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清代康熙年间权臣)

赫舍里·索额图简介

赫舍里·索额图:赫舍里·索额图(1636-1703),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平定三藩时,赞画图谋,颇有功劳。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赫舍里·索额图传记——

索额图,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他一生经历了崇德(皇太极)、顺治(福临)、康熙(玄烨)三朝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在很多事件中都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其政治生涯由“辅弼重臣”开端,以“本朝(清朝)第一罪人”而结束。

一、索额图的先世——贵族及朝廷重臣

1.索额图的祖父和叔祖父

索额图的先世原隶哈达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努尔哈赤灭哈达,索额图的祖父硕色、叔祖父希福携带全家人归附努尔哈赤。当努尔哈赤得知硕色、希福两人兼通满、蒙、汉文字的时候,就命令他们同值文馆,赐号“巴克什”,并屡次遣使蒙古诸部。

皇太极称帝以后,希福得到升迁。希福于1636年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皇帝亲政后的1652年年底,希福去世,赠太保,谥文简。

2.索额图的父亲索尼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一生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勋臣。

索尼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1616—1626),一直担任努尔哈赤手下的一等侍卫,战功卓著。

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的1631年,索尼升任吏部启心郎;皇太极去世之前,索尼又因功被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

皇太极病逝以后,他以拥立皇子福临继位,成为维护八旗内部稳定局面的重要人物。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这个时候的索尼足智多谋,“商议大事,无出索尼者。”根据辽宁省《赫舍里氏康族世谱》记载,1651年多尔衮死后,索尼进升为世袭一等伯,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帝曾褒奖他“克尽忠义,以定国乱,诚为荩臣”。

1661年,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病逝,爱新觉罗·玄烨即位为康熙皇帝。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为辅政大臣,又授世袭一等公。

索尼虽居辅政大臣之首,但一方面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体弱多病;另一方面他又厌恶苏克萨哈卖主求荣的为人(苏克萨哈本来是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下,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率先告发多尔衮生前谋逆等罪状,于是顺治皇帝追论多尔衮罪),因此索尼遇事多支持鳌拜,鳌拜专横擅权的局面由此产生。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67年3月,索尼上书康熙皇帝,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亦十四岁亲政,今上年德相符”,奏请康熙皇帝亲政。1667年8月初,索尼病故,谥文忠。1667年8月25日,康熙“躬亲大政”。

3.索额图的哥哥和弟弟

索尼的长子、索额图的哥哥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1665年,孝庄太皇太后挑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康熙王朝》中说,孝庄太皇太后挑索额图的女儿册立为皇后,这是错误的。1674年,赫舍里氏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1675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

与此同时,根据辽宁省《赫舍里氏康族世谱》记载,索尼的第五子、索额图的弟弟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索尼的第六子、索额图的弟弟法保袭一等公。

索额图(1636-1703年),索尼第三子。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圈禁宗人府,因饥谨而死。

二、索额图的发迹——协助康熙皇帝智擒鳌拜

1.索额图的出生

索额图的出生年代,应该在崇德元年(1636)前后,生于盛京(沈阳)。他生活在满族贵族夺取全国政权,进而统一全国的时期,即为满族从马上得天下,转变为统治天下的时代。

2.索额图的排行

《清史稿·卷二六九·索额图传》记载说索额图是索尼第二个儿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清史列传·卷八·索额图传》记载,说“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索尼第三子”;而且法国人张诚在他的《张诚日记》中也称索额图为“索三老爷”;另外,现在仍然健在的一些老北京在谈到索额图的时候也是称他为“索三老爷”。

3.索额图协助康熙皇帝智擒鳌拜

索尼病故以后,康熙皇帝亲政。但是,鳌拜仍然一如既往的专权跋扈。这使得康熙皇帝深深感到鳌拜“欺朕专权,恣意妄为”,决意清除鳌拜及其党羽。

然而,鳌拜党羽遍布内外,少年皇帝颇为孤立。欲除鳌拜,并非一个旨意就能够解决问题。怎么办呢?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之下,康熙皇帝想到了索额图。

于是,索额图辞去了原来的职位,做了康熙的贴身侍卫。根据昭梿的《啸亭杂录》记载,“康熙乃‘以弈棋故’召相国索额图入谋划(索额图当时任侍卫)。”索额图以演“布库戏”为名,让十几个八旗少年在宫中习武。鳌拜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所谓满语“布库”,是“摔跤常胜者”的意思。它是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的。“布库戏”,一般由双人表演,比赛时在地上划出一个圆形角斗区,参赛者分为两个队,每队各二人。比赛时,一人背着另一人。比赛开始,各队接近对方,背在背上的人相互争斗,设法把对方推出场外或把对方从背上拉下来,以此决定胜负。该项运动也可以是多人的多组对抗。

由于鳌拜身躯高大,孔武有力,因此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授意之下,康熙皇帝与索额图在擒拿鳌拜的具体细节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内的武英殿商量国事——注意,地点应该是康熙皇帝平时的办公地点武英殿,而不是孝庄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也不存在什么孝庄太皇太后病重的假说。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

话说鳌拜刚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折腿椅子请他坐,而让另一内侍立身其后。康熙又命赐茶,但内侍却用一只经沸水煮过的极热的碗盛茶,鳌拜接茶时因炙手难耐,使茶碗猝然坠地。趁鳌拜屈身拾碗时,鳌拜身后的内侍趁势把他推倒扑地,这些年轻的侍卫们一拥而上,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随后被抓进大牢,其同党大学士班布尔善被诛。

之后,康熙皇帝宣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又念其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从而一举结束了长达八年的“鳌拜辅政时期”。

4.索额图的发迹

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后,康熙皇帝才真正掌握实权。而为智擒鳌拜立下赫赫战功的索额图也开始飞黄腾达:根据《圣祖御制文集·谕大学士索额图》记载,康熙皇帝谕索额图曰,“卿首膺机密之重,素著辅弼之猷”,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1670年11月,康熙皇帝改内三院为内阁,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任纂修《清世祖实录》总裁官;1672年《清世祖实录》编纂完毕,索额图加太子太保。

三、索额图的三大功绩

1.为平定三藩积极谋划

“三藩”实际上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驻防云南,兼管贵州(对付南明永历政权);平南王尚可喜(其子尚之信),驻防广东(对付张献忠余部);靖南王耿仲明(其子耿继茂,其孙耿精忠)先驻防四川(对付张献忠余部),后改驻防福建(对付郑成功)。

康熙皇帝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三藩”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之患。

1673年4月至8月,“三藩”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纷纷上书康熙皇帝,要求撤藩。

面对三藩自动撤藩的请求,索额图等大多数大臣主张对于三藩应该区别对待,分期撤藩,各个击破。但是,康熙皇帝却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三藩同撤,一次性解决三藩问题。结果,引发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爆发以后,索额图认为这是因为撤藩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皇帝斥责。但是,在这以后,索额图并未心怀不满,在平定“三藩”的叛乱中,仍然是积极出谋划策,协助皇帝运筹帷幄。索额图对平定“三藩”叛乱的作用,正如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的那样:“索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

2.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8年,索额图奉命担任清与沙皇俄国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并于1689年签定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说起来,这个沙皇俄国本来是个欧洲国家;1581年,沙俄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踏入亚洲领土;1632年,沙俄建立雅库次克,开始与中国接壤;1643年,沙俄趁明清之际中原动荡之机开始进入我国境内,蚕食我国境内早已经归属于大清王朝管辖的黑龙江流域土地,中俄领土纷争开始产生。当然,沙俄的这次入侵可耻地失败了,英勇的达斡尔族人民赶走了侵略者。

1650年,沙俄再度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当地军民在进行了两年多的顽强抵抗后失败;沙俄势力变本加厉,于1654年出兵侵入我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占领了尼布楚;此后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多次厮杀,互有胜负;康熙皇帝即位以后,沙俄侵略者继续扩大了战果,在整个黑龙江流域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据点。

康熙皇帝亲政以后,为彻底解决东北边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康熙皇帝开始于1669年遣使赴尼布楚谈判;1670年双方又在北京进行第二次谈判。但是,随后开始的“三藩之乱”终止了这一进程:沙俄侵略我精奇里江和额尔古纳河地区。“三藩之乱”结束后,清朝政府于1683年正式设立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首任将军,属下兵员两千,及时制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活动,也为后来收复雅克萨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台湾郑氏政权易主,郑经去世,子郑克塽即位,康熙皇帝确定了先南后北的原则,率先解决了台湾问题。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康熙皇帝开始集中全部精力解决东北边疆问题。

1685年2月,康熙皇帝派彭春为都统,率领水陆军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开到雅克萨城下,把雅克萨围了起来。彭春观察了地形之后,在城南筑起土山,让兵士站在土山上往城里放弩箭。城里的俄军以为清兵要在城南进攻,就把兵力拉到城南。哪儿知道清军却在城北隐蔽地方放了火炮,乘城北敌人防守空虚,突然轰起炮来。炮弹在城头呼啸着飞向城里,敌人的城楼被炮弹击中了,熊熊燃烧起来。天色渐渐发白,清军又在城下堆起柴草,准备放火烧城。俄军头目这才吓慌了神,在城头上扯起白旗投降。按照康熙皇帝的事前嘱咐,彭春把投降的俄军全部释放,勒令他们撤回本土。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哭丧着脸,带着残兵败将走了。俄军撤走后,彭春命令兵士把雅克萨城堡全部拆毁,让百姓耕种;接着,带着军队回到瑷珲城。但是,遭到惨败的俄军头目并没有死心,他们打听到清军撤出的消息,过了不久,又带兵溜回雅克萨,把城堡修筑得更加坚固。边境的警报传到了北京,康熙皇帝决定把侵略军彻底消灭。1686年夏,康熙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2500人再攻雅克萨。这一次,清军的炮火更加猛烈,俄兵几次出城反扑,都被清军打了回去。守城头目托尔布津中弹死去;留下一批侵略军不得不躲到地窖里,没几天,病的病,死的死,最后只剩下一百五十个人。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赶到北京,要求谈判。康熙皇帝才下令停止攻城。

根据《平定罗刹方略》记载,1688年7月初,清朝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康熙皇帝同意了索额图的这一谈判方针。根据《张诚日记》记载,“上谕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等曰:黑龙江之地,最为扼要……朕以为尼布潮(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稍弃之于鄂罗斯。”同时应索还逃人,“否则,尔等即还,不便与被议和矣。”康熙皇帝还赐给索额图望远镜一架(以后要归还),御马、宝剑及衣物。

中俄双方第一次谈判的地点在色楞斯克。康熙任命索额图、佟国纲为钦差大臣,索额图居首,佟国纲次之。使团成员有左副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都统部坦,兵部督捕侍郎张鹏翮,兵科给事中陈世安等。耶稣会士法国人张诚,意大利人徐日升担任翻译。

1688年6月,中国使团起程,出德胜门,经内蒙、喀尔喀蒙古,前往色楞斯克。在德胜门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14岁的皇太子胤礽前往送行。以索额图为首的使团成员和官兵列队迎接太子,根据《张诚日记》记载,“索三老爷背后一面金线织锦画帝国幡龙的大旗”迎风招展,众人遥对皇宫行三跪九叩大礼,向皇帝辞行,然后北上。由于人马众多,又需穿行沙碛,为就水草之地,使团分为相距不远的三路行进。当索额图等使臣行至喀尔喀地方的时候,索额图获悉噶尔丹正在叛乱,侵犯了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1689年5月,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由于改在尼布楚谈判,使团成员增加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他率一千五百军士由黑龙江城(瑗珲)出发为使团护卫。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行前,索额图奏言:“尼布潮(尼布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之地,臣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皆归我朝。”康熙皇帝说:“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为什么在谈判开始前就准备对沙俄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呢?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知道,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正在进攻漠北蒙古喀尔喀诸部,因此康熙皇帝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好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对付噶尔丹;同时,也可以用签约后两国和好来约束俄国人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噶尔丹。

索额图、佟国纲率领中国使团,经过49天长途跋涉,于7月底抵达尼布楚。先期到达的萨布素迎接使团于石勒喀河(黑龙江上游)南岸扎营,与北岸的尼布楚城隔河相望。随后,俄国方面的谈判代表戈洛文也从色楞斯克赶来。8月初,中俄双方开始举行谈判。根据《十七世纪俄中关系》记载,富于外交经验的戈洛文先发制人,他指责中国政府“无端派兵侵犯沙皇陛下的国界”,“制造流血事件”,要求赔偿损失。索额图列举俄国人侵入黑龙江、松花江烧杀掳掠的事实,予以驳斥,强调指出尼布楚、雅克萨是中国领土。双方唇枪舌战,争辩激烈。戈洛文甚至质问中方是否要战争,以开战相威胁。索额图等严正声明,中国使团是奉皇帝之命,前来与俄使谈判划定疆界,签订永久和好条约;希望不要再纠缠过去的纠纷,只谈边界,才使谈判回到主题上来。

戈洛文首先提出以黑龙江为界,江以北全归俄国。中方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方案,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中俄国界。双方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然而,在第二天的会议上,索额图便将康熙的谕旨和盘托出,从贝加尔湖一下退到额尔古纳河,把复杂的外交谈判当做是宣布“上谕”。他们如此简单从事,表明索额图等不懂外交与幼稚。戈洛文则不然。当中国使团提出这一划界方案后,他欣喜已极,尽管他奉有将雅克萨归还中国的沙皇训令,但却坚决不同意中方的方案。索额图等商量了很久,因“上谕”不敢违,已无路可退,因而十分沮丧,只得声明除恪遵“上谕”外,已无话可说。如果俄方坚持自己的主张,那就只有散会,并请俄方将自己的主张写入散会声明,钦差大臣将转奏皇帝。同时,中方也将写出相应的声明。戈洛文见讹诈不成,提出以结雅河(精奇里江)为界,索额图等“相视而笑”,声称“他们已无话可说”。戈洛文则声明决不接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根据《张诚日记》记载,第三天,双方转入会下磋商。中国使团开了一整天会,然后派翻译通知俄方,“他们只能遵照皇帝的明白谕旨,打算坚持不让边界”。再次要求写出散会声明。戈洛文派代表来到中国使团驻地,提议再举行一次会议。索额图出示了一张地图,将中方的边界划分指给俄方代表看,即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而俄方代表也出示了一张地图,仍坚持将雅克萨划归俄国。索额图等深感绝望,又召开会议,认为会下磋商不过是俄国人在进行欺诈,决定撤除中方帐幕,结束谈判。

根据《十七世纪俄中关系》记载,翌日清晨,戈洛文再次派代表前来,向索额图等说明:“大君主沙皇陛下为了与汗殿下(康熙)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与亲善,同意按照汗殿下的意旨,在阿尔巴金(雅克萨)之地划分边界。”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在距离尼布楚城五十俄丈的大帐幕里,以索额图为首的中国使团和以戈洛文为首的俄国使团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为界,乌底河为待议地区。这个条约是在中国政府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的基础上的平等条约。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清朝虽然未能收回茂明安游牧地,却阻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保证了两国边境居民的安宁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使这一地区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9月9日,中国使团起程回国。1690年,郎坦奉命于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口立界碑,镌满、汉、蒙、俄、拉丁文五种文字,又于国境线设立标志,每年派官兵巡边,并将巡边有关事宜通知俄方。

3.从征准噶尔

明末清初,蒙古分为三大部:即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今天山以北一带)。在这三大部中,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

漠西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厄鲁特蒙古各部,逐步控制了整个天山南北地区。当然,准噶尔部与清政府一直保持着地方与中央的隶属关系。

噶尔丹出生于1644年,他的哥哥是准噶尔部的首领僧格。在噶尔丹出生之前的1643年,西藏格鲁派的高僧温萨活佛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曾向噶尔丹的母亲玉姆许诺,他死后将在她的胎里转世。这个温萨活佛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是历史上的第三个温萨活佛。他是第四世班禅博克多罗卜藏确吉坚赞的师傅。结果呢,在温萨活佛去世的第二年,玉姆夫人巧生噶尔丹。因此,噶尔丹被卫拉特人和格鲁巴集团指认为温萨活佛的转世。因此,噶尔丹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西藏格鲁派的僧众接往西藏。1652年,年仅8岁的噶尔丹开始以“温萨活佛”的名义,向清朝皇帝派遣使团了。1656年春,12岁的噶尔丹在拉萨谒见达赖喇嘛后,去札什伦布寺拜四世班禅博克多罗卜藏确吉坚赞为师接受佛学教育。1662年,四世班禅圆寂后,噶尔丹又到拉萨,在达赖喇嘛门下学习。达赖喇嘛对他特别精心地加以培植,并给予了很高礼遇。噶尔丹在拉萨还有自己的“温萨寺”,通过布施也能获得可观的财产。这一切都是得益于达赖喇嘛的庇护和培养。由于噶尔丹表现出色、学有所成,因而颇受五世达赖赏识。1666年冬,在西藏生活了整整10年的噶尔丹回到准噶尔,成为整个漠西厄鲁特蒙古宗教地位最高、学识最渊博的活佛。

1670年秋,准噶尔部发生政变。准噶尔部首领僧格被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暗杀。

噶尔丹得知这件事后,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召集了僧格的逃散部众千余骑,击败叛乱者,获得胜利。1672年上半年,噶尔丹正式放弃温萨活佛这一格鲁派佛教名僧身份,还俗归政成为准噶尔部首领,号珲台吉。噶尔丹在夺得了准噶尔的统治权后,于1678年统一了整个漠西厄鲁特蒙古,还出兵南疆,把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当时称为“回部”——置于其统治之下。五世达赖派特使赐噶尔丹“丹津博硕克图汗”称号,并赐给噶尔丹印敕。

1686年,漠北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和土谢图两大部内讧不断,清朝政府和西藏五世达赖喇嘛派出使者共同调解。有着统一整个蒙古雄心的噶尔丹认为这是自己插手喀尔喀事务的机会,便一方面拉拢较弱的扎萨克图汗与自己结盟,破坏清朝的调解,另一方面指责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把自己的地位居于达赖喇嘛之上,是“大为非礼”,为自己的东征创造借口。

1688年,正当蒙古族人民英勇抗击戈洛文率领的沙俄侵略军的时候,噶尔丹突然大举进攻土谢图汗,从背后向喀尔喀蒙古军民施放暗箭,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以为有俄国的支持,有恃无恐,以追击喀尔喀为名,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

1690年,康熙皇帝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他还公然向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分裂主义要求,妄图把整个中国北部置于他的统治之下。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他决定,分兵两路:左路由自己的二哥、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口;右路由自己的五弟、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皇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左路清军在福全的率领下,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噶尔丹得意扬扬,还派使者向清军要求交出他们的仇人。康熙皇帝命令福全反击。噶尔丹把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面又有河流阻挡。他把上万只骆驼缚住四脚放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长的一个驼城。叛军就在那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清军用火炮火枪对准驼城的一段集中轰击,炮声隆隆,响得震天动地。驼城被打开了缺口。清军的步兵骑兵一起冲杀过去,福全又派兵绕出山后夹击,把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纷纷丢了营寨逃走。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赶快派个喇嘛到清营求和。福全一面停止追击,一面派人向康熙皇帝请示。康熙皇帝下令说:“快进军追击!别中了贼人的诡计。”果然,噶尔丹求和只是缓兵之计,等清军奉命追击的时候,噶尔丹已经带了残兵逃到漠北去了。

此前,为防止噶尔丹在大兵未到前潜逃,康熙皇帝特命索额图带领盛京、吉林、科尔沁兵前往巴林,与裕亲王会合,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进行决战。在击败噶尔丹后,索额图等因未即率兵追剿,而降四级留任。

回到漠北的噶尔丹表面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暗地里重新招兵买马。1696年,康熙皇帝决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这一次,康熙皇帝决定分三路出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东路进兵;大将军费扬古率陕西、甘肃的兵,从西路出兵,截击噶尔丹的后路;康熙皇帝自己亲自率领中路军,从独石口出发。索额图在中路率领八旗前锋、察哈尔四旗及汉军、绿旗兵为先锋,并督火器营。三路大军约定时期夹攻。康熙皇帝的中路军到了科图,遇到了敌军前锋,但东西两路还没有到达,这时候,有人传说沙俄将要出兵帮助噶尔丹,随行的一些大臣就有点害怕起来,劝康熙皇帝班师回北京。索额图也主张大军宜缓行,以待西路大将军兵。康熙皇帝气愤地说:“我这次出征,没有见到叛贼就退兵,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再说,我中路一退,叛军全力对付西路,西路不是危险了吗?”当下,康熙皇帝决定继续进兵克鲁伦河,并且派使者去见噶尔丹,告诉他康熙皇帝亲征的消息。噶尔丹在山头一望,见到康熙皇帝黄旗飘扬,军容整齐,连夜拔营撤退——跑了。康熙皇帝一面派兵追击,一面赶快通知西路军大将费扬古,要他们在半路上截击。噶尔丹带兵奔走了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正好遇到费扬古军。昭莫多原是一座大树林,前面有一个开阔地带,历来是漠北的战场。费扬古按照康熙皇帝的部署,在小山的树林茂密地方设下埋伏,先派先锋四百人诱战,边战边退,把叛军引到预先埋伏的地方,清军先下马步战,听到号角声起,就一跃上马,占据了山顶。叛军向山顶进攻,清军从山顶放箭发枪,展开了一场激战。费扬古又派出一支人马在山下袭击叛军辎重,前后夹击。叛军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

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叛乱集团土崩瓦解,康熙皇帝要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继续顽抗。1697年,索额图随康熙皇帝再度带兵渡过黄河亲征。噶尔丹走投无路,就服毒自杀了。康熙皇帝班师回京,命索额图管理水路设站事务。

打那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

1701年10月,索额图以自己年老,奏准退休,离开了朝廷。其五弟心裕代替他为领侍卫内大臣。

四、索额图的两大过失

1.贪纵结党

索额图少年得志,然其政治见识却不很高。

索额图的哥哥噶布喇的女儿是康熙皇帝的皇后(孝诚仁皇后),1674年生太子胤礽。索额图是太子外叔祖父,且因出身名门贵族,为人倨傲,贪纵日甚。

这个时候明珠因为主张撤藩,甚合康熙皇帝之意,又竭尽全力平定三藩之乱,所以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器重,1677年,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开始入阁办事。

其实,这个明珠也是一个好弄权术的人。他与索额图同掌朝政,两个人因为在撤藩上主张不同而结怨。最后双方相互倾轧,各结党羽。

索额图自恃尊贵,盛气凌人,有不附己者辄加排斥,结果很多人都怕他。明珠则表面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

根据《康熙起居注》记载,索额图、明珠二人结党相倾,康熙有所觉察,曾召索额图等至乾清门,历数朋党之祸。康熙皇帝对他们说:“人臣服官,惟当靖共匪懈,一意奉公,如或分立门户,私植党与,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家身。历观前代,莫不皆然。在结纳植党者,形迹诡密,人亦难指摘,然背公营私,人必知之。凡论人议事之间,必以异同为是非,爱憎毁誉,公论难容,国法莫逭。百尔臣工,理宜痛戒。”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79年8月,京师地震,民房多有倒塌。左都御史魏象枢上书陈索额图怙权贪纵,请皇帝严加谴责,以回“天意”。康熙皇帝召索额图及诸大臣,命明珠传旨——“今朕躬力图修省。……尔各官亦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痛改前非……且尔等自被任以来,家资颇已饶裕,……今见所行,愈加贪黩,习以为常”,倘若再犯,“国法俱在,决不宽贷”。

在这种情况下,索额图于1680年9月,以病请解大学士任,康熙立即允准,其实是因贪纵革退。然而,时隔不久,索额图又被重新起用,参与了我们上面说的1688至1689年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谈判中国方面的首席代表工作,还参与了1690至1697年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的全过程。

索额图被重新起用,与他早年参与擒拿鳌拜的机密,又为皇太子的外叔祖父有很大关系。

2.身陷废太子案——“本朝第一罪人”

1665年10月16日(旧历康熙四年九月初八),遵照孝庄太皇太后懿旨,11岁的康熙皇帝和1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举行了大婚典礼。

1669年底,赫舍里氏皇后为他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承祜。而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才15岁,赫舍里氏皇后才16岁。可惜的是,承祜不到四岁就不幸夭折。这毕竟是赫舍里氏皇后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忧伤过度,她的身体变得孱弱多病。康熙皇帝对她更加关爱有加。1674年夏,赫舍里氏皇后第二次临盆生产,这就是后来的皇太子胤礽。然而年仅21岁的赫舍里氏皇后却因难产去世了。

赫舍里氏皇后去世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675年,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至于当时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原因,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汉族的嫡长继承制,而是正妻长子继承制。努尔哈赤因为曾经立长子褚英失败,于是决定汗位的继承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推定;皇太极猝死,他的遗位继承,也是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推定,由6岁的福临继位;顺治死前,皇位的继承没有经过满洲贵族会议讨论,而是由孝庄皇太后同顺治商量,用遗诏决定由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这个“遗诏制”破坏了清太祖、太宗两代的皇位继承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的传统,开了清代皇帝生前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康熙继承了其皇父顺治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采取皇太子制。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斗争,坏处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间会产生残酷斗争。康熙看到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

第二、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的需要。

1675年,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的需要。这个严峻的斗争形势,主要就是平定“三藩之乱”。你想,当时这个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多厉害呀。转眼之间,大半个中国啊。如果不及早确立太子,万一出现皇帝突然之间阵亡的情形,那么,这个大清政权还不乱做一团啊。

第三、对于赫舍里氏家族功绩的认定。

前面,我们在讲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时候,曾经说过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劳,尤其是索额图的重大贡献。不仅如此,索额图还为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不断出谋划策。

第四、对于赫舍里氏皇后的怀念。

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赫舍里氏皇后因为生胤礽而死,康熙皇帝也是十分伤心,故对胤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

为了把皇太子胤礽培养成未来的孝子圣君,康熙皇帝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第一、延请名师教育。

自从宣布册立胤礽做皇太子以后,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就自任他的启蒙老师,皇太子年龄稍长,康熙皇帝即为其聘请当时名儒、曾为自己经筵讲官的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为其辅导。几位大臣受命之后,尽心启发,从而使年仅5岁的胤礽得以系统地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在父亲和师傅们的严格要求下,天资聪颖的胤礽进步很快,7岁时就已通晓满、汉两种文字,并能流利地背诵四书,并且不忘满洲立国根本,弓马娴熟。成人之后更是身材魁梧、举止大方、仪表不凡,成为康熙皇帝理想的继承人。

第二、增加理政机会。

为了进一步培养胤礽从政的才能,康熙皇帝又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胤礽进行训练。1696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命22岁的胤礽留守京城,并特谕大学士,“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1697年,再次亲征噶尔丹时,又命胤礽留京办理朝政。当然,康熙皇帝命22岁的胤礽留守京城还有另外一个用意,就是希望一旦自己在阵前阵亡的时候,太子能够马上即位,以稳定人心。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康熙皇帝还是能够带胤礽随自己出行的,以“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清实录》)。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利用举行典礼仪式等活动的机会,为胤礽提供锻炼的条件。如遇元旦、冬至、万寿节时,在太子活动的中心——文华殿外,也要像太和殿外一样,陈设皇太子的仪仗;同时礼部也为皇太子制定了相应的礼节:如众皇子向皇太后行礼后,再由皇太子胤礽率众皇子向皇帝行礼;百官向皇帝行朝贺礼后,皇太子要到文华门内主敬殿升座,百官再到这里向皇太子行二跪六叩头礼;出巡时,地方官员在朝见皇帝后,还要朝见皇太子,并向皇太子进献礼物等等。

第三、维护太子权威。

自1681年太子成人以后,康熙皇帝竭尽全力巩固太子的地位,维护太子的权威,对于藐视皇太子的臣工,不管他们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也要严加打击,毫不留情。大学士明珠首倡撤藩,深得康熙皇帝器重和信任。但是因为他的侄女嫁与康熙皇帝为妃,生下了皇长子胤禔,因而在皇室内部矛盾中,明珠明显地站在皇长子一方。为此他与刑部尚书佛伦、大学士余国柱等互相勾结,极力排斥和打击拥护皇太子的臣工,“朝中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当有人推荐汤斌做皇太子的老师时,明珠等人就联合起来倾陷汤斌,散布谣言,说汤斌没有资格做皇太子的老师。康熙皇帝察觉此事后,立即对之加以打击,1688年,他下令“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其他党羽如佛伦、余国柱等也分别予以革职处分。总之,为了将皇太子培养成人并巩固其储君地位,康熙皇帝已经达到了竭尽全力的地步。

胤礽成年后,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贪婪。

胤礽使用的衣衾舆轿,比其他皇子的都要高贵,是近乎皇帝专用的明黄色,他的份例,也大大多于诸皇子。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广收贿赂,而且私自动用大内的库银,又派人到全国各省收取官员的贿赂,而且把外国使臣进贡的物品随意取用。

第二、越权。

胤礽在康熙皇帝面前也敢辱骂大臣。在他受命留守京城办理朝政期间,擅自做主将康熙皇帝已批交各部院衙门办理的事情进行修改,严重触犯了皇权。

第三、没有同情心。

康熙皇帝得病了,非常希望能从爱子的身上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安慰,不想从京中赶来的胤礽,对病中的父亲毫无体恤、忧戚之情。

康熙皇帝认为,胤礽的变化,来自周围侍从大臣的影响。他深为忧虑,时时提防,只要他发现有人要讨好皇太子,便要严加制裁。

1694年,在讨论奉先殿祭祀仪注时,礼部认为皇太子的拜褥应像皇帝一样,放置在殿门内,但康熙皇帝却要求放在殿门外。礼部尚书沙穆哈为讨好胤礽,拐弯抹角地反对,建议把这条谕旨记入档案。这下触怒了康熙皇帝,他认为沙穆哈居心叵测,另有所谋,立即将沙穆哈革职。1697年,内务府所属的一些低级官员私自到皇太子住处走动,而被康熙皇帝怀疑为悖乱,因而将他们监禁或处死。而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议论,遂不胫而走。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当时的康熙皇帝首先对索额图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训斥索额图的党羽说:“温待、额库礼,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师。伊等应安静以养余年。伊乃与索额图结党,妄论国事,妄自犯尤。”然后又训斥皇太子说:“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因此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遂自此始。”

1702年11月,康熙皇帝南巡,皇太子胤礽随驾,至德州,太子病重。康熙留驻,召索额图自京师来德州侍胤礽疾。太子久病不愈,康熙决定先行回京,留太子在德州调养。胤礽在德州一月有余,与索额图朝夕相处,二人亲密无间,此后太子为恶日甚。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对于索额图助太子为虐,康熙皇帝早已留心,而事态之严重,使康熙皇帝不得不对索额图采取断然处置。1703年6月,康熙皇帝传谕索额图:“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差人搜与尔行走之江潢家,得书字甚多。朕亦欲差人到尔家搜看,但被尔牵连之人甚多,举国俱不得安,所以中止。朕若不先发,尔必发之,朕亦熟恩之矣。朕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尚念尔原系大臣,朕不忍心,但若著尔闲住,又恐结党生事,背后怨尤议论,著交宗人府与根度一处拘禁,不可疏放。”1703年8月,索额图于禁所被处死。

索额图以助康熙除鳌拜而发迹,因助太子“潜谋大事”而身败名裂,其始也因皇权,其终也因皇权,然则始终不一。而清入关后皇位继承亦由此一变,康熙不再立太子,终清之世亦然,而有雍正帝之秘密建储,古代中国历朝实行的皇位继承储贰制度从此终结。秘密建储较之立皇太子是一进步,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皇子之间结党谋储位之争。同时,秘密建储皇帝可以从诸皇子中择其较贤能者嗣位,这与皇太子自幼而立,不论贤愚将来都当然继位,显然是更具有积极意义。历史演变的这一结局,是康熙和索额图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