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东汉征南匈奴单于檀虎泽之战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21:46:06 0


一、南单于檀叛汉前匈奴的基本形势

南单于师子在位4年后死去,原单于之长子檀继立为新单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南单于檀便遣兵进击逢侯,逢侯军败,处境更加困难;至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冬十一月,北匈奴逢侯派使者向汉请求降服,愿效法呼韩邪单于,与汉和帝修好。汉和帝只是对逢侯厚加赏赐,不答其使。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6年)十二月,逢侯再派使者至敦煌贡献,同时表示请汉天子派使至匈奴,匈奴即以太子跟随大使至汉入侍。当时,和帝已死,邓太后临朝当政,只是加重赏赐,仍未答其使。

二、南单于的反叛

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夏,汉人韩琮随南单于檀入朝返回后,韩琮对单于檀说:“关东水潦,人民饥饿死尽,可击也。”单于檀信以为真。

促使南单于反叛,还有当时的一些社会原因,并非全是韩琮进言的结果。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在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前后,汉王朝的统治已日益腐朽,国力急剧衰落。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发生了羌族人民的第一次大规模起义,行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统率5万大军,败在羌军手下。不久,羌人又在北地拥立首领称帝。边境少数民族包括羌族、南夷和西南夷等,均不断起兵反汉。汉王朝虽竭尽全力出兵镇压,但是,汉军屡战屡败,已被世人看清汉王朝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前后,全国许多地区灾荒严重,“京师大饥,民相食”,当时三公上书皇帝,为了补救已经枯竭的国库,吏民均可以钱毂买官。永初三年夏,历来降服于汉王朝的渔阳乌桓和右北平胡人,出兵进击代郡(令山西阳高)、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沿海地区青州的张伯路率领人民起义,攻占了沿海9个郡。南单于正是在汉王朝烽烟四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听信了汉人韩琮的建议而决计起兵反汉的。

三、东汉南匈奴两军作战序列

汉军

统帅行车骑将军何熙

副将中郎将庞雄

将领辽东太守耿夔

行度辽将军梁懂(音勤)

使匈奴中郎将耿种

司马耿溥

司马刘祉

总兵力约3万人(含耿夔统率的鲜卑军)

南匈奴军

统帅南匈奴单于檀

将领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南匈奴骨都侯

南匈奴左将军

谋士韩琮

乌桓军率众王无何允

鲜卑军大人丘伦

总兵力判断不少于2万人

四、东汉征南匈奴虎泽之战的经过

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九月,居于雁门一带的乌桓率众王无何允与鲜卑大人丘伦等,及南匈奴骨都侯共统领骑兵7000人,进袭五原郡。五原太守率军于高梁渠谷与之交战,被乌桓率众王等军击败。此时,南匈奴单子檀率军,已将使匈奴中郎将耿种包围于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正在激战之中。

冬,十一月,汉王朝以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以中郎将庞雄为副,率羽林五校营吏士,调集缘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代郡、上谷、渔阳、辽西、右北平等十郡兵马共2万多人,并命辽东太守耿夔统率鲜卑军,同时以梁懂行度辽将军。

行车骑将军何熙命耿夔为先锋。以其司马耿溥,刘祉率2000兵与耿夔军协同作战。汉先锋军进至属国故城(似在美稷县境内),单于遣薁鞬日逐王率3000兵马截击汉军。耿夔自率主力攻击匈奴军的左翼,令鲜卑军攻击右翼,匈奴军被击败退走。耿夔挥军追击,斩匈奴军1000多人,杀其名王6人,获车辆、马匹甚多。鲜卑军所使用的马匹多病弱不堪,乘俘获匈奴马匹和物资众多的机会,遂将俘获匈奴之马匹、物资裹胁出塞,叛离汉军,耿夔军不能单独追击。

南单于檀自率主力围攻美稷之中郎将耿种达数月之久,未能攻克,于是,便命其部众加紧急攻,耿种命人急至汉营请求救兵。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正月,梁懂率8000兵马驰往解救,至属国故城,与匈奴左将军、乌桓大人丘伦所率之军激战,将匈奴左将军与乌桓军击败,斩其渠帅,杀3000多人。单于檀自率骑兵近8000人迎击梁懂军,将梁懂军包围,梁懂披甲率军左右奔击,所向无敌,单于檀遂率兵退至虎泽(今内蒙古达拉恃旗东南),何熙遂统率全军追击。

三月,何熙军进至曼伯(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时,因突患急病,遂命副将庞雄统率梁懂,耿种之军,共1.6万步骑兵进击虎泽之单于檀军。

单于檀见汉军营垒众多,兵威势重,心中大惊,遂派左薁鞬日逐王向汉军请降。庞雄、梁懂等,命全军列陈受降。单于檀随后脱帽赤足,向庞雄等请宽恕反叛之死罪。汉王朝赦免南单于檀,不纠既往,待遇如初。

五、汉南匈奴虎泽战争后的动向

汉王朝将被南匈奴掠走之汉、羌等男女百姓1万多人造归。以平定南单于有功,正式拜梁懂为度辽将军,拜庞雄为大鸿胪,何熙病故于军中。

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逃往塞外涿邪山下自立为北单于的逢侯所部为鲜卑军击破,部众四分五裂,皆投奔鲜卑。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春,逢侯率百余骑兵至朔方塞降于汉朝,度辽将军邓遵将其迁移于颍川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8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