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佶

赵佶(宋徽宗)

青楼天子

赵佶简介

赵佶生平:宋徽宗赵佶(jí)(1082~1135),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弟。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6年在位。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当时无子嗣,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葬于永佑陵。

历史评价:宋徽宗“生性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是宰相章惇曾告诫向太后所说的。果然,在宋徽宗统治时代,轻佻治国,大兴土木,以满足他的个人享受。他对政事不感兴趣,加上官僚集团趁机大发横财,把北宋江山断送给北方的金。徽宗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并利用皇权推进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他广泛搜求古今名画1500余件,将其分列14门,编为《宣和睿览集》,又敕令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赵佶大事记

1082年 出生。

1100年 宋哲宗病死,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后建都中都。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金军攻占东京,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1135年 被囚禁9年,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

人物关系

赵佶传记

太后支持 登上宝座

▲宋徽宗赵佶御笔崇宁通宝

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驾崩,生前无子。皇帝只能从哲宗的13个兄弟中选择。但这些人也有许多离世,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5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无权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天不怜我朝,哲宗皇帝无子,大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bì)为帝。这两个建议都没赵佶的份。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坚持立赵佶为帝,现在还没有官方的说法。后人猜测,可能与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关。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早已有了继承人选,因此她并不接受章惇的意见。她语气坚决地说:“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睛不好使,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力排众议,为赵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是将攻击的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僵持不下。在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知大局已定,也就不再坚持。这样赵佶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书画作品

王诜(1048~?),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画家。1069年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能书画属文,工于棋。其词音调谐美,语言清丽,情致缠绵。

结识王诜 风流成性

赵佶人品的确有问题,他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shēn),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使得小妾恃宠而骄,目中无人。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座上宾。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还有一副新的,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就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高俅就在旁边观看等候。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哪肯放过这种机会,他尽情表现,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后来,赵佶对高俅宠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愈加迷恋于声色犬马,身为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他都不会放过,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登基后,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仍不满足,经常微服出宫,寻找刺激。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李师师,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皇帝不顾皇家颜面,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

▲北宋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宋徽宗见李师师

好大喜功 被俘北上

李师师(1102~1129),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了千古之谜。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

宋朝后历代帝王的梦想就是收复燕云地区。徽宗好大喜功,更想完成祖宗未竟之业,以建立“不朽功勋”。

1118年春天,徽宗派遣马政等人前往金朝,策划灭辽之事。随后金也派使者到宋,研究攻辽之事,双方展开了秘密外交。在几经往返之后,双方就共同出兵攻辽基本达成一致。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把过去每年给辽的岁币如数转给金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金“海上之盟”。但是不久,徽宗听说辽朝已经知道了宋金盟约之事,担心遭到辽的报复,便违背了当时的盟约。在此期间,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下辽朝的中京、西京,辽末帝天祚帝也逃入山中,辽朝的败亡已成定局。在这种形势下,徽宗才匆忙命童贯带领15万大军以巡边为名向燕京进发,打算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徽宗派使者前往金朝商洽盟约之事,但是,金太祖责问宋朝为何不出兵,为什么到燕京城下,并不见宋军一人一骑,拒不履行盟约。金人态度强硬,宋方毫无办法。几经交涉,金国最终才答应将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京及其附近六州之地归还宋朝,条件是宋朝除每年把给辽的岁币如数转给金外,另添每年一百万贯的“代税钱”。

就这样,宋徽宗还十分得意,自以为建立了不世之功,并对参与此次战争的一帮宠臣加官晋爵。朝廷上下都沉浸于胜利喜悦之中,殊不知末日即将降临。

1125年,金兵在俘虏了辽天祚帝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汴京。赵佶吓得让儿子出来收拾残局,慌忙传位于钦宗,自称“太上皇”,仓皇南逃。后来钦宗为稳住皇位,将徽宗接回京城。1127年,坐了 25年皇位的徽宗赵佶和儿子钦宗一同被金人俘虏北去,被封为“昏德公”。最后,徽宗受尽屈辱折磨,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42年八月,徽宗的棺材才从金国运回临安。

政绩不佳 艺术斐然

▲宋徽宗赵佶书法作品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

据说在徽宗出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确也有与南唐后主的相似之处。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赵佶在艺术上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舒展自如,挺秀灵活,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使形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往往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一特点打开了南宋刘松年、李蒿和夏圭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变革之门。

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他的妙处就在于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与褚遂良的瘦笔相比,只是小部分相近,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明显更胜一筹。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