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中之乱

关中之乱(武川军团硝烟中崛起)

关中之乱简介

关中之乱:关中之乱,在高欢崛起的过程中,关中另一支军团也逐渐形成规模,并与高欢分庭抗礼,这就是出身武川的宇文泰军团。从历史脉络上来看,周隋唐帝国皆起于关陇政治集团,而关陇政治集团的核心则是宇文泰领衔的武川镇军人集团。

关中之乱过程分析——

在高欢崛起的过程中,关中另一支军团也逐渐形成规模,并与高欢分庭抗礼,这就是出身武川的宇文泰军团。从历史脉络上来看,周隋唐帝国皆起于关陇政治集团,而关陇政治集团的核心则是宇文泰领衔的武川镇军人集团。

一、宇文泰的渊源

宇文氏是匈奴族与鲜卑族通婚的后代。宇文泰系武川鲜卑镇兵出身。六镇镇兵(包括镇将)的来源有四,一是北魏的宗室或高门,这类人多为北魏设立六镇之初选择的等级最高的镇戍人员;二是良家豪酋,这类人属于一般的大族,贺拔岳的祖先即此类;三是被刻意迁徙的豪族,拓跋氏将各地的大族强行征发于六镇,使其充实边镇的防守力量,既有北方河北山西地区的汉人豪强,也有遍居于六镇附近的其他胡族,例如宇文氏、斛律氏;四是犯罪被充发至六镇的人员,高欢的祖上即属此类。六镇镇兵经过近百年的融合,不论鲜卑、汉人还是其他胡族如匈奴、羌、羯,都已鲜卑化。宇文部源出匈奴,然而其语言、习俗也都完全鲜卑化,民族属性除了血源所出,其他已与鲜卑无异。

后三国战争:关中之乱——硝烟中崛起的武川军团

鲜卑起源地嘎仙洞祝文(今人根据石壁遗迹新刻录)

六镇之乱时,流民的一部卫可孤攻入武川镇。宇文泰之父宇文肱率4个儿子一同起事,参与了袭杀卫可孤之战,而后在葛荣、鲜于修礼、尔朱荣等部辗转流离,都成为尔朱荣的部属。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长兄宇文颢、二兄宇文连先后战死,三兄宇文洛生统领宇文肱的余众在鲜于修礼帐下为将,由于能征善战,被人称为“洛生王”,在六镇流民中很有一些威名。鲜于修礼被尔朱荣击灭后,宇文洛生、宇文泰和众多子侄都被俘虏,尔朱荣忌惮宇文部的实力和宇文洛生的声望,把宇文洛生杀死。宇文泰效法汉光武帝的故事,不仅没有逃走,反而一边陈述兄长无辜被戮的冤屈,一边继续为尔朱荣效忠,因而得以保全一家性命。

宇文泰与尔朱荣的心腹贺拔岳同出武川,又有共同作战的经历,很得贺拔岳的照顾。永安二年(529年),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伐攻入洛阳,尔朱荣派遣尔朱兆、贺拔胜率军渡河进攻陈庆之,宇文泰跟随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出征,大败这位名震北方的白袍将军,将河南地重新收回北魏手中。

二、贺拔岳平定关中和陇右

建明元年(530年),当北魏六镇流民大起义渐趋低潮之际,关中、西北地区的起义军几经内乱和挫败,归于由万俟丑奴和萧宝寅领导,万俟丑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称帝,俨然成为关中一带的霸主。北魏实权此时被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掌握,为了扑灭万俟丑奴,尔朱荣决定派贺拔岳率军进关中征战。

贺拔岳的父亲贺拔度拔是武川镇兵中的一个军主(下级军官),六镇大起义时,贺拔度拔和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合谋召集宗族乡里发动突袭,杀死卫可孤并重新夺回武川镇。不久后,大股流民军进攻武川,贺拔度拔死于这场战斗。随后,贺拔岳和大哥贺拔允、二哥贺拔胜投奔契胡首领尔朱荣。

由于贺拔岳兄弟三人在武川时就很有名气,尔朱荣对他们很是信任,称:“吾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特别是老三贺拔岳,不仅武艺出众,还长于战略分析,很快被尔朱荣看中而选入其幕府。六镇流民起义稍稍平息时,靠镇压流民起义起家的尔朱荣契胡族武装渐渐成为北魏国内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尔朱荣由此萌生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想法。贺拔岳和他不谋而合,建议他进入洛阳掌控北魏中央政府,这无疑更加增添了尔朱荣的信任。所以在对付万俟丑奴这件大事上,尔朱荣第一个想到了贺拔岳。

能否独当一面,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贺拔岳知道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出兵前,他仍有疑虑。在当时唯实力论的形势之下,尔朱氏对异己势力的提防之心很重,自己单独带一支部队去平定关中,如果仗打败了,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仗打胜了,手握重兵在外,又占据关中形胜之地,同样会引起尔朱荣的猜疑。在这样的判断之下,贺拔岳提出请尔朱荣派一位尔朱氏的子弟带队,自己只负责作战指挥。这样的安排,显示出贺拔岳无意于染指军权的绝对忠诚,尔朱荣非常满意,派侄子尔朱天光作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分别为左右大都督,负责具体作战实施的工作。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贺拔岳精明如此,却没想到这个由自己提出的分权之计,最终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建明元年(530年),贺拔岳辅佐尔朱天光率军2000余人进攻关中,宇文泰此时归属贺拔岳帐下。万俟丑奴义军已经占领东至长安、西到陇右的地区。贺拔岳率军从潼关进攻,由于万俟丑奴的部族兵组织散漫,没有什么战斗力,潼关一带的部队很快被贺拔岳击溃。在俘获了2000匹马后,贺拔岳率全军继续进军,到达长安附近。万俟丑奴主力部队正在围攻岐州,闻知贺拔岳已然获胜,分遣先锋将军尉迟菩萨率2万兵力前来交战。贺拔岳反客为主,在渭北设伏以待,以区区1000人的骑兵击溃尉迟菩萨,生俘3000多人,并生擒尉迟菩萨。稍后贺拔岳北渡渭河,将尉迟菩萨的后方辎重全部收归己有,同时追击其散兵,再次俘获1万余人。

这一战显示出了尔朱荣所带军队强悍的战斗力,万俟丑奴不敢继续围攻岐州,率部回撤。贺拔岳再施奇计,声言气候太热,等秋凉后再进兵与万俟丑奴的主力决战,万俟丑奴信以为真,便让部队放松了戒备。贺拔岳抓住时机火速偷袭,万俟丑奴大败,意图逃回高平老巢,结果在平凉被贺拔岳追上,万俟丑奴再战又败,本人被擒。高平的义军听闻这一消息,都丧失了斗志,将留守城中的二号人物萧宝寅活捉了献给贺拔岳。稍后贺拔岳又击灭了万俟丑奴的余部,彻底削平了这股起义军势力,关中和陇西的州郡都听从尔朱天光的号令。

从具体表现来看,尔朱天光虽然挂名主帅,但实际作战大部分由贺拔岳指挥,贺拔岳的威名在关中一带迅速传播开来。尔朱天光部下的兵力,由最初的不满2000人,逐步扩充到上万人。关中在无形中又开始出现新的主人。

就在尔朱天光平定关中陇右不久,洛阳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大事,尔朱荣之死引发了连锁反应,高欢随后突然崛起。如前文所述,邺城会战失败后,尔朱兆联合诸尔朱氏共同讨伐高欢,尔朱天光也率一部军队东下。

这一系列的惊变,对贺拔岳来说无疑显得太快。曾经强盛一时的天纵英才尔朱荣,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杀,打遍北中国无敌手的契胡族就此冰消瓦解。时局没有给贺拔岳留下太多惊讶的时间,接下来他要考虑的是关中、陇右的局面如何收拾。

尔朱天光东下进攻高欢时,贺拔岳曾劝他不要趟关东的浑水,关中局势已然稳定,老老实实占据关中,以待关东之变,是最佳的选择。无奈尔朱天光眼界平庸,执意东下。贺拔岳一不做二不休,与侯莫陈悦联手攻灭留守长安的尔朱天光之弟尔朱显寿,完全控制了关中的局势。洛阳的北魏中央为了笼络势力对抗尔朱氏,随即分别封掌握兵权的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侯莫陈悦为都督陇右诸军事。

高欢在灭掉尔朱氏势力后,意图拉拢贺拔岳。贺拔岳对高欢意图吞并自己的阴谋洞若观火,他与宇文泰商议,决议以关中为根据地,与高欢并争天下。随后贺拔岳将大本营迁往关中西面的平凉,大会秦州、南秦州、河州、渭州的刺史,诸州和散在河西的胡族势力慑于贺拔岳的威势,都接受贺拔岳的节度。

高欢刚刚平定关东,暂时无力西进与贺拔岳争雄,只好采取分化拉拢的办法,企图把刚刚稳定的关中再度搅乱。高欢控制中央,是继尔朱荣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实力派,关中陇右的诸部势力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果然,灵州刺史曹泥首先表示要听从高欢的号令。贺拔岳大怒,知会侯莫陈悦要联合进攻曹泥,并命他带本部军队为前锋,先期出发准备进攻灵州。

三、侯莫陈悦刺杀贺拔岳

关中陇右的局面,总体来说贺拔部强而侯莫陈部弱。这一现状是由平定万俟丑奴的战功所致,贺拔岳因此一贯对侯莫陈悦持以轻视的态度。这是最要命的。

无论如何,侯莫陈悦始终掌握着一支武装,并且已有稳固的根据地。贺拔岳的政治轻视使得两者脆弱的政治、军事联盟更加难以维系,而贺拔岳显然对如何处置两者的关系没有准确的定位和精确的方略。这是继出兵之初的分权之议后又一个导致贺拔岳被杀的重要原因。

一直盯着关中局势的高欢再次有了主意。他充分抓住侯莫陈悦对贺拔岳既怕又不服的微妙心态,积极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段,使得这位弱小的陇右实力派的政治天平逐渐倒向了晋阳。

侯莫陈悦接受高欢的条件,但由于他的根据地陇右和高欢的晋阳山遥水远,不能得到后者有力的军事支援,侯莫陈悦一直隐而不发。直到贺拔岳通知他率兵征讨曹泥,他突然发现,机会来了。

贺拔岳率军到原州州治高平城(今宁夏固原),侯莫陈悦也领兵到高平,准备从此地北进攻打灵州(今宁夏吴忠)。这是唯一一个接近贺拔岳的机会,侯莫陈悦设想了一个笨拙的计划——刺杀。

侯莫陈悦先是按照贺拔岳的命令,连夜向北进军,与贺拔岳主力拉开了一段距离。然后他派人到贺拔岳军中,请贺拔岳到自己营里商议前锋部队的作战部署。贺拔岳此时一门心思都在进攻曹泥上,对侯莫陈悦的异常举动并未表现出足够的警惕。他离开自己的营地,带领少数人员进入侯莫陈悦的中军帐,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侯莫陈悦早已安排下伏兵,正在讨论间,他假装腹痛离开帐中,随即命中兵参军豆卢光和自己的女婿元洪景率伏兵杀入帐中,贺拔岳身边无兵,惊惶失措之下无路可逃,被元洪景砍死。贺拔岳的随员纷纷乱逃,侯莫陈悦宣言说:“我所图者仅仅贺拔岳一人而已,你们不必惊慌。”但是没人相信他的鬼话,贺拔岳被刺杀的消息随即传开,恐慌像野火一样在高平城中蔓延。

侯莫陈悦既已杀贺拔岳,便想兼并他的部众,但高平城的部队虽然恐慌却不想归附侯莫陈悦。骨子里早已深深种下的畏惧加上本人性格的懦弱,使得侯莫陈悦白白丧失了控制这一支武力的机会,面对高平城的群龙无首,他做出了一个让各方大跌眼镜的决定——撤兵回老巢。

贺拔岳的余部得到这样一个喘息的机会,随即稳住了刚开始的慌乱,在一时找不到合适领袖的情况下,由年龄最长的将军寇洛暂时执掌全局,带着部队返回了平凉大本营。

与侯莫陈悦的愚蠢和懦弱形成鲜明对照,远在千里之外的北魏皇室、晋阳的高欢、荆州的贺拔胜几乎同时萌发了招徕、兼并这支武装的想法,并且在第一时间把这想法付诸了行动。

首先是高欢方面,派大将侯景入关,企图招抚贺拔岳的余部。其次是北魏孝武帝,派元毗入关召贺拔岳余部和侯莫陈悦都到洛阳勤王,此时孝武帝和高欢的矛盾已经逐渐扩大,迫切需要关中陇右的兵力支援。第三是荆州的贺拔胜,他派独孤信只身入关,以贺拔岳之兄的身份统领贺拔岳的余部。

然而这些人虽有先见之明,却都输在了空间上。平凉城的诸将,现在正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地方的消息——夏州,以及那里的主人——宇文泰。

四、宇文泰收拢贺拔岳余众

贺拔岳率军进攻万俟丑奴时,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入关,因为作战勇敢又颇富战略眼光,深得贺拔岳的赏识,从一个小小的步兵校尉逐步提升为原州刺史。孝武帝任命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后,宇文泰更是被提升为行台左丞,成为贺拔岳的重要助手。

贺拔岳西迁平凉后,考虑到夏州处在关中的边境,是保卫关中的前线要地,为了防范高欢从此处进攻,贺拔岳任宇文泰为夏州刺史,负责那里的防务。

贺拔岳被杀时,宇文泰远离贺拔岳本部已经好几年,他一门心思把精力放在巩固夏州上。作为六镇起义的重要参与者,宇文泰深知,六镇起义的获利者实际上是诸镇的豪强以及趁乱而起的农民领袖,大部分流民只是迫于生计才被卷入到这场规模浩大的起义中,只要有过上安定生活的一线希望,这些被当作炮灰和战争工具的流民们是不会有太大作战愿望的。因此宇文泰非常注重安抚流民,乱世之下军阀的仁慈之心是笼络人心的利器,夏州的吏民对宇文泰表示了充分的信赖。河西的大股流民势力头面人物纥豆陵伊利也对宇文泰抱以友好的态度,携带其部众归附于夏州。

在贺拔岳决策进攻曹泥之前,曾派大将赵贵到夏州询问宇文泰的意见。宇文泰一眼看出这一行动的不妥之处,其理由是灵州曹泥虽然归心于高欢,但是一来他的势力孤弱,不足为患,二来灵州距离关东太远,得不到高欢的军事支援,不必急于一时讨伐他。反倒是侯莫陈悦一贯贪而无信,又掌握着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部队,这是日后贺拔岳一统关中陇右的劲敌,绝对不能放心地与他联盟,如果一旦侯莫陈悦在高平发难,局势可就不妙了。

这一番建议合情合理,切中了当时陇右军事形势的要害。然而贺拔岳鬼迷心窍,执意要打灵州,最终死在侯莫陈悦的手里。

着眼点再度回到贺拔岳的余部。寇洛率众回到平凉后,矛盾立刻显现出来。贺拔岳帐下的诸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功臣,互相之间能力、资历没有太明显的差距,所以情势危急之时难以选出一个各方认同的共主,而不得不以能力平庸的寇洛充任。当形势稍微好转时,寻找一个合适的领袖,便成为这支部队的当务之急。

寇洛面对一团乱的局面没有什么良策,他自请退位,请诸将共同推举贤者掌权。大将赵贵建议要请宇文泰回来当领袖。赵贵也是武川镇兵,与贺拔岳、宇文泰有天然乡里感情。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后,在人心惶惶之际,赵贵不惧杀身之险,亲自带50人到侯莫陈悦营中诈降,从同乡和宗主的角度出发,请求侯莫陈悦把贺拔岳的尸体还给他,然后他送贺拔岳的灵柩返回平凉,这一义举赢得了诸将的尊重。所以他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分量。然而诸将贤愚不一,有的想争当主帅,更多的人想投奔荆州贺拔胜或洛阳的中央。这么争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赵贵和都督赫连达定谋,由赫连达星夜赶赴夏州,请宇文泰回来。

宇文泰虽远在夏州,却一直在关注平凉的动静,贺拔岳死后,不时有消息传来,说贺拔岳余部已经散亡殆尽。赫连达赶到后,添油加醋地说:“贺拔公的部队不仅没有散,诸将还都在热切地盼望宇文公赶快去接掌大权。”宇文泰吃了颗定心丸,决定立刻出发。然而夏州的情形也早被贺拔岳之死搅得暗流涌动。不少人劝说宇文泰:“贺拔岳死后,平凉诸军群龙无首,形势难测,再加上侯莫陈悦近在咫尺,此去万一出现意外,可就得不偿失了。”宇文泰看出了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说:“侯莫陈悦如果想兼并贺拔公的部众,早就该前赴平凉主动出击,他却退回水洛城,这证明他是个眼光短浅的庸人。时机可遇不可求,如果我不抓紧去,日久生变,恐怕贺拔公的部众就真得散了。”

就在宇文泰准备出发时,夏州内部却出现了异动。夏州本地的豪强弥姐元进在宇文泰帐下任都督,听说宇文泰要远赴平凉,遂图谋响应侯莫陈悦,联合本族势力拿下夏州。宇文泰假装不知,他召集帐下诸将,一起商量下一步的打算。弥姐元进不知宇文泰的真正用意,也坦然参加会议。孰料宇文泰声色俱厉地说:“我本要去平凉讨伐侯莫陈悦这个奸贼,但是我听说有些人有不同想法。”弥姐元进感到大事不妙,但此时完全落入宇文泰掌握中,他已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宇文泰的话音刚落,其亲兵队长蔡佑全副衣甲持刀而入,蔡佑直呼弥姐元进之名,声言他就是这个心怀异图的奸贼,然后一刀结果了他性命,弥姐元进在座的党羽也都被一一揪出后统统杀死。诸将无不大惊失色,对宇文泰赴平凉的决策再不敢有任何异议。

扫除了一切障碍,宇文泰只带500轻骑,昼夜兼程赶赴平凉。走到安定(今甘肃宁县)时,宇文泰遇到了侯景。

前文已叙,侯景的使命是招抚贺拔岳的余众。以宇文泰之眼光,一眼便看出这位高欢的心腹大将此来的目的,宇文泰疾言厉色地说:“贺拔公虽然死了,我宇文泰还在,你侯景来关中干什么!”这一番话说得大气磅礴,威力十足,吓得侯景心胆俱裂,他连忙说:“我就像一支箭,主人把我射到哪我就去哪,不能自主啊。”说完就灰溜溜地逃回。

宇文泰到达平凉,为贺拔岳举哀,并在寇洛(右大都督)、赵贵(都督)、侯莫陈崇(都督)、赫连达(都督)、吕思礼(机要秘书)、赵善(行台长史)、厍狄昌(征西将军)、梁台(贺拔岳心腹,职务不详)、达奚武(子都督)、梁御(征西将军)、若干惠(职务不详,曾是贺拔岳别将)、怡峰(都督)、刘亮(大都督)、王德(龙骧将军)等人的拥戴下,掌握了贺拔岳余部的军权。

从官职上来看,带都督官的都拥有带兵的实职,其中还有几个只加将军军号的人,虽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他们也是都督一类的带兵者,但从具体经历来看,都是能够参与军队调动的实权派。这些人的支持无疑增加了宇文泰统军的分量,使他确立了绝对优势。而他此前在征讨万俟丑奴时表现出来的才能,也使他避免了寇洛一样的命运。

与此同时,贺拔胜的使者独孤信也到了平凉。独孤信从其祖父一辈便在武川当镇兵,他的父亲曾是领民酋长,算来也是武川镇的豪强。卫可孤攻陷武川后,独孤信参与了贺拔岳父子、宇文肱父子合谋袭杀卫可孤一役,其后经历了与宇文泰大致相同的经历,辗转成为尔朱荣手下的别将。因为这层关系,独孤信与宇文泰有天然的乡里感情。到达平凉后,他见宇文泰已顺利接掌军权,表示非常高兴,同时也打消了代替贺拔胜收纳部众的企图。宇文泰对这位旧时好友的到来也非常高兴,激动之下,委托他到洛阳去向天子交代贺拔岳被杀一事前后的经过。

就表面文字而论,独孤信比较平和地接受了宇文泰接掌军权的事实,然而从后来贺拔胜入西魏对宇文泰的傲慢态度来看,独孤信倒向宇文泰未尝不是一种对时局的无奈认可。

乱世论实力,不管独孤信真实想法如何,他还是受领了宇文泰的任务,并迅速动身赶赴洛阳。在到达长安附近时,他遇到了第三个企图收纳贺拔岳部众的人,北魏皇帝的使者元毗。

元毗带来了魏孝武帝急切的命令。高欢从晋阳施加的压力让洛阳政府惶惧不安,在魏孝武帝的筹划中,他要招来这支失去统领的武装进入洛阳,来抵御高欢的武力。独孤信向元毗简要介绍了贺拔岳一事的经过,并向他指明了军权已有所属。元毗代表皇帝表示已经知悉了情况,随即打发独孤信返回荆州。

稍后元毗到达平凉向宇文泰传达了皇帝的诏命,要他率部东入洛阳,抵抗高欢的侵逼。同时收到诏命的,还有屯驻在水洛城的侯莫陈悦所部。这两支武装表面上都是臣服于中央的,魏孝武帝不愿介入两支武装的私仇,他只要军队。

侯莫陈悦通过刺杀贺拔岳一事已经充分表明他对高欢的支持态度,对于北魏中央的命令,他自然不会听从,于是顶回元毗的诏命,仍旧驻扎在水洛城。

宇文泰对于魏孝武帝的命令却有另外一番心思。在他来平凉之前,曾向一位奇人咨询过下一步的方略。这位奇人,就是日后位列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于谨早年参与北魏平定六镇起义的战争,长年作战使得他具备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他认清了北魏末年天下的形势。他向宇文泰建议说,北魏中央政府局促在洛阳,受到各地实力派的威胁,已经没有什么威权,魏孝武帝只剩下还有一点号召力的皇室法统。如果能够占据关中,把天子迎接过来,然后效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将会成就不世功业。宇文泰对此颇感认同。

时下刚刚将关中的军权拿到手,魏孝武帝又主动送来机会,看起来应当是好事,主动入洛,把皇帝控制在手,然后就是挟天子令诸侯。但是此时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够,形势也不容许展开这么大的动作。因为侯莫陈悦的问题一天不解决,平凉大本营乃至整个关中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宇文泰借势为言,声称前者侯莫陈悦擅杀贺拔岳,又拒不听从中央调遣,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立即对其进行制裁,本部人马正是办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元毗只身入关,凭着魏孝武帝一纸诏书,无法调动这两支部队,只好顺坡下驴,勉励宇文泰要为国尽忠,赶快消灭逆贼然后入京勤王。

宇文泰遂命令全军进入临战状态,准备对侯莫陈悦发动攻击。本来有机会走上历史潮头的侯莫陈悦,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制造出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夺取。然而事情走到这一步,面对已经收拢起来的贺拔岳余部,侯莫陈悦要立即考虑下一步的应对之策了。

五、宇文泰再度平定关中和陇右

从战役形势来看,虽然关中陇右的诸股势力的政治投向纷纭不一,但宇文泰占据绝对的力量优势。侯莫陈悦退守水洛城,除了自身懦弱,也有实力上的考量。

宇文泰看准形势,不等不拖,首先派大将侯莫陈崇率1000名骑兵进攻原州高平城。高平城即关中四关之一的萧关,是关中西北面的重镇,也是关中和陇右的一大枢纽,谁先得高平,谁便可占据战术上的优势。侯莫陈悦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高平守将史归的兵力仅有千余人,侯莫陈悦随后派去的援兵也仅2000人,以弱兵守重镇,显然措置失当。

更糟的还有高平当地的情况。侯莫陈悦刺杀贺拔岳,让他在关中陇右名声扫地,同时他对贺拔岳死后乱局的消极表现,也让各地有见识的大族豪强们失去对他的信心。这其中就包括高平大族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李氏兄弟在原州高平郡高平城是一大望族,北魏末年各族流民相继攻打原州,他们筑壁坚守,多次击败流民军,俨然成为高平城非正式的首领,因此他们的态度基本代表了原州地方势力的政治导向。在目睹了侯莫陈悦懦弱昏庸的表现后,李氏兄弟的政治天平毫无疑问地倒向了宇文泰。

李穆原本就是宇文泰的亲信武士,获悉宇文泰派侯莫陈崇袭击高平的消息后,先期赶奔城中,与两个哥哥决议,埋伏在城门边接应侯莫陈崇。侯莫陈崇把主力部队埋伏在来路的两旁,自己只带7名骑兵来到高平城下,史归的守军看到侯莫陈崇的兵力少得可怜,仍然大敞着城门,丝毫不作防备。李氏兄弟趁机带领自己的族人杀出,控制住城门,接应侯莫陈崇大队入城。守将史归、王伯和、成次安猝不及防,全都被侯莫陈崇生擒,原州城遂告易手。

占据原州,使得宇文泰非常高兴,他任命立下大功的李贤、李远分别为高平城、高平郡的令、守,李穆也从帐内武士提升为统兵的都督。

两军交战之时,宇文泰和侯莫陈悦也不遗余力地对河西陇右一带的实力派发出结盟的邀请。侯莫陈悦伪造一道北魏皇帝的诏令,送给秦州刺史万俟普拨,命令他与侯莫陈悦结盟,共同对付宇文泰。万俟普拨对侯莫陈悦与宇文泰的矛盾心知肚明,对双方的实力高下也有清晰的判断,对于这道突如其来的诏令,他没有兴趣去辨别真伪,而是直接封起来送给宇文泰,这一举动的实质是向宇文泰示好。稍后他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宇文泰,秦州派出2000名骑兵奔赴原州,与宇文泰合兵一处攻击侯莫陈悦。

不约而同,宇文泰也用了伪造皇帝诏书的招数拉拢盟友。河西的费也头部兵力强盛,一直以来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宇文泰手下的记室冀隽,模仿笔迹的本事高超,宇文泰便让他伪造皇帝诏书,命令费也头出兵襄助,共同讨伐侯莫陈悦。费也头部的首领拿出来先前皇帝曾经下过的诏书一对比,误以为真是皇帝的诏书,再加上宇文泰部的实力超卓,费也头于是派出1000名骑兵到高平,听从宇文泰的指挥。

同样的方法,效果却截然不同,背后的原因是实力这个硬通货。宇文泰得到诸部的支持,引兵南下,从木峡关(陇山的孔道)进攻水洛城。此时正赶上下大雪,平地积雪二尺,不利于长途行军。宇文泰素来知道侯莫陈悦意志懦弱,又性好猜忌,便坚持急行军,迅速接敌。

侯莫陈悦早前闻听高平已破,不敢在水洛城固守,向南退入略阳城(今甘肃秦安)据守,水洛城仅留下1万防守部队。宇文泰率大军杀到,迅速团团围住水洛城,守军丧失斗志,不发一矢当即投降。宇文泰马不停蹄,亲自率数百轻骑急行军奔袭略阳。

侯莫陈悦连丢两个重镇,已是惊弓之鸟。略阳城下的宇文泰虽只有几百骑兵,给侯莫陈悦带来的压力却不亚于百万大军。侯莫陈悦惶惧不安,再次弃城不守,南逃至秦州上邽城。宇文泰穷追不舍,一路尾随。秦州刺史李弼是侯莫陈悦的连襟,素来被侯莫陈悦所信任,李弼看到形势不妙,向侯莫陈悦建议说,宇文泰的目的不外乎是为贺拔岳报仇,不如就地投降,到宇文泰军中谢罪,或可免遭大难。侯莫陈悦不仅不从,反而对李弼心生猜疑,他生怕李弼会有什么异图,于是不敢在上邽城中继续待下去,率军弃城南出,据险自守。

李弼见大势已去,遂决定弃暗投明,他一方面暗中派人向宇文泰请降,一方面暗示自己的部下,说侯莫陈悦即将率队返回上邽城中,大家抓紧做好回兵的准备。众军见侯莫陈悦这么全无章法地来回折腾,都丧失了斗志,在李弼的引导之下全都窜回上邽城。李弼抢先一步到达城门外,带领这些没头苍蝇一样的士兵全部投降宇文泰。

李弼之降,瓦解了侯莫陈悦的重要军力,其局面更加恶化,军中人心惶惶,无复斗志。侯莫陈悦百般无计,带着兄弟、儿子和几个心腹乘夜出逃,其部众哗然大溃。宇文泰立即发动总攻,将已失去领导和组织的侯莫陈悦余部全歼,俘虏万余人、马8000多匹,侯莫陈悦在上邽城经营积累多年的物资也全数被宇文泰所得。

然而关键性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侯莫陈悦漏网了。宇文泰判断,侯莫陈悦先前就与灵州刺史曹泥达成同盟,此去必然北上投奔曹泥。去灵州必过原州高平城,宇文泰便令留守原州的亲侄宇文导(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率兵截击,另派都督贺拔颍沿陇山向北追击。

侯莫陈悦果然是奔灵州而去。此刻他正艰难地在陇山山脉间穿行,为了防止被人识破行迹,他把随行的马全都赶跑,除了自己骑一头骡子,其余人全都步行。这些可笑的伎俩并没有延缓他的生命,很快,贺拔颍的追兵循着侯莫陈悦的踪迹追了上来。侯莫陈悦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自缢身亡。随从中除了中兵参军豆卢光逃到灵州,其余人员全部被当场杀死。

首恶已死,宇文泰率军返回原州高平城,不料渭州(今甘肃陇西)刺史可朱浑元突然杀入秦州,公开与宇文泰为敌。可朱浑元也是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时的部将,之前与侯莫陈悦关系很好。他眼见宇文泰走后秦州空虚,便打着为侯莫陈悦报仇的名号入据秦州。

在可朱浑元起兵差不多的时刻,凉州(今甘肃武威)、鄯州(今青海乐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岐州(今陕西凤县)一片广大的弧形地区,都相继出现割地称霸的局面。在更远的河西走廊,宇文泰鞭长莫及的地方,更是陷入州自为政的分裂局面。

这一系列的反叛行动,是侯莫陈悦和宇文泰两部内讧的必然结果。要想保持关中和陇右的稳定,必须彻底消灭这些潜在的武装力量。时局严峻地考验着宇文泰。

相比传统上的附属地河西,陇右,也即自凉州至岐州的弧形区串联起来的这一广大地区,其治乱程度,对关中形势的影响作用更大。宇文泰判断整个形势后,准确地抓住了主要矛盾,打秦州。

从整个地形上来看,秦州上邽城是弧形叛乱地带的关键点,控制住秦州,陇右西面的叛乱势力便不能向东蔓延。从实力上来看,可朱浑元长期经营的渭州军比其他地方的乱军显然要高出一截,先打下秦州,其他地方自然望风而降。

宇文泰回兵包围了秦州,对可朱浑元展开猛攻。可朱浑元生性持重,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次公然起兵对抗势头正猛的宇文泰,也是吃准了宇文泰对陇右和关中的掌控远远不如贺拔岳。可朱浑元本人颇负智勇,在其指挥之下,秦州城居然久攻不下。打惯了侯莫陈悦散漫的部队的宇文泰,碰到可朱浑元这块硬骨头,一时也没有好办法,双方由此陷入僵局。

陇右的局面天天都在恶化,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秦州,未必打不下,但必然要拖很长时间,同时也要付出极大代价。从各方面权衡,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宇文泰虽然攻势不减,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无法再这么打下去了。

于是,宇文泰中止了攻势,与可朱浑元商谈罢战的事宜。可朱浑元虽然让宇文泰很难受,但以弱敌强,他很难有长期坚持下去的把握,于是同意罢战。双方几经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可朱浑元退出秦州,仍然担任渭州刺史。

秦州事平,宇文泰抓紧时间措置陇右的防务,任命李弼、赵贵、拔也恶蚝分别担任原州、秦州、南秦州的刺史。这三州,原州是核心,秦州和南秦州则是扼守陇南,防止可朱浑元在渭州重新起事。

这样的安排收到了效果,陇右的局面安定下来,形成宇文泰独大的态势,陇右边缘的氐、羌、吐谷浑等部族不能再无视这个继贺拔岳而起的强大军团。先前在南秦州以南称王的氐族酋长杨绍先惧怕宇文泰大军南进,主动提出向北魏称藩,并把他的亲属送到宇文泰处为人质,凉州以西的局势也慢慢稳定下来。至此,宇文泰基本上把关中、陇右一带的势力归为一统。虽然仍有灵州的曹泥、渭州的可朱浑元存在隐忧,但这些地处外围的势力,已不能对关中构成太大的威胁。

六、关陇集团初具雏形

伴随着宇文泰征服关中和陇右,出身北方六镇、特别是武川镇的军人,逐渐在宇文泰军团内部合流,为日后的关陇集团打下了基本的班底。

扬名北朝的八大柱国,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于谨、侯莫陈崇、赵贵、独孤信,其中6个实领兵的柱国悉数登场(宇文泰名为柱国,实则是首领;元欣作为西魏宗室,只是挂名,没有实际的掌兵权)。

李虎出身武川,六镇起义时,随贺拔岳起兵,一同到了关中。贺拔岳被刺杀后,李虎单独跑到荆州,请贺拔胜赶紧到关中收拾局面,但贺拔胜未敢轻易离开荆州,只派出独孤信前往关中。宇文泰接受贺拔岳余部后起兵讨伐侯莫陈悦,李虎闻讯从荆州北返关中,不料中途被高欢的部队截住送到了洛阳。北魏孝武帝正与高欢暗中较劲,为了拉拢宇文泰,封李虎为卫将军,并把他放归关中帮助宇文泰。由于起家较早,又有自己的部众,李虎在宇文泰军中仍居高位,成为主要将领之一。

李弼则由于在平定侯莫陈悦之战中立下关键一功,同时他也是贺拔岳带来的旧将,被迅速擢升为负责一方重镇的大臣。特别是在秦州一战后,被任命为宇文泰重地原州的刺史,足见宇文泰信任之深。

赵贵也是武川出身,他是牵头拥戴宇文泰的大将,这样的资历毫无疑问地奠定了他在军中的绝对地位。

于谨的经历则比较曲折。他也是武川人,早年便是北魏的将军,在与六镇起义军作战中立下不小功劳。但他时运不齐,官越做越小,贺拔岳平定关中后,他只是宇文泰手下的夏州长史。宇文泰奔赴平凉时,于谨接受孝武帝的命令回洛阳任职。之后孝武帝西迁时,他又回到宇文泰阵营中。由于首次提出挟魏帝都关中的战略谋划,受到宇文泰的信任。

独孤信在平凉和宇文泰短暂照面后,又回到荆州贺拔胜处,后来又被孝武帝追回洛阳任职。孝武西迁时,独孤信回到宇文泰军中。由于他早年和宇文氏的乡里渊源,加上能力突出,也成为西魏举足轻重的人物。

侯莫陈崇亦是武川人,他作战勇敢,历来担任先锋破敌的重任,由于也有拥戴宇文泰的政治资本,故其在军中也有很高地位。

六大柱国,或是鲜卑人,或是鲜卑化的汉人,由于大多出身六镇,北魏孝文帝时代的汉化改革并未影响到他们,这些边荒之地的豪强们都保留了浓烈的胡族气息。这种气息,既存在于民族文化和政治意识中,也间接决定了军事体制,例如八柱国的形成便是受鲜卑八部的影响。六位领兵的柱国,几乎都有自己的部曲,贺拔岳死时,各大将的表态便是各股军事力量的态度,故而宇文泰虽总摄大权,却不得不对诸部首领做出妥协。各股势力的分野,虽由于宇文泰的强力协调归于一体,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陇集团,但历经七八十年也未能彻底消弭,最终异化和扩张为周、隋、唐三个王朝的兴起。历史的魅力,不得不令人叹息。

十二大将军方面,除元赞、元育、元廓三个后来的西魏宗室,九个实领兵的将军,宇文导、贺兰祥(宇文泰之外甥)是亲族,达奚武、王雄是贺拔岳旧部,李远、豆卢宁(李弼的老部下)是归顺人员,侯莫陈顺(侯莫陈崇的亲兄)、宇文贵、杨忠尚在洛阳。可以说来源非常繁杂,体现了关陇集团兼容并蓄的特点。从长远来看,整体集团复杂的人员构成,减弱了关陇集团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排他性,从而增强了创新发展的潜力。可以说,这是关陇集团能够独立于梁、齐之外,独辟蹊径复用周礼的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