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朝文化第一人)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与王朝国事密切相关。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生活。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历史评价

纳兰性德生前最爱写词,现存有349首,其词哀感顽艳,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后世人对纳兰性德的评价也很高,其中最富影响力的当属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本是满族人,清军入关占了中原,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活相当优越。而他却更爱风月,所作诗词中透着灵性,少了许多做作,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历代诗词的常规。

纳兰性德大事记

1655年 出生。

1671年 入太学读书,结识恩师礼部侍郎徐乾学。

1672年 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1674年 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1676年 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1678年 把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合为《纳兰词》。

1685年 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人物关系

纳兰性德传记

出身显赫 天资聪颖

纳兰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叫令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纳兰性德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纳兰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中的名门望族,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妹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必定过着衣食无忧,终生繁华富足的日子。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淡泊名利,向往平淡的生活。

纳兰性德小名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时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帝的赏识,也为其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体现了他广博的赏识和兴趣爱好。

▲纳兰性德府

▲纳兰词

文武兼备 诗文奇才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土谁也为三等侍卫,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纳兰性德厌恶官场,对于诗文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1678年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在当时词坛享有很高的地位。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也只是其代表作的之一而已。

《饮水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社会政治生活。

▲纳兰性德画像

广交朋友 大义凛然

纳兰性德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与才华,就像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他的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洲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也是他与不同人的区别。

民间相传,纳兰性德与朋友交往最重感情,最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作为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不但具有怜香惜玉、百转柔肠般的情怀,而且还具有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性格。清代历史上发生的纳兰性德对朋友“生馆死殡”的故事,至今一直被广泛流传。

纳兰性德有个无锡好友叫顾贞观。一日,顾贞观填《金缕曲》两首,为吴兆骞被流放黑龙江一事求援。纳兰性德在细细品读完这两首《金缕曲》辞章后,不禁被顾贞观对生死之交的好友吴兆骞发自肺腑的思念关怀之情所深深感动。从此,顾贞观与性德联起手来,二人为营救吴兆骞回京不停奔忙。经过5年的努力,再加上诸多好友及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徐乾学、徐元文等鼎力协助,终于凑集了两千两银子,在性德求助于相父明珠后,明珠在康熙帝面前一番斡旋,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十一月,以认修内务府工程的名义将吴兆骞赎罪放还。吴兆骞回到京师后,受到纳兰性德、顾贞观、徐乾学等一批好友的热情迎接,为其专门设宴接风洗尘。至交好友在宴会上即席赋诗作词,一片欢欣。为了解决吴兆骞在京城的住宿等生活问题,性德又将其聘为馆师,让他住在自家府邸里教授自己7岁的弟弟揆叙读书。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吴兆骞塞外归来刚刚三年,就因病客死京城。此时,性德正侍卫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听说这件事情之后,立即告假赶回京城。除了亲自为吴兆骞料理丧事外,还出资护送其灵柩回到他的家乡江苏吴江安葬……

这正是“生馆死殡”,情深似海。

纳兰性德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多情才子 爱情凄美

1674年纳兰性德20岁时, 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这一年卢氏刚满18岁,“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可谓才貌双全,性情温雅。成婚后,夫妻恩爱情笃,纳兰性德18岁时写过一首词,内有“吹花嚼蕊弄冰弦”的句子,这是他心目中红颜知己的娇憨模样,“吹花”就是用树叶吹出音调;“嚼蕊”是口嚼芬芳的花蕊,使口中带有香气;“冰弦”是冰蚕丝做的琴弦。这些颇具情调的诗意动作,和李清照与夫君“读书消得泼茶香”异曲同工。卢氏也是一位解风情、识雅趣的“知性女子”,“吹花嚼蕊弄冰弦”自然不在话下,可惜天不假年,偏在三年后摧花夺香,卢氏死于产后受寒。

纳兰性德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不久,纳兰性德续娶官氏,这一位家世更加显赫,为一等公之女,相貌也属上乘,但在才情雅趣方面,却与卢氏相差甚远。官氏嫁给纳兰性德后,没有生子,有人推测两人关系不好,并摘出纳兰性德的诗词进一步佐证,比如纳兰性德的《点绛唇》里就有一句:“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想必官氏是受到了纳兰性德的冷落,否则,纳兰性德不会再娶二妾。当时满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一妾”,纳兰性德在续娶官氏为妻后,又娶了一位美貌女子颜氏为妾。

官氏与颜氏虽然相貌美丽却在精神和怀古上远不及卢氏。纳兰性德30岁那年,由朋友顾贞观牵线,终于娶了一位江南“才女”为妾,了却红颜知己的心愿。这位“才女”名叫沈宛,著有《选梦词》。可惜由于纳兰性德当时担任皇帝侍卫,不能与汉族女子通婚,所以沈宛不能进入纳兰府。不久,纳兰性德去世,沈宛产下了遗腹子,就被纳兰府“送回”了江南。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得以堂而皇之地列入纳兰氏的族谱,在他70岁的时候,还被邀请参加乾隆帝所设的“千叟宴”。纳兰性德在其31岁时,与朋友聚会后旧疾寒病复发,“七日不汗”,最终撒手人寰。原本期待的爱情却在几个月之后消失了。

梦江南·昏鸦尽

纳兰性德

昏鸦尽,

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纳兰性德手迹

多情之人必受多情之苦。他那一首首低回哀婉的爱情辞章和那一篇篇凄美绝伦的悼亡之作,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它们仿佛是一个个美丽的花圈,祭奠与凭吊着那永逝的爱情、理想、青春和生命。它们亦向人们昭示着纳兰性德心灵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