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不懂外戚,就没法懂得东汉政治史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21:32:45 0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逻辑学概念,叫作“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维特根斯坦的这个逻辑概念,从我们对家族成员的对比开始。我们看一个家族的人,祖父、祖母、叔叔、伯伯、姑姑、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兄弟和堂姐妹、表兄弟和表姐妹等,几十个人,他们看起来都长得有点像。于是,我们看着看着,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这几十个人的长相都来自一个家族相貌的原型,感觉他们都是从一个模子里捏出来的,只是这个人鼻子塌一点,那个人眼睛大一点,还有的头大一点或脸胖一点……

借此,维特根斯坦提醒我们:遇到了相似性现象时,我们往往未经检验地假设,相似的现象都来自一个原型,并且试着从这些相似间找到原型,以原型来概括所有的相似现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不能用这种方式掌握事实。家族相似性不是因为大家都源自一个中心的原型,比如父亲和儿子在某些地方像,哥哥和妹妹在某些地方像,妹妹和她的女儿在某些地方像等,而是存在于两个个体之间,是个别相似的连续所形成的现象。但整个家族显现出来的各种不像的、异质的地方,毕竟比相似的地方多,且多到不可能找出一个原型。

这个概念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大有帮助。过去学中国历史的方式,经常要求人首先相信有一种典型的中国人、典型的中国文化贯穿在历史中。于是,我们学历史的重点,就是找到这个原型,这就连带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努力去描述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则是相信,一旦找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定义,就可以将庞大的历史材料放到一边,置之不理了。

历史知识不是这样的,历史的实情比较接近家族相似性这个逻辑学概念。前面一个时代和后面接下来的时代有很多共同之处,第二个时代又和接下来的第三个时代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此,我们看到每个连续的时代都有类似之处,就能从中找到一种本质性的中国人或中国文化吗?不能。从第一个时代到第二个时代,有不变的、共同的,却也有改变的、不同的地方;第三个时代又在继承第二个时代的情况下,产生了第二个时代没有而且第一个时代也没有的新特征。如此一个又一个时代积累下来,有多少是从头到尾都不变进而可以拿来当作本质、原型的呢?它们又怎么能维持这么久呢?

历史学要做的,不是取消这种长时段的时间变化,让大家以为能找到一个本质、原型的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而是诚实地面对史料,耐心地建立起所有的变化环节,认真记录、分析从这朝到那朝,从这环到那环的过程中,到底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变与不变都是历史,不能偏废,因此我们不能假装看不到变,将变的部分忽视,刻意强调不变的部分。

东汉政治史最大的主题,是外戚和宦官,甚至可以说,如果去掉了外戚和宦官,就无从讲东汉王朝政治史了。单纯从名称和角色上看,东汉的外戚、宦官和西汉的是相同的,但仔细看二者内在的实际运作,我们又看到了两汉之间的绝对差异。

围绕皇后、皇太后而产生的外戚,在东汉成了大姓介入政治的建制化通道。明帝的皇后是马援的女儿,马援是和光武帝一起打天下的大人物。汉明帝找人画功臣图,以表彰在王朝建立过程中的功臣,画完成了,立即引来惊讶反应:上面竟然没有马援?怎么可能没有马援!

这是汉明帝的统治手段。他故意将马援从功臣图中除名,裁抑马援,但又选马家的女儿当皇后,作为补偿。明帝去世之后,章帝即位,马皇后就升为马太后了。这位皇太后很了解大姓共治的权力运作,所以她刻意限制马姓亲族,避免引来其他大姓的误会和不满,不让他们以为马家要垄断权力,防止其他大姓联合起来与马家为敌。

章帝的皇后来自窦家,当时窦家最有权力的人是窦宪。窦家在取得外戚身份之后,可就不像马家那么节制了。窦宪甚至侵夺了沁水公主的园田。沁水公主是谁?沁水公主是刘家人,是刘姓宗室,窦宪敢侵夺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不能把他怎么样,章帝也没把他怎么样。

章帝死后,窦皇后升为窦太后,窦宪更嚣张了。因为窦太后信任都乡侯刘畅,窦宪不满,直接就杀了这位有侯位的皇室宗亲,然后将之嫁祸给利侯刘刚,顺便又除掉另一位皇室宗亲。

这种事在西汉是不可想象的。西汉时,刘家仍然是皇权的中心,外戚权力来自皇后或皇太后,外戚怎么能和自家皇太后作对,又怎么能在没有激烈政治斗争的情况下,就除掉两个刘姓宗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418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