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瓜尔佳·文祥

瓜尔佳·文祥(倡导洋务新政的中枢大臣)

瓜尔佳·文祥简介

瓜尔佳·文祥:文祥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倡导洋务新政的一位重要的中枢大臣。他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右侍郎,参与谋划了“辛酉政变”,并由此成为咸丰朝末年、同治朝、光绪朝初年统治阶级中的当权重臣。正值中国处于内忱外患之际,在历次重要的内政外交中,他以自己独有的见解参与其中,不仅维护了晚清政局的稳定,客观上也顺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向。

瓜尔佳·文祥传记——

文样,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出生。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由此走上仕途,后来累迁郎中。

咸丰七年(1857 年),文样担任太仆寺少卿。

次年,署刑部左侍郎,迁内阁学士,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右侍郎,咸丰九年(1859 年),文祥奉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调任户部左侍郎。此后,他便成为咸丰朝末年、同治朝、光绪朝初年时期中央中枢大臣,直至去世前一直活跃于晚清的政治舞台。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兵退通州,密疏奏请咸丰帝出走热河,当时,文祥以“恐摇动人心,有关大局,且塞外无险可扼,我能往彼也能往,力持不可”,冒死叩留。并与军机大臣吏部左侍郎匡源、吏部右侍郎杜翰一同上疏,请“罢木兰之议”,让天下明了皇帝坚守北京的决心。但是,咸丰帝却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于九月二十二日仓皇逃奔热河,并命文祥署步军统领,随恭亲王奕诉留在北京与英法议和。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奕诉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不久,文祥与奕诉及大学土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设立,任命恭亲王奕沂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首席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后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商(后改为南洋通商大臣)。又任命户部侍郎文祥和大学士桂良为总理衙门大臣。总理衙门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要决策机构。文祥在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清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咸丰十一年(1861 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文祥与其他王大臣上疏奏请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并简派近支亲王辅政,协助奕诉、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处死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等人。文祥也由此成为晚清统治阶级中的当权重臣。

同治元年(1862 年),文祥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兼都统。

同治四年(1865 年),文祥署户部尚书。这年,东北地区的王达、马傻子领导的起义军占领梨树、伊通、开原、铁岭,围攻长春和盛京,屡败清军。文祥奉命率神机营前往镇压,次年四月,在清军洋枪的射击下,马傻子战败牺牲。

同治十年(1871 年),文祥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升为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十三年(1874 年)十二月,亲政不足二年的同治帝因天花病逝。光绪帝继位后,文祥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期间,他曾与奕诉等奏请办理海防六事,即“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他既主张重视海防建设,同时又支持左宗棠进军新疆,加强塞防。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又顺利收复了新疆,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年,他还上《密陈大计疏》,指出:“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认为这样的制度,清帝国“理之所在,势所必至……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第一次议论吸取民主宪政制度的精神,改进本国的施政。

光绪二年(1876 年),文祥病死,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