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唐朝帝国——玄宗皇帝的统治和“安史之乱”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09:44:00 0


传统上中国历史学者把唐玄宗统治的最初10年视为唐朝统治的一个高峰,一个可与太宗时期相提并论的新的黄金时代。他们记载了一位勤勉的统治者与优秀大臣合力工作,在经过60年的女人统治后重建有效的政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们创作诗篇的年代。但在唐玄宗统治晚期,旧戏重演,年迈的皇帝陷入另一个有野心的女人的魔力之中。皇帝把国家事务丢给了一个不可靠的丞相,自己则陷入温柔乡里。管理不善的政府招来了一场灾难性的军事叛乱,这使得受宠的妃子死去,皇帝退位,唐朝则几近崩溃。

对玄宗统治的传统论述不仅建立在仇视女性的道德立场和文人学士自我吹嘘之上,而且对玄宗统治的两分法也不是最好的分析方法。一个更合适的框架把这一统治期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玄宗712年登基直到720年左右,在人事和政策方面大体上是武后时代的延续;第二个时期,720年到736年,以关中大族在朝廷中的再起和官僚体制之外的专使的首次出现为特征;最后一个时期,从736年到756年“安史之乱”爆发,除了传统史书描述的皇帝不理朝政,先后两位宰相独掌大权,派系兴起之外,还有军队完全职业化,军事长官获得高位,唐朝的对外政策逐渐转为防御。

在这三个时期的第一阶段,玄宗皇帝手下所有重臣和为首的谏臣均来自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他们都是在武后时期经科举上任的。玄宗皇帝登上皇位的时候,科举越来越被看成是通往最高职位的“捷径”,这使得唐朝官场内京官和地方官的对立加剧,尽管后者的官阶高且薪俸充足,但仍被看作是一种放逐。大多数有抱负的官员拒绝到地方任职,尽管有诏令以及皇帝和大臣施加的压力。此外,各位皇后把大量官员塞进朝廷,这是弱化官僚体系反抗的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则是通过卖官鬻爵来增加政府收入。虽然玄宗统治早期的大臣们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却找不到办法解决。

和武后相比,玄宗第一阶段的统治有一个重要转变,即颠覆了武后短期用相的政策。玄宗一次只任命两到三名宰相,其中一位明显是主要的,并允许他们任职多年。皇帝对重臣的尊重,以及他愿意让宰相们在决策和制定政策方面有真正的角色,可能是玄宗早期统治被广泛传颂的最重要原因。这一政策是否改善了政府的机能尚不清楚。王朝遭遇的主要问题,例如自然灾害,通货贬值,隐匿人口引起的赋税损失,以及在边疆威胁日益增大下原有军事体系的日益衰落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未得到解决。

玄宗统治中期,从720年到736年,以关中大族复兴成为朝廷重要力量,以及在正常的官僚部门之外几个领域里专使的出现为标志。关中精英的卷土重来相对短命,对朝廷之外的发展缺乏影响。如果说武后从东部和东北部提拔人士是为了制衡李氏家族对西北地区支持者的依赖,那么玄宗的统治可能仅仅标志着对早期政治的回归。另一方面,帝国主持编写的士族总谱部分证明了旧的西北大族恢复了之前的显赫地位。我们最可靠的证据来自朝廷委任的一个又一个职位,玄宗从武后朝廷中继承下来的官员被从西北提拔上来的人代替,及至729年,每一个朝中要职都被关中人士填补。

对于唐朝后期历史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正常的官僚体系外任命专使的新制度,授予专使处理关键事务的大权。最清楚的早期例子是宇文融被任命为检括逃脱政府记录的户口的监察御史。他成功使80万户及其土地于8世纪20年代初期入籍,这一功绩有助于帝国财政稳定。负责水陆运输的转运使裴耀卿负责改善大运河漕运,使朝廷可以永久性迁回故都。8世纪40年代他被韦坚接替,后者属于把持朝廷财政政策的新一代贵族出身的财政专家。这些财政使职使玄宗统治后期的宰相们的权力加强。

成群的学者,比如翰林学士,实际上也在正规的行政机构外行使着专使的权力,有时君王委任他们来取代朝臣。逐渐掌管边疆地区、最终也控制了唐朝大部分政治权力的节度使也是某种类型的使职,9世纪期间南方的盐铁使也是如此。专使的任用有助于唐帝国走向财政和军事强势,但当他们开始独立行使权力的时候,也几乎把这个王朝摧毁了。

在唐玄宗统治的最后阶段,从李林甫736年出任宰相开始,玄宗专注于宗教、艺术,迷醉于年轻的爱妃杨贵妃。因此,朝廷上所有的权力逐步旁落于宰相之手。李林甫最初和另一名宰相,他的忠诚追随者牛仙客搭档,牛仙客是第一个因为在新设立的藩镇立功而被任命为宰相的人。在牛仙客742年死后,李林甫采取恶毒手段打击真正或潜在的对手以保证自己在朝廷上持久掌权。到747年他事实上已独揽大权,朝廷上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都因为宰相的猜忌而被清除,包括重要的将领和任何负责财政的大臣。把所有大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清除所有其他人才,消灭创新意识,带来的朝野矛盾产生了很大的危险境况,引发了下一个10年的危机爆发。

朝廷上独裁权力的集中与北方省份藩镇的崛起同步发展。在8世纪30年代中期,牛仙客和李林甫都曾被任命为都城西北和北部的节度使,但并没有实际赴任。然而,李林甫很快就改变了政策,只任用非汉族人担任节度使。他希望通过把军队交给和朝廷没有瓜葛的人来消除任何通过军功赢得政治权力的潜在竞争者。但这一政策意味着真正在外掌权的人变得逐渐和中央政府疏远起来。有这样一位将军,安禄山,在东北部地区起兵叛乱,终结了盛唐,并给予王朝破坏性的打击。

玄宗自己也对叛乱推波助澜。老皇帝逐渐沉迷于杨贵妃,并把她的几位亲属提拔到高位,最有名的是杨钊(皇帝赐名杨国忠)。杨国忠在朝中快速升迁,开始挑战李林甫的权力,起初隐秘而后公开。他也在四川培植自己的势力,在那里他首度进入政府供职,并成为唯一拥有汉人血统的节度使。同时,安禄山是最有权力的非汉族将领,控制着处于东北部地区的帝国最大规模的一支军队,在朝中则勾结李林甫为奥援。752年李林甫病死,杨国忠实现了对朝廷的控制,开始着手排挤仍旧受宠于玄宗和义母杨贵妃的安禄山。随着杨国忠的敌意上升,安禄山开始准备叛乱,这些准备活动的报告反过来促使杨国忠进一步告发。

755年11月安禄山自河北出兵,年底前攻陷洛阳。他的军队继续西进关中的路被潼关(就在函谷关以西)阻挡,唐朝调来了西北守边大军。唐朝的效忠者阻挡安禄山向南进军的企图,从安禄山尚未完全控制的地方袭击他的供应线。几大股叛军被击败,叛乱似乎只经过了6个月就被平定了。

此时杨国忠犯了一个致命的策略错误。由于担心自己的权力将会被指挥西北军队的将领取代,他劝说玄宗皇帝下令出潼关向东进攻。唐军被引入狭窄的峡谷,全军覆没。当失败的消息传到都城,杨国忠劝说皇帝逃往自己在四川的安全地盘,他们和很少一部分人在夜里由卫队护送离开长安。安禄山很快乘胜入京。然而,皇帝离开长安两个星期后,禁军哗变,迫使皇帝处决了杨贵妃和杨国忠。然后玄宗可以继续去四川,但他很快传位给继承人肃宗皇帝(756—762年在位),由肃宗主持关中的抵抗,并开始为国家中兴而努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2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