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史可法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

汗青流芳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生平: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东汉溧阳侯史崇第49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末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1635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1637年,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1641年任总督漕运,1643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1644年三月李自成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时议设江北四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他最后抗清被俘,不屈而死。

历史评价: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曾说过:“明末的反清并不仅是民族斗争,也不仅是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史可法所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可惜失败了。史可法的政治敏锐性和军事敏感性还是欠缺了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史可法的忠诚与爱国,这一点甚至得到了敌人的认可。清乾隆帝以其忠义,追谥忠正。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学生,方苞曾写《左忠毅公轶事》,述说史可法与其师左光斗之间的提携情感,也令人动容,值得尊重。

史可法大事记

1601年 出生。

1635年 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1637年 被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

1641年 任总督漕运。

1643年 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1645年 兵败扬州被杀。

人物关系

史可法传记

结识左光斗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也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随从跟随左光斗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庙堂里的小屋,只见一个书生趴在桌上睡着了,书桌上的文章刚成草稿。左光斗看完了文章,就脱下自己的貂皮裘衣给书生盖到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光斗向庙里的和尚打听这个书生,得知他叫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光斗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时,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自己的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或许只有这个书生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了。”

后来,左光斗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光斗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同意他们见上一面。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光斗待的地方。左光斗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被烫焦,溃烂得不能辨认,左边膝盖以下的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光斗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同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还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难道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吗?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铸造的。”

▲江苏扬州史公祠史可法雕像

东厂

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

心思单纯的书生

此时,明朝处在清朝政权、农民起义两方面压力之下,以史可法为首的诸臣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联虏平寇”。希望能够借重清朝政权的力量,首先剿灭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然而,南明政权却不能同仇敌忾,反而党争不断,互相钩心斗角、争权夺利。东林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以及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人的辞官,说明了南明朝廷无法齐心向外,注定会败亡。

其实,史可法是个有才能的人,南明朝廷也确实很想重用他。当福王刚刚在南京监国时,史可法确实被拜为首辅,但是由于当时马士英觉得自己拥立有功,却未被封为首辅之位,于是煽动南京附近的军队兵变,逼迫福王即位封臣时将自己改封首辅,而史可法只落得个东阁大学士之职。福王不重用史可法的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其父老福王乃万历之子。当时万历宠幸郑贵妃,欲改立老福王为太子,是东林党人全力阻挠,此事才没能成功。现在的南京城中,东林党人以史可法地位最高,福王自然有所顾虑,因而也有意疏远他。种种原因导致了史可法的不得志。

被马士英等人排挤,史可法失势,后自请督师江北,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机宜。然而,四镇因定策之功而飞扬跋扈,各据地自雄,史可法与朝廷皆无力管束。四镇尾大不掉、各自为政,致使明军非但无力进取,连抵抗清军南下也很不得力。

东林党

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血战扬州

1645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值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当年五月十日,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写《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复多尔衮书》曰:“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 ,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体现了史可法不卑不亢的精神,流传万世。副将史德威追随史可法多年,史可法收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欲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史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于是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10天,死亡80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12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爱新觉罗·多铎(1614~164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清初著名将领

▲安徽六安史祠村史可法衣冠冢

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对联。内容言简意赅,笔墨雄壮雅健,使后人领略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史可法是民族的骄傲,其精神在中华正气篇上熠熠发光。史可法在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现今祠堂两边的楹联上写着:“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史可法为政极具惠声,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当六安城墙坍塌时,他自捐俸修葺,用的是节省下的两千多两黄金,而不是去支取公费,不劳民伤财,即使是一砖一瓦也是自己用心经营。他自己却终年穿布衣,吃粗茶淡饭;当他看到六安学事废弛,便开“礼贤馆,广咨问,以拔才能”;当他看到官吏借“签点法”无偿征收百姓马匹,致使“中人之产立尽”、“百姓苦之”时,他立即改革,永除其弊。他“事无巨细,咸属亲裁,目视、耳听、口答、手批,靡不赡举,而始终无倦,致百废俱兴。”当他巡抚凤阳等地时,大胆“劾罢督粮道三人,增设漕储道一人”,表现了他疾恶如仇、整饬吏治的胆略。

▲江苏扬州史可法纪念馆

▲江苏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内史可法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