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实甫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混迹勾栏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生平:王实甫(约1260~约1316),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今河北定兴)人,也有说他是大都人。元代杂剧作家。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今天只存留了3种,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另有《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一折曲文。其中以《西厢记》艺术价值最高、后世流传最广,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清代的金圣叹将其列为“天下六才子书”之一。

历史评价:王实甫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14 部杂剧,其中《西厢记》流传甚广。《西厢记》共5本21折,主要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爱情喜剧。《西厢记》中刻画了莺莺这个美丽、善良、软弱的少女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对封建思想的倾向。《西厢记》在人物描写、矛盾冲突、细节描写、戏剧结构等方面都展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戏剧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魂宝。

王实甫大事记

人物关系

王实甫传记

出身高贵 治县有声

通议大夫

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七阶,正四品下。宋元丰改制用以代给事中。后定为文官第十阶。金沿置,正四品。元升为正三品。明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清正三品概授通议大夫。

王实甫的父亲王逖勋,曾官至“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他曾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母亲阿噜浑氏,是西域人,曾被朝廷封为“太原郡夫人”。

深受父亲的影响,王实甫也做过官。他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被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是他的意见总是和其他大臣的意见不一致,所以在40岁时弃官不复仕。

抛官弃仕 纵情风月

王实甫痴迷于“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辞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元大都时期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有勾栏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关汉卿等人整日流连于此,这样他们便可体会下层社会人民的疾苦,在作品中反映他们的心声,寄托自己的愿望。

▲古本《西厢记》

爱情故事 《西厢记》出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夺魁”。它取材于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叙述了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唐朝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因病去世,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送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途中道路受阻,无法继续前行,于是一行人便在河中府普救寺暂时短住。这时候,河南洛阳书生张珙正好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并顺道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他们在寺里时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张生为了追求莺莺,决定暂时不去长安了,在寺中住下。

张生所住的地方与莺莺所住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着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两人一唱一和,更加深了彼此间的爱慕。

▲《西厢记》插图——崔莺莺看信

状元

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状元、另外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不久,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又多了几分好感。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但是没人敢来援助,因而她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见此情况,就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连忙派救兵赶到,击败孙飞虎。

但是崔夫人却不信守承诺,只许二人当兄妹。张生听此,大病一场。红娘看到这样的情况,就为张生出谋划策,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封信,莺莺马上便回信,并约了张生晚上见面。当晚,张生按时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这下又是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的病情,并且暗示张生,当夜莺莺一定会前来相会,张生心情大好,很快就康复了。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私订终身。不料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大发雷霆,拷问红娘,红娘据理相争,以理说服了崔夫人。但是,事情还没结束,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依依惜别,进京应试,结果很喜人,他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却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自己。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