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细说历史——史学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4 00:59:35 0


论史学之发达,历代无有愈于宋者,唯于世道人心之影响,不及理学,但与理学一样,史学在宋代耗尽创造力,臻于成熟,至后世则“过熟”而乏新意,唯见衰退。

史学在宋代的成熟完善,既体现于官方史学,亦由私人之修史成就得以展现。官方史学之完善,首先表现于其修史过程之完善。在太宗朝以后,逐渐按史书体裁形成严密的程序: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会要、国史。先根据当时记载,修时政记和起居注。时政记为皇帝与大臣议论政事的内容,多由宰相编撰,因为参与议论最多的就是宰相,宋代时政记今日难得一见,仅李纲留有《建炎时政记》。起居注由起居院修撰,记皇帝日常之言行。此二者,须当场或事后不久即行记录整理。根据时政记和起居注,在事后由日历所修日历,如太宗时,臣僚上奏说太祖朝日历不备,遂诏史馆编修日历。此后,日历与时政记、起居注修撰的时间相差不是太远。之后再由实录院据日历修实录,实录为一朝一修。宋之日历大多不传,实录也只剩钱若水所修《太宗实录》中的二十卷。实录之后是会要,自仁宗以后,每过一至三朝必修一次会要,后一部会要所记述内容的起始时间,接续前一部之末,最后由理宗朝的史学家李心传统本朝此前所有会要为一,修成《国朝会要总类》,所记载内容至宁宗朝末年止。这部书仅有部分存世,是清人徐松由《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编类为《宋会要辑稿》。以实录为基础,加上朝中要人或社会名流的家传、行状等,由国史院修成国史。宋之国史,正是元代修宋史的主要依据。程序越往后,修出来的东西越精致,但原始资料当然会去掉不少,且因编文的关系,会要引用材料的出处、原貌渐不可见。另一方面,精产品实录、会要编成,粗产品日历、起居注一般就不再受注意,不会流传民间,原始资料就更容易湮没。总赵宋一朝,官方所修,有实录三千余卷,日历四千余卷,会要二千四百余卷,纪传体的国史一千余卷,合计过万卷,但存留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反倒是私家所修史书,成为今日所见的最重要资料的来源。

细说历史——史学

《新五代史》书影

细说历史——史学

苏洵《嘉祐集》(宋蜀刻小字本)书影

细说历史——史学

《资治通鉴考异》书影

所谓私家修史,也未必尽是不与官方接触而闭门造车者,最优秀的作品,多有官方材料为依据,甚至得到皇帝之鼓励,不过不是在官方的修史机构内进行。北宋欧阳修纂《新五代史》,即属私修。既有《旧五代史》,欧阳公重著之举,正欲另有发明,故欧阳《史》之风格特出,多寓褒贬于其中。对于这种“春秋笔法”,后人评价不一,新《史》因简而误者不少,这一点多为后人所诟病。然而其寓义理于史传的做法,却多为后来史家承袭。

细说历史——史学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书影

细说历史——史学

南宋袁枢编著《通鉴纪事本末》书影

细说历史——史学

《通鉴纲目》书影

宋代修史之巅峰,是《资治通鉴》。起自三家分晋,至宋取代后周,首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是前所未有的巨著。司马光纂此书始于英宗朝,神宗始行变法,打发他到洛阳继续编纂,且为其配备助手,俨然一个微型的史馆。前后以十九年之功而告成,神宗亲定名、撰序以褒之。此书的编纂过程体现了司马光一贯的严谨作风。先将史料按年月日集为《丛目》,而后取舍成文,注明史料出处,成《长编》,复润色而定稿。至于辨析史料、决定取舍之过程,则编集为《通鉴考异》。其内容之谨密可靠,于诸史中称首。司马光也于其中表达了许多观点,但直接以臣子恭呈皇帝御览的语气“臣光曰”引出的评论,其数甚少,更主要的手法是如何突出他所认为最重要的、最能借古喻今的史实,以及如何在叙述过程中以微妙的手法点明他所要表达的观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达到“微言大义”的目标,是史学家的最高境界。

细说历史——史学

郑樵像

《资治通鉴》对后世史学的影响至深。南宋李焘依其体例,自高宗至孝宗朝耗时三十年,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该书接续《资治通鉴》,述太祖至钦宗九朝之史,原书共九百八十卷正文,加上《举要》和《目录》,共一零六三卷。李焘作《长编》,仍贯彻司马光的原则,即“宁失之繁,无失之略”,选择和裁剪史料得当,叙事虽详却不芜累,是亦大家方得为之。另有南宋后期史家李心传所作南宋高宗朝编年体史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堪与李焘之著作媲美。此书共二百卷,成于宁宗嘉定中。以会要、实录、日历为主,参以野史、杂记,引用书籍多达五百五十种,内容极为丰富宏博。李心传亦因此史才远播,被选入史馆纂实录。

《资治通鉴》发挥其影响的另一途径,是后人根据该书缩编、改写,以利传播。因《资治通鉴》篇幅过巨,不仅通读费时,抑且购买收藏不易。南宋人袁枢有感于此,以事类为目,共择取二百三十九条事类,改作为《通鉴纪事本末》,此即“纪事本末”体之先驱。影响更大的缩改之作《通鉴纲目》,出于大儒朱熹之手。对于理学家而言,缩编或非最为必要之举,但通过改变体例,更直接地表明观点、宣扬道统,才最合乎其经、史合一之追求。此书随着朱学的兴盛,也愈来愈受后世尊奉,至乾隆为作“御批”而达到荣耀的顶峰。

细说历史——史学

《文献通考》书影

由《资治通鉴》而衍生的纲目体、纪事本末体,固然是宋代史学盛事之一,但仅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说,未必超过《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空前绝后的编年体优秀史著本身的价值。以它为首的几部大型编年体史书、官方修史机构的作品,以及仿唐代杜佑《通典》体裁而作的南宋人郑樵的作品《通志》、宋末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共同将宋代史学推向难以逾越的高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47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