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中国简史——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6-28 22:50:37 0

关键词:元嘉北伐

398年~420年

淝水之战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形势的一个转折点,战败后的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又恢复了民族政权争斗不息的混乱局面。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混战中逐渐崛起,不仅统一了北方,还不断推动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反观南方,东晋司马氏政权被权臣一度取代。但桓玄篡权之后打击北府官兵之举却极不明智,不久桓玄政权就被东山再起的北府兵将领推翻,刘裕由此踏上了帝王之路。北魏与刘宋南北对峙,相互攻伐。

北方的分裂

淝水之战败后,苻坚铩羽而归,百万大军也四处逃逸,回到洛阳时只剩下了十多万人。军事上的惨败给前秦统治以毁灭性的打击,北方地区本是少数民族政权林立、民族间互相攻伐,前秦的统一主要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保障,北方的统一也就难以维持了。前秦南下作战之前,曾强行从各民族中征兵,引起了各民族的不满。战争失败后,原来被秦征服的各族贵族,都乘机起来谋求恢复他们的政治势力。因此,不久之后,各种民族政权又纷纷宣告独立,北方地区再次陷入了分裂割据。

中国简史——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彩绘陶骑马鼓吹俑·北魏

马站立在长方形底板上,马头饰辔头,背有鞍具和障泥,尾套系。马背上骑一俑,头戴笼冠,身穿红色右衽宽袖短袍,腰系带,下着缚绔。右手持鼓,左手持鼓槌作击鼓状。此俑高鼻深目,明显是鲜卑民族的形象。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与淝水之战以前的情况不同的是,北方地区初期的分裂主要是匈奴等少数民族首领利用少数民族反抗汉族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和民族压迫的情绪而发展壮大,并最终建立了与汉族政权相对立的民族政权;但在淝水之战后,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东晋汉族政权则偏安于南方,因此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对立征战和政权更替成为北方局势发展的主要表现。

这一期间,每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都寻机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甚至同一民族不同支派或者历史渊源相近的民族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比如鲜卑族慕容部就先后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政权,其中西燕与后燕互相对抗,鲜卑族其他各部还建立有西秦、南凉等政权;同属匈奴后裔的沮渠蒙逊和赫连勃勃分别建立起北凉及夏政权。此外,还有羌族姚氏建立的后秦政权、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以及汉人李氏建立的西凉政权等。由于各民族政权之间的相互仇杀,时而分裂、时而合并,权力更替非常频繁,因而这一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当然,严重的分裂对峙也造成了力量的分散,因而当另外一个强大的新兴力量——鲜卑拓跋部突然袭来的时候,所有这些政权便一个个倒在了拓跋部骑兵的马蹄下。

北魏的建立及汉化

正当北方各少数民族互相攻伐、政权走马灯一般更替的时候,淝水之战前被前秦苻坚消灭的鲜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国,也在其建立者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的努力下复起。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复兴了代国。在此之后,拓跋珪一方面积极与其他族群和政权进行联盟,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治理,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因而得以迅速强大起来。晋隆安二年(398)六月,根据汉族士人崔宏的意见,拓跋珪正式改国号为“魏”,并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在礼仪制度上进行改革,正式建立了宫室、宗庙、社稷等国家建制。十二月,拓跋珪正式称帝,建立了北魏政权。

北魏建立之初,北方有柔然建立的强大的草原帝国,不时地南下侵犯,威胁其统治。南方刘裕建立的宋政权也开始越黄河入关中,向北拓展疆域。继拓跋珪、拓跋嗣之后,拓跋焘于始光元年(424)八月继位。拓跋焘在位期间曾对柔然发动过多次大规模进攻,最终解除了北魏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北魏政权也相继吞并了北方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一直以来,北魏的统治中心在北方草原地区,尤其是为了对付柔然的侵扰,更注重对阴山南北地区的控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大规模狩猎和对其他游牧民族的劫掠。史称北魏前期的统治是“修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这种情况无疑不利于北魏在北方汉族地区的长足发展。于是在军事征战的同时,拓跋焘也非常重视文治教化,他先后设置太学,供奉孔子等人,以儒家学说教育贵族子弟,在官制设置上也学习汉族政权做了一些调整。他还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表示以复兴儒家教化的太平真君自居,这些措施无疑拉近了与汉民族的关系。

拓跋焘之后,北魏政权内部围绕政权继承人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斗,最终文明太后冯氏取得了胜利,以其5岁的孙子拓跋宏继位,而冯氏临朝听政,实权在握。冯氏崇尚中原儒家汉文化。北魏政治中心早已南移到了平城一带。冯太后指导魏文帝在北方实行了均田制、新租调制、三长制等措施,对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等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为此后孝文帝南迁洛阳之后实施大规模的汉化措施奠定了基础。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得以亲政掌权,此后他沿着既定的汉化改革路径,先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迁都洛阳,并在洛阳进行了全方位的汉化改革,使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上完全实现了汉化,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进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简史——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浮雕《孝文帝礼佛图》·北魏

浮雕以孝文帝为中心,形成前簇后拥的礼佛行进队列。画面构图严谨,错落有致且和谐统一,形象地展示了北魏皇室贵族崇尚佛教,列队礼佛的恢宏场面,是北魏社会宗教生活的生动再现,更是佛教造像汉化的代表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刘裕建宋

经过频繁的内乱与夺权斗争,南方的政局也发生了许多变动。桓玄在依靠北府兵取代了司马氏政权之后,自己却对北府兵心存疑忌,因此先后惩除了一些北府兵将领,并解散了北府兵。桓玄此举激起了北府兵将帅的愤怒,因此刘裕等北府军中级军官开始密谋反击桓玄。经过一番激烈的对抗,桓玄终于抵不过东山再起、实力尚存的北府兵,兵败逃回老巢江陵,从此在东晋政治活动中消失了。

刘裕作为北府兵将领,曾在镇压孙恩起义中表现英勇,屡建奇功。义熙元年(405)三月,他与其他北府兵将领一起将晋安帝迎回建康,使其再登帝位,而刘裕自己身兼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等职。不久之后他又升任扬州刺史兼任尚书,东晋政权实质上落入了刘裕手中。刘裕大权在握之后,先后消灭了北方的南燕,击溃了孙恩起义的余部卢循的武装,基本上解除了足以对他形成威胁的外部力量。接着他又升任太尉、中书监,开始着手解决统治阵营内部对他有所制约的其他力量,并着力培植自己的党羽,谋划篡权自立。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于义熙十四年(418)十二月,授命心腹绞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另立安帝之弟司马德文,刘裕自己则进封宋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到达建康,以“禅让”的名义攫得了政权,立国号为宋,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宣告寿终正寝。

中国简史——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宋武帝刘裕像·清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刘裕出身于贫寒之家,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苦难,因此他即位之后采取了很多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同时刘裕还减轻刑罚,把东晋以来苛重的刑罚下调,废止了一些惨无人道的酷刑。每当遇到灾荒的年景,刘裕还命令各州县赈济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刘裕征战一生,积劳成疾,当了皇帝没两年就去世了。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延续了父亲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南朝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民安康的“元嘉之治”。

中国简史——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龙纹玉鲜卑头·南朝宋

鲜卑头,即胡语所言的带钩或带扣。这是一件衮服上的玉带头,形状为一条透雕盘曲的龙,背面刻有两行铭文“庚午,御府造白玉衮带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工七百”“将臣范许、奉车都尉臣程泾、令奉车都尉关内侯臣张余”。记录了制作时间、制作机构、器物名称、用工人数、监造者姓名等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从中可知这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所制的御用之器物。

对峙中的政权更替

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时候,北方的拓跋氏还没有完成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处于北魏、北燕、夏、西秦及北凉等五个民族政权并立争雄的时期。因而刘裕政权继续加强了北伐,加紧扩张地盘,先后消灭了慕容鲜卑南燕及羌族后秦政权,东边以黄河为界,与正在汉化的北魏形成了对峙局面;在西边则消灭了蜀,占据着汉中,有效地遏止着关陇各族政权南下侵犯,南北对峙的局面至此完全定型了。

宋武帝永初三年(422)五月,刘裕病死,当时北魏当政者拓跋嗣听说后借机率兵大举南下,攻伐一年有余,宋先后失掉了司、豫、兖等州,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皆为魏占领。此后不久,刘宋政权内部又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权斗争,最终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被推上了皇位,改元元嘉,史称宋文帝。刘义隆继续施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内继续进行调整,消除了内患,稳定了局势。而北魏政权则经过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到439年终于消灭北凉统一了北方。此间,刘宋政权曾在宋文帝元嘉七年(430)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准备从北魏手中夺走河南之地,但因为将领指挥无能、战争准备不充分,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后,南北之间二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双方依然有南征北伐的打算。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南征,宋魏双方再次交锋。由于国家实力、战争准备均不如北魏,刘宋军队损失惨重,而北魏大军也在小城瓜步(今江苏南京六合区)遭到刘宋军队的顽强抵抗,被迫撤军北返。瓜步之战后,南北双方很少再有战事。

历史断面

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的桑钦曾写《水经》一书,记载当时主要的137条水道,共一万多字。郦道元在这一万多字的原著基础上,写成了一部共有40卷、30万字的鸿篇巨制,所记载的河流达到了1252条,所以此书名为注释《水经》。《水经注》一书除了水文地理以外,全书对沙漠、山脉、丘陵、火山、温泉、喀斯特地貌、溶洞、峡谷等自然地理情况,也有丰富的记载。此书相当于北魏以前中国古代地理的总结,是代表公元6世纪初中国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57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