余人来到河洲(即河州,今甘肃临夏)老鸦关外,向清政府求援。

这时雍正帝即位不久,清廷的战略重点是准噶尔,首要的任务是稳定内部,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因而清廷决定对青海问题进行调解。

七月二十二日,兵部侍郎常寿奉雍正帝之命抵达罗卜藏丹津驻牧之地沙拉图(今青海海南大河坝),向他晓以利害,命令他收兵停战。罗卜藏丹津不但不听常寿劝告,反且拘禁了常寿,公然对抗清政府。他勾结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在寺院喇嘛和藏民中进行煽动蛊惑,最后竟然有多达20万的民众参加叛乱。于是,西宁数百里之内,一切有名的寺院喇嘛都披上铠甲拿上武器,率领其属下佃户僧俗人等,攻城打仗。他们抢掳焚烧、无恶不作。叛军围攻府城,在西宁城外围的南川申中堡、西川镇海堡和北川新城堡等处,每处有贼俩三千人,以势力驱逐附近番子,攻城放火,烧毁民间积聚草谷,抢掠财物,只有西宁城外十余里百姓没有受到凌辱。

平叛之战

鉴于罗卜藏丹津不听劝告,举兵反叛,雍正帝决定调集西宁、松潘、甘州等处清军,平定叛乱。雍正元年十月初,雍正帝任命从甘州调派到西宁驻守的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负责组织指挥平叛事宜。

年羹尧初到西宁时,清军尚未齐集,叛军悉破傍城诸堡,移兵向城。年羹尧一面指挥当地清军与叛军在西宁外围作战,一面加紧进行平叛部署:奏请授前锋统领索丹、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大臣;征调川陕汉、土官兵;命令云南提督郝玉麟、察木多总兵周瑛、副将张成龙等率领军队在察木多( 今西藏昌都)、黄胜关、巴塘、里塘等处驻扎,以截断叛军人藏之路;命令靖逆将军富宁安派兵驻防吐鲁番、噶斯等地,以防叛军与准噶尔勾结;增加甘州、永昌、布隆吉尔(今甘肃安西布隆吉乡)等地守军数量,以防叛军内犯。

提督岳钟琪率四川绿营兵和杂谷土司部士兵6000人由松潘北进,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到达西宁。此时西宁外围南川申中、西川镇海、北川新城等堡已被清军收复,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汗等也被迫投降,从各地征调的清军也已陆续到达。

年羹尧、岳钟琪指挥清军迅速平定了郭隆寺等寺院中喇嘛发动的叛乱。由于叛乱行动不得人心,罗卜藏丹津为了防止其部属逃跑,进行了严密防范。凡三人安排一头目,昼夜稽查,但叛军中仍然不断有将领和士兵逃出向清军投降。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叛军西逃。

年羹尧欲令岳钟琪率军1。7万人在四月从西宁出发,进军青海。岳钟琪不赞成这个进军方案,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提议道:“青海之众不下10万。以兵1万7千当之,不及十分之一。而且口外地势广大空旷,无住牧定所,贼人并集一处,与之决一死战并非难事,若散而诱我,反而我军会四面受敌,不是良策。我认为我军应当攻其不备,应选精兵5000,马倍之,二月初旬即发。”雍正帝批准了这一。方案,任命他为奋威将军,参与统领军务。

雍正二年二月八日,岳钟琪率清军出日月山,分兵三路向青海进军。至乌兰博尔克,叛军已经逃走,岳钟琪指挥清军追击,在伊克哈尔吉,将逃入山中的叛军头目阿尔布坦温布、巴尔珠尔阿喇布坦等擒获。罗卜藏丹津闻风而逃,岳钟琪分兵1000往北路柴达木截击。为防止他逃往噶斯之路,就亲自率大军急追,一昼夜前进了300里。

二十日,探知罗卜藏丹津已逃往乌兰穆和儿,距离清军一百五六十里。岳钟琪令清军稍事休整,薄暮时继续前进。等到二十一日黎明时,罗卜藏丹津已离开乌兰穆和儿逃往柴达木。清军继续追击,俘获罗卜藏丹津之母阿尔太喀屯及其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吉查等。

二十二日,清军追至柴达木时,罗卜藏丹津改换女装,携其妻妾等200余人潜逃。

岳钟琪分出一部分兵力,追至乌兰白克,俘获了吹拉克诺木齐、札什敦多卜等,岳钟琪自己则率大军,日行300多里,追赶数日,一直追到青、藏交界处的桑驼海。因为罗卜藏丹津已逃往准噶尔投靠策妄阿拉布坦,岳钟琪这才班师回西宁。平叛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历史影响

罗卜藏丹津叛乱给各族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清王朝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进一步树立了在边疆的统治权威,加快了统一边疆的进程,为建立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