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元军南攻基地的建立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05 22:51:22 0


进占建康

元右丞相伯、颜所率水、陆大军在丁家洲击败宋贾似道、孙虎臣所领的13万军队后,沿长江大举东下,势如破竹。然而,由于长期征战,元军兵力、物资消耗甚大,沿途重镇留下驻守军队,亦减少宁进攻部‘队的兵力,加之,临近宋都,宋军必以》0倍的努力、进行:防御,激烈战斗在所难免,故元军不能冒然进军,有必要调整军事部署,先建立巩固的南进基地。

1275年春,元步、骑兵进驻龙湾(今南京市下关江边),水军停清于江面,截断宁建康与外地的水陆通路。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留守赵溍已弃城逃遁,都统、权兵马哥事徐王荣及翁福、茅世雄等至元军营请降;迎亢军进城。伯颜一面禀承忽必烈“毋妄杀掠”的旨意,整肃军纪,命窄队不得入城,违者以军祛惩处;一面采取措施,以巩固建康地区。

伯颜选择建康作为进军宋都临安(今杭州)途中的息足地,主要是因为,其一,此地是江东要地,西、北擗大江河可以固守,能阻扼两淮宋军南援,其二,此地是“经营四方之根本”,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军队调度,其三,此地距离宋都临安较近,南去有水陆通道,亦有丘陵、旷地,可以发挥步、骑、水军的威力,确是对临安发起攻击的理想之地,其四,元军自襄阳出发,沿途多次与宋军激战,至此实需休整。因此,伯颜进占建康后,为巩固已获战果,于三月初二日即命部将唆都为安抚使入据建康,负责安抚城内外军民。进城后的第17天,伯颜立行中书省于建康,以慰抚新附军民和筹备军需。是月,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加上战事困扰,灾情严重,江东民众困于饥荒、瘟疫,饿死、病死者甚众。伯颜即命打开建康城内粮仓,发放蓄粮,救济灾民。这样,建康城内外民众得以安居,很快消除了对元军的恐惧心理。

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即遣军四出,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以防宋军乘隙反扑,稳定该地区的局势。

江东之战

江东诸城是拱护建康重地的要塞,要在建康立足非扫平宋军在该地的势力不可。故伯颜接受建康守军请降后,即遣多路出击。他命部将忙兀台率一部进军溧水(今江苏溧水),宋建康留守赵溍之弟赵淮领守军抗击。两军战于丰台庄(今溧水北),宋军溃败,被俘斩500余人,赵淮亦被俘杀。元将脱脱率一支精骑进攻广德(今安徽广德),击败宋守军,占领该城及周围小镇。参政董文炳率一部水军顺江直插镇江(今江苏镇江),守臣洪起闻讯胆颤,率,小部潜逃,—统制石祖忠以城降。

镇江是控扼长江的要塞,南宋词人陈亮曾写有“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之词描述其地势之重要。元军进占该城后,伯颜即命行院副使阿塔海、参政董文炳在此建立行枢密院,以加强建康地区的军事指挥。

另外,趋向常州之元军,亦进展迅速。宋守臣赵汝鉴闻讯元军逼近,即带领随从匆匆逃遁。钤辖戴之泰与十人玉良臣开城迎降。与此同时,进军江阴之元军亦已收降宋守军。不及10天时间,元军夺得江东府2、州5、军2、县43,控制了该时区的重要城镇。

三月十九日,伯颜遣左右司员外郎石天麟进京,向元世祖忽必烈陈报攻宋战况,世祖非常高兴,同意了右天麟的奏请事项。

元军在占领江东要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两淮宋牢的攻势,全力牵制宋军的行动。

进兵扬州

两淮地区是南宋的重要防线:不仅是“拱护腹心”建康的要地,亦是阻挡北车护卫临安的、“藩篱”,故宋廷“东南兵力,尽在江北”。忽必烈深知,“宋重兵皆驻扬州,临安倚之为重”,应全力牵制两淮宋军南援,以消除进取临安的后顾之忧。所以,在占领建康后不久,他即子四月初命阿术偕同许多“勇而有谋者”,率一部兵渡江,进围扬州,又命昂吉儿进兵淮西,驻和州(今安徽和县),与博罗欢一起密切注视宋军的行动,吸引住两淮宋军的兵力。

阿术渡江后,即遣部将李虎带着招降榜文入扬州劝降。宋守将李庭芝斩杀元使,并烧了招降榜文i然后急调部将苗再成、许文德、姜才等分3路抵御元军。

四月十九日,阿术军进至真蚶(今江苏仪征)老鹳嘴,击败苗再成军,斩杀2000余人,遂进至瓜洲扎营。

瓜洲位于扬州东南45里处,地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对,是控扼长江,运河的要地,亦是扬州宋军入江的必经之地。当年,李庭芝被任为淮东制置使、驻守扬州时,即强迫瓜洲民众迁入扬州,焚烧了民舍。阿术到瓜洲后,赶忙“造楼橹,修战具,漕真州之粟,以守之。”这样,瓜洲成了驻守淮东元军的大本营。元军行院右丞阿塔海根据当地地形又建议,“扬子桥乃扬州出入之道,宜立堡,选骁将守之。”所以,伯颜授史弼3000人,命其在扬州外围树栅。不多日,粗高的木栅“自扬子桥竟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筑成了坚固的长围,并在湾头立堡,与瓜洲大营相互犄角,组成一道强有力的防线,阻截外地宋军对扬州的支援。

是年(1275年)五月,阿术为防止宋军水师占据长江,形成夹击之势,就集中行省诸翼万户的战船于瓜洲江面。阿塔海、董文炳也集中行院诸翼万户的战船于南岸西津渡。这样,元军水师南北呼应,堵截江面,完全消除了宋水军顺江西上支援的可能,亦进一步控制长江天堑,断绝驻淮宋军渡江南援通路。

宋廷自南迁以后,一直视“江为堂奥,淮为藩篱”,多年经营,集重兵于淮地,设水师于江上。长期以来,江淮地区确实起了防御北兵的重要作用。然至此时,元军既已歼灭了长江上的大部宋军水师,并且在沿江重镇江陵、鄂州、安庆、江州、采石等地,派兵镇戍,又“俱选素有威望万户人员与新附官同镇守抚治”,从而完全控制了沿江地区。这时又有阿术驻兵瓜洲,昂吉儿驻兵和州,更使两淮宋军难以向南机动。因此,昔日的宋军防线,此时已成了元军隔绝宋军主力与宋廷联系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使“宋之北藩”,更加破碎。当时的形势正应验了忽必烈在1261年诏谕高丽王供时的预言:“……宋所恃者长江,而长江失险,所藉者川广,而川广不成,边戍自撤其藩篱,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伯颜赴阙

正值伯颜部署元军继续南进之时,于四月二十四日接到忽必烈诏书,以“时暑方炽,不利行师”之故,命其暂时息军,俟秋再举,“毋轻敌贪进”。伯颜、阿术、阿剌罕董文炳等将领,分析了当时对宋战争的形势:宋主力已大部被歼,长江要堑已为元军控制,宋两淮重地亦被截断,四川,荆湖地区之宋军也被元军牢牢牵住,不能自拔,无力东援;宋廷内部人心惶惶,四分五裂。感。到此时是继续进军、一气灭宋的极好时机。所以,伯颜向忽必烈凑曰:“宋人之据江海,如兽保险,今已扼其吭,少纵之则逸而逝矣”。可见,当时伯颜及其他将领不甚了解北方的形势,也投有理解忽必烈的用意。

原来,北方还有一股反忽必烈的力量,那就是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并反对其实行蒙汉兼有的统治政策的诸王阿里不哥(忽必烈老弟),海都(窝阔台汗之孙)等人。阿里不哥的势力虽早已平息,但曾支持阿里不哥的海都,自从1268年在金山(今阿尔泰山)挑起战端以后,势力不断扩大,经常袭扰忽必烈所控制的西北边地。忽必烈于1271年派皇子那木罕和宗王昔里吉、脱脱木儿等去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镇守,但仍不能阻止海都侵扰。时至1275年,海都势力不断向东伸展,甚至逼近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是年初夏,忽必烈在上都避暑时,险些遭到叛军袭击。叛王的势力越来越严重威胁着忽必烈的统治。在此南北两线须同时用兵的危急形势下,忽必烈出于无奈,才决定调调回“极有方略”、“可属大事”的伯颜商讨军情;以处理当时日益复杂的局势。

忽必烈派奉御使爱薛到建康面传旨意,伯颜只好即日奉旨起程。临行前,他命阿剌罕为参政,轩琪、刘江为议事,共同治理行省事务。伯颜尤为担心的是,宋军可能会乘机反扑,元军在节节胜利面前是否会丧失应有的警惕而好逸恶劳。故他特地于五月十二日到镇江会晤阿术、阿塔海等将领,嘱咐“所部水陆士卒甲杖务要严整,缓急适用,毋令怠惰”,要乘此战隙之良好时机,抓紧水陆训练。次日,伯颜偕同石天麟在吕文焕的护送下,渡江北行。

五月底,伯颜到了上都(今蒙古正蓝旗东北)。忽必烈很快召见了他,“亲问以军前事势”。伯颜汇报了攻宋的进展情况,并陈述了下一步的平宋部署。忽必烈听后甚为高兴,同时也指出北方叛王势力的发展状况及对王朝的危害,要伯颜领军北征。伯颜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平宋乃是统一全国之举,只有乘胜进军,方可收到全功,而“北边之事,尚可徐图”。忽必烈虽然感到北方叛王的势力直接威胁着他的统治,然也觉得伯颜分析在理,故完全同意伯颜的意见,并对伯颜及时术,阿里海牙等前线将领在攻宋战争中所建立的功勋,大加赞赏。七月十四日,忽必烈提升伯颜为中书右丞相,并命阿术为中书左丞相,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伯颜赴阙陈述军情,转变了忽必烈先平诸王叛乱、后灭南宋的计划,促使其下了加快灭宋步伐舶决心。于是,忽必烈于七月牛旬同意伯颜南返,命其“率诸将直趋临安”。如果说,忽必烈在此以前对能否迅速灭亡南宋还存有疑云的话,而此时则对灭亡宋廷、统一全国充满了信心。为配合伯颜所率的元军主力的行动,忽必烈又命行省右丞相阿里海牙进取湖南,蒙古万户宋都带与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李恒,以及兵部尚书吕师夔等进取江西,以牵制其他战场上的宋军。

伯颜领受任务后,于八月初五日离上都南行,经大都(今北京),过河间,然后取道山东路,沿益都及沂(今山东临沂)、涟,海等州南下。并趁此机“巡视边陲要害,壁垒坚脆,用兵设备,”督促元军加强战备,配合大军行动。

接着,伯颜又组织了几次战斗,以削弱宋军兵力,试探宋军的虚实。

淮安之战

伯颜发现,位于淮东中部、运河边上的淮安城,是控扼宋军南援的要地,故决定夺取该地。他调淮东元帅、右丞博罗欢,左副都元帅,右丞阿里伯所部万余人会师淮安。九月十一日,伯颜挥军围困淮家城后,即遣新附官员孙嗣武至城下招降,遭宋守将严词拒绝。伯颜遂于十四日发起攻击。他命招讨别吉里迷失率本部兵进攻北城西门,自己与博罗欢、阿里伯等亲临南城堡,“指挥诸将,分道进攻”。由于宋守军的坚决抵抗,元军没能占领全城,只攻下南堡就解兵而去。这或许是由于伯颜考虑攻宋大局,而不愿在夺取此城上多花时间。

九月十七日,伯颜率大军离开淮安继续沿宝应、清江、高邮(均属今江苏)南下,途中在白马湖、高龄等处与宋军接战,均获胜利。伯颜在南下途中,抓紧进行大举南攻的准备,尤其是到了扬州附近的湾头新堡时,更加紧各方面部署。

兵力调整

伯颜、阿术所率的元军主力虽然控制了长江防线,扼住南宋之襟喉,然而,从整个形势来看,由于元军进兵势如破竹,有限的兵力准以应付形势的迅速发展,“新下江南三十余城,俱守以兵,及江北,淮南、润、扬等处未降,军力分散,调度不给,以致镇巢军、滁州两处复叛。”江东之战后,广德、常州、平江等地的得而复失,也说明此种情况。而且,要组织对宋都临安的最后冲刺,不进行适当的兵力调整,就难以适应当时局势。因此,伯颜曾派急使去向忽必烈奏告,攻宋之“军队不够”。由于“一时征集不起足够多的军队来,(忽必烈)便降旨把乞台国’(即金国)的全部囚犯都送去。他们约有二万人”忽必烈还亲自召集他们训话,鼓励他们到攻宋前线去冲杀。这批“带罪立功”的亡金囚犯经过一番组训后,就被派到前线,与伯颜的军队会合。

另外,伯颜也从辽东及襄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京(今山西大同)、延安等地募兵,以充实攻宋元军的战力。为加强元军海上作战的能力,平章政事阿术派招讨王世强建造了100艘白鸱海船,并自左翼41万户内选调汉军3500人、新附军1500人,由哈剖解和王世强率领,增补给董文炳所部水军。

六月十二日,忽必烈下令将鄂州戍兵及李璮旧部交付行中书省指挥,并把“前河南已签军万人后免为民者,复籍为兵”送到前线参战。二十六日,伯颜又令搜集涟州、海州新降附军民的船只1000艘,送淮东都元帅府,加强江淮元军的水战力量。

伯颜自上都南返、到达湾头新堡时,一方面与阿术所部会师,进一步围困扬州,以防宋军出袭,另方面召集阿术、右丞张惠、参政敏珠尔丹等将领,宣布忽必烈的诏令,指授攻宋的下一步方略。驻守建康,代理伯颜统管军政事务的阿刺罕也专程赶到湾头,会见伯颜。这次攻宋前线指挥官的大聚会,无疑对胜利进取临安具有重要意义。

元军在建康经过一番休整,兵力更加雄厚,斗志更加旺盛,这就为迅速攻取宋都临安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4917.html

上一篇:荆湖南北之役
下一篇:宋廷和战不定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