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蒙古帝国的崛起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5-22 11:27:45 0

苍狼与光之子

再次回望10—12世纪的欧亚大陆,可以看到无论是草原还是农耕地区、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地带的各处,作为推动历史的动因和主角,突厥、蒙古系的游牧民族已经在东西方大大崛起了。同时无论各地域政权的规模是大是小,总之多极化是在加深着。另外,不断有突厥系的人们从东方向西方迁徙,而拂朗人在“十字军”的盛名下从西方向东地中海地区蜂拥而来,使时代变得更具流动性。换言之,在超地域世界的动态中轮流坐庄已渐成气候,迎接更大变动的门扉就要开启。时代已极具可变性。

后来所说的蒙古高原,是延展在欧亚大陆上最大、最优良的草原。那里也仍然有突厥、蒙古系的部族部落割据,混乱状态在延续。在森林和草原交错地带的东北角,生活着保留狩猎民特征的蒙古部族。它被认为拥有苍狼和光之子双重的先祖传说。

蒙古帝国的崛起

36 成吉思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帝后像》所载肖像。虽然是如此著名的人物,但是几乎没有关于他容貌、风采的记载,肖像画也仅此一幅。还是以中华式的风格画成的,不好说究竟多大程度反映了真实情况

在其更小的一个部族中,一个男孩子诞生了。那就是铁木真,后来的成吉思汗。他的生年有作1155年、1162年、1167年的,无定说。其父也速该,似乎曾是蒙古部内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实力派人物。然而却早早被人毒死,铁木真无奈度过了充满苦难的青少年时代。其中可以得到确认的事实很少。几乎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在1203年秋季幸运地击败强盛的克烈部之汪罕(Ong qan,又作王罕)、掌握了蒙古高原东半部地区的霸权后才开始的。

1204年四月,铁木真击破占据杭海山至按台山的蒙古高原西部的突厥系乃蛮部,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此之前,据有阴山北麓一带、同为突厥系的强大部落汪古部,不接受乃蛮部邀其夹击蒙古的劝诱,来向铁木真通报。至此,高原上与铁木真敌对的强大部族部落,就只剩下了蔑儿乞部。1205年春,铁木真向北进军,最终征服了夙敌蔑儿乞部。这样,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金朝统治下的热河草原和那一带地区,铁木真一鼓作气地拿下了大半个蒙古草原。

尚不十分清楚的真相

围绕成吉思汗及其一生,后世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英雄传说。然而包括容貌在内,他的真实形象尚不确定。作为战斗指挥官,恐怕不只铁木真是出类拔萃的。

在统一高原之时,铁木真至少已经过了四十岁。在游牧民中年龄就算相当大了。他虽然也算出身名门,但是也曾长期居人之下。他具有倾听他人意见的气量和发挥其作用的才能;依托于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政治感觉以及洞悉人们和形势的能力;基于恰当的平衡感之组织者和调停者的素质;还有果敢的实施能力。在这些方面,铁木真是更胜一筹。

在他之前,由于长年的部族割据,各部落内部人们的身份秩序和社会关系处于固定、闭塞的状态。对于希望打破现状的人们来说,不受历来部族关系和门第身份约束的铁木真,大概就成了值得托付自己命运的领袖吧。为此,各种履历和出身不同的人们以一对一的信赖关系集聚到铁木真的麾下。

这样的游牧首领,铁木真之外亦有他人。其中,铁木真是笑到最后的“英雄”。此外,历朝不断侵扰蒙古高原的金国在章宗朝专心致力于社会安宁和文化振兴,并不注重安全保障和军备,由此给铁木真带来的运气也不容否认。

1206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草地召开了大聚会(忽里台)。在那里举行即位仪式,称“成吉思汗”。人们的集团,人民,蒙古语称为“兀鲁思”。取成为统一中心的“蒙古”之名,称新的游牧联合体为“也客忙豁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立即着手新游牧国家体制的建设。第一项措施,将麾下全体游牧民重新编成九十五个千户,封创业功臣和同族、勋戚为其统领即千户长,各自分而治之。各千户的成员和组编的过程,不尽相同。大致上是安排同一部族或氏族隶于一个千户之内。至于霸权争夺战时期曾与之为敌的克烈、塔塔儿、乃蛮、蔑儿乞等部族,除了个别功勋卓著者被任命为千户长,不保留其部落整体。这是在尊重牧民们出身和来源的同时,又避免了敌对势力的留存。

蒙古兀鲁思的原点

接着,将这些新编千户中的一部分分给了自己的诸子和诸弟。分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每人四个千户。分给次弟搠只·哈撒儿一个千户。分给三弟哈赤温的遗子按赤台带三个千户。只有末弟铁木哥·斡赤斤的份子,包含母亲月伦的份额,分到了八个千户,属于破格对待。三个儿子的游牧地,集中分配在蒙古高原西界的按台山方面,三个弟弟的游牧地,相反安排在东方的大兴安岭方面,呈数珠状排列。

三个儿子的千户数总共是十二个。三个弟弟的千户数总共也是十二个。这是在蒙古国建设初期,成吉思汗有意识地将自己家族同等数量的兀鲁思配置在东、西两个方向。这些兀鲁思,后来都一时各自形成了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势力。当时,分属于各兀鲁思的千户成为其基干部队。此时的安排成了后来各兀鲁思发展和命运的决定因素。

除了分封给诸子诸弟总共二十四个千户外,其余的所有百姓都直接归属成吉思汗和他的幼子拖雷,也分为东、西的左、右两翼。两翼的中央,广阔的地域内分布着直属成吉思汗本人的、身兼宿卫之职的亲卫军即一万名怯薛,还有属于成吉思汗私产的、称为“四大斡耳朵”的毡帐群及其附属的牧民们。

各千户的内部,下有百户、十户,任命有三级指挥官,他们和千户长、万户长共同被以“那颜”这一意味游牧贵族的称号相称。构成千户之基础的,不一定严格是一千个家庭(住在同一个毡帐里的人们),而是大约几百个家庭,不过以其为母体大致可以提供一千名战士。取代原先的部族而新编成的千户,是构成蒙古新国家之政治、行政、军事、社会等所有基础的组织,千户长既为行政官又是军事指挥官。

按十进制编成的军事组织、左右两翼的体制等等,构成游牧国家的大的框架,这也是匈奴国家长久以来的传统。成吉思汗将其彻底整合于以自身为核心的指挥系统,使之转变为能够极好地统摄麾下全体游牧民的军事集团。这时成立的集团和组织,成为日后蒙古扩张的根源。

蒙古帝国的崛起

37 成吉思汗以前的欧亚大陆(12世纪) 从金代的12世纪至明代初期,黄河流经山东半岛的南

总之,自蒙古以一个由多部族统一并重组的“兀鲁思”出现之时起,它就已经基本上是现成的国家了。作为组织极善的军事权力体,立即跃上了历史的舞台。拥有十万多骑兵战斗力的机动部队,在当时的欧亚大陆是绝无仅有的。确实在欧亚大陆史上还从未曾出现过。蒙古的做大,可以说几乎就是命中注定的。

蒙古帝国的崛起

38 六兀鲁思形成后的蒙古初期王国

还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即蒙古此后吸纳了绿洲社会,接受了牧农并存的地区,由此不断并入更大范围的定居地区,滚雪球式地膨胀起来。这是因为它在契丹国、西夏、金国、西辽、塞尔柱等先行国家的基础上,自然地接受了它们的知识。蒙古像是逐一赶超之前的历史经验似的,不断扩大着。也就是说,蒙古最终担当了总合历史的角色。从国家、社会开始,各个方面的系统总合,历史性地落在了蒙古的头上。

中亚东半部的雪崩现象

成吉思汗在奠定了新国家的基础之后,立即实施对外征服行动。游牧首领在身为部落内部调整者的同时,当统一的组织建成之后也必须成为对外掠夺战争的策划和实施者。

蒙古在1205年的夏季就已经小规模地攻打过南邻的西夏国。建国后,成吉思汗首先命长子术赤制服了北方的“林木中百姓”。稳固了北方之后,于1208年将乃蛮部王子屈出律等人的残部追袭至按台山西麓,平定了西边。那时,屈出律正经由畏吾儿斯坦向楚河方面的西辽境内远遁。

当时,占据天山东部、吐鲁番一带的畏吾儿王国隶属于蒙古时代称为西辽的第二次契丹帝国。畏吾儿王国的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预见到蒙古国的兴起,杀西辽的少监,于1209年归降了成吉思汗。天山畏吾儿王国的归附,对蒙古国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蒙古可以全盘吸收自唐代以来在回鹘蓄积的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丰富的信息和人才。此后的畏吾儿人,在蒙古的政权内活跃于政治、行政、财务、军事等诸多方面,与蒙古基本上成为一体。

占据天山畏吾儿王国一带的西方、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哈剌鲁,也曾服属于西辽。天山北麓伊犁河谷有穆斯林的阿力麻里王国。它们都不喜欢契丹族的佛教信仰,转而投向了蒙古。

这样,天山周边的众属国同时叛离横跨帕米尔高原东西、形成松散且广大势力圈的第二次契丹帝国。原因显然在于蒙古新国家远比西辽更加强盛。蒙古仅凭其存在的威慑力,获得了其后在中亚以西实现巨大发展的阶梯。西辽所蓄积的统治智慧和方式也得以继续发扬。

征金之战

接着,成吉思汗开始与金国全面对决。1211年春,成吉思汗在怯绿连河畔集结蒙古军队,仅留两千骑兵,率其余所有军马踏上了历时六年的南征之旅。

蒙古军首先指向阴山一带。驻牧在那里的汪古部族联盟已经加入蒙古国,借助汪古军的向导,成吉思汗的军队一举击溃了驻守南麓平原的金军。于是成吉思汗自己在幼子拖雷的陪伴下东进内蒙古草原,袭击了位于今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金国的官牧场,掠获了大量的军马。

这是远征的最初目的。欧亚大陆干旱地区的战争,胜负的关键归根结底在于马匹。为此,金国一方也从阴山一带经戈壁的南缘一直到遥远的东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绵延建造了称为“界壕”的土墙和壕沟构成的长城,守卫着军马场牧群。由于全部落入了蒙古之手,双方的胜负已见分晓。

本来就在机动力量方面占上风的蒙古军,正处于绝对优势,而金军在开战伊始机动力量即已损失殆尽,不得已只能缩入城内被动防守。蒙古军一鼓作气迫近金国都城中都之守关居庸关的南口。但是看到金军誓死保卫首都,蒙古军遂放弃盲目强攻,暂且退兵至其北邻的内蒙古草原驻扎下来。在这一年,有相当数量的契丹人脱离金国投奔蒙古(第一次战役)。

就这样,在内蒙古越冬、度夏的成吉思汗军于1213年秋初再度南下。此次避开居庸关之险,绕道中都西南方的紫荆关进入河北平原。在那里,成吉思汗兵分三路。分别席卷了华北、辽西和辽东。作战的目的是摧毁金国大半领土以孤立首都中都(第二次战役)。

1214年春,蒙古的所有部队齐会中都,将其包围。其间,在中都的金国宫廷内部发生了政变,对蒙古怀有敌意的皇帝卫绍王允济被杀,宣宗被扶立。宣宗纳女请和,承诺此后每年向蒙古贡奉白银和丝绸等物。成吉思汗当即接受这些条件,率军撤至内蒙古境内(第三次战役)。

或许按照成吉思汗的预想,对金国的作战就此足矣。因为已经获取了金国几乎所有的军马,破坏了其机动力量。而且,已经占据了丰饶的内蒙古草原全域。至此首次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还成功地吸纳了这一地区散布着的契丹大的部落,它们被就地编入千户体制内,使千户的总数达到了一百二十九个。后世的人们视这些千户为蒙古国的基干部队。契丹族遂成了“蒙古”人。

对于蒙古,契丹族是伟大的先人。被视为蒙古系的契丹人,可以自如地与成吉思汗等人交谈。首先他们拥有契丹帝国和大金国时代总共三百年之久的丰富经验,熟知草原和中华两方的政治和统治。而且,当时的契丹人似乎大多通晓汉语。

即使从战略角度来看,内蒙古地区契丹族的加入,也具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是他们在此后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先导的作用。第二,使得另一个契丹族集团即西辽并入蒙古变得相对容易,成为蒙古向中亚以西扩张的导入点。从蒙古来看,契丹与畏吾儿的情况意义不同,契丹族的归降所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大。

在蒙古军从中都周边撤退的两个月后,1214年五月,金国决定迁都至黄河以南的北宋旧都开封,因为考虑到照此下去国将不保。宣宗及其朝廷在慌乱之中匆忙南下开封。当时,担任首都周边防卫的乣军发动了叛乱。留守中都的金军因此陷入混乱。所谓乣军,是指包括驻守金国北边的契丹族在内的诸部族联军。他们向在中都之北的内蒙古草原驻夏的成吉思汗请求援军。成吉思汗军营里有不久前刚刚归附的契丹人,他们也强烈要求再次进攻中都。

成吉思汗同意再攻中都。由于有契丹军和乣军的配合,于1215年五月攻陷中都(第四次战役)。结果导致黄河以北的华北全境陷入无政府状态。此后,金国龟缩在黄河以南,只是偶尔出击一下河北。

中亚远征与成吉思汗之死

亡命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受到对蒙古怀有敌意的西辽的欢迎,当上了国王的驸马。在成吉思汗踏上远征金国之程的1211年,屈出律勾结曾为西辽属下的花剌子模·沙国的算端摩诃末,篡夺了西辽的权力。

蒙古帝国的崛起

39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1206—1227)

在这一动向中,本已归顺蒙古的天山畏吾儿王国和阿力麻里的哈剌鲁王国产生了动摇。成吉思汗也不愿看到乃蛮接收西辽而复兴。于是在远征金国回师后的1218年,命部将哲别率两万骑追讨屈出律。哲别追至巴达哈伤将其讨灭。由于蒙古军认可信教自由,曾苦于契丹强制推行佛教之政策的穆斯林们,一致支持蒙古的统治,帕米尔以东的原西辽版图自然成了蒙古的属地。其结果,使得蒙古在向帕米尔扩大领土的同时直接与伊斯兰地域接界。

1219年,成吉思汗命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留守蒙古本土,亲率除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所统驻守中原之军以外的全体蒙古军队,出发去进行长达七年之久的大远征。此次远征,还动员了天山畏吾儿王国等属国的部队,真是赌上国家命运的胜负之战。

面对蒙古的进攻,算端摩诃末没有集结花剌子模的军队,而是各城各自防守为战。可是蒙古军的进攻与征金国时截然不同。实实在在地包围并攻陷了讹答剌、毡的、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龙杰赤等大城市。失算的摩诃末渡过阿姆河逃往呼罗珊,尽管有心挽回颓势,然而国王的悲怜出逃使原本就是乌合之众的花剌子模军迅速丧失了斗志。各个城市和部落,开始擅自行动,开战后大概两年,花剌子模·沙国实际上已经解体。远征军于1225年的春天胜利返回蒙古本土。

回师后的成吉思汗没有停歇,又去攻打曾拒绝参加西征的西夏,在西夏的国王末帝李睍开都城中兴城投降的三天前,逝世于六盘山的夏营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时,蒙古的疆域东起满洲地区西至呼罗珊。成吉思汗是一位纯粹的游牧君主。处在他这一时点的蒙古国,称为草原帝国是最合适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6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