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二十等爵制的运转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21:33:12 0


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是汉朝的《九章算经》。书里有一个题目:五个人去打猎,猎到了五只鹿,请问该如何分鹿肉?(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这很简单,谁都会回答吧?不见得。因为《九章算经》里的这个题目另有限制:这五个人,分属不同的爵级。关键在这里,计算上难也难在这里。不同爵级的人应该按比例分到不同重量的鹿肉。

这样的题目,反映了爵级意识在当时社会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读《史记》和《汉书》时,我们会遇到刘邦身边的一位重要谋士,叫陈平,他在乡里最被重视的本事就是公平地分肉。为什么能公平地分肉会获得特别的名声呢?肉有不同部位的,有瘦的,有肥的,不是简单称一称重量,平均分配就好了吗?

不是。分肉最难的地方在于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爵级,分肉时要记得每个人的爵级,并且按照他们的爵级计算出正确的比例,这可就需要真本事了!显然陈平对乡里人士个个都熟,还有一个精巧的数学头脑,在乡里当然很有用。

乡里分肉是汉朝真实且重要的日常仪式。这样的仪式,不仅可以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还能彰显彼此之间的爵级高下。有陈平这样的人,乡里分肉可以进行得很顺利,大家对分到的肉都满意,对陈平也很服气,同时这也意味着大家接受了爵制的权威,爵位高的人得的多,爵位低的人得的少,这也进一步强化了爵制。

一个人拥有的爵级,不仅被用在分肉上,还涉及更为切身的刑罚。法律规定的惩罚,很多都可以用爵级来“赎”,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借由降爵来减轻被判的刑罚。

有二十等爵制的介入,汉朝判刑往往不是真正的刑罚。承袭秦朝的法律,汉朝的死罪条目很多,动辄就有被判死刑的情况。但一个人被判死刑不见得就死定了,绝大部分情况是,遭判刑的人都有爵级,他们都会用爵级来“赎”,免死减刑。汉朝史书上经常看到的说法:赎为庶人,指的就是爵级很高的官员,因罪被判死刑,最终得到的惩罚是取消他身上所有的爵级,让他回归最低等级的庶人,之后他可以在爵级上重新开始。

如此,一来使判刑和处刑之间产生很大的差距,缓和了法律的严苛程度;二来增加了爵级的价值,因为获得一定程度的爵级是可以救命的。

高的爵级可以救命,还可以减免徭役。徭役的分配也考虑爵级高下,爵级越低的人负担越重,而且必要时爵级可抵劳役之征。公共工程或战争需要大批人力时,朝廷按照爵级高下进行征调,先征发爵级较低的人,不够的话,再逐渐征发爵级较高的人。于是,爵级又有一定的保护安定生活的作用。

东汉初立,光武帝每征服一个地方,通常立即要做的就是赐爵和复爵。赐爵是让一个人的爵位从原来的第三级升到第四级。那复爵呢?如果在新莽时期,一个人因为任何事而被夺爵,或拿原有的爵位去赎了的,现在新的政权取消其效力,让这个人恢复之前较高的爵级。

这样的做法,在象征层面上否定了新莽政权,在实际层面上,则是尽量让更多人感受到改朝换代的好处。还有一个好处是有效地收编流民,让因战乱而流散的人,为了恢复原来的爵级,而主动归入帝国治理。这对重建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汉朝的皇帝常常下令赐爵。这样的诏令要有意义且能产生实际作用,前提是需要每个人当下级别的记录,不然如何让每个人的爵级都升一等呢?

光武帝重建社会秩序的手段,还包括规定“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在战乱中被迫进入别人家中当媳妇、当养子的,现在有回归原家庭的自由。这项规定真正的重点不在于尊重个人自由,而是朝廷强力介入,否定在前一个政权下形成的婚姻和收养关系,朝廷权力凌驾于社会风气之上,使得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秦汉社会整体的走向,是国家对人民的管辖越来越全面,而二十等爵制是实现这种管辖的关键因素。政府规定可以用爵制来赎罪,能引导百姓接受帝国法律的惩罚而不致逃亡法外,因为人们可以付出降爵这个相对小的代价来赎罪,当然就不会选择放弃所有的身份和财产逃亡。而越多人愿意接受帝国法律的管辖,法外的灰色空间也会相应缩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41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