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唐朝帝国——花卉热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09:44:28 0


长安花柳巷的艺术与情色经常与对花卉的热情联系在一起。妓女和歌女被一成不变地与花朵的美丽和芳香联系起来,这既是对她们外表的隐喻,同时也是做生意的工具。第一部与妓女有关的词集被命名为《花间集》,其中大多数作品都谈到花,既包括自然界的花,也包括对女性的指代。但是唐代城市里花的重要性超出了酒楼和妓院。

花在中国的庭园中通常不是重要元素,庭园主要依靠岩石、水和草木的巧妙布置。作为替换,花卉被用来装饰房屋、庙宇、公共园林和水池。在所有用来装饰这些场所的花卉中,牡丹最重要,如刘禹锡的《赏牡丹》所云: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中国对牡丹花的疯狂迷恋始于隋朝和唐朝皇帝,并逐渐扩展到都市社会。牡丹不同于作为精神象征的莲花(它与佛教信仰相关),它是财富和荣耀的象征,如其绰号“富贵花”所暗示的那样。如诗中所写,整个都城都因花而动,这表现在每年3月中旬长安人乘马或乘车来到因种植大量美丽的牡丹花而闻名的地点观光。特别著名的是慈恩寺,因其中一庭院内的花比别处早开两周,而另一庭院的花比别处晚开两周。不同寻常的花开成为“奇闻”的主题,人们看待此事如同神迹。一些私人宅邸也以其花朵的风采而知名,主人邀请来自长安社会高层的贵客欣赏花色,客人赋诗作为留念。

将军浑瑊在贵族中以爱花著称,他邀请著名诗人宴游牡丹园,并吟诗庆祝。白居易在《惜牡丹花》诗中描述这些牡丹具有都城中的最佳色香: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不仅用写诗来鉴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风俗,文宗皇帝还曾挑选出他认为描写牡丹最好的诗。

对花的狂热导致了唐都中的嫉妒之情,有时甚至引发犯罪。在一则逸事中,一位僧侣向一群年轻人展示了 一株能够开出罕见红色花朵的牡丹。有位年轻人十分着迷,以致安排朋友引诱僧人到处看花好能趁机偷走这棵植物。他们留下金子和茶叶以“补偿”偷盗行为,但牡丹再也没开过。对花的热恋也引起花卉养殖业的发展。一份文献提到买一株木兰花要花费5000钱。人们进行竞赛,看谁能养出最好的花卉,大族高门花大价钱购买那些被认为是最好的花。

虽然大部分关于对花卉植物的热爱与相关行业的资料集中在长安,在武后统治时期她的神都洛阳成了牡丹花的培育中心。至少有一则逸闻显示出牡丹热传到了南方。著名的官员兼哲学家韩愈一度要和侄子绝交,因为这个年轻人沉迷于赏花,但是当韩愈发现年轻人通过把颜料浇入牡丹的根部开发了养殖特别花色牡丹的技术后,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考虑到韩愈的侄子在南方长大,这则逸事显示唐朝的牡丹热同样扩散到了这个区域。很可能在江都、杭州和苏州的南方市场上,人们也执迷于观赏牡丹,并为最好的牡丹付高价。

城市的花园很茂盛。宫廷里辟有由专门受训过的官员为水果、蔬菜和医用药草生产而经营的园林。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人修建了私家花园,传奇逸事展示了花卉栽培成了一种生意。职业园丁受到高度尊敬,这种地位犹如刘禹锡所描述的:

(郭橐)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此外,和现在一样,栽培花木和修整花园主要与城市中等阶层有关。唐代城市居民,特别是那些能读会写的人,渴求城市缺少的“自然”,但喜欢的只是人造的景观。对于住在城市里的精英来说,“自然”始终和真正的自然环境有所区别。虽然君主、贵族和大宗教领袖通过设计大型风景园林来表达这种渴望,日子过得不错但并不真正富有的城市居民家庭,不得不满足于装饰了小丛灌木和盆栽花卉的更小的封闭庭院。因为空间有限,庭园主人集中精力于有美丽花朵的植物,并且努力培养出形状、色泽和香氛特异的花卉,在这方面,唐朝的牡丹热和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极为相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2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