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黄道周

黄道周(明代书画家)

黄道周简介

黄道周:黄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享年62岁。

黄道周传记——

黄道周(1586—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是明代书画家。善长书法,峭厉方劲、别具风格,而且还能能画山水、松石。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道周题匾额

漳州公府街,从前叫做“探花街”,原是明朝探花谢琏的故居。明末清初时,黄梧因为献海澄城去投降清廷,清廷便封他为“海澄公”。传说这黄梧,原名并不叫“梧”,当时他献海澄城投降清廷,是和一个姓吴的同去的。清朝的帝王问他俩的姓名,一个答:黄某,一个答道:吴某。等到这个皇帝回京都下诰封时,只记得他俩的姓,却记不得他俩的名字了。于是,就让把“黄吴”写在浩封上。写诰封的人又把“黄吴”二音写为“黄梧”。

在当时,黄梧的权势盛极一时,强占了探花府为黄公府,改探花街为公府街。但是,民间说习惯了,仍然叫探花街,不叫公府街。黄梧就命令家丁,每天在街头街尾,将许多铜钱投入一只瓮中,凡是要走过这条街的人们,就盘问他道:“这条街,叫什么街名?”

行人若答“公府街”,就赏他用手伸入瓮中,尽其所能,拿出一把铜钱来,放他过去。只是,那酒瓮子,瓮口很小,要想多拿,拳头太大也拿不出来。

如果过路人回答是“探花街”,就用皮鞭打他,不让他通过。人们都畏惧黄梧的权势,便逐渐不敢再叫“探花街”了。

黄梧在他的住宅右侧,建造一座祖庙,想要请著名书画家黄道周题“上公祖庙”四字为匾额。黄道周鄙视他,不肯替他题字。黄梧左右的人,就去贿赂黄道周家中的婢女,对她们说道:“若得一字,酬之千金。”

黄道周家里的婢女,都是学习写字的。有一婢女,想出计策来,就天天学习写“公”字。黄道周看见这婢女很用功,只是写得不得其法,笑嘻嘻地向婢女说道:“我写给你看看吧!”黄道周便执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个“公”字。这婢女得到黄道周亲手写的“公”字,欢喜极了,暗中送到黄公府去,换取了一千金。

过几天,这婢女又天天学习写“庙”字。黄道周看见了,又对她说道:“庙字,不是这样写的。我写一字给你看看吧!”

黄道周又提起笔来,写了个“庙”字,给这婢女仿效。这婢女又暗中送去黄公府,再换了一千金。

再过好几天,黄道周又看见这婢女正在学习写“祖”字,写得不像样子,便说道:“这样笨,我写给你看吧!”

说完,他又执笔写个“祖”字。婢女心中想道:黄公府只要四个字,现在,已经到手三个字了,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便向黄道周请求再写一个“上”字,给她看看。

到这时,黄道周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了这婢女的当了,便不肯再写,愤愤然拂袖而去。

这婢女没法子,只好自己写了一个“上”字冒充,说是黄道周亲手写的,拿到黄公府去,一共换取了四千金。

这“上公祖庙”的匾额,迄今尚在。只要认真地细察,便可看出“上”字没有“公祖庙”那三字写得苍古有劲。无数后人曾经去参观过。

历史笔记

黄道公不为权贵所使。反映了他对当时以权压势的憎恶和蔑视。展现了极强的个性。以至于传说中的“四字缺一”。既遗憾又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