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 历史解析——精英的清谈与隐逸

    历史解析——精英的清谈与隐逸

    官权世袭的主张对于某些家族不断增长的声望与地位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他们的实际政治权利依然有限,但这些新兴起的精英一族并没有将他们的野心局限在政治领域。这可能是汉唐间几个世纪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城市、乡村、家族、宗教以及知识领域等。南北朝见证了新的社会空间的激增,以及活动在这些空间中的新团体的兴起——指的是介于家族与国家之间的新的“中介”组织与活动。尽管这些发展并不局限于世家大族之中,也不仅仅包括广义上的精英,但这些人是主角,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也有足够...

    魏晋风度 2020-07-24 1938 0
  • 历史解析——人性识鉴及如何获取官职

    纯军事权力向稳定政权的转变很困难,这一点在三国时期及之后重新统一的西晋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关键制度被称为九品中正制(也被称为九品官人法),它成为官职世袭制的基础。
    早在208年,曹操就开创了这一制度,旨在将自己从军事强人转变为帝国管理者,但直到魏朝成立的220年,这一制度才被正式确立。...

    魏晋风度 2020-07-24 974 0
  • 历史解析——汉朝的崩溃与三国的兴起

    历史解析——汉朝的崩溃与三国的兴起

    东汉的覆灭有几个原因。在乡村,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却集中在少数权势强大的大家族手中,这就导致广泛的贫穷、社会崩溃与强盗四起。都城的军队数量少且离得远,还有很多富家子弟在军队里挂闲职,所以并没有什么军事行动力。至于边境的正规军,自从不再进行全国征兵,所有士兵都是由将军招募来的,因此他们也就会永远服从将军本人的命令。在东汉“以夷制夷”的政策下,边境形势更加紧张,朝廷只好将那些自称的同盟部落迁至国内,但他们仍旧剽掠汉人的村落。...

    魏晋风度 2020-07-24 1251 0
  • 历史解析——世家大族对地位的追逐

    公元2世纪中叶,汉朝的上层阶级由这样的家族构成:他们拥有大量财富与土地,通常或多或少认同儒家学说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并且自诩为绅士。学术或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在当地享有不小声望,他们靠教书或做官谋生,也有一部分人有机会被召入太学。但是,志在以此为生的人们会遇到许多阻碍。...

    魏晋风度 2020-07-24 1458 0
  • 历史解析——精英地域意识的诞生

    汉朝没落后的几个世纪见证了新的文学实践形式与新的流派的诞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突出成就和政治权威的理想标准,对乡村、田园和山野的重估,新的圣地布局,以及权威文本的新的出处。这些累积的变化使得地方和区域性的传统取代了帝国中心单一的主张,并在中国南部的江南地区找到了一种经典的表达方式,同时也重新定义了那些领头的高门望族。...

    魏晋风度 2020-07-24 1934 0
  • 历史解析——画家、隐士和圣地

    历史解析——画家、隐士和圣地

    这种对地方的新的关注在视觉艺术方面也找到了新的表现方式。绘画中山水主题的出现与顾恺之密切相关。顾恺之是4世纪著名的人物肖像画画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归为山水派的画家。他经常参与清谈,是位知名的风趣人物、一位有抱负的诗人,被认为能比肩伟大的嵇康。
    残留下来的一些关于绘画的早期著述的片断也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与这些相关的是,他还通过叙述早先的道教祖师爷张道陵教导他的学生在描绘山中风景时如何谋篇布局:...

    魏晋风度 2020-07-24 1474 0
  • 历史解析——书写边缘

    随着人口不断向南、向山中迁徙,中国的乡间景色、山区风貌以及边区特色,都进入了文学艺术领域。文人产生的这种新的兴趣与秦汉帝国时期朝廷主导的高雅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时的朝廷力图否定统一前旧战国时代的各种地域特色。
    汉代文人将注意力集中在都城而不是那些边缘地区,他们所形成的世界观,要么否定地域文化,要么将它们缩减为都城文化的附属品。...

    魏晋风度 2020-07-24 1922 0
  • 历史解析——山脉与移民

    贯穿各个山中关隘和沿水路而进行的迁徙,推动了黄河与长江间的人口中心的转换。移民路线主要有三条——长江流域的三大地区各有一条。最简单的一条是从黄河的冲积平原出发,继续向东南行进,穿过中部几乎无法区分的黄河下游与淮河流域。除了沿着淮河的众多沼泽地之外,那儿没有地形上的障碍来限制移民的流动。这条不确定的河流没有清晰的河道,它流入几个大的沼泽地和湖泊,这些沼泽地和湖泊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大或者变小,淮河入海的路径因而变化无常。在某些时候,它会直接流入长江。...

    魏晋风度 2020-07-24 277 0
  • 历史解析——农业与治水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农耕主要是由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进行,通常不超过几英亩的范围。地主仅仅拥有少量的可耕作土地,即便到了帝国晚期,这些地方也不存在拥有庞大产业的世家豪门。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期,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主要产出小麦、粟、高粱与大豆(一种重要的补充作物,同时也为土壤提供更多氮物质)。到了18和19世纪,来自美洲的棉花和烟草被引进成为经济作物。
    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也混种蔬菜。因为北方的降水不均,洪水、土壤的盐碱化、蝗虫与干旱是经常出现的灾害——任何一种灾害都会减少年产量。相应地,饥荒是一种经常性的威胁。...

    魏晋风度 2020-07-24 1682 0
  • 简明正史——北周社会生活

    简明正史——北周社会生活

    北周皇族宇文氏,或谓其源出于鲜卑,或谓出于匈奴,不管怎样,其非汉族,显而易见。宇文氏从鲜卑人手中接管了元魏政权,其根据地又西处关陇地区,辖境涉及今陕西、湖北、甘肃、贵州、云南、宁夏等省区,居民中颇多“胡族”。按理说,北周社会的“胡化”程度应该较高。然而,该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却对汉族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不仅努力从汉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且追溯到最古的经典,即以姬周的制度与文化为楷模,乃至其儿子们所建的王朝亦以“周”为号。正因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故而北周境内所谓的“遗风盛业”,虽然不及魏、晋时代,但是就北魏以降...

    魏晋风度 2020-07-23 478 0
  • 简明正史——北周文化

    北周时期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佛、道教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事件则是武帝宇文邕的“灭佛”行动。...

    魏晋风度 2020-07-23 772 0
  • 简明正史——北周经济

    北周政权的均田制,大体上据自北魏。按照正式规定,农民受田的数量是:一夫一妻共同受田一百四十亩;尚未成家的单身男丁受田一百亩;每户人口达十人以上,宅地五亩;每户人口九人以下,宅地四亩;五人以下则为三亩。年满十八岁的男子有权受田,年满六十四岁者则应退田。...

    魏晋风度 2020-07-23 1765 0
  • 简明正史——北周政治制度

    北周的府兵制度由来于其王朝奠基者宇文泰。整个西魏王朝的二十年间,宇文泰始终都在实际上掌握着最高权力,他既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以与外敌抗争,又必须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不得不对军队制度作一番改革。所谓的“府兵制度”便是由他确立。...

    魏晋风度 2020-07-23 749 0
  • 简明正史——尉迟迥 司马消难

    简明正史——尉迟迥 司马消难

    尉迟迥(?—580) 字薄居罗,源出鲜卑的别种尉迟部,因以为姓,世居代地。其父尉迟俟兜,颇有识见,娶宇文泰的姊姊,生尉迟迥与尉迟纲。尉迟俟兜在临终之前将两个儿子召至面前,说道:“依我看来,你们二人都有贵相,日后将能成就伟大事业,只可惜我寿数有限,无法见到你们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了。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切莫错失了大好机会。”...

    魏晋风度 2020-07-23 2058 0
  • 简明正史——周宣帝 宇文神举

    周宣帝 宇文赟(559—580) 名赟,字乾伯,乃是武帝宇文邕的长子,其生母为李太后。七岁那年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即十四岁时立为皇太子。...

    魏晋风度 2020-07-23 1561 0
页次:3/110 每页15 总数16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