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历史解析——地方信仰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4 09:48:54 0


地方信仰既有官方的形式,也有民间流行的版本。官方的信仰包括由朝廷的代理人向名山大川祭献,以及向对应着国家各地区的天上星宿的祭献。然而,绝大多数地方信仰缺乏政府的认定,因此它们不会在官方记录中出现。这类信仰通常和地方神、带有特定意义的地点或季节神灵联系在一起,通常由巫觋群体来负责组织,有些时候由世袭的继承人或资助仪式的商人来组织。

在《风俗通义》这本著作所收的故事中,宗教信仰者的地方组织通常被称为“巫觋”,这是一个带有诅咒意味的词汇,他们从地方平民那里收集钱财来支持对未经国家认定的地方神祇的信仰。这就无一例外地被描绘成一种欺骗人民的形式。有一种信仰是为一位山神奉献一位“新娘”,这位被选中的姑娘就不能“再嫁”给世俗中的男人。有位新上任的地方官宣布所谓的神根本没有能力,于是禁绝了这种信仰,并且处死了组织者。在另外一个例子里,地方信仰不是由巫觋而是由商人来举办,接受祭享的则是一位历史人物,他曾经帮助朝廷挫败了吕氏家族试图纂权、取代刘氏政权的阴谋。

碑刻文献记录了对诸如白石神君这类山神的崇拜,白石神君在河北白石山上接受季节性的祭献。祭品包括焚香、玉石、丝绸。参加祭祀者希望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无论得到认可与否,祭祀一直都在进行。碑刻文献还讲述了对神仙的崇拜,比如陕西的东汉石刻就记载了唐公房的故事。唐公房遇到了一个“真人”,在“真人”传授下,他通晓了鸟兽语言,并且学会“移意万里”的疾行之术。一次,唐公房惹怒了一位地方官员,他向“真人”求助,“其师与之归,以药饮公房妻子曰:‘可去矣。’妻子恋家不忍去。又曰:‘岂欲得家俱去乎?’妻子曰:‘固所愿也。’于是乃以药涂屋柱,饮牛马六畜,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悠然与之俱去。”如同碑文所说,唐公房那时变成为本地祷告者的中心,对他的信仰一直持续到20世纪。

另外,人们还发现了其他两件碑刻,它们同样记录了地方对神仙的崇拜。《列仙传》一书提到了很多这类信仰。在四川省南部地区,建有数十座祭祀葛由的祠庙,据说葛由在那里得道成仙。而仙人寇先的家乡,几乎家家都为其立祠。据传记资料记载,这类信仰有成千上万的信仰者,而且历经数代而不衰。

当代一些学者相信,死者可以在置放于棺盖或墓顶的路线图的引导下,或者通过“导引图”的说明,最终到达不朽的境界。然而,在汉代的文献中,比如后来的道教教义中,神仙就是那些能够避免死去的人。后期的标准模式是“肉身成仙”,通常会生出翅膀,或者经历一些体形上的变化,他们通常在天涯海角、深山老林或者在其他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够活得很久(但不是永久)。但是,由于脱离了死亡,仙人们同时也就抛弃了作为祖先的这种地位,而这种地位恰恰决定了亲缘关系。在成仙得道和世俗家庭两者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很生动地体现在唐公房的故事里,他的妻子不愿意抛弃整个家庭和土地田产。

亲缘——建立在对死者的崇拜之上——和成仙得道之间的这种对立在汉武帝的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当他听到黄帝成仙后白日飞升的故事后,赞叹道:“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因而,坟墓中的仙人很可能不是把死者导引到天堂的向导,而是对人世的极度局限性的表达,他们把坟墓转化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8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