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明清光辉

  • 历史解析——灵魂

    历史解析——灵魂

    明洪武五年正月十三日(1372年2月25日),破晓时分,明太祖率领一群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浩浩荡荡地出了南京紫禁城,向南京城外五公里处的蒋山寺进发。蒋山寺是元代南京首屈一指的佛教道场。早在泰定二年(1325),元朝的第六个皇帝就曾亲自到访捐资,带动了民间捐资重修该寺的热潮。五年后,他的侄儿赐法服于该寺主持,以示皇家赞助的延续。朱元璋照样如此,他在登基前后,曾数度造访该寺。但这一次有所不同,乃为度脱那些助他登上权力高峰的战士们的亡魂。...

    明清光辉 2020-07-24 155 0
  • 历史解析——信仰

    元明时代的人相信,宇宙由三股力量或者说三个世界构成。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们在天地之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但离人世太远,只有皇帝,即天子,能够直接向这一令人敬畏的力量祷告。然而,天也是一个由各种神明主管的世界,道士、佛僧,乃至凡人都可以向他们祈祷。观音,护佑妇孺,是佛教供奉的菩萨之一(图5)。天之下是地,地上是人的居所,也是灶神、门神等下界小神以及混迹人间的各种鬼灵精怪的居所。对于祖先亡灵的日常祭祀不可偏废,否则它们一旦发现自己被忽视,子孙便会遭殃。不过,地并不只是人类于其上耕作或深挖的表面。地下深处还...

    明清光辉 2020-07-24 1011 0
  • 历史解析——家庭、家礼、家产

    要对元明社会进行生动的描绘,就要细细讲述家族如何在国家行政和亲族的两张网络中努力求得生存或力争上游。这些策略背后的驱动力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将家族延续至下一代。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她们的一生被这一目标所形塑,而她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则取决于她们生育子嗣的能力。而男性,无论是作为举子、农民还是商人,他们的人生也同样被如斯塑造。他们必须有足够的财富或地位,才能娶妻(妾)生子,他们也必须将这些财富和地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如此代代相继。...

    明清光辉 2020-07-24 1513 0
  • 历史解析——士绅阶层

    历史解析——士绅阶层

    士——这些家庭培养自己的子孙走上仕途,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田产——自15世纪起,逐步成为世代相继的地方精英,并主导了地方社会的礼俗、经济秩序。作为一个阶级,它们最重要的资源来自参与科举。理论上,任何男性都可以参加科举;但现实中,要想通过科举考试,必须熟读经史、驾驭考试文体并理解整个科考的经典系统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而这首先需要所费不赀的教育投入。科举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获得士的身份的门径,又是对士的身份的最大威胁。士的家庭要维持士的地位,至少要保证每两代必有人科举及第。而事实证明,对许多家族而言,这是不可能...

    明清光辉 2020-07-24 560 0
  • 历史解析——诸色户计

    蒙古人征服中国之后,本能的反应是将社会秩序固化为四个等级的种族结构。蒙古人是第一等;第二等是所谓的“色目人”,包括了所有既非蒙古人又非汉人的族群;第三等是华北的定居者,他们被打上了“汉人”的标签,这个称谓并不是对千年以前汉王朝的追忆,而是指向4世纪统治华北平原的十六国中的后汉;
    最低等的是南人,主要由南宋遗民构成,他们是蒙古人最不放心的一群人。...

    明清光辉 2020-07-24 701 0
  • 历史解析——男性的生活

    明朝的世界对男性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面目。男尊女卑的礼俗秩序贯彻了男性的支配地位。不过礼仪上的优越地位也是男性权威的软肋所在,因为这规定了家族必须遵循的特定组织形式。首先,家族离不开子嗣。没有子嗣则父母和父系祖先将无人祭祀,因为只有男性的继承人才能抚慰祖宗在天之灵。每个社会都有绕开自己规则的方法,中国人自然也有克服这一阻碍的手段。没有子嗣的一支,可以从同宗的旁支收养一个儿子,或要求女婿入赘,即所谓的招赘婚姻。如果一个男子没有后代且已遁入空门,可以在寺庙为自己身后和祖先做功德、求冥福。...

    明清光辉 2020-07-24 1239 0
  • 历史解析——女性的生活

    历史解析——女性的生活

    如果说亲族为元明时代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网络,那么性别就是其中的组织原则。性别将男尊女卑的等级加诸社会关系之中。溺杀女婴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家庭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不得不把先于男孩出生的女孩杀死,为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获得男性劳动力,并在更远的未来延续由男性传承的香火。不过,性别也可以带来互补。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女性与男性一样,是家庭繁衍中必不可缺的角色。家庭生活的组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出现了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不过实际上每个家庭的分工情况可能与这种基本模式有所不同。譬如,在北方,妇女要参与农业劳动,从事碾...

    明清光辉 2020-07-24 952 0
  • 历史解析——亲族网络

    元明两代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行政网络中,同时,他们也生活在一个自己织就的网络中,那就是亲族网络。你的身份和地位并非取决于你的国家,而是取决于与你有关系的人。你的父亲是你获得的第一份重要财产。你的食物由他生产或购买,你能继承的财产多寡也端看他的积蓄或损失。同样重要的是,他也是你的兄弟和堂兄弟连接上的第一环,正是这一连接将每个人整合到各自的亲族网络中,人类学家称之为宗族(lineages)。父系宗族是你通过你的父亲所加入的团体,这个团体赋予你姓氏。这些男人和他们的家庭,与你共享同一个祖先,以及同宗同...

    明清光辉 2020-07-24 581 0
  • 历史解析——李光华

    万历四十年八月二十七日(1612年9月21日),李光华于沙市辞世。沙市是长江沿岸的一个市镇,位于四川盆地与东海之间。李光华并未预料到自己的死亡。李光华在年少时展现出读书的潜力,23岁考取县学的生员,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但此后他与科举中第的梦想渐行渐远,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当李光华一心苦读之时,他的弟弟光春却去长江上游做起了生意。哥哥考场失意,弟弟却商场得意。光阴流逝,李光华的家累日重,需要养活四个儿子和数目不详的女儿。终于,他决定弃学从商,投奔在沙市的弟弟。正是在那里,47岁的李光华走到了自己...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05 0
  • 历史解析——树与虎

    尽管拉斯·科尔特斯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判断颇为保守,然而明代财富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此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以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超常标准衡量,明代的增长可能是小巫见大巫,但它确实推高了食物消费的数量,以满足更多人口的需求。正因如此,经济增长给自然资源带来压力。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农民围湖造田、与河争地。内地的农民,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出梯田。这些改造增加了粮食产量,从而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但其代价也是巨大的。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使江河湖泊的水平面上升,增加了洪泛的危险。开垦梯田,占据减少了动植...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22 0
  • 历史解析——财富的困惑

    经世派强调在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重要的是,他们的关切受到重视不是在经济衰退期而恰恰是经济增长之时。这一发展也许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商业化既可以提高收入也可以褫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然而它也指出了人们期望的转变。农村经济的自给自足已不再是追求的目标,现在许多人开始向往一种更加商业化的财富。一般而言,国家是赞同这一目标的,尽管随着经济的增长,一些官员开始担心财富会带来的他们所不希望看到的效果——社会流动、传统习俗的式微,以及既有道德秩序的败坏。...

    明清光辉 2020-07-24 1474 0
  • 历史解析——商品经济下的食物供给

    历史解析——商品经济下的食物供给

    农业经济的主要产品是粮食。如朱元璋在推行里甲制时那样憧憬乡村自给自足的人们,也一定梦想着每一个从大到小的地方经济单位都具备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去耕种和收获满足其自身日常需求的粮食。这就是在农业经济中粮食是主要产品而非唯一产品的原因。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有时候粮食不再仅是食物,而是可以与他人交换从而进入商业流通的商品。...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78 0
  • 历史解析——商业税收

    像多数缺乏税收的军事征服者一样,元政权对农村的控制力不强。元代农村课税实行的是“买扑”制,设定税额并由个人包下某一地区的征税权,在交纳规定数额给政府后,剩余征税收入均归包税人所有,这项收入有时相当可观。元代的徭役也十分严酷,对农民强制勒派,哪怕是农忙季节也不例外。苏州女诗人郑允端(1327—1356)在《望夫石》这首经典闺怨题材诗歌的前半部分中,道出了这种徭役之苦:...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94 0
  • 历史解析——城市

    历史解析——城市

    经济的增长刺激了作为市场、制造业基地和精英寓居之地的城市的发展。北京具有政治中心的身份优势,但它也是北方经济的商业枢纽,人口数量超过50万,与旧都南京规模相当。有学者估计1400年的人口数量已达70万。
    不过长江三角洲的下游地区才是当时最繁华城市的所在。苏州堪称整个帝国的商业和文化中枢,人口接近百万。而上海港在14世纪也崛起为大宗棉花贸易的中心,它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其中城市与市郊人口至少占到了四分之一。
    杭州,尽管不复南宋时首善之都的风光,仍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城市,有钱人谁不想在那里置产?...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70 0
  • 历史解析——交通

    大宗货品的运输走水路比陆路要便宜,因此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对运输粮食等大宗商品十分重要。中国的自然河流发源于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对于政府来说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始建于7世纪的大运河将会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规划的核心。...

    明清光辉 2020-07-24 1009 0
页次:5/151 每页15 总数22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