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废后

吴废后(明宪宗朱见深皇后)

吴废后简介

吴废后:吴废后,明宪宗朱见深的结发妻、废后,顺天人。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立为皇后,仅一个月后就蒙冤被废。史称“吴废后”。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偷偷抚养过几年。孝宗即位念及吴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礼。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逝世。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力持不可,以妃礼下葬,无谥号。

吴废后传记——

档案:

姓名:吴氏

生卒年:1448~1509年

籍贯:顺天(今北京一带)

婚配:明宪宗朱见深

封号:皇后

吴氏,顺天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容貌姣美,贤慧明达。册封皇后一个月后,即被废除,迁居西宫。正德四年,吴氏逝世,仅以妃礼下葬。

无故被废,迁居西宫

吴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吴俊是远近有名的儒生,母亲也是位能琴善诗的才女。吴氏从小就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看书,加上她天资聪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识很多字,而且可以抚琴。长大后,她读的书越来越广泛,既有四书五经这样的书,也读文学类书籍,且看过后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她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已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下诏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妃,吴氏就是英宗为儿子选定的几位淑女之一,因为当时共有三名妃子,英宗都很喜欢,一时拿不定主意。直到英宗突感身体不适,临终前,交由两位太后合议。由于周太后和钱太后素有矛盾,后经太监牛玉比较,推荐了吴氏。两宫太后也觉得她端庄雍容,知书达理,是个能母仪天下的人,于是被册封为皇后。天顺八年七月十二,朱见深和吴氏大婚。完婚后,吴氏在坤宁宫接受妃嫔和命妇的庆贺,她发现,在庆贺的人群中,有一个约三十岁左右,并不漂亮的女子一直是站着的,并用一种挑衅的目光看着自己。吴皇后急忙问身旁的宫女,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宪宗宠爱的万氏。吴皇后很早就听说万氏的事情,但是没有和她碰过面,更没有接触过,所以对她失礼的举动也就没再追究。

吴皇后与宪宗举行完大婚不久,就受到了皇帝的冷落。宪宗觉得她不够热情和体贴,是一个难以接近的冷美人。这也难怪,当时宪宗只有十六岁,而吴皇后自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讲话做事都规规矩矩,没有任何夸张的举动,当上了皇后,就更加端庄矜持,这些都让宪宗感觉到十分陌生,所以不愿与她多接近。这正好随了万氏的心意,但是还不够,她要得到的是皇后的宝座,于是总是找时机让宪宗把皇后废掉。

有一次,万氏故意对吴皇后不恭敬,用言语讥讽她,吴皇后忍了很久,终于爆发了,愤怒地斥责了万氏的粗俗和无礼。万氏逮住了这个时机,要彻底激怒吴皇后,自己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于是就跳起来破口大骂。吴皇后愤怒至极,便命令身边的侍女杖打了万氏。万氏借着被打的狼狈相跑到宪宗那里,一通哭闹,寻死觅活。宪宗手足无措,看到心爱的人被欺负得如此可怜,也是怒火中烧,发誓一定要废掉吴皇后,立万氏为后,这样,万氏才破涕为笑。

皇后是一国之母,立后都要费尽周折,若要废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凭无故杖责一个妃子这个理由是不足以让朝臣信服的。万氏很快想到了一个阴险毒辣的计谋。宪宗命人逮捕了当时负责选后具体事务的太监牛玉,关入大牢,对他严刑拷打。牛玉被迫只好作伪证,说英宗在世时已经确定王氏为太子妃,但由于突然驾崩,未及时诏示。在后来选后的过程中,吴氏的父亲吴俊对牛玉进行了贿赂,所以牛玉在对两宫太后启奏情况时,将先帝英宗选定的王氏改为吴氏。两宫太后和内阁大臣们听说这是明英宗的遗愿,尽管都半信半疑,也都不再较真。

废后诏书,惹引非议

两宫太后同意后,万氏笑逐颜开,但是担心夜长梦多,就催促宪宗命人连夜颁发废后诏书,诏书连发了三道,第一道发给吴皇后,上面说道:“朕以为作为皇后,应该与朕共同承继祖宗传下来的千秋万代的基业,德行应该成为六宫之表率,否则是不能够成为皇后的。而你被册立为皇后以后,却行为放肆,言语轻佻,留心曲词,德不称位,怎么能与朕共承这天下大业?更谈不上德行成为六宫的表率。因此,特令你交还皇后册宝,移居别宫。”

第二道诏书发至前廷和后宫,诏书中说:“朕谨遵先帝之命,册立皇后。本来先帝已经确定王氏,知悉底细的太监牛玉却收贿作弊,蒙骗两宫太后,将王氏改为吴氏,以致错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举动轻佻,德不称位,朕承继祖宗千秋大业,册立皇后,以为辅佐帝业,表正六宫。怎奈吴氏有负社稷之重托,朕之重望。现已请命两宫太后,废吴氏别宫。望尽知朕的苦心。”

第三道诏书发给全国各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以待婚期。太监牛玉却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把已选掉的吴氏又重新推荐复选。吴氏被册立之后,朕见她举动轻佻,毫无礼法,德不称位,经过调查其实,才知道她并非先帝所选定之人,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经请命于两宫太后,决定废掉吴氏退居别宫。”

吴氏接到诏书后,如雷轰顶,欲哭无泪。既已成事实,一切都不能挽回,这样,立后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除,迁居西宫,从此过起了冷清的生活。

这件事,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猜测和分析,他们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牛玉的证词漏洞百出,吴皇后被废得冤枉,他们对宪宗废后的目的愈加怀疑,但是又不能直说,只能曲笔上疏给皇上。南京的给事中王徽、王渊等人在给宪宗的联名上疏中说:“太监牛玉隐瞒先帝遗言,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和陛下,偷梁换柱,易换皇后,把国家大事视为儿戏,屡数牛玉的一系列罪行,不杀不足以平天下人之愤,罪当诛九族。而今牛玉却仅仅被罚去种菜,这不是重罪轻罚吗?”明宪宗自知理亏,本来就非常心虚,这一纸奏折一下子刺中了他的要害。他恼羞成怒,为了压制大臣对废后的猜疑,下令将上疏的大臣贬为边远州镇的官员。这样一来,更是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真相大白于天下人的心中。

挺身而出,救人危难

1470年,吴氏听说宫女纪氏被宪宗召幸后怀胎,即将要分娩。为了能让纪氏逃出万氏的毒手,吴氏和太监张敏一起商量对策,决定在离西宫不远的安乐堂偷偷抚养小皇子。在吴氏悉心照顾下,纪氏顺利产下了孩子,母子二人在一间密室中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在万氏眼皮底下偷偷哺育一个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吴氏的挺身而出,使幼小的明孝宗有了依靠,孤苦的纪氏在心中也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几年后,张敏把实情告诉宪宗,宪宗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吴氏的援助给了年幼的孝宗生活上很大帮助,孝宗即位后,难忘吴氏的恩情,以生母的礼遇服侍和孝敬她,命人把吴氏迁出西宫,安居到条件很好的仁寿宫。同时,他命令要完全按皇太后的待遇安排吴氏的衣食住行。

1509年,吴氏病逝,享年六十一岁。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