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尼拔

汉尼拔(战略之父)

汉尼拔简介

汉尼拔:在西方历史中,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是伟大的“战略之父”,他和亚历山大、恺撒一起被称为三大统帅。汉尼拔·巴卡生长的时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年时向父亲立下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奇迹般地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并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汉尼拔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突出表现,当代仍是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汉尼拔传记——

一、执矛而生

将门之后

在西方历史中,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是伟大的“战略之父”,他和亚历山大、恺撒一起被称为三大统帅。

迦太基位于北非,地中海的南岸,这个国家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814年,到汉尼拔时代,迦太基已经存在500年了。迦太基的首都迦太基城有居民70万人,他们主要以航海和贸易为生。当时的北非还是一块草木丰茂的土地,粮食的产量很高,森林中还有成群结队的大象。

◎汉尼拔画像

罗马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它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509年。

迦太基和罗马的体制近似,没有国王,元老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迦太基和罗马逐渐成为地中海上的两个强国,都想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公元前265年,迦太基与罗马开战,开始争夺西西里岛。

战争之初,迦太基的海军天下无敌,号称“没有迦太基人的同意,罗马人不准在地中海洗手”。而罗马共和国的陆军则锐不可当,尤其是重装步兵,号称打遍地中海无敌手。

◎以贸易为生的迦太基城居民

◎迦太基城居民的日常生活

◎国家地理纪录片《汉尼拔VS罗马》中的迦太基和罗马

公元前247年,汉尼拔·巴卡出生于迦太基城,“巴卡”(Barca)在腓尼基语中是“雷霆”的意思,“巴卡”家族是迦太基的名门望族。这时候,这场持续了18年的战争还在继续。但战局却出人意料,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迦太基人都处于下风。

◎罗马共和国陆军

当汉尼拔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就出任西西里岛的军政长官,指挥迦太基陆军。此时,迦太基陆军正在败退,士兵们已有一只脚踏进了海里,就要被罗马人赶到地中海了。

闻此,哈米尔卡像风一样快,他立即动身前往西西里岛前线。面对败退的士兵,他像山一样镇定,指挥迦太基军团抵挡住了罗马人潮水般的进攻。随后,哈米尔卡开始发起一系列犀利的反攻,将高歌猛进的罗马军团逼回了他们的军营。

就这样,在西西里岛上,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拉锯战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双方都找不到机会给对方致命一击。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海战的结果决定了胜负的天平倒向哪一方。

加上这场战争,迦太基和罗马一共打了七次海战,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56年,双方投入的兵力共有30万,对战的战舰有上千艘,风帆遮住了地中海上面的云,桨声吓跑了地中海里面的鱼。

在这七次海战中,罗马六胜一败。这令人惊愕的战果让哈米尔卡非常郁闷,他亲自询问能找到的每一个水手,搞清楚了罗马人取胜的原因,然后告诉了自己的儿子。

战争旷日持久,陆战有所起色,海战却损失严重,迦太基国内求和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放弃西西里岛,转而开拓别的领土。

公元前241年,又一支迦太基舰队被罗马人击败,损失了120艘战舰。这一次失败成为压垮迦太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经历了24年的战争之后,他们决定求和。迦太基退出西西里岛,并赔偿罗马共和国3200塔兰特,分十年付清,这笔钱相当于罗马共和国一年半的收入。

停战以后,哈米尔卡回到迦太基城的家中,见到了6岁的汉尼拔。父子俩还没来得及一起去射一次箭,战争又开始了。但这次的敌人不是罗马人,而是迦太基自己的军队。

迦太基的军队和罗马的军队不同,罗马的士兵是罗马公民,而迦太基的军队中只有将军和高级军官是迦太基人,士兵全部是雇佣兵。迦太基人输了战争,损失了西西里岛,本来就很窝火,再加上战争赔款,财政困难,迦太基当局便认为这场战争是在夏天结束的,不必支付雇佣兵一年的军饷,只付一半就可以了。雇佣兵来自高卢、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他们为了金钱而战,如今打了败仗没有战利品,又被扣了军饷,立刻就发生了叛乱。

叛军扣押了迦太基高级军官,还鼓动了7万利比亚人一起造反。叛军声势浩大,攻占了几处要塞后,向迦太基城冲来。

临危受命

迦太基元老院马上派汉诺将军率兵平叛,结果这位将军连吃败仗。危难之际,元老院想起了身经百战的哈米尔卡,但又对他不放心,于是便命令哈米尔卡和汉诺共同指挥作战。

这两位将军的战术完全不同,根本无法共事,迦太基政府决定让军队来投票决定谁当指挥官。结果,哈米尔卡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成为唯一的统帅。

哈米尔卡采取攻心策略,他取得几次胜利后,宣布赦免叛军俘虏,那些愿意为迦太基而战的人可以立刻编入军队,而不愿意打仗的人则予以遣散。叛军中的逃兵越来越多,叛军首领怒不可遏,下令屠杀了被俘的迦太基将军和军官。哈米尔卡得知此事,立刻以牙还牙,放弃怀柔政策,杀了手中的叛军俘虏予以报复。这场战争成为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屠杀。

经过三年的时间,哈米尔卡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叛军的地盘,并将4万多名叛军困进了一个山谷里面,在四周深沟高垒昼夜警备。叛军粮草断绝,人心惶惶。10位叛军首领来到迦太基军营中,想有条件投降。哈米尔卡假意答应叛军的条件,却趁机突然袭击,将4万人杀得片甲不留。

◎国家地理纪录片《汉尼拔vs罗马》中的迦太基元老院

◎BBC纪录片《战略之父汉尼拔》中的迦太基城

至此,历时三年的雇佣军叛乱结束。

这一年,汉尼拔9岁。

随后,哈米尔卡决定带儿子离开迦太基城,为迦太基开拓新的领土。

多年以后,汉尼拔回忆起父亲的时候说道:“先父即将远征伊比利亚之际,我恰好9岁。父亲向神灵供奉祭品时,我正站在离祭坛不远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问我,是否愿意随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满孩子气地热切恳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领到祭坛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刚献祭的祭品上。然后对天起誓:我将与罗马人作战到底。”

随后,哈米尔卡率领自己的儿子和追随者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即今天的西班牙。

哈米尔卡把自己的追随者和伊比利亚雇佣兵编成一支军队,迅速打出了一块土地。继而,他发挥了迦太基人的商业头脑,努力发展贸易,还开掘了当地的银矿。他一手挥舞着长矛,一手挥舞着钱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迦太基人的势力几乎占据了西南沿海全部地区。

◎国家地理纪录片《汉尼拔vs罗马》中,哈米尔卡率领儿子和追随者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即今天的西班牙。

哈米尔卡到伊比利亚的第九个年头时,他准备在海边建造一座新的城市,并将其取名为“新迦太基”。但就在这一年,他发生了意外,在一场战斗中被敌人刺死在战场上。

他的副将,即汉尼拔的姐夫哈斯德鲁巴尔接替了他的职位。哈斯德鲁巴尔任命汉尼拔统领全军的骑兵。这一年,汉尼拔18岁。

当时还没有发明马镫,在没有马镫的马上,骑兵的双手要控制马缰,只能凭双腿夹住马身,保持身体平衡已经非常困难,更别说手持武器作战,所以骑马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迦太基和罗马的军队中,骑兵人数都很少,只起传令侦察的作用,双方的陆军主力还是步兵。

这一点在东方也是如此,中国此时正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的收官阶段,经常发生几十万大军对战的大场面,其中有步战,也有车战,但几乎没有骑兵的身影。

不管怎么样,汉尼拔开始独立指挥一支部队了,并开始作为将领参与军事会议,制定作战计划,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统帅。第二年,修建了巴卡家族宫殿的新迦太基城建成后,立刻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贸易集散中心,小麦、白银、美酒和布匹滚滚而来。

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的扩张,引起了罗马共和国的注意,因为新迦太基城北部不远的地方就是罗马的盟国马西利亚(也就是现在的马赛)。

罗马通过联盟进行势力扩张。一个国家只要承认罗马为盟主,就成了罗马的盟国,可以受到罗马的保护。该国居民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罗马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但这些罗马军团的士兵几乎没有军饷,只有象征性的一点零花钱和必要的口粮。对罗马公民来说,加入罗马军团为共和国作战是一种荣誉,而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罗马在地中海沿岸自己能控制的所有地区修了一条大道,直通罗马。战争期间,这条大道能保障罗马军团的兵力输送。和平时期,谁都可以使用这条大道,完全免费,无论是运粮运酒,还是赶集,同时,这也促进了罗马联盟的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可以看出,成为罗马联盟的一员,对地中海沿岸国家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公元前226年,罗马向新迦太基城派去使者,想要和哈斯德鲁巴尔达成和约。罗马共和国想通过这种做法来试探巴卡家族的意向,并保护其盟国马西利亚。结果很顺利地就达成协议,迦太基人同意不在伊比鲁斯河以北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而罗马共和国也对迦太基人在伊比鲁斯河以南的殖民地表示承认。

这两个敌对的国家能这么快就达成一致,主要是因为双方都需要消化这些年吞下的土地,无力主动进攻。因为按照协议的规定,伊比鲁斯河为迦太基和罗马的分界线。其实,从迦太基人此时的实际控制区到伊比鲁斯河还有一段距离。显然,这是双方本着以土地换和平的精神,为自己赢得时间。双方都明白,这种和平只是暂时的。在这短暂的和平年代里,双方开始重整军备,时刻准备再战。两个敌对的国家又一次逼近对方。

就在这磨刀霍霍的紧要时刻,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在打猎时被一个对他心怀不满的高卢奴隶刺杀身亡,因为哈斯德鲁巴尔杀死了这个奴隶的主人。

西班牙殖民地全军推举汉尼拔继承哈斯德鲁巴尔的位置,并得到了迦太基国的批准。这一年,汉尼拔26岁。他的三个弟弟哈司德鲁巴尔、马戈和汉诺都在军中服役,并逐渐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和以前一样,汉尼拔从哈斯德鲁巴尔手中接过来的是支雇佣军。这支军队数量庞大,但是成员非常复杂,其中只有2000名士兵来自迦太基,其余的来自非洲和南欧。军队由多个分队组成,基本上每个分队是一个种族。武器也是种类繁多,战法更是各不相同。

其中,主力是利比亚人——迦太基的属民,没有公民身份,他们从军以前绝大多数是自耕农,吃苦耐劳、诚实勇敢,普遍使用重型长矛,他们是汉尼拔最信赖的步兵。

西班牙人的常规兵器是一柄很宽很长的利剑,他们平时骑马,到了战场上再下马作战。高卢人则披着染红的长发,人人挥舞一把大砍刀。巴利阿里群岛人善用投石器,命中率极高。来自非洲的雇佣兵剃光头带文身,喜欢使用长矛、长剑和弓箭。伊比利亚人的战马个头大,行军时两人共骑一匹马。作战时,一人留在马背上,另一人下马步战。努米底亚士兵喜欢使用标枪和剑,也喜欢文身,作战非常勇敢。

似乎还嫌这支由不同种族组成的人马不够乱,汉尼拔又配备了战象。这种庞然大物虽然冲击力十足,但是难以驾驭,一旦受伤,往往会失去控制,横冲直撞。

这样的军队,人数越多就代表麻烦越多。首先,这群人没有共同的语言,各个分队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其次,吃饭也是个问题,每个分队的食物要单独准备。第三,行军也是问题,有骑马的,有步行的,还有骑着大象的。第四,睡觉还是个问题,有人要露天睡,有人要搭帐篷睡,有人要围着火堆睡,有人要和马一起睡,有人要和大象一起睡。这群人要是穿越到现代,恐怕没人会认为他们是一支军队,多半会把他们当成马戏团或马戏团的狂欢节大巡游。就是这样一堆材料,有石头、砖头、泥巴、青草、鸡蛋,也有沙子,却硬是被汉尼拔砌成了一堵墙。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认同,成为一支真正的军队,而且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军队。

◎汉尼拔军团中来自伊比利亚的雇佣兵

◎汉尼拔军团主力——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

汉尼拔执掌兵权后,开始准备对罗马开战。他的第一步是要清扫外围,征服伊比鲁斯河以南的地区。首先,他对付的是西班牙东部的奥尔卡德斯部落,他出手不凡,连打了几场胜仗。接着,他攻占了部落最大的聚居点阿尔泰亚,奥尔卡德斯部落投降。

公元前221年的冬天,汉尼拔回师新迦太基城。他在这里向士兵们发放了军饷和额外的赏赐,并且承诺将来会赏赐他们更多的金钱,全军上下欢腾不已。

公元前220年夏,汉尼拔率军对杜罗河北岸的瓦凯伊人发起进攻,不久就连下两城。但他在凯旋途中,遭到这个地区若干部落的围攻,这些部落集结了一支超过10万人的大军,而汉尼拔的部下不到5万人。

向北进攻

汉尼拔发现敌军后,没有催促士兵赶快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也没有逞匹夫之勇,与敌人背水一战,而是率军缓缓退过塔古斯河,列阵等候追兵。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渡河来战,渡到一半时,汉尼拔突然发起攻击。弓箭和投石密如雨下,河中的敌军正与脚下的淤泥急流战得你死我活,根本无法躲避,结果死伤无数。汉尼拔乘敌军先头部队混乱的机会,指挥士兵和战象冲入河中。敌军顿时乱作一团,河上漂满了尸体,活着的不顾一切往回狂奔逃命。

准备渡河的敌军看到此情景,惊恐不安畏缩不前,但后面的敌军还不知道河里的情形,正按计划继续向前行进着。正在渡河的往后跑,河边的呆住了不知道该往前还是往后,后面的又在往前跑。敌军队伍大乱,这场面就像春运时候的火车站,唯一的区别是,乘客手中的武器是行李和车票。汉尼拔一鼓作气,挥军向前。把这10万人马杀得落花流水春去也。

对汉尼拔来说,这场胜仗斩获并不多,算是一场击溃战。但不管是参与了战役的部落,还是没有参与战役的部落,都闻风丧胆,逃之夭夭。

罗马人一贯对这种部落联军的评价很低,他们认为这些人身强体壮,粗犷彪悍,单兵作战能力强,但纪律性太差,算不上真正的士兵,因此听说了这场战役也不太在意。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没过多长,汉尼拔也成了他们的噩梦,并且是一场16年都醒不过来的噩梦。

汉尼拔凭借这一战的余威,一鼓作气将迦太基的殖民地扩充了几百公里,在伊比鲁斯河以南地区,只有一个城市还在与他为敌。这个城市就是萨贡托,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部。

根据当年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约定,以伊比鲁斯河为界划定势力范围,萨贡托名义上位于罗马人放弃了的地盘,但萨贡托与罗马关系暧昧,是罗马人在这块土地上打的一个楔子。这种关系类似于以色列和美国,以色列就是美国人在中东阿拉伯地区打入的楔子。无论是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还是哈斯德鲁巴尔,都没有骚扰过萨贡托,因为他们明白,进攻萨贡托就意味着与罗马开战。

罗马人也意识到萨贡托即将进入汉尼拔的射程,所以,他们派了使者警告汉尼拔,要他保证这座城市的安全和独立。汉尼拔想起了当年在父亲面前立下的誓言,他要与罗马人作战到底。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包围萨贡托。

萨贡托位于一座山脉尽头的山岩上,高出附近海岸300多米,占有地利优势。城市四周还筑有坚固高大的城墙。汉尼拔经过观察,发现西边的城墙虽然很厚,但山坡相对平缓,算是这座堡垒的薄弱点。他把主力部队放在西面,但面对这样的坡地,军队只能仰攻,根本无法把沉重的攻城器械推到城下。

守城的士兵却依靠有利的地形,把标枪枪头蘸上烧热的沥青投向攻城的汉尼拔的士兵。惨烈的战斗一天接着一天,好像永无尽头。计划速战速决的战斗打成了胶着的围城战。此时,如果罗马人赶来救援,汉尼拔必将被包围在城下。

罗马宣战

汉尼拔不顾一切地攻城,经常亲临前线指挥。他如此急迫,以至于常常冲到非常危险的地方。一次作战时,他的大腿被一支从城上飞来的标枪穿过,受了重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无法离开帐篷。

罗马人没有前来救援。他们正一边忙着驱赶意大利半岛北部的高卢人,一边忙着修建罗马大道。但他们也没有坐视不理,他们向迦太基派出了由五名使者组成的使团,要求迦太基人停止对萨贡托的攻击。迦太基人回复罗马使者,是萨贡托先挑衅的,汉尼拔是自卫。这无耻的谎言让罗马人非常恼火,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迦太基人不从萨贡托撤军,罗马将对迦太基宣战。

眼看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又要开始了,迦太基国内分成两派,以执政官为代表支持撤军,但在迦太基,执政官只是行政官员,并不是军事统帅,他的实力和号召力有限。而大多数人更看重汉尼拔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成功,于是支持汉尼拔的行动。

最后一次谈判,一名罗马使者大步向前,手握着袍子的一角,把拳头举到胸前,大声质问迦太基人:“你们自己选择,要和平,还是要战争。”迦太基人表示:“你们自己选吧。”罗马使团悻悻离去。

在外交斡旋的时候,战火并没有停止。

经过8个月的攻击,萨贡托的城墙终于被击破。汉尼拔的军队冲进城去,但城中的士兵和居民决不投降,他们在每一处建筑内作战,用刀、矛、弓箭甚至木棍和石头袭击汉尼拔的部下,这种垂死的抵抗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伤亡。

最终还是汉尼拔取得了胜利,士兵们经过激烈的巷战,攻占了这座城市。可8个月的时间和残酷的巷战显然出乎汉尼拔的预料,给他以深刻的教训,以至于他终生都对攻城战保持高度警惕,宁愿打一场没有准备的野战,也不会盲目进攻一座坚城。

城中的金钱、财物和奴隶都成为汉尼拔的战利品。他把奴隶赏赐给部下,把金钱留作军需,把能运走的财物都送往他的祖国迦太基。就这样,汉尼拔不仅得到了雇佣兵的支持,也赢得了迦太基人的尊敬,其中也包括那些曾反对与罗马开战的人。

出访迦太基的使团回国不久,萨贡托城陷落的消息就传到了罗马,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宣战后不久,就到冬天了,双方并没有立刻出兵。等消息传到汉尼拔这边时,他已经回了新迦太基城。

汉尼拔开始着手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知道对付罗马这样的强大对手,指望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让家在附近的伊比利亚士兵回家过冬,暂时休息,又安排自己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负责伊比利亚的指挥权,统一指挥本地的步兵、海军和21头战象,最后又调换了几支驻军的防区,以保障后方的稳定。他的计划是攻击罗马共和国本土——意大利半岛,在他的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通过海路,乘船登陆意大利半岛。但他记得上一次战争的教训,迦太基舰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与罗马舰队相比。一旦他在海上被发现,就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是翻越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路途遥远,且途中还可能与当地部落发生冲突。即便他到了意大利半岛,也很难保障自己的后勤补给线。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计划,汉尼拔左右权衡,决心走陆路进攻罗马。由于罗马刚刚攻击了意大利半岛北部的高卢人,所以,汉尼拔向各个高卢部落的酋长派出使者,提出了合作的请求,并探听一下路上的情形。在冬天快要过去的时候,使者们纷纷返回。他们带来了好消息,一是高卢人愿意合作,二是路途虽然艰险,但并不是不能通行。

公元前218年春,汉尼拔集结了9万大军和37头战象,开始向罗马进军。

◎国家地理纪录片《汉尼拔vs罗马》中汉尼拔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

翻越雪山

此刻,罗马人也在准备进攻。罗马的两位执政官兵分两路: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带领26000人渡过墨西拿海峡,从西西里岛乘船,准备在利比亚登陆,随后进攻迦太基城;老西庇阿则率领24000人开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基地。罗马国内的防守则由司法官卢基乌斯·曼利乌斯统一负责,他率领20000名士兵前往意大利北部,但他的假想敌不是汉尼拔,而是高卢人。

公元前218年7月,汉尼拔的大军渡过伊比鲁斯河,进入罗马人控制的地区。不久,他就遭到亲罗马部落的袭击,经过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他征服了伊比鲁斯河至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土地。为了确保自己的后勤,他拨给弟弟汉诺1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留守此处。

汉尼拔精简了自己的军队,率领6万人和37头战象翻越了比利牛斯山。这座山东起地中海,西到大西洋,是欧洲大陆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分割线,也是如今西班牙与法国的天然国界。汉尼拔去年冬天发动的外交攻势很有效,当地部落对他们非常友好。浩浩荡荡的队伍顺利地翻越大山,然后越过广阔的平原,准备前往阿尔卑斯山。

与此同时,老西庇阿的大军也出发了。他率军沿意大利半岛北上,然后乘船渡海抵达马西利亚。他原本计划继续走水路前往西班牙,但他获悉了汉尼拔已越过比利牛斯山的消息,于是马上上岸在马西利亚和罗纳河口之间扎营,他还不知道此地和汉尼拔的大军前锋已近在咫尺,双方的距离只有几天的路程。老西庇阿不清楚汉尼拔现在到什么地方了,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汉尼拔行军速度会如此快。他派出了300名骑兵,向北和向西两个方向进行侦察。

这时,汉尼拔也听说了前方有数量不明的罗马军团在活动。他派出500名努米底亚骑兵前去侦察,结果这支骑兵只走了一天,就遭遇了老西庇阿派出的罗马骑兵的袭击。双方展开了激战,互有伤亡,但罗马人以少胜多,把努米底亚人赶回了汉尼拔的大营,接着,他们还回去向西庇阿报告自己的发现。

汉尼拔接到了努米底亚骑兵的报告,他决定不和眼前的罗马军团继续纠缠,而是立即出发,要翻越阿尔卑斯山。

三天后,接到报告的老西庇阿率大军赶到了被汉尼拔放弃的营地,他一下子明白了汉尼拔的计划。他没有追击汉尼拔,而是命令弟弟格奈乌斯指挥这支军队继续开赴西班牙,他本人赶回意大利,想与曼利乌斯会合,以逸待劳迎击迦太基人。

汉尼拔大军一路急行军,遭到不少当地土人的袭击,但他目标明确,直奔阿尔卑斯山而去。阿尔卑斯山脉比比利牛斯山凶险得多,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欧洲最高的山脉。海拔每升高200米,温度就下降1℃,超过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

汉尼拔大军来到山下,向云雾缭绕的山峰望去,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山顶的积雪。在这里补充了粮食、马和毛驴后,汉尼拔重新调整队伍,用马和毛驴组成运粮驼队,安排运粮驼队和骑兵在最前面,将重装步兵在最后面。如果遇到土人的袭击,驼队和骑兵只管快速往前走,由重装步兵去战斗。

阿尔卑斯山长超过1200公里,总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这让汉尼拔大军吃尽了苦头。大军在雪花中开始爬山,路滑难行,还经常有土人射箭或者投掷石块。战士们疲惫不堪,不断有人失足滑倒,马、毛驴甚至战象都曾掉进山谷摔得粉身碎骨。队伍中开始出现了逃兵。

◎努米底亚骑兵

汉尼拔把军官们召集起来,俯瞰远处的意大利平原。他说:“你们现在跨越的不仅仅是意大利的天然屏障,而是罗马城本身。你们正在进入一个友好地区,那里的居民与我们一样仇恨罗马人。余下的行程将是下坡,会很顺利。只要经过一两次战斗,罗马人的堡垒与首都就将归你们所有,任你们支配了!”

◎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218年的11月,汉尼拔大军经过20天,行程超过200公里,终于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汉尼拔大军翻越之前,有步兵38000人、骑兵8000人。翻越之后,只剩下步兵20000人、骑兵6000人。

首战告捷

如今,汉尼拔的大军人困马乏,除了手中的武器,几乎失去了一切,急需补充给养。汉尼拔首先联系附近高卢人的托里尼部落,请求合作,并补充给养,不料遭到严词拒绝。汉尼拔大怒,下令攻击托里尼部落中心——都灵。经过3天的苦战,疲惫之师攻克了都灵,汉尼拔随即下令屠城,以震慑其他部落。

夺下都灵后,汉尼拔大军不仅得到了粮草,还接受了部分高卢人做雇佣军。此时,由于罗马人圈占了大量土地,此地的高卢人发生了暴动,曼利乌斯带来的军团正忙着与高卢人作战。罗马执政官老西庇阿赶到以后,接过了曼利乌斯部下2万罗马士兵的指挥权,他停止了正针对高卢人的军事行动,准备一心一意对付汉尼拔。

◎BBC纪录片《战略之父汉尼拔》中汉尼拔联系高卢人的托里尼部落,请求合作。

罗马人的最初计划是预计汉尼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休整队伍,补充给养。在这段时间里,老西庇阿率领军队一方面监视汉尼拔的行动,一方面等待另一位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的军队汇合,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汉尼拔一举全歼于阿尔卑斯山下。但汉尼拔非常顺利就拿下都灵,得到了补充。而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的军团正在横渡墨西拿海峡,预计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老西庇阿决定不给汉尼拔更多的时间,他要单独出击。

汉尼拔在都灵休养几天后,率军沿波河东进。在提西努斯河遇到了老西庇阿的军团,双方各自扎营。

第二天,双方摆开队伍,进行决战。

这是西西里岛战败的几十年后,迦太基人向罗马人展开的第一场复仇之战。战前,汉尼拔向部下发表了演讲,鼓动大家的士气,他说:“士兵们,你们的左面和右面都被大海包围着,连一艘能帮你们逃走的船都没有。后面包围着你们的是阿尔卑斯山,那是你们历经艰辛才翻越过来的。士兵们,你们已在这里同敌人初次交锋,你们必须战胜,否则便是死亡;命运使你们不得不投身战斗,它现在又站在你们面前。默默回顾你们20年来以勇敢和成功而著称的战绩吧,你们从大洋和世界最遥远的角落来到这里,一路上征服了高卢和西班牙的许多凶悍的民族。如果命运未卜,与其死于逃亡,毋宁战死沙场。如果这就是你们大家确实不变的决心,我再说一遍,你们就已经战胜了;这是永生的众神在人们夺取胜利时所赐予的最有力的鼓励。”

这是汉尼拔第一次率军与罗马军团作战,也是罗马人噩梦的开始。

汉尼拔使用了独创的战术:用重装骑兵攻击罗马军团的中路,吸住敌军主力;然后用轻骑兵两翼包抄,攻敌侧翼。而当时罗马军团作战时采用的战术为:士兵一字排开,分成三条横线队形,大家手执长矛、短剑、盾牌,一起列队向前,士兵的注意力和攻击方向都在正前方。

现在大型团体操表演的时候,有高音喇叭指挥众人集体行动。但在两千年前的古战场上,队伍正在前进时,士兵的耳边只能听到呐喊声、短剑敲击盾牌声,军官只能勉强将口令传到周围几个人耳边,整个队伍几乎不可能突然90度转向,所以侧翼非常薄弱。即便是二战时拥有现代通信器材的装甲军团,行进途中突然转向90度发起攻击也是高难度动作。希特勒发动阿登战役后,这种突然的大规模反击让正在前进的盟军措手不及,一举包围了美军101空降师,附近的盟军装甲军团无法在第一时间转向前去接应,只有巴顿将军能及时调整部署,前去救援。

◎汉尼拔的塑像

◎罗马军团溃败

罗马军团侧翼遭到攻击后,立刻溃散。老西庇阿身负重伤,被重重包围。眼看就要落入敌手,一位年轻的罗马军官身先士卒,杀入重围,救下老西庇阿,然后掩护部队退回大营。此人便是汉尼拔日后的对手——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这一年,大西庇阿17岁。

老西庇阿遭此一败,率军连夜悄悄撤退。汉尼拔发觉之后,派出骑兵追击,俘虏了罗马军团后卫部队中的600名士兵。

二、所向无敌

再战再胜

老西庇阿的军团一直撤到皮亚琴察郊外,在特雷比亚河西岸扎营。汉尼拔挥军长驱直入,乘胜追击,于两天后赶到,在罗马军营外列阵挑战。罗马军团刚刚打了败仗,不敢应战,汉尼拔大军士气大振,耀武扬威一番之后,在罗马大营西面扎营。

罗马军团的表现让随同他们作战的高卢人心怀不满。当天晚上,1000余高卢人发动哗变,杀死罗马士兵,冲出军营投奔汉尼拔。老西庇阿看军心不稳,就再次率军后退,连夜渡过特雷比亚河。汉尼拔立刻派出骑兵追击,一直追着老西庇阿到了亚平宁山脉北侧,逼近了罗马人的营地。

汉尼拔不愧是“战略之父”,他发现这里地形起伏,多是丘陵,不利于大规模的骑兵行动,不能发挥他的特长。因此,他没有对老西庇阿穷追猛打,而是开始采用政治手腕争取盟友,分化敌人。没过多久,这个地区的高卢部落便与汉尼拔结为盟友,陆续有12000名高卢人加入汉尼拔大军。

12月中旬,固守待援的老西庇阿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的军团经过1300公里的急行军,终于赶来了。两个执政官会师以后,罗马大营中一共有了6个军团,多日沉闷的空气一扫而空,士兵们欢声雷动,似乎胜利就在眼前。因为在罗马人的眼里,这是空前强大的罗马军队。在罗马人的战史上,只要4个罗马军团就能解决最强大的敌人,而现在却有6个罗马军团,世界上没有一支敌军能抵挡住这支大军凌厉的一击。

森普罗尼乌斯意气风发,求战心切,而正在养伤的老西庇阿则主张坚守,他认为汉尼拔和高卢人联盟刚刚结成,双方缺乏真诚的了解和信任,如果汉尼拔大军和罗马军队对峙几个月,却不能有所行动,高卢人白白供应了几万人马的粮草,必定会心怀不满,难免发生内讧。森普罗尼乌斯则认为必须一战定胜负,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两个人闹了个不欢而散。

这时,汉尼拔派出三千人马前来挑战,森普罗尼乌斯立刻针锋相对,派兵出击,双方一场混战,不分胜负。汉尼拔下令收兵,罗马军团也撤兵回营。

◎汉尼拔半身像

第二天凌晨,冷风刺骨,汉尼拔下令全军提前开饭,吃过早饭后,准备好兵器盔甲,全军待命,先由几千骑兵去找罗马人挑战。这时的罗马人还没有开始做饭,森普罗尼乌斯看到敌军挑战,立刻下令全军出击,一下把汉尼拔的几千骑兵赶过特雷比亚河。罗马大军正追得兴起,突然发现河对岸的汉尼拔大军已经严阵以待,于是只好在河边慢慢停下脚步,等待命令。

森普罗尼乌斯看到这种情景不假思索便下令渡河。没吃早饭的士兵跳进寒冬的激流,奋勇向前。他们纪律严明,依秩序分批下水渡河。先头部队到了对岸后列阵守住岸边,后面下一批士兵再下水。汉尼拔下令全军按兵不动,放弃了过去对付部落联军时的办法。

罗马大军共有36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此外,还有一支高卢人克诺玛尼部落的盟军。又冷又饿的士兵排开阵型,准备迎敌。6000名轻步兵在前方,罗马步兵居中,盟军位于两侧,骑兵保护侧翼。

汉尼拔大军的中央是8000名高卢步兵,左侧是5000名西班牙步兵,右侧是5000名非洲步,外侧各有5000名骑兵保护侧翼,骑兵的前面是十几头战象。

战役正式开始,首先是双方轻步兵的较量,不分胜负。而后,重装步兵列阵上前冲杀,这下纪律的力量显示出来了,罗马士兵显然更适应这种列队战斗,而汉尼拔一方的盟军各自为战缺乏配合,明显处于下风。眼看就要败下阵来,汉尼拔立刻命令两翼的战象和骑兵出击。罗马阵线两翼的骑兵抵挡不住战象的冲击,节节败退。汉尼拔又下令骑兵包抄罗马人的侧翼,但罗马军团这次有了准备,两侧的步兵方阵马上转向,保护侧翼。

正在此时,汉尼拔的弟弟马戈率领两千生力军从埋伏了很久的树林里杀出来,猛攻罗马人的左翼侧后。罗马人没想到这里还设有伏兵,左翼顿时崩溃。中路的罗马重装步兵已经突破了对手的防线,但无奈两翼完全暴露,无法抵挡对手的重重包围。森普罗尼乌斯看败局已定,便率领重装步兵逃之夭夭。留守大营的几千人也在老西庇阿的带领下逃回皮亚琴察。

汉尼拔再战再胜。

攻无不克

特雷比亚战役后清点兵力发现,汉尼拔的伤亡主要是在中央作战的高卢步兵,损失了几千人。来自南方的大象难以适应寒冷的天气,大多惊散或受伤了,加上又病死了几头,只剩下了一头战象。而罗马方面不仅损失了2万多名士兵,还失去了这块刚刚占领的土地。

特雷比亚战役是汉尼拔迄今为止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他前所未有的使用了骑兵,使这个兵种真正作为独立的作战单位出现。而罗马人还是根据传统经验,把骑兵和步兵的比例保持在1:10。汉尼拔对骑兵和步兵战术的协调运用,也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在纷乱的战场上,他能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部队调动自如,这场战役简直是战史博物馆中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战后,汉尼拔对战俘进行甄别,把罗马盟军的士兵和罗马军团的士兵分开。他不给罗马军团的战俘吃饱饭,强迫他们干重活,然后还杀了这些战俘。汉尼拔对罗马盟军的战俘却加以优待,让他们吃饱,给他们点火取暖,并告诉他们:“我对你们没有敌意,我的敌人只有罗马。我将给你们自由,请转告你们的朋友,只要脱离了罗马联盟,你们就不再是我的敌人,我将保证你们的独立、自由和安全。”随后,他无条件释放了所有罗马盟军战俘。

汉尼拔的做法很快见效,这场战争后,附近所有的高卢人部落都转向他的旗下,他的大军迅速扩充到5万人。这时候,冬天来了,双方进入停战状态。

在此期间,汉尼拔建立了运转良好的情报网,逐渐渗透到整个意大利半岛,甚至在罗马城里也有他的密探。罗马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这时,有人建议向罗马城进军,一举占领敌人的首都,但他犹豫了。在他看来,进攻罗马城不是个好主意。因为据他所知,罗马城异常坚固,他的军队却没有任何攻城器械。记忆中的那场萨贡托围城战和巷战,更是让他三思而后行。其次,军队所处的环境也不利于发动攻城战,在敌人的国土内行动,远离后方基地,他是一支孤军,周围都是敌人,而且部下全都是雇佣兵,一旦陷入萨贡托那样的苦战,攻城不克,军饷耗尽,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罗马城不是罗马唯一的中心,攻克了罗马城也不可能使罗马共和国立刻崩溃。罗马已存在了几百年,对罗马公民具有深深的影响力,他们不像只忠于自己土地与自己部落的土著那样狭隘。罗马的力量来源于罗马公民,而罗马公民来自于罗马同盟。因此,他要尽力分化罗马联盟。杀死更多的罗马士兵,必将有助于加速罗马盟军的瓦解。等到罗马共和国完全被孤立后,他再进军罗马城。鉴于此,汉尼拔大军在每个节点打击罗马军队。

罗马人处处挨打,处处被动。

罗马军团

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法律,罗马人在第二年的3月,选出了两位新执政官。

迦太基人会处死那些战败的将军。在上一次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中,迦太基人至少处死了三位将军。这一点和罗马完全不同,根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败军之将是不会受到处罚的。所以,打了败仗的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没有受到责罚,他唯一的损失就是没能连任。而老西庇阿被选为“前执政官”,拥有和执政官相同的权力。他将率领1万名士兵前往西班牙,去攻击汉尼拔的根据地。

老西庇阿第一次遇到汉尼拔时,曾把西班牙远征军队伍交给了弟弟格奈乌斯去指挥,如今这支罗马军团正与汉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作战。

新当选的执政官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接管了突围的罗马士兵,并补充了一些新兵。此刻,罗马人认为汉尼拔大军必将通过罗马大道进攻罗马城,所以全城戒备,做好了一切准备。同时,另一位新当选的执政官盖尤斯·弗拉弥尼乌斯率领一支新组建的约3万人的大军,准备在罗马大道上伏击汉尼拔。

但汉尼拔再次出乎罗马人的预料,他没有走罗马大道,而是选择了一条难走的小路,翻越亚平宁山脉进入北伊特鲁里亚。这条路线要经过一大片泥泞潮湿的沼泽。汉尼拔把伊比利亚和非洲老兵放在队伍最前方,新加入的高卢士兵在中间,骑兵部队殿后以防止高卢士兵开小差逃走。汉尼拔骑在唯一一头战象的背上,因得了眼病,他的一只眼睛不久就失明了。他们在沼泽地里挣扎了四天三夜后,终于摆脱了泥水和野草的纠缠。这次行军使他们疲惫不堪,但躲开了罗马军团的袭击,给罗马人上了一节战略迂回课。他们出沼泽后,休整了几天,随后,汉尼拔便率军运动到执政官弗拉弥尼乌斯大军的附近,焚毁村庄,袭击村民,吸引罗马人的注意。

弗拉弥尼乌斯没有轻举妄动,他一边远远跟着汉尼拔大军,一边通知另一位执政官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前来会合,准备夹击汉尼拔。

汉尼拔很清楚罗马人的想法,他一边走一边挑选合适的战场。一天,他的军队走进了位于特拉西梅诺湖和一片群山之间的一个山谷,山谷长长的谷口异常狭窄,只能勉强通过一匹马。汉尼拔知道,在这样潮湿的地方,早晨肯定会有大雾。因此,他把骑兵埋伏在谷口以外,自己率领部分士兵进入山谷最深处扎营,其余步兵驻扎在山谷一侧。

当天夜里,弗拉弥尼乌斯军也赶到了这里,他没有贸然进入山谷,而是在湖畔扎营。第二天早晨,和汉尼拔预想的一样,湖面升起浓雾,遮住了埋伏在谷口以外的骑兵。弗拉弥尼乌斯拔营出发,走进狭窄的谷口,随即发现地形于他们非常不利,因此便想迅速通过这个山谷,当后卫部队进入山谷时,前锋已接近汉尼拔的营地了。

汉尼拔在战象上吹起号角,低沉悠长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全军开始攻击。山谷中的罗马军团无法排成作战阵型,前锋不能抵御汉尼拔主力的进攻。由于谷口太过狭窄,后卫部队也无法迅速退出山谷,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很多人跳入湖中逃命,汉尼拔的骑兵纵马入水,进行追杀。执政官弗拉弥尼乌斯被一支长矛戳穿胸膛,当场阵亡。这支新组建的罗马军团全军覆没。

对汉尼拔来说,这场战役不像是战斗,更像是围猎。

双方对峙

执政官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正在与弗拉弥尼乌斯会合的路上。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他派4000名骑兵为前锋先出发。骑兵行进速度快,很快就把主力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但他们来晚了一步,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已经结束。汉尼拔大军打扫战场时,得到了这支骑兵正在接近的情报。汉尼拔立刻派出一支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混合部队前往阻截,士兵数量远远超过罗马骑兵数量。混合部队在路上发动突袭,将正在赶路的罗马骑兵几乎全歼。

接踵而来的惨败震惊了罗马,但罗马人从来不是个软弱的民族,他们没有惊恐,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罗马元老院认为,在此危急关头必须改革体制,两位执政官共同指挥的体制分散了军权,不利于对付汉尼拔的大军。他们决定,要由一位独裁官来独掌兵权,统帅全军。第一位当选的独裁官是昆图斯·法比乌斯,马尔可斯·弥努基乌斯·鲁孚斯为“骑兵司令”,相当于副独裁官。法比乌斯立即率领新组建的军团出发,前去和执政官塞尔维利乌斯会合。

汉尼拔一路向南高歌猛进,掠夺了罗马最富庶的地区。大军获得了足够的军饷,雇佣兵们都发了财。战斗一直很顺利,但让汉尼拔失望的是,他仍然只得到了部落的支持,没有一个罗马同盟城邦加入迦太基人的阵营。

法比乌斯与塞尔维利乌斯会合一处后找到了汉尼拔的营地。他们靠近汉尼拔的营地准备扎营,当他们正在深挖壕沟修筑工事的时候,汉尼拔列阵前来挑战。

法比乌斯下令部分士兵保持警戒,其余士兵继续手里的工作,不必理睬敌人的挑衅。汉尼拔看到罗马人拒不出战,便对部下说:“罗马已经衰老了,战神留传下来的罗马精神已经被我们征服了。这些人已经精疲力竭,显然已经放弃了他们自诩勇武盖世的威名。”在随后的几个月中,法比乌斯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坚守营盘绝不出战。急于求战的罗马士兵给这位统帅起了个外号——“拖延者”。

“拖延者”法比乌斯不是胆小鬼,而是深谋远虑的将军。他深知自己的士兵虽然数量比敌人多,但大多是新兵,毫无作战经验,而对方的主力士兵是随同汉尼拔征战多年的老兵。一旦开战,两三个新兵能对付一个老兵就不可思议了。所以,自己处于弱势,坚守是最好的策略。另一方面,自己的后勤补给非常方便,汉尼拔却需要经常派人去寻找粮草。这样过不了太久,汉尼拔就会因为后勤问题撤退,到时进攻的机会就来了。

汉尼拔猜中了法比乌斯的策略,便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引诱他出战。起初,汉尼拔频繁转移营地,显出匆匆忙忙的样子,向罗马人露出破绽。但法比乌斯很有耐心,只是默默看着汉尼拔大军搬家,并不出战。后来,汉尼拔又当着罗马军团的面蹂躏附近村镇,想激起敌军仇恨的怒火。但法比乌斯仍无动于衷。

与此同时,“拖延者”也并不是无所作为,他经常派出优势兵力袭击汉尼拔外出打粮的小股部队,给郁闷的罗马士兵一个发泄怒气的机会。到了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汉尼拔大军进入意大利半岛的西部粮食产区,法比乌斯尾随而来。这次,法比乌斯没有靠近汉尼拔扎营,他认为汉尼拔是来打粮的,最终将去北方过冬,因为那里已不是罗马的控制区了,相对安全。他安排主力在山上扎营,部分士兵在汉尼拔回兵北上必经的隘口附近扎营,准备在敌人撤离时发起突袭。

会战开始

不久,汉尼拔在这里收集了大批财物和给养后,果然准备离开。他在夜里出发,派一支轻步兵分队赶着2000头公牛走在前面,每头公牛的角上都绑着一捆干柴。在距离罗马营地不太远的时候,他下令步兵点燃干柴,驱赶公牛往山上跑。牛群吓坏了,开始在山坡上狂奔。

扼守隘口的罗马士兵发现了山上大批移动的火光,认为汉尼拔大军在翻越山梁,准备绕开隘口撤回北方去。这些士兵迅速出击,赶往发现火光的山顶,准备占据制高点防止敌人逃走。等他们爬上山顶的时候,却只发现了成群结队被烧得惊恐万状的公牛。这时,汉尼拔的那支轻步兵分队突然从另一边杀出,把罗马士兵打得落荒而逃。与此同时,汉尼拔率领主力部队顺利通过了已无人把守的隘口。

罗马大营的法比乌斯也发现了对面山坡上的火光。但他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下令加强防守,保持警惕。等到第二天天亮以后,他才发现汉尼拔的大军早已北上而去了。不久,法比乌斯便被召回罗马接受质询。军队的指挥权由“骑兵司令”弥努基乌斯暂时负责。

汉尼拔接到罗马换帅的情报后便率主力部队离开基地,接近了罗马人的营地。当天晚上,他就派2000名轻步兵占领了附近的一座小山。第二天早晨,弥努基乌斯派出一支部队把这些步兵赶下了山,自己在山上建了一座新营。

对峙了几天后,汉尼拔把兵力一分为二,一半守营,另一半去收集粮草。弥努基乌斯立即出兵列阵向汉尼拔挑战。汉尼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才突围而去,被迫放弃了营地。

弥努基乌斯“大捷”的消息传到了罗马,引起了公众对法比乌斯的不满,罗马公民立刻开会把弥努基乌斯也选为独裁官,两位独裁官平起平坐。法比乌斯回到军队以后,两位独裁官立刻分兵,各率一半人马相隔几公里各自扎营。罗马分兵之后,汉尼拔趁着夜色出兵攻占了弥努基乌斯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设下伏兵。第二天,弥努基乌斯又和上次一样前来夺山,被汉尼拔重重包围。幸亏法比乌斯救援及时,否则弥努基乌斯将全军覆没。得到这个教训以后,弥努基乌斯开始对法比乌斯唯命是从。

罗马军队和汉尼拔又开始了扎营对峙。

◎坎尼会战的战场

六个月后,也就是公元前216年初,两位独裁官的任期到了,他们交出了权力。兵权由新当选的两位执政官艾弥利乌斯和瓦罗负责。随后的半年,双方小冲突不断,但没有一场大战。

公元前216年6月,汉尼拔收到情报,阿普利亚平原的坎尼城是罗马人粮食与物资储备基地,但守卫非常薄弱。汉尼拔飞兵急进,一举攻克坎尼。两位执政官艾弥利乌斯和瓦罗率领大军到达坎尼后,发现汉尼拔驻扎在坎尼城附近开阔的平原上。

艾弥利乌斯认为这样的地形适合汉尼拔的骑兵作战,罗马军团应在附近的山上扎营,而瓦罗却想逼近汉尼拔扎营。双方争执不下,只好互相妥协,在汉尼拔营地10公里远的平原扎营。第二天,按照制度,两位执政官一同作战时,双方轮流行使指挥权,瓦罗当天有军队指挥权。于是,他立刻下令逼近汉尼拔扎营,并出兵列阵挑战。

汉尼拔大军列阵出营接受挑战,双方混战一天,打到天黑各自收兵,不分胜负。

第三天,轮到艾弥利乌斯掌握指挥权。他本想把营地移到山上去,但现在距离汉尼拔的营地太近了,很容易在搬营地时遭到袭击。所以,他决定派三分之一的兵力渡过附近的奥菲杜斯河建立一座新营,余下的兵力据守现在的老营。两处营地可以互相接应。

大获全胜

两天以后,再次轮到艾弥利乌斯掌握指挥权时,汉尼拔在老营前列阵挑战,艾弥利乌斯拒不出战。汉尼拔又派出一支努米底亚骑兵分队,让他们去骚扰新营中到河边打水的士兵。艾弥利乌斯不以为意,瓦罗却怒火中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急于开战,士兵们也迫切希望开打,好教训一下汉尼拔这个恶棍。

第二天,即公元前216年8月2日,又到了瓦罗执掌兵权的日子。这天凌晨,他留下1万名士兵守卫两座大营,随后带领全军主力到奥菲杜斯河边朝南列阵。汉尼拔也毫不示弱,他留下5000名士兵守卫大营,指挥军队背水朝北列阵。

罗马军团在人数上优势明显,出营列阵的有6.6万名步兵、7000名骑兵。而汉尼拔处于劣势,他列阵的主力只有3.2万名步兵和1万名骑兵。

汉尼拔在军阵的前列部署了投石手和长矛手,组成一条散兵线。左翼是一半伊比利亚步兵和高卢骑后,由刚从西班牙赶来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指挥。他们旁边是使用缴获来的罗马武器的非洲重装步兵。军阵中央是另一半伊比利亚步兵和高卢骑兵。努米底亚骑兵则位于全军的右翼。列阵之后,汉尼拔调整了一下阵型,他命令中央的伊比利亚和高卢步兵前进,在全军中向前突出了一段距离,形成弯月阵。

瓦罗命令罗马军团采取罗马人经典的三线战斗阵型,罗马骑兵在右,盟军骑兵在左,中央是全军的精锐——重装步兵。轻步兵排列在主战线前方,成为一条散兵线。不久,瓦罗发现一个问题,罗马士兵人多,战线较长,汉尼拔士兵人少,战线较短。同时,河边的地形对敌军有利,河水成了汉尼拔大军左侧面的天然屏障。己方超长的战线无法攻击对方的侧翼,有劲使不上。因此,他也调整了一下阵型,收缩各中队的正面人数以加长纵队人数,并缩短了行列间距使战线的长度与汉尼拔大军的战线长度大体相等。这种阵型是罗马军队以前从没有用过的,士兵之间的距离狭窄,很难施展拳脚。

◎坎尼会战

战斗开始后,双方散兵展开了第一轮较量。随后,骑兵开始冲锋,两军散兵从战线空隙后撤。汉尼拔左翼哈司德鲁巴尔率领的骑兵压倒了冲过来的罗马骑兵,罗马骑兵立刻溃散,被赶出了战场。汉尼拔右翼的努米底亚骑兵人数虽少,但勇敢异常,与罗马左翼的骑兵斗了个旗鼓相当。

在战线中央,罗马重装步兵战斗力异常强悍,他们凭借严格的纪律和精良的装备迫使汉尼拔的中路缓缓后退,汉尼拔的中路本来是凸形的,随后成为一条直线,不久又接着后退成了凹形。随着汉尼拔中央战线的后撤,两翼的罗马士兵也不由自主向中央涌去。但汉尼拔的军队尽管在后退,却并没有崩溃。

这时,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挤到了中央,本来就狭窄的空间更加拥挤,罗马人在挥动武器的时候都会和两边的战友发生碰撞。就在此时,罗马士兵突然发现汉尼拔左右两侧的重装非洲步兵延长了战线,开始从两翼包围过来,在中央挤作一团的他们更加拥挤了,连挥动武器都变得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哈司德鲁巴尔率领的骑兵已绕过罗马军团,开始从背后攻击罗马左翼的骑兵,罗马左翼骑兵落荒而逃,汉尼拔的努米底亚骑兵又开始追击。现在,罗马两翼的骑兵都溃散了。

接着,哈司德鲁巴尔又从后面攻击中路的罗马重装步兵。这下,罗马全军被围,罗马重装步兵在口袋阵中奋力拼杀,直到大战结束。

在坎尼战役中,罗马战死军4万名步兵、4000名骑兵,留守大营的1万士兵全数被俘。执政官艾弥利乌斯战死,瓦罗仅率领不到50名士兵杀出了重围。其余1万多名士兵四散奔逃,在他们经过的每一个地方传播汉尼拔的名字。

汉尼拔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这一年,他31岁。

三、罗马之殇

兵不血刃

坎尼战役惨败的消息传到罗马城,坚强不屈的罗马人落泪了。

当迦太基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第一年,罗马组建了6个军团,当时人人欢欣鼓舞,因为这已经是罗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军队了,但汉尼拔击败了他们。当迦太基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第二年,罗马组建了11个军团,汉尼拔又击败了他们。当迦太基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第三年,罗马组建了13个军团,汉尼拔再次击败了他们。三年来,罗马损失了五分之一的成年男子,几乎每个罗马家庭都有人战死沙场。

有人开始怀疑汉尼拔会不会一举攻克罗马城,想逃离罗马。但罗马共和国不是一天建成的,几百年的战火铸造了这个国家不可动摇的信心和力量。尽管元老院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参与坎尼战役的80名元老院议员几乎全部阵亡,但剩余的议员依然坚持与汉尼拔战斗到底。为了防止惊恐引起的失败情绪进一步扩散,元老院通令全城,禁止市民使用“和平”这个词,禁止当众哭泣,并规定哀悼阵亡将士的行为必须在三十天之内全部结束,此外,还强硬地拒绝了汉尼拔提出的赎金换战俘的要求。

与此同时,马尔克卢斯·尤尼乌斯·佩拉被任命为独裁官,提比略·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为骑兵司令。17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入伍,他们被组建成4个军团和1000名骑兵。有史以来第一次,罗马给奴隶和囚犯发放了武器,并承诺给他们自由。

执政官瓦罗被召回罗马后,根据传统,他并没有受到严惩。相反,元老院还感谢了他在战败后收拢残部的行为,并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对共和国没有丧失信心”。随后,元老院派马尔克卢斯接管了瓦罗手中的士兵。

坎尼战役大捷后,汉尼拔得到了好消息:位于意大利中部、南部的一些城市开始向他大开城门,他第一次兵不血刃就进入罗马的城市,在罗马共和国的内部撕开了一条口子。这时,再次有人向他建议,去进攻罗马城。汉尼拔再次拒绝了,他坚持自己的战略应该是分化罗马同盟,而不仅仅是占领罗马城。有位将领愤怒至极,向汉尼拔怒吼:“你知道你的胜利掌握在手中,但你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胜利。”

汉尼拔派弟弟马戈携带了一批罗马人的戒指返回迦太基,对罗马人来说,戒指不仅仅是首饰,还是他们的印章——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马戈用这批战利品向迦太基政府报告汉尼拔在罗马的胜利,并请求增派士兵和给养。迦太基政府表示,将给汉尼拔增派4000名努米底亚士兵、400头战象和大笔军饷,同时,还从西班牙抽调2万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给汉尼拔。但对汉尼拔来说,这种支持现在还是一纸空文,援兵赶到他的身边还需要翻越千山万水。

新联盟

马尔克卢斯率军来到乌尔图纳斯河附近,这条河现在成了罗马共和国与汉尼拔之间的分界线。战争进行了三年,罗马人又后退了许多。罗马人清楚地知道汉尼拔的弱点:他没有后勤,没有兵员补给,只要一次败仗就足以让他的大军灰飞烟灭。

不久,汉尼拔大军进攻奈阿波利斯,马尔克卢斯前去救援。但他没想到的是,汉尼拔这次是虚晃一枪,其主力正日夜兼程赶路要进攻诺拉城。

汉尼拔原以为诺拉城会不战而降,但他失算了。诺拉城军民一心,以罗马共和国的一员为荣,绝不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大军攻城不克,只好调转枪口,围攻努克利亚城,城中守卫不多,大多数努克利亚居民听说汉尼拔要来,早就跑了。汉尼拔围城数周后,城内因断粮而投降。大军闯入城中,抢掠一空后火烧努克利亚。

此时,汉尼拔接到诺拉城中部分居民主张脱离罗马同盟的情报。他随后便率大军又回到诺拉城外,准备再次进攻这座城市。此时,马尔克卢斯的军队进入城中,汉尼拔只好在城外扎营。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汉尼拔几次列阵挑战,马尔克卢斯都不予理睬。

一天,汉尼拔又列阵城外挑战。但这一次,他只是摆摆样子,他预计罗马人不会出城野战,因此准备强攻诺拉城。马尔克卢斯得知了这个情报,他知道攻城和野战完全不同,攻城要携带必要的器械,必定会分散汉尼拔的兵力,并且,攻城时步兵是主力,骑兵必定会放松警惕。因此,他派遣老弱残兵防守城墙,而将主力悄悄带到三座城门内列好战阵——罗马步兵和骑兵在中央,盟军骑兵和步兵在两翼。马尔克卢斯端坐城楼,准备突袭汉尼拔。

汉尼拔列阵城外,下午时便下令强攻诺拉城。正当攻城部队呐喊着接近城墙的时候,马尔克卢斯下令打开城门,指挥罗马军团冲杀出来。这真是出乎汉尼拔的意料,冲在前面的步兵与敌人接触之后损失不小。但他应变神速,迅速派遣骑兵发起反攻,阻挡了罗马军团的前进。双方混战一场,入夜前退出战场。

罗马人第一次在野战中占了汉尼拔的上风,大大鼓舞了罗马军团的士气。

此时,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了马其顿,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原本就仇视罗马人,但无奈找不到机会出手,徒有恨意在胸中燃烧,是汉尼拔让他看到了摧毁罗马共和国的希望。因此,他立刻向汉尼拔派出了使团。

马其顿使团很不走运,他们刚在意大利半岛的东海岸登陆,就被罗马士兵俘虏了。但这些马其顿人很聪明,他们称自己是马其顿国王派往罗马的密使,罗马士兵上当了,不但释放了使团成员,还为他们派出了向导。

马其顿使团见到汉尼拔之后,转达了国王腓力五世的要求:会派一支马其顿舰队进攻意大利半岛配合汉尼拔的行动,等战争胜利后,包括罗马城在内的意大利全部土地都归迦太基人和汉尼拔所有,全部战利品归汉尼拔支配,只要汉尼拔渡海帮他征服希腊。汉尼拔同意了马其顿国王的要求,并派遣三位使者随同马其顿使团回复腓力五世。

后院起火

这两支使团在乘船返回马其顿的路上,再次遭遇了麻烦。他们刚离开意大利半岛,所乘的船只就被罗马舰队俘虏。一位罗马海军将军审问了使团成员,他们辩称他们是奉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之命前来罗马的使臣。由于中途遭遇了汉尼拔的军队,所以无法完成使命。但这位将军没有上当,他听到了迦太基人的口音,于是下令搜查他们的行李和衣物。结果,搜出了汉尼拔致腓力五世的一封信及双方达成协议的文本。这些使者和文件立刻被送往罗马城。

万幸的是,马其顿使团所乘船的船长居然逃出来了,他驾船摆脱了罗马舰队的控制,逃回了马其顿。幸运的船长见到国王腓力五世以后,诉说了事情的经过。于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再次向汉尼拔派出使团,这次很顺利就达成协议。但不幸的是,时机已经错过了,秋天就要到了,双方的海陆统一行动今年无法实施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让汉尼拔高兴的事。在他看来,与马其顿结盟就意味着把战争引进了罗马的后院。从此以后,罗马既要对付西方的迦太基人、北方的高卢人,还要对付东方的马其顿人。

罗马共和国的盟国叙拉古发生了内乱。迦太基上一次与罗马发生战争时,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加入了罗马同盟。现在,几十年过去了,90岁的老国王病逝,其15岁的孙子继承王位。少年国王登基以后,国家内乱不断。汉尼拔收到这个情报后,派人前往叙拉古。不久,叙拉古就发生了政变。15岁的国王被杀,新国王上台了。

汉尼拔向叙拉古新国王表示,如果叙拉古退出罗马同盟,加入迦太基联盟,他将把整个西西里岛都交给叙拉古。叙拉古必须在迦太基和罗马之间选一个盟友。前任国王是罗马的朋友,必然有许多罗马人同情这位国王。新国王只有倒向迦太基才能获得一定支持,他没有别的选择。不出所料,新国王同意了汉尼拔的条件,叙拉古成了罗马的新敌人。

汉尼拔还听说了卡西利农城发生的事情。卡西利农城有一支罗马军队,他们原本是要去参加坎尼战役的,但走到半路就得到了战败的消息,便留在了卡西利农。而卡西利农城中有一些汉尼拔的支持者,他们被罗马士兵逮捕后当成叛徒被处死了。汉尼拔听说此事后,立刻发兵进攻卡西利农城,但该城异常坚固,防御工事也很完善,汉尼拔士兵几次进攻都被击退。

汉尼拔于是改变策略,包围了这座城市,然后围绕城墙修建了坚固的壁垒。随后,他留下一支小部队在壁垒中继续围困卡西利农城,自己则率主力返回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卡普阿过冬。

南方激战

卡普阿注定是罗马共和国的伤心地。一百多年后,这城市爆发了斯巴达克斯起义。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起义的奴隶斯巴达克斯率领几万大军把意大利搅了个天翻地覆。在起义军席卷全国,罗马最危险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个罗马公民敢出来竞选执政官。

冬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汉尼拔回到了卡西利农城——这座被围困一个冬天的城市已经快断粮了。

这个冬天,马尔克卢斯的罗马军团一直留在诺阿城,他深信汉尼拔将第三次攻击这座城市。罗马人做了些努力来援救卡西利农城,他们把粮食装在许多木桶里,然后在深夜把木桶投入城市上游的河水中,让木桶顺流而下漂往卡西利农。这个巧妙的办法在前三个夜里都很顺利,但到第四个夜晚时,意外发生了。这天夜里,有些木桶被河水冲到了汉尼拔军营附近,被士兵发现了。汉尼拔下令严密监视河面,完全断绝了卡西利农城的外援。

最终,卡西利农城有条件投降了,城中的军民每人向汉尼拔交了7盎司黄金以换取自由。随后全城军民被驱逐出这座城市,由汉尼拔的同盟坎帕尼亚人负责接管。卡西利农城位于罗马大道的关键位置,凡是从意大利南部前往罗马的人都必须经过这里。因此,汉尼拔特别选出700名士兵来驻守这座城市。

公元前214年,罗马选出了新执政官法比乌斯和马尔克卢斯。元老院新组建了6个军团,加上原有的14个军团。现在罗马共和国有20个军团了。

看到罗马人又增加了新的兵力,汉尼拔担心罗马人会进攻他的基地——卡普阿,因此他便率军往回走。回到卡普阿后,汉尼拔留下一支由伊比利亚和努米底亚精锐士兵组成的部队,然后再率领大军向南来到阿维尔努斯湖边。

阿维尔努斯湖位于一座死火山口中,很深,是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圣地,传说是通向地府之门。汉尼拔在周围踏勘一番,然后献上了美酒和粮食等祭品以求得到神灵保佑。

这时,五个自称来自意大利半岛东南端海港城市塔兰托城的青年求见汉尼拔。这五个青年说,城里的民众都拥护汉尼拔,等他的大军一到,塔兰托城就立刻投降。塔拉托城这个港口城市距离迦太基非常近,从那里能直接得到国内的援兵和装备。

汉尼拔将信将疑。

不久,汉尼拔试图第三次进攻诺拉城,但是驻守在城中的马尔克卢斯防守得很好,双方打了一仗,结果又是平局。

汉尼拔南下前往塔兰托城。

趁汉尼拔大军南下,罗马的两位新执政官法比乌斯和马尔克卢斯两路夹击卡西利农城,经过苦战,攻克了这座城市,打通了罗马大道。这时,汉尼拔大军已来到塔兰托城外。就在三天前,塔兰托城附近的罗马海军司令接管了这座城市,控制了亲汉尼拔者的行动。汉尼拔挥师北上,没有进攻这座城市。

公元前213年夏,汉尼拔与塔兰托城里的内应连接上了,再次进军塔兰托。他冲进城去,经过一场激战,控制了塔兰托城。第二年,意大利南部的梅塔蓬图姆、图里和赫拉克利亚退出罗马同盟,成为汉尼拔的盟友。

逼近罗马

正当汉尼拔在南方一路顺风的时候,他的基地遭到了攻击。原来是罗马新选出了两位执政官孚尔维乌斯·弗拉库斯和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凯,率军发动了围困卡普阿的战役。

罗马人并不急着攻打卡普阿,他们想困死此城,在该城附近巡逻以阻止农民收割粮食。卡普阿驻军急忙向汉尼拔求援。汉尼拔此时正巩固自己在南方的势力,无法离开。他便派弟弟汉诺筹集了一批粮食,押送到卡普阿去,以解决卡普阿的粮食供应。但汉诺没能完成任务,他快到达卡普阿时遭到罗马军团袭击,粮食被夺走了。

卡普阿驻军再次向汉尼拔求援。这一次,汉尼拔派出2000名努米底亚精锐骑兵前往救援卡普阿,这些骑兵避开了沿途的罗马军队,顺利地进入卡普阿城。不久,罗马执政官率军开始收割卡普阿附近成熟的粮食。他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时,努米底亚骑兵突然杀出城外袭击了他们。

罗马人没想到这点敌人也敢出城进攻,一下被打蒙赶回了军营,但这些骑兵人数毕竟太少,见好就收立刻回了城。罗马执政官孚尔维乌斯把营地前移以监视城中的骑兵,防止袭击再次发生。

这时,汉尼拔已率军从南方来了,罗马人却对此毫不知情。他们只好站在军营里眼睁睁地看着汉尼拔大军从容地进入卡普阿城,城中军民夹道欢迎远道而来的援军。

◎迦太基骑兵

过了一段时间,汉尼拔再次率军前往意大利南部后,罗马执政官便在卡普阿城的周围筑起两道壁垒,把这座城市彻底封锁了起来。

公元前211年3月,罗马选出了两位新的执政官格奈乌斯·孚尔维乌斯·森图玛鲁斯和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他们指挥6万名罗马士兵牢牢封锁了卡普阿。

卡普阿城中的一位信使设法逃出包围圈,将情况报告给了汉尼拔。汉尼拔接到消息后,立刻命令除重装部队和行李辎重队外,其余部队和33头战象赶去救援。

汉尼拔赶回卡普阿后,发现情况确实不妙。罗马军队驻守在城外的壁垒中,而这些工事非常坚固。汉尼拔在壁垒外列阵挑战,罗马军队尽管比汉尼拔的士兵多一倍,但就是坚守不出。汉尼拔身边既没有重装部队,也缺乏粮草,他不能与罗马人虚耗时光。他派人进入卡普阿城通知城中军民,他将离开卡普阿,但他并没有放弃这座城市,他要进攻罗马城,把围困卡普阿的罗马军队引开。

随后,汉尼拔大军便向罗马城进发。他们走得不紧不慢,一路上不是抢掠,就是放火。

◎汉尼拔军的战象冲入罗马军团

虽然罗马城有4万大军防守,城墙也坚固无比,但城中还是陷入了一片恐慌中。因为汉尼拔突如其来,之前他从未这么逼近这座城市。同时,罗马市民也联想起,包围卡普阿的罗马军团必定已被歼灭,否则汉尼拔不会如此攻城,这想法让他们更加惊慌失措。于是,男人立刻登上城墙并占据城防工事的有利地点,女人则纷纷来到神殿祈求保佑。

汉尼拔来到罗马城外,面对坚固的城墙面无惧色,从容策马逼近城墙。自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以后的179年里,从没有一个敌人如此接近过罗马城。城墙上的罗马士兵惊呆了,他们看着这个传说中的敌人旁若无人地越来越近,却没人射一箭,也没人出一声。汉尼拔停在4万名罗马士兵的面前,奋臂一挥,向罗马城投掷出一支标枪,显示自己的决心。这事给罗马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战火熊熊

几天后,汉尼拔率军离开罗马城返回了卡普阿,他失望地发现,前往罗马城的武装巡游没有发挥作用。这里的壁垒还在,罗马士兵也根本就没离开过他们的包围圈。他被迫抛弃了基地卡普阿。随后不久,卡普阿城向罗马士兵投降。城里的全部居民被驱逐,罗马人迁来了新的居民和驻军。

丢掉了经营几年的基地卡普阿城,对汉尼拔来说,是个重大的损失。但让他更头痛的是,自他进入意大利半岛以来,因地盘扩充得太快,新的领地根本无力自保,都需要汉尼拔派兵防守。全军上下,都是勇敢的战士,但缺少一位能独当一面的指挥官,他必须亲自指挥每一次战斗,他从一名掌握自由开火权的狙击手,变成了疲于奔命的救火队员。

接下来的公元前212年,这整整一年,汉尼拔大军和罗马军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在休养生息,寻找对方的漏洞。几乎每一个罗马人都看出了汉尼拔的弱点:他远离后方,缺乏兵员补给,一次败仗就足以让他的大军灰飞烟灭。但是,罗马人就是无法取得一次胜利。

战争期间,由于罗马海军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迦太基向意大利半岛派出的数次援军只有一两次勉强登陆输送了若干人马、战象和装备。

汉尼拔曾听自己的父亲说过,曾经,迦太基人曾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无与伦比的财力,打造了地中海最强大的海军。当时,一般的大型海船至多有三列桨,但迦太基的战船有五列桨。他们的战舰大得惊人,每只战舰能装载300多名士兵,简直就是“航空母舰”。更让罗马人头疼的是,迦太基拥有的不是一只战舰,也不是几只,而是几百只。而刚刚开始学习海战的罗马人,只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勉强操纵小船,大战船,是一只也没有。这种军舰对洗脚盆的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大约在公元前263年,罗马人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他们一边开始训练海军,一边造出了100艘五列桨战舰和20艘三列桨战舰。但罗马人知道,无论是舰队的数量,还是对军舰的操纵技术,他们都不是迦太基海军的对手。面对这种困境,他们想出了解决方法——在战舰上加装一个新设备,想利用新设备在海上发挥步兵的优势。

公元前260年,新生的罗马海军遇上了迦太基舰队。迦太基的军舰是一群海豹,块头十足且速度一流,而罗马军舰则是一堆企鹅,看起来笨笨的、憨憨的,走起路摇摇摆摆的。

迦太基人毫不犹豫就调整航向发起了攻击,强大的舰队排成进攻队形,向罗马人冲去。双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迦太基人看到罗马水手手忙脚乱地摇桨,罗马军舰笨拙地转向、费劲地保持稳定的样子,禁不住哈哈大笑,他们决定一鼓作气撞翻这蹒跚学步的婴儿舰队。

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罗马人没有跳水逃生,也没有因为舰队引起的波涛而惊慌失措。而是从船头推出一块10多米长的跳板,板子前装有特大号的钉子,接着,这块跳板就向迦太基的军舰伸了过来。这就是罗马海军的秘密武器——“乌鸦”。

迦太基军舰根本躲不过这种能360度转向的“乌鸦”,一旦它狠狠砸到迦太基军舰的甲板后,大钉子就会牢牢钉在甲板上,把两艘军舰连在一起,随后,罗马重装步兵就呐喊着从跳板上冲过来。

四、最后一战

海战争雄

当时,每艘迦太基军舰上有300多人,其中多是水手,只有十几个人穿有重甲。这也是迦太基人经过几百年与希腊海战的制胜法宝。

当时的海战有三种方法,一是用弓箭和投枪远距离攻击对方,二是撞击对方的舰身,三是用船身切断对方的船桨。等到对方的战船无法活动后,这才把船靠过去,然后再派士兵跳上敌舰夺取战利品。整个作战的过程几乎没有面对面作战的机会,作战的胜负完全取决于军舰运转是否灵活。所以,迦太基海军配备了大量的水手,而几乎没有步兵。但罗马海军的每艘军舰都装备了这种跳板,并且每艘战舰有少则几十名,多则一百多名重装步兵。罗马人就这样把步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海战中,并把迦太基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在西西里岛周边的海面上,强大的迦太基海军一败涂地,损失了至少50艘战舰,其余船队逃之夭夭。从此以后,迦太基人就知道了“乌鸦”跳板的厉害。

善于航海的迦太基人打了败仗,回去仔细研究这种东西,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发现这东西虽然简单,但是无法模仿,或者说不能模仿。首先,罗马步兵的素质要高于迦太基士兵,而迦太基海军仓促间也找不到那么多步兵。另外,如此配备海军,必然大大缩减了水手数量,这样的话,战舰运转速度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不符合迦太基人的海战逻辑。

尽管如此,熟悉大海的迦太基人还是发现了“乌鸦”的致命弱点——战舰船头一旦加装“乌鸦”跳板,军舰就容易倾斜,如果遇到大风,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动力不足加上容易倾斜,罗马战船一旦遇上风暴,就成了纸船,几乎完全没有抵御能力。

迦太基人的结论是:继续坚持原有的作战方式,但要准备更多的大船,并且特别规定,不是五列桨的巨型战舰,不许出海作战。就这样,双方继续坚持自己的作战原则,继续作战。

等战争结束后,哈米尔卡回到迦太基城给汉尼拔兄弟几人讲述海战时,这样总结道:其实,迦太基与罗马的海战过程几乎一样。双方开始攻击时,迦太基舰队用射箭和投枪杀伤罗马水手,把罗马战船撞得东倒西歪。但是,一旦罗马人靠近迦太基军舰,伸出“乌鸦”跳板,钉住迦太基战舰的甲板后,这艘军舰就必死无疑了。

虽然罗马海军最终取得了海战的胜利,但他们也因“乌鸦”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当时的海战有很奇特的一幕:好几艘罗马军舰被撞沉,迦太基方则几乎没有沉船。罗马海军在返航的路上常遇到风暴,损失惨重。最严重的一次海难发生在公元前255年,罗马舰队在波涛中损失了7万名水手和2.5万名步兵。

无论如何,罗马人最终战胜了迦太基海军成为海上强国。这一点深深刻在还未成年的汉尼拔心中,在他自己指挥作战的日子里,他都尽量避免与罗马人在海上交锋。

◎罗马海军的三列桨舰

阿基米德

自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倒向迦太基后,这个小国就成了罗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战争间隙期间,罗马人杀鸡用牛刀,派出4个军团来对付叙拉古,其中2个军团因在坎尼会战中被汉尼拔击败而被称为“坎尼军团”,自坎尼会战失败后,他们就一直驻守在西西里岛上。

公元前213年春,罗马军队开始进攻叙拉古,这貌似石头碰鸡蛋的战争却出现了奇怪的结果,强大的罗马军团一败涂地。叙拉古虽然没有大军,但他们有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不是一员勇将,也不擅长谋略,他是一位数学家,他的著作有:《方法论》、《论浮体》、《论球与圆柱》、《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数沙者》、《论杠杆》、《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抛物线求积》和《论螺线》。他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的名言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在叙拉古城,阿基米德给罗马人狠狠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了知识是最强大的战斗力,一个智慧的头脑可以打败4个罗马军团。

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罗马军团的指挥官想依靠强大的军队来个速战速决,趁汉尼拔还没反应过来,一举解决叙拉古,然后杀回意大利半岛去。他的计划可谓完美,海陆两路并进。他们用100艘战舰组成了舰队,从海上封锁叙拉古城靠海的一侧,同时,在叙拉古城面向陆地的一侧部署了2万名罗马士兵。赶走前来救援的迦太基人舰队后,罗马海陆大军就同时对叙拉古城发起进攻。

但罗马军团的进攻进行得并不顺利,他们遇到些奇怪的事情。由于叙拉古靠海一侧城墙防守的兵力比较薄弱,罗马人便把军舰划到城墙外侧的悬崖下面,用绳子把两艘军舰连在一起,以保持军舰的稳定;接着在军舰上竖起攻城用的长梯子,把长梯搭上悬崖,士兵爬上悬崖之后,把梯子搭在城墙上,然后爬梯子上城墙。如果叙拉古人发现了,其他战舰上的士兵就放箭掩护爬梯子的士兵。由于罗马士兵数量远远高过叙拉古战士,所以这一阵箭雨足以压制城上士兵的攻击。然而不幸的是,罗马战士遇到了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海军的军舰靠近悬崖顺利地竖起梯子时,出现在叙拉古城墙上的不是士兵,而是奇怪的装置。叙拉古人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把这些装置探出城墙,一直向下伸到悬崖上,勾住罗马人的长梯子,然后像玩积木那样,把长梯子和梯子上的罗马士兵扔进了海里。

◎罗马海军的二列桨舰

除此以外,阿基米德还制造了一批便于操作的投石器,它们的射程远远超过弓箭射程,扔出的巨型石块把罗马军舰打得东倒西歪。

如果有一队罗马士兵十分幸运,他们的军舰躲过了投石器的攻击,梯子也没被扔进海里,而是在悬崖上竖了起来,接下来他们勇敢地攀登城墙时,将遭到阳光的袭击——阿基米德指挥大家用镜子反射阳光,把罗马士兵照得头昏眼花。然后,这些士兵一个接一个掉下梯子,跌进大海。

罗马军团在叙拉古城下吃了大亏,罗马指挥官这样说道:“阿基米德好像把装满水的杯子扔出去一样,把船从海里捞起来又扔出去。我们的士兵就像是因水平太差从宴会上被赶出去的乐师。”

这一年,阿基米德已经70岁了。战后,罗马指挥官曾经很感慨地说:“我带的几万名士兵却被一个老头子弄得团团转,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这一次,罗马军团无功而返。

利剑出鞘

自公元前218年,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以来,罗马先是组建了前所未有的6个军团,接着是8个军团、10个军团、12个军团……但一次比一次庞大的军团,没有取得胜利,只换来一次比一次更惨痛的失败。七年之后的公元前211年,罗马投入25个军团,仍然无法击败汉尼拔,双方陷入僵局。

◎迦太基帝国版图

这段时间,在西班牙境内,罗马和迦太基一直处于激战状态。

当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时,老西庇阿曾派他的弟弟格奈乌斯率领远征军开赴西班牙,后来,老西庇阿离开意大利半岛,率领1万名士兵到西班牙来增援弟弟。他们的任务很明确——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与汉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作战,阻止他派兵到意大利去增援汉尼拔。

这些远征的罗马军团,原本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法律,每年要轮换一次,但汉尼拔对罗马的威胁太大了,罗马的西班牙远征军从将军到士兵,都做出了超越共和国法律的贡献,他们在此地连续作战了七年没有回国。

迦太基人也非常担心西班牙的战况,他们准备派汉尼拔的弟弟马戈去增援汉尼拔。但罗马人的进攻很顺利,他们夺走了迦太基统治下的三分之一土地。可是,这支远征军没能得到兵员的补充,老西庇阿只好和当地土著结盟。但这样的联盟根本靠不住,土著无法抵御迦太基人金钱的诱惑,到公元前212年年底,便开始有土著士兵哗变或逃走。公元前211年年初时,竟然有7500名土著士兵临阵脱逃。汉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趁机率军出击,几乎全歼老西庇阿的西班牙远征军。高级指挥官全部阵亡,一名百夫长率领残部逃到北部去了。

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占领汉尼拔的基地卡普阿城后,连忙派出克劳狄·尼禄率领1万名士兵救援西班牙远征军。结果,这位指挥官刚到西班牙,就被哈司德鲁巴尔戏弄了。

当尼禄率军前来挑战的时候,哈司德鲁巴尔提出议和。尼禄信以为真,准备在第二天进行和谈。谁知,哈司德鲁巴尔连夜率军脱离战场,全军不知去向。

罗马元老院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克劳狄·尼禄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立刻把他召回了罗马。此时,罗马已将全部将军都用去对付汉尼拔了,没人能收拾西班牙残局。怎么办呢?他们便开始在成员中挑选远征西班牙的指挥官。这时,老西庇阿的儿子大西庇阿毛遂自荐。

◎迦太基军团和罗马军团在西班牙激战。

但是,大西庇阿只有24岁,不到30岁的罗马公民根本就没有资格加入元老院。他太年轻了,元老院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罗马公民钦佩他的勇气,听说过他对汉尼拔作战时曾杀入重围救援父亲的壮举。因此,罗马公民一致选举大西庇阿为西班牙远征军的指挥官。

公元前210年年底,大西庇阿在西班牙登陆。他将代替战死的父亲和叔叔完成共和国的使命。他一上战场,立刻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一举扭转败局,击败了汉尼拔弟弟哈司德鲁巴尔的大军,占领了新迦太基城。公元前208年,他再次击败哈司德鲁巴尔。大西庇阿开始逐步蚕食汉尼拔在西班牙的殖民地。

这位天才统帅,即将成为罗马人对付汉尼拔的一把利剑。

尼禄复仇

公元前207年春,哈司德鲁巴尔出发了,他把西班牙的一部分军队交给弟弟马戈指挥,然后率领3万大军翻越过阿尔卑斯山,沿着11年前哥哥的足迹进入意大利半岛。

坎尼战役时,哈司德鲁巴尔曾到过意大利半岛,当面接受过汉尼拔的经验,因此,他们的这次行动非常顺利。哈司德鲁巴尔的急速行进让整个罗马都震惊了,罗马共和国的公民还没有接到大西庇阿的捷报,却听说又一个汉尼拔翻过了阿尔卑斯山,他们都认为大西庇阿的远征军一定是全军覆没了,在公共浴室的那些元老院成员眼里,罗马共和国要崩溃了。

哈司德鲁巴尔超乎寻常的顺利令汉尼拔也没想到。汉尼拔此时正在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宿营地享受冬天休战后的日子。距离此地近1000公里的地方,几个罗马军团监视着他,指挥官就是四年前在西班牙被召回的尼禄。

哈司德鲁巴尔稍事休整后就开始围攻布拉什迪亚城,但他与汉尼拔一样,不善于攻城,最终没能拿下这座城市。他就地招募了10000名高卢雇佣兵挺进海边的港口城市弗拉米尼亚,打算从这里进入罗马大道,然后南下。

在海边,哈司德鲁巴尔迎头撞上了罗马军团司法官波西乌斯和执政官李维乌斯指挥的军团。双方都搞不清对方的实力,形成对峙,没有开战。哈司德鲁巴尔派出由4名本地高卢人和2名努米蒂亚骑兵组成的通信小队,把一封信送给在南方的汉尼拔。

这支通信小队一路南下,几乎穿过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由于他们不知道汉尼拔新宿营地的确切位置,很快就迷了路,被一支外出收集粮草的罗马军团捕获。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尼禄的耳朵里,四年前戏弄过自己的哈司德鲁巴尔来了,他顿时兴奋不已,决心一雪前耻。他来不及请示元老院就脱离了自己的防区。尼禄留下一部分士兵交给另一位将军指挥,继续监视汉尼拔,自己率领6000名精锐步兵和1000名骑兵迅速北上,去增援波西乌斯和李维乌斯。

他一边走一边派出两路信使,一路通知元老院他们自己的计划,同时又建议罗马城应增加防守力量;另一路则通知他将要经过的地区长官把粮草和骡马送到罗马大道的路边,供行进中的士兵使用。

尼禄率领7000名士兵昼夜兼程急行军,每天走100公里,8天就赶到了目的地。而通常罗马军队的行军速度是每天不超过30公里。这次的行军记录直到150年后才被恺撒打破。

尼禄在距离双方对峙几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在晚上趁着夜色率军进入波西乌斯和执政官李维乌斯的营地。为了不让哈司德鲁巴尔知道罗马援军到了,这7000名士兵没有搭建新的帐篷,而是和原来的士兵挤在一起休息。

尼禄到达之后,立刻召集军团司令以上级别的将军们开会。大多数将军认为尼禄的部队一路急行军,已经非常疲惫,应该修整几天后再开始进攻。但尼禄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哈司德鲁巴尔和汉尼拔都不知道自己来了,也不知道咱们会发起进攻,所以,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最终,尼禄说服了大家,当夜就开始集结部队,准备进攻。

但警觉的哈司德鲁巴尔还是发现罗马人行为异常,于是准备在这天夜里绕道前往罗马大道。不幸的是,他非常不走运,因向导逃跑导致他一度迷路后被罗马军团追上。

双方展开混战,哈司德鲁巴尔仓促应战,很快陷入不利局面,新招募的雇佣军几乎立刻崩溃。眼看败局已定,哈司德鲁巴尔便换上迦太基总指挥官的军服,策马冲入敌军之中,冲杀一番后,战死沙场。

◎迦太基总指挥官的军服

作为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的弟弟,他没有给自己的家族蒙羞。

英雄回归

哈司德鲁巴尔全军被歼灭之后,尼禄当夜就带着哈司德鲁巴尔的人头,率军赶了回去,行军的速度比来时更快。这支复仇成功的军队只用6天就赶回了南方,等他回到营地后,罗马城才知道这个好消息。全城狂欢,庆祝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

第二天,尼禄派人把哈司德鲁巴尔的人头扔进汉尼拔的营地,汉尼拔才知道哈司德鲁巴尔的确切消息,但已经晚了。十一年,汉尼拔整整盼了十一年,才有了一支真正的援军,却在他满怀希望的时候收到了自己弟弟的头颅。当天夜里,他就率军离开营地,回到了卡拉布里亚地区,即意大利半岛距离西西里岛最近的地方。

这一年,汉尼拔40岁。

不久,留守西班牙的马戈被大西庇阿战败,罗马人完全控制了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冬,大西庇阿走海路回到罗马。公元前205年,罗马与马其顿国王菲力五世议和。公元前204年,大西庇阿率领一支庞大的远征军进攻迦太基,其中包括25000名士兵,40艘战舰和400艘运输船。登陆后,大西庇阿遇上一支有20000名步兵、6000名骑兵和140头战象的迦太基大军。

双方开战以后,迦太基人惊奇地发现,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西庇阿这位罗马将军像汉尼拔那样充分使用了骑兵。大西庇阿的战术很有效,很快解决了面前的敌人。

这一场败仗震惊了迦太基,迦太基政府向罗马求和,并召回了远在意大利半岛的汉尼拔。

汉尼拔接到命令后,为了不让罗马人得到马匹,他杀死自己的战马后,又杀掉了其他4000匹战马,接着率领不到20000名的士兵,乘船回迦太基。汉尼拔要回来了,征战多年的英雄要回来了,这个消息让迦太基人异常兴奋,他们扣押了罗马使者,拒绝批准和约。

大西庇阿被激怒了,他率大军向迦太基城杀来,一路抢掠财物,焚烧庄稼。迦太基人立即催促汉尼拔采取行动。几天后,汉尼拔在迦太基城西南方的扎马遇到了大西庇阿的罗马军团。汉尼拔提议双方统帅谈判,大西庇阿答应了。

第二天,两位将军各自从自己的营地出发,每个人带着一个翻译,走到阵地中央。汉尼拔提出双方休战议和,西西里岛、撒丁岛和西班牙归罗马所有,迦太基承诺永远不再攻击罗马。西庇阿认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一口拒绝了这些建议,并说迦太基人曾破坏过休战协定,他不敢再相信迦太基人的诺言。

会谈当即结束,双方回到营地,第二天凌晨,各自军前列阵。

汉尼拔一方有80头战象和46000名步兵,但因他在罗马被迫杀掉了全军的战马,因此只召集到4000名骑兵。大西庇阿有34000名步兵、6000名骑兵。他的骑兵远远超出了罗马军队的常规配置。这是汉尼拔的风格,不是罗马的风格。罗马人要用汉尼拔的战术来对付汉尼拔。汉尼拔深知,自己指挥的士兵虽多,但素质和战斗力完全处于下风。

开战之前,双方指挥官开始演讲,以鼓舞士气。

大西庇阿说:“好运正在向我们微笑。我们今天要战斗的对手是想要求和的敌人。”然后,他特意对当年参加过坎尼战役的老兵说:“今天将是最后一战。”

汉尼拔让其他将军对雇佣兵进行演讲,他自己则向从意大利半岛归来的老兵讲话。汉尼拔说:“过去的十六年,我们在罗马的领土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没有一支罗马军队和一个罗马将军能战胜我们。今天,敌军的统帅是我们手下败将的儿子,是死于坎尼战役的指挥官的女婿。今天,为了我们不朽的荣誉,我们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将军离去

汉尼拔的军队分为三个军团:从意大利带回来的老兵、弟弟马戈的部队和临时拼凑出来的雇佣兵。老兵的战斗力最强,也最值得信赖。马戈值得信赖,但他的部队战斗力一般。雇佣兵军团可以说是来凑数的。

◎汉尼拔军团中的雇佣兵

汉尼拔的骑兵极度不足,他无法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战术。因此,他排列出新的阵型:把80头战象放在全军的前面,随后是马戈的部队、雇佣兵军团,两翼各有2000名骑兵,然后是200米的空白区域,最后是全军的精锐15000名老兵。

汉尼拔的设想是:既然无法实现侧翼的迂回战术,就采取中路突破的战法。先由战象攻击罗马人的中央轻步兵,让对方进入混乱的状态。接着,依次投入马戈和雇佣兵团,消耗罗马步兵的实力,用人数换取时间。等罗马重装步兵开始疲惫的时候,再让全军主力进攻对手的中部,将敌人一举击溃。

接着,罗马的骑兵出击。汉尼拔骑兵战败,并被赶出战场。随后,双方的步兵开始接触,人与人绞杀在一起。汉尼拔按计划依次投入兵力,他的战术就要成功了,消耗罗马的力量后,命令全军主力出击。眼看罗马人的中央重装步兵就要崩溃时,罗马人的骑兵突然从汉尼拔的后面杀回来。一场大战后,汉尼拔战败。

迦太基使者再次求和,大西庇阿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一)迦太基必须向罗马遣返全部叛逆分子和逃兵,交出全部战象和除三层桨座船(10艘)外的全部战舰。

(二)未经罗马同意,迦太基不得在任何地区进行战争。

(三)和谈期间,迦太基必须向罗马军队提供全部给养。

(四)迦太基须交出100名人质,人质名单由大西庇阿提供。

迦太基人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在随后收到了大西庇阿提出的人质名单。迦太基元老院惊奇地发现,其中没有汉尼拔的名字。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大西庇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汉尼拔的敬意。

◎罗马共和国版图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最高行政长官。但其在国内的政敌跑去罗马造谣:汉尼拔正与罗马当时的头号敌人叙利亚国王安提柯三世暗中联络,准备策划一场全面战争。大西庇阿极力为汉尼拔辩护,但无济于事。公元前195年,罗马派出使团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

汉尼拔逃离迦太基,投奔叙利亚国王安提柯三世,随后一段时间一直在仇视罗马的国家中流亡。公元前193年,大西庇阿率领罗马元老院代表团出访赛琉古帝国。赛琉古国王有些紧张,因为罗马的宿敌汉尼拔正在这里。

大西庇阿见到汉尼拔后,问:“谁是古今最伟大的名将。”

汉尼拔回答:“毫无疑问是亚历山大,因为他多次以少胜多,征服了广阔的土地,游历了海角天涯。”

大西庇阿又问:“谁能位居第二?”

◎迦太基古城遗址

◎被罗马共和国征服的迦太基帝国

汉尼拔回答:“是皮鲁士,他最先了建立安营扎寨的定制,他在选择战场、排兵布阵方面无人能及。他还善于争取人心,他让意大利人愿意接受一个外国人的霸权,而不愿意接受罗马人的统治。”

大西庇阿再问:“那谁是第三?”

汉尼拔回答:“是我自己。”

大西庇阿接着问:“如果你在扎马战役能获得胜利,会如何评价自己?”

汉尼拔回答:“我会排在亚历山大和皮鲁士的前面,成为古今第一名将。”

公元前183年,大西庇阿去世。不久,罗马人再次找到汉尼拔的踪迹。汉尼拔在敌人赶到之前服下毒药。这位流亡多年的将军在临死前说:“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人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去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公元前149年,罗马第三次向迦太基宣战。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攻破迦太基城。

罗马人放火焚烧了整座城市,并派出骑兵向城市四周的土地上撒盐,以示要让这个国家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