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细说历史——幽云十六州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14 00:52:18 0


种种制度改革,推动着契丹政权走出部落联盟体制,迅速走向皇朝。916年以后的契丹皇帝,可以在事实上调集、利用政权所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契丹政权,不再像匈奴、突厥、回纥那样,每每被各部落的分裂或冲突耗竭实力。相反,可以坐观中原的分裂、纷争,伺机获取新利益——主要是新土地。阿保机是如此,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亦然。契丹在太宗朝对中原的涉入,最大的、长久保持的成果,是幽云十六州。

前所未有的良机,出现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发生冲突。后者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当时首屈一指的军方重臣,地位声望不下于通过兵变上台之前的李从珂。他就成了李从珂无法直面的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按照五代正常的逻辑,臣子不惮于和君主相见于沙场。实力相对较弱的石敬瑭,得契丹主亲率五万骑相助,翻转成为强大的一方,以军事胜利完成改朝换代的大业。

他求取援兵,付出了一系列的代价。情急之下,经受不起讨价还价的漫长过程,故而一介之使遣出,带着极优厚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即刻接受。条件包括纳绢三十万匹,称耶律德光为父,且割雁门以北及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所属之地——即后世习称的幽云十六州——入契丹。这些诱惑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细说历史——幽云十六州

幽(燕)云十六州分布示意图

时人对于他称父、纳贡,看法未必有后人那么强烈。纳贡,那是历来请兵的最低条件了。而称父,亦有依据。李克用一度与阿保机约为兄弟,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义子后唐明宗李嗣源,与耶律德光同辈,而李嗣源之婿石敬瑭,便较耶律德光更低一辈。双方结盟寻找“亲属”关系以拉近距离,过去的交往便被翻出来作为凭据,不出三代,谱系倒还不至于乱。但是割弃幽云十六州作为请求援兵的报酬,这在时人与后人,都一样觉得不妥。石敬瑭的谋主刘知远进谏:这块战略要地割出去,以后恐无以立国。但在敬瑭,还无暇顾及以后的事。他当时举兵、谋求胜利,或许更重要的是保证生命安全。割出去的土地,在当时还是别人的,顾不上珍惜。新政权的发展前景更是遥不可及。种种远大规划,在他考虑请兵条件时,未占重要位置。

细说历史——幽云十六州

《炽盛光九曜图》(辽代,应县木塔内出土)。人形化的“九曜”环佛而立,似在聆听佛的说教,烘托出炽盛兴佛的威德。此为研究辽代宗教发展的重要资料。

略经风波之后,十六州割出去了。契丹既处于强势且是恩惠的施加方,便难免有各种诛求。石敬瑭在位之时,以百般容让来维系双方的友谊。但嗣君却缺乏同样的涵养。其侄石重贵继位以后,想要一种更有尊严的地位,遂有种种不服从甚至对抗的举动,偶尔还主动挑衅。他继立的第二年,双方关系已恶化到需要兵戎相见了。战争规模逐年扩大,至后晋开运三年(946),晋与契丹决战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关键时刻,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的故智发生了致命的影响。晋军统帅杜重威遣人向耶律德光秘密投诚,要求契丹灭晋之后立他为中原之帝。耶律德光当时慨然允诺。于是,晋军中有了敌方一个绝大的内应,处境日益不利,当年十二月八日,杜重威说服全军投诚。次年正月,契丹遣人入开封,逐石重贵北行。石重贵被逐出开封、押出中原,故前所未有地被称为“出帝”。

契丹在镇州这一仗中大获全胜,一路望风披靡,后晋境内的各节镇纷纷投诚,耶律德光顺利进入开封,宣布自己为中原之主。但是异族初入中原,会因其惯例,百端诛求。而五代时期的汉人,久经沙场,还是比较强悍的,所以必定要反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的当年,在大河两岸的城市派驻了不少军队,横征暴敛,杀鸡取卵。而这一年就有多个州的汉人驱逐了外来军队。另一个事先想不到的问题,增加了契丹人久驻中原的难度。原来汉地的春天太热了,皇帝首先受不了,他任命了不少契丹人做了中原重镇的节度使,准备自己先回北方避暑。但才走到赵州(今河北赵县),便一病不起。

中道崩殂,必定会有许多遗留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继承人问题。耶律德光猝死,来不及确定继位人选。但当时,他的侄子耶律阮在军中声称叔父已传位于他。他得到南征军的拥戴,立即在契丹的新中京镇州登基(即辽世宗)。但留守上京临潢府的太祖皇后却希望立幼子李胡。两军对垒,同室操戈在即,南征军中的老臣阵前调解,双方取得共识,祖母同意孙儿登基,一起回到上京,孙儿把祖母囚禁起来,继位问题顺利解决。但此时中原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细说历史——幽云十六州

《杨贵妃教鹦鹉图》(辽代,宝山辽墓2号墓北壁)。图中有“声声皆是念经音”诗句。其人物刻画犹有唐风。

当耶律德光的灵柩正离开中原之际,他不久前任命的契丹节度使、刺史或被驱逐,或被围困,大部分已经站不住脚了。此时,后晋留守河东的刘知远登高一呼,名义上臣服于契丹的其他方镇纷纷响应,短时间之内,尽有后晋之地。这时契丹正忙于内斗,无法分神来应对。等局势稳定时,后周已取代了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割据河东,向契丹求援。耶律阮也正想趁此机会,再次入主汉地。然而,在大举入侵前夕,耶律阮被谋杀,继位的穆宗耶律璟,不理国事,南侵之事,从此搁置。于是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尽有后晋之地,成为辽南部疆域的极盛时期。盛况转瞬即逝,一年之后,就退缩到幽云十六州之北,再无如此辉煌的南下拓地之举。十六州则成为此后契丹与中原政权关系的核心问题。

细说历史——幽云十六州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人称前朝的乱世为“五季”,“季”者,“末”也,“五季”意为五代离乱之世。天柱折,地维绝,秩序崩解,冲突频仍,社会和政治的新陈代谢极快,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时代,充满了机会,有无限的可能性。由布衣而至卿相者,比比皆是。即使是天子,又有几个出身高门的?史载后唐明宗李嗣源每夕焚香祷告:“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明宗在深宫之内的祷告之词,史臣何由得知?总是史臣在强调他“出自边地、老于战阵”的“蕃人”身份吧?其实从后唐到后汉,君主的出身,无非是“蕃人”加“武将”。建立后周的郭威,不再兼具两者,不过仍是行伍出身。终结五代的,也正是成长于五代自由竞争、高速流动的社会环境。

如此乱世,反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927年生,960—976年在位)脱颖而出,正是得益于这种时代环境。但他面临的挑战,却正是改变局势,终结乱世。所幸五代半个世纪,动荡的政局,犹如受制于地心引力的钟摆,摆幅愈来愈小。宋太祖以其雄才卓识,使局势安定下来。而经过其弟宋太宗(939年生,976—997年在位)二十余年的巩固,宋的统治已完全稳定。虽然大部分政策还需数十年才逐渐发展定型,但各方面的基调已确立于太祖、太宗两朝。譬如宋之疆域在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不完全的统一”之后,便无大的变化。“重内轻外”“崇文抑武”等传统也已形成。宋代逾三百年的统治,在太宗朝末年已能初窥其大致趋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466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