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随初开皇之治三大政界人物:高颎、苏威、李德林,他们的结果如何?

隋代被其后唐代的光环所遮挡,因而历来往往不被重视。然而,正如秦与汉(西汉)的关系一样,隋代实际上奠定了唐代前半期体制的基本框架。不仅如此,开皇年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准确把握国家体制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周密的设计而提出来的。作为行政改革以及策划制定新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隋代的各项政策成为后世的样板和镜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充分理解何以将隋代视为历史大转折点的这种见解。

随初开皇之治三大政界人物:高颎、苏威、李德林,他们的结果如何?

隋朝奠定了统一国家体制的基础,而在此之前,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堆积如山,许多人摩拳擦掌力图打造一个新的国家。在这些人之中就有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高颎。高颎曾前后二十年担任开皇年间的宰相,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成功地推出了“开皇之治”。

高颎乃渤海郡蓨(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人,其父高宾不知什么缘故从北齐逃到了北周,成为独孤信的幕僚,并改姓为独孤。因此,当独孤信因谋反被处死时,高家也受到牵连而被贬黜。换言之,高家在北周完全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旁系位置,高颎本人也是从基层小官吏开始干起来的。这些不仅锻炼了高颎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培养了其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高颎比较体察民情且对人和蔼等也应该与他的上述经历有关。

作为一名中级官吏的高颎,之所以能被杨坚(隋文帝)看中,在其间穿针引线者恐怕是杨坚之妻、独孤信之女(七女)独孤氏(即文献皇后)。尽管如此,隋朝建立以后,在关陇系统占据政界主流的情况下,旁系出身的高颎的地位还是十分微妙。于是,高颎便采取了启用关陇系的正统人物,以寻求关陇集团支持的办法。高颎启用的这个人物就是苏威。

苏威出身于关中的汉族名门武功苏氏,其父乃负责起草西魏(北周)的大政方针《六条诏书》的苏绰,属于关陇系统的嫡系。苏威本人虽然很想继承父亲开创的事业,但他属于遇事小心谨慎、缺乏魄力、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成为政界领袖的那一类人物,与高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高颎通过与苏威的联手而巩固了自己的根基,苏威则借此得以展现自己的实力,二者相得益彰。给予后世以很大影响的开皇前半期的新政,正是在这两个人的合作之下推行起来的。

此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在周隋革命时期十分活跃的李德林。李德林出身于博陵安平(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李氏,他开始时效力于北齐,以山东贵族这一显赫的家世和广博的学识及文采而名重一时。北齐灭亡以后,他作为旧北齐系统的代表人物受到了杨坚的重用。杨坚之所以将李德林纳入自己的阵营,除了欣赏他的学识之外,也是因为看到了他对于旧北齐势力所具有的影响力。但尽管如此,在杨坚发动政变成功并掌握政权以后,却并没有给予李德林多少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原因当是由于李德林的贵族习气极其自大,导致他未能融入抱团的北周及关陇集团之中的缘故。

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北魏以来,作为社会基层组织来说,实行的是管理100户的三长制。到了隋代初年,在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之后,苏威提出了设置乡里制的提案。即为了加强对于村落的强有力的统治,在旧有的100户(里)之上,设置由500户(5里)构成的乡,各乡设乡正作为最高负责人。只有李德林一人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因为在他看来,这一政策势必会导致旧北齐系贵族的既得权益受到威胁。但是,在平定陈朝以后的第二个月,即开皇九年(589)二月,乡里制方案还是被强制加以推行。其后,随着新设的乡正出现渎职问题,废除乡里制却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李德林当面对隋文帝说:“我以前反对过这个方案,当时不采纳我的意见,现在却又要废除,这是朝令夕改。”隋文帝听后大怒,遂将李德林贬黜到外地任官,李氏到死为止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高颎与苏威、李德林的阅历和资质各异,倘若三人能够很好地磨合,相信一定会给隋初的政治带来独特的气象,然而可惜他们的合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李德林因为参与了隋朝的建立过程,遂忘记了自己本来属于被征服的一方,因而孤芳自赏。高颎则未能将李德林拉拢过来。这些情况充分反映出,开皇之治乃是由西魏(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所主导的结果,北齐系统并没有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