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卢象升

卢象升(明末杰出将领)

卢象升简介

卢象升: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40年1月10日),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杰出将领。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著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崇祯十二年(1639年),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卢象升传记——

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一字九台,常州宜兴人(今江苏宜兴)。历任大名知府、右参政、按察使等职。明末著名将领。是明末著名的文武全才。他力主抗清,但由于明军不和,他独木难支,败死军中。被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一、招抚天下 力主抗战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1622)进士,人长得皮肤白净,身体消瘦,但健康有力。崇祯二年(1629),京师戒严,卢象升募万人入卫,次年升右参政兼副使,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军队,号称“天雄军”。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精通军事,很会带兵。

崇祯六年,山西农民起义军进入京师地区,卢象升接连击败义军于右城南和青龙冈以及武安等处。在每次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提刀上阵,对方的兵刃即使已伤及他的马鞍也不停,马倒下了,他徒步战斗。当时义军中的人都互相告诫:“卢象升真厉害,不可轻易冒犯他!”

崇祯七年(1634),卢象升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第二年五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八月,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自崇祯六年开始至九年九月,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卢象升奔波于湖广、凤阳、庐州、河南等地,艰苦奋战,为镇压农民起义而竭尽全力。直至京师戒严,奉召带兵入卫,方才脱离镇压义军的战场,京师解围之后,改任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祯十年(1637)九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口山来犯,杀总督吴阿衡,进抵石匣、牛兰。朝廷命卢象升督天下援兵,以宣州、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卢象升正在为父亲服丧,接到命令后,身着孝服,脚穿草鞋,匆忙赶往京城郊区。其时朝廷上的实权派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是主和的,卢象升听说后,大感沮丧,叹息说:“我承蒙国家厚恩,常常恨不得为国捐躯,这一次倘有不幸,只有抛头颅的一条路可以走了。”当崇祯皇帝召见他,向他询问对敌的策略时,他直截了当地说:“我主战!”崇祯一听,脸色为之大变,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出去同杨嗣昌、高起潜他们好好商量一下吧!”卢象升和他们不是一个派,自然谈不拢。第二天,皇帝下令拨出万金犒赏三军,杨嗣昌在送别卢象升时,又特别嘱咐他,千万不要任意同敌军战斗。

卢象升进抵昌平(今北京昌平),崇祯皇帝又再次命太监带着金银三万来犒赏部队,此外尚有御马百匹,太仆马千匹、银铁鞭五百。卢象升说:“求和果然是外面人们的瞎议论,皇帝的意志坚定得很呢!”因而决定采取拒敌抗战的方针,但只要他有所行动,却又总是遭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阻挠。为了摆脱杨、高的羁绊,卢象升主动上疏朝廷,要求同他们分兵。经朝廷议定,宣州、大同、山西三地的军队隶属于卢象升,关中、宁夏各路军队隶属于高起潜。这样,卢象升驻屯于顺义,名义上是督天下兵,实际上归他掌握的部队还不到两万人。

有个以看相算命为业的瞎子周元忠,多次被杨嗣昌委派去暗中向清兵求和。有一次,杨嗣昌到卢象升的军营去,卢象升对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春秋》上说,城下之盟是很可耻的。而你现在却在日思夜想如何向敌人乞和。京师里的人口舌锋利如刀剑,像袁崇焕曾经遭受过的那样灾祸,倘若也降临到你的头上,你能逃避得了吗?”杨嗣昌听后,面红耳赤,说:“你这简直是要拿尚方宝剑砍我的头了。”卢象升说:“我既然父亲死了也未能去奔丧,来到这里又不能战胜敌人,被砍头的应该是我,我哪里还能怪罪别人!”接着又说:“周元忠在向敌人乞和,往来已非一日了,这事差不多全国都已经知道了,没办法保密了!”杨嗣昌再也不好说什么,沉默着告辞。

数日后,卢象升与高起潜会晤于安定门,两人仍各持己见。陈新甲到了昌平后,卢象升又分出一部分军队,交给了陈新甲,这样,卢象升的实力便又进一步被削弱了。

二、奸佞当道 忠良殉国

清军南下,兵分二路:一路由涞水攻易县(今河北易县),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今河北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今河北徐水)。卢象升进驻保定,命令诸将分头出击,大战于庆都。编修杨廷麟因在奏疏中提到了宋代的往事,说只要内部有耿南仲在,李纲就绝对建立不了功勋;只要有黄潜善在,宗泽就只能含恨而死,因而触怒了杨嗣昌,被改任为兵部主事,命他到卢象升那里去策划行营事务。同时,削夺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头衔,让他只以侍郎的名义视事,甚至断绝了他的粮饷,还借口云南、山西地区告警,又调走了王朴的部队。

卢象升带着他那已仅仅只有五千人的残部,露宿于郊野。宣州、大同、山西各地的父老听说后,主动聚集到他的军营外,请求说:“天下动乱不宁,已经有十余年了,你出生入死,为天下人而不惜自己的性命,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可是现在,奸臣在内,孤忠见嫉,让你孤单单地呆在这荒郊野地,连想吃一顿饱饭也办不到。你还不如听我们的话,把部队转移到广顺(今河北中部)去,重新招募一支义师。三郡子弟听说你去了,一定会十分高兴的,只要你振臂一呼,十万人立刻就可集结起来。你何必在这里只臂无援坐以待毙呢?”卢象升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回答父老们说:“父老乡亲们的一片好心,我太感谢了。不过,从前我在与贼决斗时,虽经数十百战,还从来没有大败过。眼下只有这五千疲乏士卒,食尽力穷,这完全是由朝廷上的权臣故意造成的。早晚我只有一死了之,不想再连累父老们了。”百姓号泣雷动,纷纷拿出仅有的一点口粮,或一斗,或两升,送给卢象升以充军饷。有一人家中无粮,送给卢象升两斤枣,说:“你饿了煮煮当粮食吃吧!”

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进军至钜鹿(今属河北)贾庄。高起潜所统关、宁军队驻屯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杨廷麟去向他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抵达蒿水桥,与清兵遭遇,立即自己指挥中军,让虎大威居左,杨国柱居右,同敌军展开激战。当天夜晚,号角声四起,敌军骑兵数万人,里外三层将他们围困。天亮后,卢象升大声疾呼,挥军再战,喊杀声震天动地,战斗到太阳偏西后,已经兵尽矢穷,卢象升亲手杀敌数十人,自己也身中四箭三刀,终于倒下了,年仅三十九岁。跟随在他身边的掌牧官杨陆凯为保护他的遗体,以自身趴伏在他的遗体之上,背上竟然被射中了二十四箭。仆人顾显也殉难在他身旁。五千人全军战死,虎大威和杨国柱突围逃脱。

高起潜听说卢象升已被击败,仓皇逃跑,但闭口不谈卢象升是怎样死的。杨嗣昌甚至还不肯相信卢象升已经阵亡。杨嗣昌曾派出三名侦察兵去打听他战死时的情状。其中一个名叫俞振龙的人,回去后报告说,卢象升确实阵亡了。杨嗣昌大怒,命人接连鞭打他三天三夜。俞振龙在快要死的时候,睁着眼大声斥责杨嗣昌说:“天道神明在上,你不要冤枉忠臣啊!”此事传出后,人们听说了,没有不叹息的,都责骂杨嗣昌,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经崇祯皇帝下令检验,由在战斗展开前已奉命到高起潜那里去求援、从而幸免于难的杨廷麟到战场上去寻找卢象升。一名士卒望见身着孝服、头戴白网巾的卢象升后,远远地便大声哭泣着呼喊:“这就是我们的卢公啊!”宣州、大同、山西的百姓听说卢象升阵亡,全都呼号痛哭。顺德知府于颖虽将详情上报,杨嗣昌一直拖延不理,卢象升的遗体竟至死亡八十天后方才得以收敛。第二年,他的妻子请求抚恤,第三年,他的弟弟再次请求抚恤,全都毫无结果。直至杨嗣昌死后,在群臣的恳切要求下,皇帝才追赠卢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朱由崧时,谥号“忠烈”。

卢象升一生刻苦勤劳,秉烛办公,鸡鸣即起。夜间倘有机要事务,虽已安睡也会披衣而起,迅速行动。一有闲暇即练武,长于射箭,五十步以外,每发必中。他重视人才,怜爱部属,虽先后三次被赐予尚方剑,但他从未杀过任何一名偏裨将吏。平生最好养马,每一匹马都取了名字。有一次,在南漳同农民起义军作战,被追到沙河,水宽数丈,但他的马一跃而过,当时他骑的那一匹马,便是著名的“五明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