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明清光辉

  • 历史解析——海防线

    在外交与边贸未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朝贡与贸易相辅相成。一旦两者发生冲突,起因往往是走私对国家控制和关税构成压力。肃清沿海是明朝的一种应对方式。比如,洪武皇帝就曾敕令浙江沿海居民内迁,从而断绝沿海为患的倭寇的补给,这一外交举措对民间海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建文帝出于类似的担忧,禁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私自接触,亦不许留存贩卖番货。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99 0
  • 历史解析——朝贡与贸易

    自汉代起,中国历代政权处理对外关系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则是半正式的——朝贡和贸易。朝贡体系要求外国国王派遣使臣入朝,贡献方物。随后,由皇帝颁赏给来使同等价值或更为丰厚的礼物,由后者带回各自的属国。皇帝也对朝贡国的首领进行册封,甚至在发生继位之争时指定自己属意的继任者。正是这种互相承认和互予合法性的手段,维系着中国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尽管这是一种虚构的图景,双方却乐于保持这样的名分。它给予了中国渴望获得的国际地位,而其他国家则得到了贸易机会。...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27 0
  • 历史解析——海货

    历史解析——海货

    在欧亚大陆的一端,一个银工悄悄沿运河而下,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一个港口,登船,出海。在大陆的另一端,泰晤士河沿岸,伦敦港以北,一个小镇上的一间图书馆收到了它的第一本汉语藏书。在当时来看,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藏品。这一年是1604年。五年之后,中国的茶叶首次运到伦敦。此前,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还从未尝到过这种饮品。...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40 0
  • 历史解析——南海

    管方洲去了海上。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出海讨生活。他还在苏州的时候,是个干得不错的银工。金银细作在苏州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又因宫中采办颇多而愈加兴盛。这是万历初年(16世纪70年代末)的事。彼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地推进财政改革,实行赋役折银的政策。由此,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观念中,白银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对于一个银工来说,可谓是生逢其时,管方洲也确实做得颇有声色。...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95 0
  • 历史解析——市场与品位

    李日华真的喜欢他所买到的那些物品吗?从他日记里的评述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的真实感受我们已无法复现。重要的是他的选择符合公认的品位。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得到这些藏品的事实证明了一个可以通过商业行为获得这些物品的市场的存在。品位对文化作品的获得是重要的,但市场的存在更加重要。艺术是生意,若非如此,李日华可以收集的东西将会少得可怜。万历朝的文玩生意较之嘉靖朝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嘉靖朝的书画主要是在基于友谊和礼尚往来的人际网络中流转,也可以说,它们是作为“雅债”
    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精英圈里被交换的。有时候,人们...

    明清光辉 2020-07-24 2036 0
  • 历史解析——书画

    李日华会翻检书卷,添购家具,用细瓷杯品茗,但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书法和绘画。与起居日用的奢侈品不同,卷轴、册页、扇面这些形诸笔墨的艺术品,并非出自工匠之手,而是与他一般的文人雅士的杰作。文人雅士是有别于工匠的另一个群体,他们当然也有高超的技巧,但不是技术型专家,其作品的价值在于是否呈现出它们应该呈现的价值观念,而它们的价格则由文化塑造的需求来决定。...

    明清光辉 2020-07-24 1502 0
  • 历史解析——瓷器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最能代表明代工艺风格的莫过于当时欧洲人以其产地命名的“china”——瓷器。诞生于元代的瓷器式样已经成为经典的代名词——将白色的薄胎瓷胚上釉后,绘以钴蓝色的纹样,再次上釉后进行高温烧制,最终形成一层如玻璃般透明而坚硬的表面。...

    明清光辉 2020-07-24 2045 0
  • 历史解析——家具

    李日华享用的那些家具,在某种程度上仍在为今天的我们所用,即我们所称的“传统”中式家具:红木圈椅(圈背与扶手由自高至低一顺而下的细木相连)、带立墙的闷户橱、圆凳、雕花衣架、折叠式脸盆架、带门围子架子床。
    这些家具的历史也许个个能上溯到明代以前,但它们最为人熟悉的面貌还是明式,因为几乎没有明以前的家具流传下来,即便是今天博物馆里展出的明代家具,大部分也是清或清以后修复的,里面大概没多少木料是真正来自明代的。...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41 0
  • 历史解析——书

    从严嵩和耶稣会士的籍没册中,我们已经看到,富室必有藏书。不过,从李日华的日记来看,夏贾并不经营书业。书的命运最后往往是随着房产出售或被打包交易,从而与其他奢侈品一起进入流通渠道,不过大部分的书还是由专门的书商进行买卖的。然而,书不是一种单一的物品,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从艳情小说(在16世纪末风靡一时)到稀见的经籍善本,不一而足。在莘莘学子以科举为正途的明代,书既是进步的工具也是文化崇拜的载体。即便如此,书籍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仍是通俗读者。...

    明清光辉 2020-07-24 1578 0
  • 历史解析——鉴藏

    历史解析——鉴藏

    物并不只是任由我们塑造的惰性客体,它们承载的意义有时强大到完全超越了它们的功能。物的这一双重生命,最明显地反映在高端消费中。比如,宫廷用物必须得是工艺最上乘的,这并不是因为昂贵而典雅的凳杌就比廉价而粗笨的更好使,而是因为它发挥了比支撑人的坐臀更多的功效。它一定是精致的,因为它必须公开展示与宫廷相匹配的财富和优雅。...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07 0
  • 历史解析——家产

    关于谁拥有什么的记录在元代十分罕见。马可·波罗让我们瞥见了忽必烈王宫的奢华,比如宴会大厅上的巨型酒缸,“每边长约三步,饰有精美的鎏金兽纹”。他还告诉我们,在宴会上,大汗的仆役捧出“一大堆金银器皿,多得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的确令人赞叹,但这并不是重点。马可·波罗并不是要向我们展现簇拥着这个强大统治者的所有物品。他的目的是用这些东西的规模和价值来震撼我们,而不是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一份在场物品的清单。现存的元代物品清单来自忽必烈统治时期杭州的47位艺术品收藏家,我们在后面将详细提及。但这类清单,并...

    明清光辉 2020-07-24 1268 0
  • 历史解析——异同

    辨别异同是将我们对大千世界的理解组织起来的一种标准手段。正如一句广东俗语所说的:“千里殊风,百里异俗”,
    中外皆然。但是,明代国家的追求却与之不同。正德十四年(1519),广东东部的一位士人这样写道:“至治之极,国无殊俗。今天子神灵,海内一统,乌有所谓异俗者哉?”
    根据这种见解,自然形成的区别并不足以使人质疑国家的统一及其内部共享的政治或文化认同。当明太祖抱怨西南的“习俗各异”,并不是在赞叹帝国各地的多样性,而是在提醒他的臣子,是该动手去异求同了。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48 0
  • 历史解析——心学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1527—1602)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李贽出生于泉州的一个穆斯林商人家庭,经科举正途步入官场。中年致仕,转向哲学思考。此后种种机缘,作为哲学家的李贽结识了利玛窦。李贽晚年信奉佛教...

    明清光辉 2020-07-24 1745 0
  • 历史解析——天地

    历史解析——天地

    元明时代人们对宇宙的想象是基于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所谓天圆地方,即前者圆隆,后者方平。另一种更为古老的宇宙观,则认为“天地浑沌如鸡子”。尽管这种观念仅在为数甚少的知识精英中流传,但如后文所示,这对时人接引西学新知却颇有助益。...

    明清光辉 2020-07-24 445 0
  • 历史解析——佛道

    事实上,元明两代多数人的信仰是混杂的。他们所接受的观念是,儒、释、道只是理解同一个现实的三种不同方式。但他们并非对三教中的一切说法完全一视同仁。如果我们把信仰理解为一个多层楼房,那么叶向高与邹元标的对话说明,通俗佛教占据了底楼的大部分空间。许多人信奉佛祖是至高无上的神明,除一些儒家卫道士竭力反对外,多数人也接受这种看法。至于这座大厦的上层是什么,则因人而异。庶民向佛祖的许多形象焚香祝祷,祈求他的注视和垂怜。有时,一些士绅也受到佛祖崇拜的吸引,聚集在灵山秀水间的禅林,从天地和佛经中汲取精神的养分。...

    明清光辉 2020-07-24 1197 0
页次:4/151 每页15 总数22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