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道教的诞生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5-21 10:57:33 0 关羽

从厚葬走向薄葬

如果去香港或台湾,现在还能在遍布城市各处的大红大绿的庙里看到香烟缭绕、人们虔诚祈祷的景象。形象地说,这就是道教。道教是一个祈求现世幸福、现实志向较强的中国独自的民间宗教。它起源于三国时代被奉为黄巾之乱理论根据的太平道,以及在汉中树立宗教独立王国的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

三国以前的中国古代信仰,主要特征是追求长生不老以及死后永生,传说住在西方圣山昆仑山上的西王母,东方海上仙山上生长的仙药,都成为人们向往的对象。为了能长生不老,死后永生,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派使者到东方海上寻求仙药,也都为自己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此外,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保存完好令人惊叹的轪侯夫人尸体,墓中出土的帛画上描绘的昆仑山升仙图以及常见于汉代墓葬的西王母与东王公画像石等,都是追求长生不老的古代信仰的一个写照。

可是,人总有一死,人的尸体也不可能得到永久保存。何况所谓的仙药以及尸体保存技术,本来也只是少数王公贵族的一种特权,与一般民众没有什么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民众的觉醒,那种追求物理上的永生的古代信仰就必然走向崩溃。汉代如马王堆汉墓显示的那样,盛行建筑豪华陵墓的厚葬之风。但是从后汉后期,在知识分子之间出现了着平服入殓的薄葬主张,可说是古代信仰衰败的一个表现。

另外,在三国时代,有不少墓是利用了上代坟墓中的画像石建造的,这些墓里有的甚至把西王母和东王公放成东西颠倒的。这也是古代信仰走向没落的一个表现。三国时代,因为连年战乱,常有掘坟挖墓,把墓中木石用于军事作战的情况发生。诸葛亮北伐时,死守陈仓坚决不降的魏将郝昭,后来在临死前对身边左右说,自己作为武将,掘了许多墓,取其中木材用于攻城,所以深知厚葬对于死者没有什么好处。曹操和曹丕都下令不要把自己的陵墓搞得太豪华。曹丕更是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不被人掘的坟。这也正是三国时代人们的一种真实感受,因此在当时薄葬令也时有发布。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一种追求得到现世拯救的新宗教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黄巾与太平道

黄巾之乱的首谋张角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旗号,为推翻汉王朝发动了反乱。他把信徒组织成一种称为“方”的军事集团。不过他的主要活动内容是通过忏悔和利用咒符给人治病,张角三兄弟一开始都自称“大医”。

《演义》在孙策死的那一回里写了这样一段,一个叫于吉的道士使用妖术为人治病,孙策以蛊惑人心为由杀了于吉,后因受咒而死。而在《后汉书·襄楷传》里有这样的记载,说在于吉被杀的六十多年以前,也就是后汉的顺帝时代,一个叫宫崇的人把他的老师干吉得到的一套神书《太平清领书》献给朝廷,但因为内容庞杂而未被采用。可是后来到了桓帝的时候,这本书又被阴阳家襄楷重新推荐给皇帝。据说这个“干吉”就是孙策杀的那个“于吉”,这么说他在死于孙策之手时,至少已经有一百岁以上。所以这应该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而这本《太平清领书》,后来被张角利用。张角创立的教被称作太平道,就是因此而来。

《太平清领书》现在以《太平经》一名只残存了其中的一部分。《太平经》主要以问答形式阐说了太平道的各种教义。其中有关忏悔及其效用,以及用咒符治病的方法等记载,在内容上与张角的主张基本一致。它主张以实现现世的太平理想之国、救济百姓为目的,对死后的世界丝毫没有涉及,这一点很有特征。

不过,在《太平经》里并没有出现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所象征的那种推翻汉王朝的革命思想。因为《太平清领书》是一部阐述有关阴阳五行的道教经典,本来这种有关改朝换代之类的内容多少也是会有一些的,但是这部书既然要献给皇帝,当然不会写进什么革命思想了。所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个口号,应该是张角后来加上去的。这里的“黄天”,与魏禅让时的依据相同,都是根据五行思想认为汉朝是火德,下一个王朝就应该是土德,土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说成“黄天”。如果这样的话,汉朝则应该是“赤天”,说成“苍天”就有点儿不对劲儿了。关于这一点,有人认为苍天为赤天之误;有人认为苍天是一般名词代表着“天”,认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汉王朝已经超越了五行思想成为上天本身;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用五行解释姓的发音的五音说造成的,答案无从而知。

不管怎么说,张角和他领导的黄巾集团,在这个革命思想的指导下发动了起义,遭到镇压,起义最后失败。此后,太平道的教团组织也就销声匿迹了,只是阐说其教义的《太平经》流传下来。

五斗米道与《老子想尔注》

且说五斗米道,它始于张鲁的祖父张陵。张陵或称张道陵,在顺帝在位期间,从故乡沛国来到了蜀的鹤鸣山(又称鸪鸣山)问道修行,著作道书,广泛传播道教信仰。张陵的教诲由儿子张脩(或称张衡)继承,又传给孙子张鲁。其修道之法是,设静室使病人在其中反省忏悔,给病人饮符水(施过咒术的水)治病,或者书写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一式三份,一份放到山上献给上天,一份埋在地里,一份沉入水中(称作三官手书),以祈祷除魔去病。这与太平道的以思过忏悔饮符水治病的做法基本相同。因为每次治病只收病人五斗米,所以被称作五斗米道。

沛国是曹操的出生地,也是黄巾的势力范围。有迹象表明黄巾也曾进入过蜀,所以说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双方的教祖都姓张,可能也绝非偶然。但是,五斗米道还是有一些不同于太平道的地方。

相对于太平道教团采取的军事编制,五斗米道的教团组织则更接近于一种行政编制组织。太平道建立的“方”,各方首领相当于将军,而五斗米道的祭酒一职则是相当于行政官的长吏一职。祭酒既是宗教指导者,同时又是行政官,负责管理信徒的户籍。也就是类似于江户时代的檀家组织那样的形式。另外,据记载五斗米道还为行旅之人设义舍提供免费住宿,还组织轻罪犯人劳动修路等。这种对行旅之人的关照和对整备交通设施的重视,都是为了吸引当时大量出现的流民入教。通过这种宗教与行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张鲁的五斗米道把汉中地区统治了几乎整整二十年。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最大区别在于,五斗米道不存在企图推翻汉王朝的革命思想。一次民众从地里挖出玉印,要求张鲁即位汉宁王,张鲁并没有答应。在曹操攻打汉中时,张鲁也几乎是不战而降。显然张鲁除了统治汉中以外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张鲁投降后,曹操封张鲁一族为诸侯,为其子彭祖娶了张鲁之女,非常厚遇。因此五斗米道的教团组织,在张鲁投降后应该还继续存在,而且也确实没有遭到镇压的迹象。由此我们可以逆推,黄巾太平道之所以遭到镇压,完全归咎于它政治上的革命思想,而不是因为它的宗教教义。

提倡道徒学习《老子》,是五斗米道的又一个特色。太平道虽然也重视黄老(黄帝与老子)之道,但从其教义以及《太平经》里却找不到它与《老子》思想的直接关系。后汉的桓帝也多次祭祀老子,这说明随着古代信仰的崩溃,老子又重新成为人们的信仰对象。而这种情况下的老子,已经脱离了玄学派的那种哲学思辨的解释,演变成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现世利益的存在。五斗米道对《老子》的推崇,也反映了作为一种道教信仰对象的老子形象。

敦煌发现的《老子想尔注》,被认为是张鲁为教化道徒曾使用过的《老子》的注释书。这本《老子想尔注》的内容结合戒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道教经典,与同时代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的哲学思辨的《老子》解释意趣迥然。五斗米道把知识分子尊崇的《老子》作为教化的手段,反映了它在体制上以及文化上与太平道有着不同的特质。

张天师与孔子后裔

张鲁的子孙后来徙居江西龙虎山(今江西省贵溪市),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张天师,受到历代王朝的尊崇。所创教团也被称作天师道或正一道,成为道教门派中势力最大的组织。有关张天师,小说《水浒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故事:朝廷为了扑灭肆虐都城的瘟疫,派使者前往龙虎山向张天师求救,结果从那里放跑了一百零八个盗贼。这段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张天师后被张氏子孙代代继承,第六十三代张天师张恩溥(1904—1969)于1949年逃到台湾。死后,其侄子张源先(1930—2008)继任为第六十四代张天师。

顺便来看一下孔子的后裔,孔子后裔自汉代被封拜褒成侯以来,代代居住在故乡曲阜(在山东省),魏文帝时改封宗圣侯,后来封号屡次改变,到北宋时改封为衍圣公,这个称号被后代一直沿袭到清朝。

清朝被推翻后,中华民国继续尊崇儒教,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1918—2008)被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张天师一样移居到台湾,历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院长等高职。作为著名的古典学者,孔德成还长期执教于台湾大学。孔德成死后,其孙孔垂长(1975— )继位。作为儒道两教开山鼻祖孔子和张天师的后裔,可以说是拥有了全球屈指可数的古老家系。在中国这样一个革命频仍的国家,王朝虽然不能永续,但是宗教领袖们却经历无数王朝的兴衰达到了万世一系。

道教的诞生

77 孔庙 在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现在还举行祭祀孔子的仪式

《演义》里也出场的孔融,虽然不是直系,但也算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小时就很聪明,一次,他很想见一见当时的名士李膺,就去登门拜访。李膺不认识他,孔融就说,我和你可是有世交的。李膺搞不明白,问怎么回事,孔融回答说,我家祖先孔子和你家祖先老子(姓李)从前是有过师兄弟关系吧!李膺听后赞叹不已。有人听到这个故事就挤兑孔融说,小时太聪明的人,长大后差不多都变得平庸。孔融马上回他一句:可见你小时一定很聪明。总之孔融是这个时代具有一流智慧的人物。但是他恃才负气,经常与曹操作对,而且还常有过激言论,他甚至不顾自己作为孔子后代的立场,认为孩子是父母肉欲的产物,所以没有必要行孝。孔融最后还是被曹操给杀掉了。

关羽为什么变成了神

现在,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最受人们爱戴的莫过于关帝了。不仅中国国内,海外的华人街也几乎每处都有关帝庙。日本横滨和神户中华街里的关帝庙就很有名。关帝也就是关羽。可是关羽为什么被人们敬成了神呢?为什么不是刘备而是关羽呢?作为刘备的兄弟关羽却成了神,情理上是不是有点儿说不过去呢?关于这一点,有人认为这和日本的菅原道真的情况相同,是出自于一种人们把不幸屈死的人作为冤魂祭祀的民间信仰。但是要说屈死,张飞、刘备甚至诸葛亮也都一样。虽然关羽被杀后,确实发生了吕蒙和曹操相继暴死的这种偶然事件,但是因此就把关羽作为冤魂祭祀似乎也说不过去。问题是,后世华侨所信仰的关帝实际上是一个商业神。

《演义》里有关关羽的描写,类似青龙刀、赤兔马这样的虚构成分很多。这些虚构成分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关羽在传说中经常和水发生关系。比如关羽因在故乡杀死恶霸官吏,被官府通缉,逃亡在外。一次遇到关卡不能通过,水中观音帮他把脸变得通红,才顺利过了关。当被问及姓名时,关羽随便说了个“关”,从此就姓了关,也就是说他本来并不姓关。还有一个传说流传很广,据说关羽的生日是五月十三日,每到这天都会下雨,这是因为关羽要借雨磨青龙刀,所以这时候的雨被叫做磨刀雨。

从《三国志》有关关羽的记述里,也可以看到不少与水有关的内容。比如,赤壁之战前夜,关羽就单独率领水军行动,没有和刘备在一起。围樊城时关羽又水攻于禁,等等。另外,《三国志·甘宁传》里有这样的记载,吴国鲁肃在荆州益阳与关羽对峙,关羽率五千精兵在浅滩集结准备涉水渡河,却被甘宁的八百兵阻拦。这个浅滩后被人称作关羽濑。关羽濑这个地名,在陈寿写《三国志》以前,也就是关羽死后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关羽渡河失败,可浅滩名却用了他的名字,似乎不大合理,这大概是因为关羽与水的关系极深,在当时已经被当作水神崇拜的原因。另外,在四川一带,后来张飞也被作为水神祭祀。

道教的诞生

78 解州关帝庙 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是关羽家乡,乡人依祖坟立庙,称“关王故里”

山西商人与关羽

这样理解的另一个理由与关羽的出生地有关。关羽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州。解州有中国最大的盐湖解池,自古就以产盐而驰名,有关解池的水神信仰也很盛行。所以人们把解州出身的名人关羽与解池的水神联系到一起也是很自然的,这一点从流传至今的关羽击退解池妖怪蚩尤的传说和戏剧也可以看到。

解池盐自汉代以来就是政府的专卖商品或者统制商品。到了三国时代,解池附近安邑出身的卫觊也向曹操进言,主张实行食盐的统制专卖。这时的一些受政府委托从事盐业的山西商人,后世又把生意扩大到金融业,成为支配整个中国经济的力量。关帝信仰的普及,与山西商人这种全国范围的经商活动不是没有关系。比如,四川省的山城自贡市,有一座盐业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本来就是一座关帝庙,也是当年的山西商人会馆。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羽因为他的不幸屈死以及他与水的缘分,被人们赋予了水神的性质(在中国像屈原、伍子胥等屈死的英雄常被人们敬作水神),这点又恰巧与关羽故乡解池的水神信仰结合在一起,通过山西商人传遍全国,在这个过程中又逐渐具有商业神的性质。《演义》是一部以蜀为中心写的小说,具体到个人,在蜀的众多人物中,关羽又受到特殊的待遇。在《演义》的早期文本中,只有关羽的名字被写成关公或关某。在众多传说和创作的装点下,关羽被塑造成《演义》中最英雄的一个人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演义》也可以说是受到了关帝信仰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4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