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武

苏武(西汉外交家)

苏武简介

苏武: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苏武传记——

肩负重任奉诏出使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天,一位汉朝使者从匈奴回到京师长安,此时距他奉命出使已有19个年头,去时正当壮年的他,至此已须发皆白,然去时手持的符节,尽管节旄尽落,却依然拿在手中。这位使者,就是在匈奴中历尽艰辛,威武不屈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约出生于汉景帝(前156年~前141年)末年。其父苏建,汉武帝时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侯,后任代郡太守。西汉时的选官制度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在任满一定年限时,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称为任子。苏武与其兄苏嘉、其弟苏贤年轻时均以父任而被任命为郎官。苏武后逐步升迁,官至移中厩监(掌鞍马鹰犬射猎器具之官)。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孰料此去竟经历了不平凡的19个春秋。

苏武出使的匈奴,是活动于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最晚到战国晚期,匈奴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早在公元前4世纪末,匈奴贵族就经常利用其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深人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族人民进行骚扰掠夺。当时与匈奴为邻的秦、赵、燕等国因正忙于兼并战争,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曾派蒙恬率兵30万北伐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以南地区,并在这一地区设置郡县,移民实边,同时又修了西起临洮,东到碣石的万里长城,一度遏止了匈奴的入侵。但在楚汉战争之际,匈奴贵族乘内地战乱,东破强胡,西驱月氏,北征了零。坚昆请部,南并楼烦、白羊等族,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控弦之士十余万”(《汉书·匈奴传》),成为北方最强盛的民族。

西汉政权建立后,匈奴的势力已延伸到今山西、河北的北部。匈奴贵族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经常凭借其骁勇善射的骑兵侵扰汉朝的北部郡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发兵攻入山西中部,围困晋阳吟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前往迎战,结果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7天7夜。后用陈平之计,重赂冒顿单于的阏氏(即夫人),才得突围。当时,山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还不巩固,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尚未具备与匈奴作战的能力,所以在“平城之围”后,刘邦只好采纳了娄敬的“和亲”建议,即把汉朝宗室之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送去大批絮缯酒食等物,并与匈奴约为兄弟,欲以这种妥协退让政策换取汉与匈奴之间的和睦关系。

此后,在西汉前期的六七十年中,汉朝政府一直都采取这种和亲政策。但是,每次和亲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却不能彻底阻止匈奴贵族对汉朝的侵扰,匈奴贵族仍然不时进犯汉境。一直到汉武帝即位以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

在汉武帝即位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到武帝时期,汉朝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在经济上已是叫卜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凛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在政治上,经过对诸侯工地方割据势力的不断打击,中央集权日益巩固。在军事1,义景时期的徙民实边、人粟实边政策,使边防力量有所加强,公私马匹的大量增加也给建立大规模的骑兵创造了条件。总之,汉朝反击匈奴贵族的条件已完全成熟。于是,汉武帝决心对匈奴的侵扰实行反击,以求消灭其有生力量,从根本上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自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间,汉朝与匈奴先后进行了十多次战争,其中带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有3次。第一次战役发生在元朔二年(前127年)。这年,匈奴侵入上谷(今河北怀来)、渔阳(今北京密云县),杀掠吏民千余人。汉武帝派将军卫青、李息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旗)出兵,沿黄河北岸西进,击败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的军队,收复了河套地区的“河南地”,从而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战役发生在元狩二年(前121年)。这年春天,将军霍去病奉命从陇西出兵,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胭脂山)千余里,与匈奴血战于皋兰山下,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首领,歼敌近9000人,还缴获了体屠王的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又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今内蒙古居延海),攻至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歼敌3万余人。在汉军的接连打击下,匈奴贵族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浑邪工率部4万人投降了汉朝。这次战役使整个河西走廊全部控制在汉朝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汉书·张骞传》)。汉朝的西部边郡得以安宁。

第三次战役发生在元狩四年。元狩三年(前120年),匈奴贵族又从右北平(今河北平泉一带)、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二郡入侵,杀掠千余人。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决定集中兵力深人漠北进行反击。于是次年派卫青与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兵,远征匈奴。卫青率西路军越过沙漠北进千余里,大败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直追至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下)。霍去病的东路军则深入2千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斩获7万余人凯旋而归。这次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从此以后匈奴再不敢贸然进犯,向北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书·匈奴传》)。

经过3次大战的打击,匈奴的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汉朝由于在几次战役中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亟须休战。因而双方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战争,并且都有寻求和好的意愿。在苏武出使匈奴前的10多年间,双方曾多次互派使者,以试探通好。但由于双方各坚持于己有利的条件,因而不仅未达到和好的目的,派出的使者也往往成为对方的人质。汉朝的使者前后有郭吉、路充国等十几批被匈奴扣留,作为报复,汉朝也扣押匈奴使者以相抵。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因西域的大宛国劫杀汉朝使者,命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取得大胜。这一胜利,使又开始骚扰汉朝边境的匈奴受到震动。当时匈奴且崼侯单于刚刚即位,因怕汉军来击,便假意对汉表示卑谦,声称:“我儿子,安敢望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即父辈意)。”(《汉书·匈奴传》)并将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者,凡未投降匈奴的尽行放归。汉武帝十分赞许新单于懂得道理,于是决定派出使团,护送留在长安的匈奴使者返回匈奴王庭,同时携带厚礼答谢单于的善意。苏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奉诏出使的。

汉武帝大汉元年(前100年),年龄刚过40岁的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的名义,肩负着重建汉匈和好的重要使命,与副使张胜、假吏常惠率领着百余名随行人员离开长安,踏上了去往匈奴的漫漫长路。

被扣匈奴坚贞不屈

苏武一行抵达匈奴后,向里崼侯单于送卜丰厚的礼品。但且龈侯单于的态度却大失汉朝所望,对苏武等人十分傲慢无礼,并没有表现出与汉朝和好的意愿。就在苏武一行准备返朝复命之际,一场意料不到的事件发生了。

原来,匈奴昆邪王姐姐的儿子猴王,曾随昆邪王降汉,后又因随汉军作战失利而降归匈奴。在苏武到达匈奴之时,猴王正与流落于匈奴的汉人虞常及随原汉使卫律投降匈奴的一些人密谋,欲劫持单于的母亲阀氏作为人质,复归汉朝。虞常在汉时,原与副使张胜是朋友,因而在苏武率领使团到匈奴后,虞常便把这一计划告诉了张胜,并说:“听说汉天子十分怨恨卫律,我能为汉朝将他射杀。”然胜未将此事报告苏武,竟私自同意了虞常的计划,并拿出部分财物以资助。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狩猎,只有阏氏与单于子弟留在驻地。猴王、虞常等70余人便准备趁此机会行事。不料其中一人反悔,半夜逃出,报告了单于子弟。于是单于子弟举兵先发制人,结果缑王等人皆战死,而虞常被生擒。

单于得知后,命令卫律追查此案,张胜闻之,才不得不向苏武报告了自己与此事有牵连。苏武知事非同小可,说道:“事情如此,必定连及于我。作为朝廷使臣,受到匈奴侵犯,然后才死,有损汉朝威严。”说罢,便欲自杀。张胜。常惠等随员见状,连忙阻止,经苦苦相劝,苏武方作罢。

果然,虞常在审讯下招引出张胜。单于闻此案与汉使有连,十分震怒,便马上召集诸匈奴贵族商议,准备杀掉汉使。但左伊秩訾王进言说:“谋杀卫律即处以死刑,如谋害单于,其罪将何以复加?不如乘此机会,迫使汉使投降。”单于甚觉其言有理,便命卫律前去迫降。而苏武在卫律面前,宁死不降,厉声正告随员们道:“屈节辱命,虽然活着,又有何面目回到汉朝!”说罢,便拔出佩刀,刺进自己的胸膛。卫律大为惊骇,慌忙上前抱住苏武,并命人驰马召医,前来抢救。医者赶来后,急忙在地上凿出一土坎,里面燃起熄火,将苏武面部朝下覆于坎上,并在其背部连连蹈踩以出淤血。就这样抢救了半日,苏武才重新有了呼吸。苏武宁死不辱使命的高尚气节,震动了匈奴上下,匈奴单于也不得不表示钦佩,于是只逮捕了张胜,而将苏武放回营中,并时常派人前去问候,欲再寻找机会,使他投降。

随着苏武的伤势逐渐痊愈,匈奴单于又开始派遣使者劝说苏武投降。被苏武严词拒绝后,单于又生一计,准备借处决虞常之时,以死来威胁苏武。于是便派卫律亲自出面,将苏武等人带到处决虞常的现场。虞常被处决后,卫律随即宣布:“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按罪当死。但单于有令,愿降者可赦免其罪。”并举起剑来,做出欲杀汉使的样子。原先因违犯使命而招致此祸的张胜,这时却被吓破了胆,立即跪倒请降。但苏武仍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卫律又言道:“副使有罪,正使按律当连坐。”苏武则驳斥说:“我本未参与谋划此事,并与他们非为亲属,又何有相坐之理”?卫律又举起剑来,再次做出要杀苏武的样子,然苏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依然安坐不动。见不能以死相胁,卫律与卜改变态度,劝说苏武道:“苏君,我卫律本是背弃汉朝而降归匈奴的,但有幸蒙受大恩,被匈奴封为丁零王,今已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遍野,富贵如此。苏君今日如果降归匈奴,明日也会如我一样。否则,白白死于此地,以身躯化作草野之肥,以后谁又会想到你呢?”见苏武端坐不应,卫律又接着说道:“苏君如果听我劝告而降,我便与你结为兄弟。如果不听我的建议,日后虽想再见到我,还能办得到吗?”然而卫律话音刚落,苏武便起身怒骂道:“你原为汉室之臣,却不顾朝廷恩义,背叛主上,抛弃亲人,甘降蛮夷,我又何屑于见你?且如个单于信任你,使你决断我等生死,你却不能以公平之心主持公道,反而欲借此机会挑起两方君主相斗,坐见成败。你须知妄杀汉朝使者造成的灾祸:南越因杀汉使,被汉朝诛灭;宛王因杀汉使,其头被悬于汉宫北阙;朝鲜因杀汉使,汉亦派兵征讨。如今只有匈奴尚未至此。你明知我不肯降,却多方威胁利诱。我死不足惜,但匈奴之祸恐怕就要从我死开始了!”苏武一番痛骂,使卫律哑日无言,但没有单于的命令,也不敢擅杀苏武,只好如实向单于汇报。

匈奴单于知苏武面对威胁利诱均不肯降,不禁大为赞叹,更想使他投降。于是命令把苏武囚禁在曾经用来装米的空窖之中,并断绝其饮食,想以此消磨他的意忐。适值天降大雪,苏武就在窖中靠吞雪与毡毛充饥。凭借着这种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苏武竟数日不死。匈奴对此大惊,以为有神灵护佑,不敢再伤害他。单于又下令将苏武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无人处放牧抵羊(公羊),并宣布只有羝羊产乳,才放苏武回朝。显然是决意将苏武无限期流放下去。苏武的属员常惠等人则被分别安置在各处。

茫茫北海,一望无际,人迹罕至,生存条件本就十分恶劣。然匈奴为了迫使苏武屈服,竟在把他送来后,断绝供给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苏武独处荒原之上,昼牧群羝,夜宿破帐,平时不得不常靠挖掘野鼠洞穴中储存的草籽充饥。但是任何困苦也没丝毫动摇苏武对汉朝的忠心,出使时所持的代表国家尊严和使臣使命的符节,他始终紧握在手中,白天带着它牧羊,夜晚挟着他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符节上的旄饰已全部脱落,但苏武仍紧握不放,以表示不辱使命之坚贞意志。

五六年后,匈奴贵族於玕王带领部众打猎来到北海,见到苏武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仍威武不屈,顽强地生活下去,不由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苏武本有一手编结打猎所用的网缴和矫正弓驽的技术,便在这时传授给於玕王,因而更受於玕的敬爱,时常送给他一些衣食用具。就这样,苏武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又过了三年多,於玕王生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又赠送给苏武一些牛羊及帐幕用具。不久,於玕王病死,其部落人众远徙他处。而就在当年冬天,丁零人又盗走了苏武的牛羊,又使他再度陷入困境。

正气凛然词羞李陵

就在苏武被匈奴扣留的第二年,其故人李陵也来到匈奴中。

李陵,字少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人,是汉朝著名将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为人,善于骑射,谦让下士,颇有名誉,曾奉武帝之命率领800余骑,深入匈奴2000里,武帝认为他颇有其祖李广之风,回师后官拜骑都尉,使率精兵5000人,在酒泉、张掖防御匈奴。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决定再次向匈奴发起进攻,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出兵酒泉,命李陵负责后勤,运输粮饷。李陵请求自率一队与匈奴作战,武帝同意其请,并命令强弩都尉路博德半道接应。但路博德不愿为李陵作援兵,李陵只得自率步兵5000,孤军深入。李陵军从居延出发,北行30余日至于浚稽山下,与单于率领的兵众相遇。匈奴3万余骑兵将李陵所率的5000步兵围住,但李陵布阵严密,千弩俱发,将敌兵击退,并追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又急召8万余骑兵增援。李陵率兵且战且退,退至山谷中,又斩杀匈奴数千。最后,50万矢皆尽,兵士只有以砍下的车辐、刀尺充作武器,与匈奴拼搏,败局已无法挽回。李陵原欲自杀,后又想若能有幸脱围,回朝后也好向武帝报告战况,于是令兵立准备于粮饮水,相约突围至遮虏障会合。夜半时分,李陵率壮十十余人突围,又被数千匈奴追上,团团围住。经一番血战,李陵环顾部下已所剩无几,于此生死关头,李陵终未能自保名节,声言:“无面目报陛下”,投降了匈奴。

李陵降匈奴后,单于因他作战勇猛,颇为赏识,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并封为右校王,每有大事,常召他商议。汉武帝得知后,则抹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李陵虽然在匈奴中颇为尊贵,但与苏武誓死不降相比,终自感羞愧,因而一直不敢去见苏武,直到十几年后,因奉了单于劝降之命,才不得不前去见苏武。

李陵来到北海,为苏武置酒设乐。苏武念旧时情谊,未便拒绝。宴饮之间,李陵终于把话题转到劝降上来,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一向交厚,因而使我来劝说于你,如今你被扣匈奴,终不能回到汉朝,白白自苦于这无人之地,你虽讲求信义,而又会有谁知道呢”?接着,李陵又说到苏武出使匈奴后,家中所发生的变故。原来,在苏武离开长安后,家中连续发生了一系列的不幸。苏武的哥哥苏嘉,官任奉车,随武帝到雍城棫阳宫时,因扶辇车下除道时车辕被柱子碰断,结果被弹劾为大不敬罪,被迫自杀。官任骑都尉的弟弟苏贤,在随武帝到河东祭祀后土时,黄门驸马与宦骑争船,被推入河中淹死,武帝令苏贤捕拿宦骑,因未拿获,苏贤亦怕获罪而服毒自杀。苏武的老母也已去世,而妻子则已改嫁他人。家中仅存的妹妹2人和子女3人,十多年中亦生死不明。说完这些不幸之事,李陵又劝道:“人生如同朝露,你为何自苦如此?我刚降匈奴时,也是心中恍惚,如癫如狂,自痛有负汉朝,且当时我老母尚在,被朝廷拘押。而今你家中已无人顾念,不欲降之情,何以超过我呢?又者,今陛下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而被诛杀者多达数十家,即使在汉朝为官,安危亦不可预料,你还又为谁出力呢?希望听我一言,毋冉固执。”

苏武自来到匈奴,对家中之事全然尤闻,此时闻知母死妻嫁,兄弟俱亡,不禁潸然泪下,悲痛万分,但誓死不降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于是忍着悲痛回答李陵道:“我苏武父子本无多少功德,全出于陛下成全,位至将军,爵拜通侯,兄弟皆为朝廷近臣,因而常思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今能杀身自效,即受斧钺汤镬,亦心甘情愿。臣下事君,如同儿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望不要再言及投降之事。”

李陵见苏武的决心难以动摇,只好暂巨忍住,一连在北海停留数日,天天与苏武饮酒,欲再找机会相劝。一天,李陵又说道:“子卿,你一定要听我的劝告。”苏武见他仍不死心,便愤然作色道:“我已久有必死之志,王如必定要使我降,请尽今日之欢,我便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仍坚贞不屈,且已不念旧情而改称自己为王,不禁满面羞愧,喟然长叹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只得辞别苏武而去。

李陵辞别苏武后,有意对苏武的生活私下帮助,但又羞于亲自出面,便让其妻送给苏武几十头牛羊。不久,苏武又娶了一位匈奴女子为妻,生活又有所好转。

公元前87年,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匈奴边兵捕获的汉朝云中郡百姓称太守及以下吏民皆身着白服,说皇帝已经驾崩。苏武听到武帝已死,面向南方放声痛哭,以至呕血。此后数月,仍按君丧之礼早晚哭泣示哀,不忘身为汉臣。

历尽艰辛重返故国

苏武身陷匈奴,困居北海,此生还能否回到汉朝,完全取决于汉匈关系能否改善。然而在他被匈奴扣留的第二年,汉朝与匈奴又重开战局,此后终武帝之世,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有些小胜,但总的来说,已不能保持前一时期的优势,而不断失利。因此匈奴对汉朝的态度又渐渐强横起来。武帝末年,匈奴曾遣使致书汉朝,声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同时还要求“娶汉女为妻,岁给遣我糵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汉书·匈奴传)》。汉朝则不答应这一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苏武自然难以被放回汉朝。

但是,长期的汉匈战争,毕竟使匈奴受到沉重的打击。汉武帝时期几次大的战役“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堕殰,罢(疲)极苦之”(《汉书·匈奴传》),又失去阴山、河南水草丰盛的牧场,损失极大,以至“兵数困,国益贫”,“民众困乏”(同上)。而长期的战争,也使得匈奴内部的矛盾加深,“百姓未附”、“国中多不安”(同上),匈奴贵族内部的矛盾亦日趋尖锐。这一切都说明匈奴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大大衰落,渐失向汉朝主动进攻之力。

汉武帝太始元年(前96年)匈奴且崼侯单于死,由其子狐鹿姑单于继立。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狐鹿姑单于死前,遗命立其弟右谷蠡王为单于。但在狐鹿姑死后,颛渠阏氏与卫律未遵遗命,而将抓鹿姑之子立为壶衍崼单于。右谷蠡王与左贤王等因此心怀不满,先是打算投归汉朝,后又准备降服乌孙国以击匈奴,最终由于事情泄露,于是二王各自居本处,不再会匈奴的龙城之祭。

由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实力更加衰弱,因而壶们崼单于即位之后,就有同汉朝和亲之意。同时又常常害怕汉朝来袭,故又在其辖区内容共筑城、治楼、藏谷,以防汉军的进攻。后又担心匈奴人不能守城,只得进一步试探与汉朝通好、讲和。于是汉匈之间关系才得以缓和。

虽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了缓和,但匈奴仍然不肯释放苏武回国。在双方使者往来之时,汉朝曾多次向匈奴索要苏武等被扣汉使,而匈奴每每诡称苏武早已死去,来搪塞汉朝。后汉使又来到匈奴,常惠得知消息,设法说通了看守的匈奴人,在夜间秘密见到汉使,才说明了实情。为防匈奴仍以诡言相欺,常惠又教汉使编造一个故事:说皇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系有帛书一封,上写有苏武在荒泽之中。使者闻听大一喜,即按常惠所教责备单于欺诈。单于见汉使已知实情,大吃一惊,不得已才承认苏武还活着,并同意放苏武等人回同,以表示与汉通好之意。至此,苏武才离开了他放牧19年的北海荒原。

得知苏武即将回国,李陵又来见苏武,置酒相贺。李陵想到苏武历经19年艰辛,始终坚贞不屈,今日终于得以返回故国,而自己却身为叛臣,只能久处异域,负千古罪名,愧疚之情油然再起。于是对苏武说道:“足下今得以归国,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即使古时史册所载,丹青所画,又何以比过足下!我虽然弩钝怯弱,但当初降归匈奴实为权宜之计,而心中未忘寻找一适当的时机来报效汉朝。假如汉朝当初宽大我降敌之罪,保全我老母,我亦会像春秋时鲁之曹沫在柯地之盟时劫持桓公,索回侵地那样,伺机劫持单于,使其服汉。然汉朝诛杀了我老母及全家,为世之大辱,我尚复何顾呢?事已至此,无时挽回,今说到这些,不过是想使你知道我的心罢了。异域之人,从此与你长别了。”李陵说罢离座起舞,并作歌道:

径万里兮度沙幕,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聩。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随之泣下数行,与苏武诀别而去。

李陵说自己投降匈奴后原准备伺机报汉,因汉朝将其老母处死才未付诸行动,自然是遁词,但也看出苏武的不屈精神,确实使他深感愧疚。传世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一曰: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蜘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其二曰: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忧。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其三曰: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转引自林剑鸣《秦汉史》上册)

这三首诗大概是后则假托李陵面作,但所刻画的李陵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难过心情当不为虚。

昭帝始元六年春,苏武终于回到阔别旧年的京帅长安。当初随他出使的属员百余人,此时仅剩下9人随他而归。

像绘麟阁名垂青史

苏武回到长安后,作为褒奖,昭帝特命他用隆重的“太牢礼”(牛羊豕三牲)到武帝陵庙报告自己的归来。并官拜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200万,公田2顷,宅第1区。然时隔一年,苏武竟受到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斗争的牵连。

原来在汉昭帝即位后,同受武帝遗诏辅政的霍光、上官桀、桑弘羊几位大臣之间矛盾颇深。左将车上官桀因大将军霍光权在己上,对霍光心怀嫉恨,御史大大桑弘羊也囚政见不同,对霍光不满。而与上官桀之子上官安来往密切的武帝长女鄂邑盖长公主,则因其男宠丁外人封侯拜官之事为霍光所阻,也怨恨霍光,昭帝之兄燕工刘旦亦怀有野心,欲谋取皇位。于是这些反对霍光的势力便与燕王旦勾结,准备除去霍光。元凤元年(前80年),上官桀等暗中作为燕王上书,向昭帝控告霍光过失,为说明霍光“专权自恣”,书中说到苏武扣于匈奴近20年不降,回来仅官拜典属国,而霍光的下属长史无功却官任搜粟部尉。因此举未能成功,上官桀等又密谋刺杀霍光,废黜昭帝而迎燕王为帝,结果事情败露。苏武本与这场政治斗争无关,但因其子苏元涉于此事,而他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控告霍光的奏书中又曾为他鸣冤,问此廷尉上书,奏请将苏武逮捕治罪。幸而霍光不欲连及苏武,将奏书扣而不发,只罢免了他的官职。其子苏元则被处死。

苏武虽然被免去官职,但仍心系国事。元平元年(前73年),昭帝病死,无有子嗣,苏武以故二千石的身份参与了拥立宣帝之议。宣帝即位后,封苏武为关内侯,后来又官复典属国,并念他曾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特加祭酒之号,使期望日朝见,以示优宠。朝中大臣亦都对他十分敬重。苏武晚年,宣帝怜其无后,听说他从匈奴返回时,他的匈奴妻子刚生一子,现已成人,于是特派使者持金帛前去将此子赎回,拜为郎官。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80余岁。

苏武逝世10年后,即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归属汉朝(当时匈奴已分裂为南北两部),从而结束了匈奴与汉朝之间百余年的战争状态。汉宣帝为此追忆有功之臣,特命将11名功臣的相貌画在未央宫的麒麟阁中,以接受后人纪念。苏武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